SWIFT之外的另一金融命脉:国际资本市场结算系统

Posted 经济金融网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SWIFT之外的另一金融命脉:国际资本市场结算系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军辉:全球资本市场结算系统堪称国际投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命脉。如果金融战爆发,除了银行这个战场之外,另一个重要领域很可能就是券商。


FT中文网撰稿人 张军辉

近期关于SWIFT甚至金融战网络传言传播很广,不免引起很多人忧虑。但SWIFT主要是用于信息流传递,不涉及结算。在国际收付中,“资金结算系统+信息流”才可能具有一剑封喉的能力。

从多年工作经验中,笔者认为国际投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命脉是被欧美几家ISV(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意为“独立软件开发商” )垄断的国际资本市场结算系统,此系统,功能远超SWIFT。如欧美某国际ISV,2018年在美国处理了约80%的流通股票,50%以上的国际流通股票,全球很多结算公司、大型投行的后台系统都是使用该ISV的产品。

全球资本市场结算系统堪称国际投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命脉。因此,如果金融战爆发,除了银行这个战场之外,另一个重要领域很可能就是投行——国内称之为证券公司或券商。银行和投行为金融业两个最大的子行业,银行主要提供资金服务,投行则主要提供资本市场服务。投行按业务类型划分,主要含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经纪及财富管理、自营等。在欧美很多发达国家,投行体量远大于银行。比如,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美国银行业总资产18.48万亿美元,而美国资产管理规模约为33万亿美元,远超过银行业资产规模。

倘若金融战升级,笔者认为,美国政府完全会控制相关的ISV公司及相应的资本市场结算系统,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置中国国企背景的机构于极其被动的局面,甚至不排除瘫痪的可能性。

而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其中的逻辑、问题和应对之道,就与SWIFT一样,必须在金融体系和信息技术共同协同发展、加速融合促进的大背景下去分析、研判。

投行业IT架构模式事关金融体系根本


当前,国际主流的投行业IT架构主要还是集中式,部分投行也在进行分布式架构的探索。

1.集中式架构:核心应用作为一个整体应用,部署在小型机集群中,数据 库、操作系统、中间件均采用大型商业化产品。最典型的是IOE 体系,即使用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储存设备,IOE均为欧美IT巨头(如图1)。



SWIFT之外的另一金融命脉:国际资本市场结算系统

图1:部分大型投行的IT集中式架构演示
资料来源:《金融电子化》201612 P.14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互联网端业务量和数据量急速增加,集中式架构只能依靠升级与增加设备来提供高处理能力和扩展性,成本越来越高,性价比越来越低。同时,IOE 体系供应商均为欧美巨头,从国家金融安全考虑,存在一定隐患。

2.分布式架构


分布式架构最先源于互联网公司,但大部分投行仍以集中式架构为主,原因之一是金融数据库要求高性能、高稳定性,之二是 IOE架构形成了完成的生态和服务。

随着互联网端业务量的增加, 部分金融机构和IT供应商已进行分布式架构变革的探索。根据探索开发分布架构的ISV及IT社区CSDN (Chinese Software Developer Network) 的介绍,金融业分布式架构大致如下图:


图2:金融业IT分布式架构演示

资料来源:CSDN

从上述IT架构简介图中可看到,无论是集中式架构还是分布式架构,核心层中都离不开结算系统。

全球资本市场结算系统的现状令人堪忧


1.巨量市场被欧美几家ISV垄断


当前全球资本市场中,股票、债券、衍生品为主要交易品种,每类产品的交易结算量都堪称天量规模。据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国家统计局的原始数据及Ninth Eternity的统计分析,2019年12月31日,全球衍生品市场的未了结本金价值为672.38万亿美元;是中国2019年度GDP的47.47倍、年度金融业增加值的610.26倍、年度第一产业增加值的667.51倍。

