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的阅读和思考
Posted 非无不可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博客的阅读和思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问题1:关于当初
专业决定
整个高中一直是在学习中渡过的,兴趣、爱好倒是有些,但是都有些脱离实际。当时了解到的各类专业也都没能引起自己的兴趣,便以就业率为前提去了解了一些专业。发现计软件工程的就业率高居榜首,人才需求量很大,且仍呈上升趋势,重点了解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之后,觉得这可能是一个还不错的领域,便入了软件工程的“坑”。
过去的学习方式
高中的学习方式相信大家应该是大同小异,对于刚上大学的这个过渡阶段,就学习方式而言,应该可以聊很多。刚入大学时,教学模式的骤变确实有些让人猝不及防,自己也没能例外,社团、游戏、玩乐几乎充斥了每天的生活,像这样“堕落”了一个大一。之后反省自己发觉,大学与高中的不同便是,没人再帮你做时间管理了。博客[1]中提到:“做好短期时间规划。具体而言,要把每天把要做的事情分成A、B、C、D四类:
A——紧迫且重要;B——重要不紧迫;C——紧迫不重要;D——不重要不紧迫。
然后按顺序为每件事情安排一段专属的处理时间。关键的是,一定要在专属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做好当前的事情,不受其他任务的干扰,这样才能提高效率。”这种事情分类的方法我个人是十分认可的,不过仅仅是分类还远远不够,我更推崇的是艾力的《你一年的8760小时》一书中提到的“时间-金币”的时间管理方法,将不可见时间,视为实际中更具价值感的金币,不得不称赞艾力在人性上的把握。这也是我在那之后沿用了很久的学习和时间管理方法。
写过的代码和最复杂的项目
目前为止写的代码应该有3000行左右吧,确实没有太过注重编程训练。
最复杂的项目,应当算是去年完成的简单的c语言编译器,一开始利用flex和bison来进行辅助开发,但是开发过程出现了一处无论如何都无法修正的bug,由于课程设计的时间要求不得不放弃使用flex和bison,最终利用c语言完成项目的开发。假期期间,重新花了几天时间去调试之前的bug,罪魁祸首是版本和平台的异常,闹剧收场。
问题2:关于未来
未来选择
“软件工程专业是目前最好创业的专业。”不记得是听谁说的了,也不知是真是假,不过“创业”这个词听在一个生在这个张扬的时代的少年耳朵里,还是不免让人心潮澎湃的。博客[3]中提到:“创业过程很幸苦,尤其对于我们这群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人,没有社会经验,没有经济背景,更没有人脉关系。这里要感谢母校对毕业生创业的大力支持,最初几年一直为我们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同时,也要感谢我们一起走过快4年的这5个人,感谢我们不抛弃、不放弃。有些事情,过了一定年纪你再也做不了。比如创业,如果不是当初我刚毕业时的那股冲劲儿,说不定我就找了个公司上班,那么也就没有这么多回忆了,以后更不会有,想想挺值的。”说句实话,看到的时候还是有些羡慕的,不管他们的公司好坏,最终他们是做到了。
就个人而言,还是有这方面的想法的,但也深知自己还欠缺很多东西。我不是个好高骛远的人,目前还是着眼在考研上,个人觉得研究生要是要读的。总觉得本科,只是在这个行业中入门罢了,都已经费了这么大力气去入门了,再不学点厉害的东西总觉得对不起自己。
优势及劣势
不断的发现身边的同学,这个在做项目,那个在学论文。压力还是有点大的,会有点着急,不过很快能调节,毕竟人各有志。自己的编程技术方面不佳,应该是最大的短板;相比于这,我觉得自己没什么特殊的优势,如果能把性格算上的话,虽然有点笨,可在耐心上更多一些,更能坚持一些。
近期规划
为考研做准备,英语是自己的短板,准备用半年时间把英语做好,同时也不能落下课业。当然如果能抽出点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就更好了,算是忙中偷闲,去学一下有关数据挖掘和大数据的东西,当然也少不了工具python,前提是能在这个紧张的学期游刃有余。然后就是备考了,如果顺利的话,大四在做毕业设计期间,会看些有关管理和演讲类的书籍,更注重学些大数据的相关内容,为研究生生活做点准备。个人觉得自己有些笨,没办法像其他同学那样,同时做几样事还做的都很好,我就挑了上面提到的最重要的两件。自然锻炼身体也是必须的,这个不会间断,我可不想哪天身体会跟不上意志了。
问题3:关于当下
专业喜好,角色和能力
