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法-Dijkstra算法

Posted qling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数学建模法-Dijkstra算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引言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讲的是图论中的一个经典的算法。是一种叫Dijkstra算法的东东。这个算法是干什么用的呢。首先大家先看下面这幅图:        

技术分享图片

        这个东西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假如AF表示6地点。那些连接线就是道路。连接线上的数字就是两个地点间的距离。这样讲是不是很直观呢。好了,假如博主家在A点,博主的女神家在F点,有一天博主想去女神家,就有很多条路线可以走。可是博主很懒诶,肯定就想走最短的路线。那么,怎么才能很快的就求解出最短的路线呢。Dijkstra算法就是用来解决这样的问题的。

二、Dijkstra算法的思想

        Dijkstra算法的思想其实很直观,就是我从A点出发,发现可以走的路就只有CB了,那么我肯定就要走最近的那条路,也就是C(同时记录CA的距离)。接下来,我们从C点出发,可以走的路有BDE,再选择出最近的一条路,也就是B点(同时也记录CB的距离)。通过每次不断的走最短的路线。最后走到F的路线也肯定是最短的。这就是Dijkstra算法的思想。当然讲起来很简单,计算起来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其他因素。接下来我会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讲这个算法的过程讲清楚。

三、Dijkstra算法步骤

        接下来的讲解, 可能有点生涩,我会先写出来再慢慢解释。

        首先,我们要先确定我们的起点。在这里我们定我们的起点为A。但这样还不够,我们要写成(端点,端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的形式。因此,我们的A就要写为(A, 0)。

        准备工作做完了,我们开始吧。

        (1) 首先从(A, 0)开始,A端点所连接的两个点分别是(B, 5)和(C, 1)。我们先把(B, 5)和(C, 1)存到Box里,并且根据大小来排序(最小排左边)。如下图

技术分享图片

         显然,(C, 1)是最小的,因此,A点到下一个点的最短路线点是(C, 1)。我们不妨再创建一个Box吧,称之为Box3吧。称Box3是因为有3行。第一行表示图上所有的地点,第二行表示对于第一行地点的前一个最短路线点,第三行表示第一行的地点与原点的距离。如下:

技术分享图片

        大家可以看到, 第二行第一列,因为我们的A就是起点,在A之前并没有什么点,因此打×,下面的0表示无的意思。因为我们现在求出我们的(C, 1)是我们的下一个最短路线点,并且C是从A走过去的,故第二行第三列是A ,其下面的1表示从起点到C的最短距离为1。

        (2) 好了,现在,既然确定了(A, 0)的下一个点是(C, 1)。接下来,我们要从(C, 1)出发,我们看看,跟(C, 1)连接的点有(B, 3)点(注意,是3不是2,我们说过是与起点的距离,即A-C-B)和(D, 5)点以及(E, 9)。把其填入Box里面并排序。如下:

技术分享图片

         咦,这时候你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C, 1)不见了,而且有两个B,一个是(B, 3)一个是(B, 5)。别急,我正要讲。当我们确定好最短距离的点后,我们就将其从Box里面剔除掉,因为C已经被用过了。而至于为何有两个B。大家还记得,当我们直接从A到B的时候,距离是5;而当我们从A到C到B的时候,距离是3。因此就有两个了。现在,在这个Box里面我们找到最小的数,就是(B, 3)。这样我们就可以在Box3也填入我们的数,如下:

技术分享图片

         (3) 好的,让我们继续,接下来我们从(B, 3)开始,由于B的连接点只剩(D, 4)(已经用过的点不能再用,故A和C不算。毕竟我们肯定不走回头路呀hhh)。填入Box并排序,可以得到(D, 4)是最小的数,填入Box3中。如下

技术分享图片         (4) 好了,接下来我们从(D, 4)出发,跟(D, 4)连接的有(E, 7)和(F, 10),填入Box并排序,可以得到(E, 7)是最小的数,填入Box3中。如下:

技术分享图片

        (5) 好,接下来我们从(E, 7)出发,诶这时候发现,E已经没有可连接的点了。那Box里面只剩(F, 10)了。把Box3最后一列填完。那我们就找到了最短去博主女神家的路了。

技术分享图片

        现在,我们知道从AF的最短路线和距离分别是A-C-B-D-F10。现在我们要谈谈Box3,当我们完成这个表后,我们不仅可以马上知道博主家到博主女神家的最短路线。还能知道任意点到起点的最短路线呢。比如说,我们想知从AE的最短路线。看Box3,E的上一点是D,D的上一点是B,B的上一点是C,C的上一点是A。这样就得到A-C-B-D-E是最短路线。而Box3中E最下方的7就表示最短距离值哦。现在你们是不是搞懂了呢~^_^。

四、DijkstraMatlab实现

function [distance, path] = dijkstra(A, sn, en)
% [DISTANCE,PATH] = DIJKSTRA(A, SN, EN)
% returns the distance and path between the start node and the end node.
%
% A: adjcent matrix
% sn: start node
% en: end node

%% 初始化
%节点的数量n
n = length(A);
%以sn为起点的矩阵(distance vector)
D = A(sn,:);

vi = ones(1, n);    %让节点都可见
vi(sn) = 0;         %起点节点是不可见的 

%parent:即Box3中的第二行
parent = zeros(1, n);

%% 计算最短距离

for i = 1: n-1
    temp = zeros(1, n);
    count = 0;
    %把distance vector里面非顶点的距离值放进temp,以便后续比大小取出最短距离
    for j = 1: n
        if(vi(j))
            temp = [temp(1: count) D(j)];
        else
            temp = [temp(1: count) inf];
        end
        count = count + 1;
    end
    
    %找出最短距离的点,并设定为下次路径的顶点
    [~, index] = min(temp);
    vi(index) = 0;%让顶点不可见
    for k = 1: n
        if A(index, k) + D(index) < D(k)
            D(k) = A(index, k) + D(index);
            parent(k) = index;  %算出k的上一层最短路径点,即Index
        end
    end
end
%%迭代完成后,distance矩阵的数值都是相对应的最短距离
distance = D(en);

%%求出最短路径

path = [];
t = en; path(1) = t; count = 1;
while t ~= sn && t > 0
    p = parent(t);
    path = [p path(1:count)];    %从path里面 不断往左边放路径点,最右边是终点
    t = p;
    count = count + 1;
end
path(1) = sn;
path = path(1: count);

        验证一下,我们根据这篇的图例写出邻接矩阵(这里我当大家知道什么是邻接矩阵,不知道的自己百度一下哈)。得到如下:

A = [0 5 1 5 9 inf;
     5 0 2 1 inf inf;
   1 2 0 4 8 inf;
   inf 1 4 0 3 6;
   inf inf 8 3 0 inf;
   inf inf inf 6 inf 0];        

        然后,因为我们要算AF的最短距离,因此sn = 1, en = 6。故在matlab中输入:

[distance, path]=dijkstra(A, 1, 6)

  最后就得到如下结果:

distance =
    10
path =
     1     3     2     4     6

        1-3-2-4-6翻译过来也就是A-C-B-D-F。跟我们前面分析的一致。故正确。



以上是关于数学建模法-Dijkstra算法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数学建模第四章 图论 part4.2最短路径问题-Dijkstra算法

Dijkstra算法的思想和数学归纳法

数学建模方法-Floyd算法

最短路径(邻接矩阵)-Dijkstra算法

Matlab实现dijkstra

HDU 3790 最短路径问题(Dijkstra 迪杰斯特法最短路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