结算系统犹如资本市场的大脑中枢,投行的经纪、投行、资管、自营的每笔交易与结算都需要结算系统处理。而全球资本市场结算系统,基本被欧美几家ISV垄断,如美国某ISV的2019年报显示,其平均每天处理了约7万亿美元的美国和加拿大市场的流通股票。

2.中概股和中国资本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完全依托于欧美ISV结算


投行是连接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桥梁,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新经济、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投行的服务。但非常可惜,中国投行业目前资产规模小,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和相关公司报表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末全行业总资产低于美国高盛集团,总营收和利润也仅相当于美国Morgan Stanley的水平。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即使头部投行全部合并后的体量相较国际投行仍有巨大差距,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地位也不匹配,加之中资投行境外服务能力不足等因素,造成中国对境外投行服务的需求一直很旺盛。

252家中概美股约12.6万亿市值和419家不具备回归A股条件的中概港股约17万亿市值,目前完全依靠欧美ISV结算。Oliver Wyman的报告预测,到2023年,中国6630万投资者在海外的4.4万亿美元,中央政府约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部分中资国企和民企如果需要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投资,都离不开欧美ISV的结算服务。

当前国际资本市场结算系统自身问题突出


1.专业人才奇缺


开发和维护国际资本市场交易结算系统的核心技术人才,需要同时深度了解且理解国际资本市场所有产品的逻辑、业务流程、技术架构、开发技术等,但即使在全球这类人才也凤毛麟角,所以造成国际资本市场交易结算系统被高度垄断。即使千亿市值的国内某龙头金融科技公司多年来梦寐已求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结算领域,但至今也只能观望。

2.跨市场跨品种的交易结算能力不足


国际资本市场上不同交易所、不同产品之间的有些业务逻辑和流程存在差异,造成ISV一般都是按交易所和产品类型来设立技术开发与支持团队。另外,交易所和清算所不断进行技术迭代和产品参数调整,基本每次迭代和调整,ISV都需要跟随调整。由于这些原因,造成ISV普遍存在跨市场跨品种的结算能力不足。这也是为何大部分交易所实行“T+2日”或“T+3日”交割的原因之一。

因此,能同时成为纽交所、NASDAQ、伦敦交易所、泛欧交易所集团这些主流交易所的多产品结算系统供应商,基本只有FIS、ION、Ffastfill这几家ISV。

3.运营效率和技术赋能滞后


当中小型投行向ISV提出新业务需求后,需要和ISV产品部门多次深入沟通,先让ISV理解并论证技术方面是否能实施,待ISV制作出原型图后,再与合规部门深入探讨是否合规、是否需要调整,整个流程下来一般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效率极低。

考虑到成本因素,中小型投行一般很少独家买断该新功能,所以新功能上线后不久,其它投行也向ISV采购该新功能,这也是传统投行业IT支持方面大同小异的原因之一。因为首次采购新功能的投行需要投入的成本比后期直接采购者的成本高很多,造成很多投行即使有业务新需求时,也会有先观望和等待的心态, 造成在结算系统领域的技术赋能严重滞后。

4.安全性堪忧


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私人信息、持仓成本、持仓量、买入和卖出时间点等数据都是需要高度保密的敏感信息,这些信息如果被泄露或被第三方知晓,很有可能造成该投资者严重亏损或减少盈利。

ISV的某些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可能会访问ISV的敏感数据,包括投行的客户信息、有价值的知识产权以及客户提供给ISV的其它专有或机密数据。第三方供应商也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披露包括底层客户个人信息在内的敏感数据。

另一方面,在某些特定冲突环境下,不排除ISV有可能把客户敏感数据提供给所在国政府部门或军方。

妥善解决国际资本市场结算系统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对国际资本市场结算系统领域,笔者从金融安全、国际竞争力等几个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列为国家金融安全重大课题,并大力投入