对软件工程这个专业,谈不上特别喜欢。以前看过李开复先生的生平,记得有一幕: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就去尝试更多不同的东西,了解的多了,经历的多了,虽然不一定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至少会知道自己不喜欢哪些,而且遇到自己喜欢的事物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大一大二时,抱着这种心态,尝试了不少新事物,不过我不像李开复先生那么幸运,并没有遇到让我发自内心真正去想学的专业。不过收获还是有的,例如我并不讨厌软件工程,对心理学也有些兴趣(有机会一定会去学学)。
博客[2]中提到:“大三是我看书最多、思考最多、积累最多的时候。大三我主要是沉稳冷静地做事情,用不断地做事情、看书和思考,压抑心底深处的对前途的迷茫。其实整个大三,我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只知道像一个运动员一样一直往前奔。”我觉得这差不多也是我的状态,大目标有,小处的实现有时候会觉得无从下手,目前就是做自己该做的,只要方向没错。
虽是科班出身,但就专业技术和能力而言,觉得自己还是个“吃瓜群众”。多种编程语言如C/C++、python、android、java都有所了解,却又都不精通,如今看得过去的应该只有C语言,准备“攻略”python。
合格的毕业生
个人觉得,一个合格的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至少掌握一到两个编程语言,具有独立完成科研的能力,也就是有一定程度的自学和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就自己而言,我认为两个编程语言应是C++和python,对比自己还有很大差距。自学能力,相信自己已经达到自己的要求,但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还需要提高。
问题4:关于课程
印象深刻的课程
看到标题,第一个想到的时李开丁教授的微积分一、二。我想不仅仅是他的教学风格,他作为教育者的品质还更吸引人一些,高中时候也遇到过他那种教师,仔细想起来不太像,却又神似,对那位的想念可能也有一定的作用吧。
科班与速成班的区别
就我们专业来说,我想北大青鸟的“程序猿”,在编程能力和技术方面,是我们多数本科生比不上的。相比于他们仅仅掌握一种或多种技术,我们多了对软件工程这个行业更深刻的理解、更加系统的把握。虽然说出来不好听,但我觉得就像是建筑师和建筑工人的区别。相比于速成班的,科班出身的在发展潜力要大上很多。
问题5:关于师生
关于师生关系,邹欣老师给出了很多例子,我和邹欣老师的观点相似,师生关系应该更像是Coach / Trainee(健身教练/健身学员)的关系。博客[4]中提到:
“教练有下面的资源:
- 教练的资质, 教练本身应该在所教的项目中是很有经验的身体力行者。 如果我光看了少量瑜珈的书籍和录像, 或者得到某老师的PPT (如果瑜珈老师用PPT 的话), 我然后就照本宣科去教瑜珈, 虽然我讲的话和一个资深瑜珈教练的话没什么区别 – “现在开始练习冥想, 要尽量让自己内心安静下来,要保持呼吸均匀, 把精神集中在丹田 …” 可以肯定留在我这个班里的学生不会很多。
- 教练有一套训练计划和各种练习方法, 教练(场馆) 有仪器, 工具, 设备, 不是每一个人都打算在家里放一套各种重量的哑铃和杠铃。
- 教练有很多经验,可以随时指出学员锻炼的进步和不足,让学生避免走弯路。
- 教练(场馆) 能召集到有一群相似基础的队友, 这在有些类型的锻炼是很重要的。
”其中资源一词我觉得用在教师身上更贴切一些(此处“资源”一词绝无褒贬之意),在大学中教师更像是一种资源,他们有经验、技巧(方法)和过硬的专业学识。当然,不同的大学中的教师水准肯定是不同的,能上一所好的大学,便能够靠近更多、更优质的资源,能不能好好把握和利用才是最为关键之处,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在这里逐渐拉大的。
[1]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3733/
[2]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2960/
[3] https://www.cnblogs.com/xiaozhi_5638/p/4485805.html
[4] http://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5/16/2048044.html
以上是关于博客的阅读和思考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