建议国家组建国际资本市场金融基础设施长设机构,并委托相关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在海外高薪聘请国际领先的技术开发人员,加速中国拥有自主产权的国际资本市场交易结算系统,以保障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交易结算和数据安全性。并且,在这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和国际竞争的命脉上,还需发挥市场机制和体制优势,大力鼓励各类资本投入并给予政策性支持,从而在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和国家能力输出的双重驱动下,方能不断迭代进化,进而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2.发挥跨市场、跨品种的交易结算集成的“后发优势”


国际资本市场上,很多终端客户都有多样化需求。从资产配置角度来看,一位终端客户可能同时需要配置美国股票、股票期权、芝加哥原油、伦敦黄金;现阶段,客户需要在投行开立多个独立账户,每个账户独立操作。由于结算系统是独立运行,造成客户在多个账户之间调拨头寸非常繁琐。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侧重,把跨市场、跨品种的交易结算集成到一套系统一个账户,则不但可以提升终端中小客户的用户体验,而且可以由C端(终端客户)倒逼B端(金融机构)使用跨市场、跨品种的集成交易结算系统,从而使针对前述诸多问题大力改进的国产国际资本交易结算系统能够迅速吸引更多海外中小型和创新型金融机构客户参与,甚至由于这种“后发优势”而后来居上。

3.以成本优势改变全球结算市场格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商业博弈中,成本是金融机构的生命线。投行在结算系统方面,每年需要向ISV支付巨额的成本,如某家投行仅2019年向美国某家ISV支付的结算费用就高达2.6173亿美元。结算的直接和间接费用历年来在投行成本中都居高不下。而且,海外用户产生的庞大数据,对结算系统公司来说也是一笔隐形的巨额财富。如果能够借鉴互联网行业因成本降低而迅速扩张的模式,以及进一步发掘数据资产在金融体系发展中的巨大价值,不但中资金融机构有动力加快使用国产全球资本市场结算系统的步伐,中大型海外金融机构客户也势必能够指数化增长。因此,参考在互联网产业上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弯道超车”,我们以成本优势打破全球结算市场格局的路线图清晰可见。

4.利用新技术,形成更宽更深的“护城河”


现阶段,结算系统看似已经可以满足当前市场的基本需求,但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迅速发展应用的新兴技术在结算系统中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技术将给结算系统形成更宽更深的“护城河”。在互联网产业和金融科技的全球竞争中,中国已经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宝贵的经验,涌现出了蚂蚁集团等领先的金融科技企业和一批独角兽企业,如何将支付科技、信用科技、监管科技等方面已经取得的科技优势与宝贵经验,在全球资本市场结算体系等跨国跨市场的金融基础设施领域建设中承担大国责任,也是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挑战和机遇。

5.利用并加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地位


一段时间以来的社会动荡影响香港安全,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带来负面影响,香港的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繁荣是众望所归。如果期待全球资本市场结算系统为代表的金融基础设施能够在中国得到大力建设发展并获得成功,香港一定是首选。因为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发挥香港在中国独一无二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而且也将使香港以更安全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不断增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竞争力。

随着逆全球化的趋势和美国金融霸权给各个国家带来的压力,对金融战不可不防。早日建立自主产权且功能强大的国际资本市场结算系统,不但能够避免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处于被动局面,而且也是中国金融对外开放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意。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看法,作者现任Ninth Eternity Deep Tech Group首席执行官、Ninth Eternity证券集团董事会主席。
来源:FT中文网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89101?adchannelID=&full=y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本文为经济金融网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


以上是关于SWIFT之外的另一金融命脉:国际资本市场结算系统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伊朗如何被踢出SWIFT美元结算系统?

中国真的会被踢出SWIFT吗?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一文读懂SWIFT与数字货币、清算系统之间的区别

香港或被踢出SWIFT银行结算系统,我国银行可能面临和美元脱钩​!

香港被踢出SWIFT银行结算系统后,我国银行可能面临和美元脱钩​!

时间不多了!香港被踢出SWIFT银行结算系统后,我国银行可能面临和美元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