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树

Posted simple_wxl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决策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六、分类树 VS 回归树

         提到决策树算法,很多想到的就是上面提到的ID3、C4.5、CART分类决策树。其实决策树分为分类树和回归树,前者用于分类,如晴天/阴天/雨天、用户性别、邮件是否是垃圾邮件,后者用于预测实数值,如明天的温度、用户的年龄等。

         作为对比,先说分类树,我们知道ID3、C4.5分类树在每次分枝时,是穷举每一个特征属性的每一个阈值,找到使得按照feature<=阈值,和feature>阈值分成的两个分枝的熵最大的feature和阈值。按照该标准分枝得到两个新节点,用同样方法继续分枝直到所有人都被分入性别唯一的叶子节点,或达到预设的终止条件,若最终叶子节点中的性别不唯一,则以多数人的性别作为该叶子节点的性别。

         回归树总体流程也是类似,不过在每个节点(不一定是叶子节点)都会得一个预测值,以年龄为例,该预测值等于属于这个节点的所有人年龄的平均值。分枝时穷举每一个feature的每个阈值找最好的分割点,但衡量最好的标准不再是最大熵,而是最小化均方差--即(每个人的年龄-预测年龄)^2 的总和 / N,或者说是每个人的预测误差平方和 除以 N。这很好理解,被预测出错的人数越多,错的越离谱,均方差就越大,通过最小化均方差能够找到最靠谱的分枝依据。分枝直到每个叶子节点上人的年龄都唯一(这太难了)或者达到预设的终止条件(如叶子个数上限),若最终叶子节点上人的年龄不唯一,则以该节点上所有人的平均年龄做为该叶子节点的预测年龄。 

 

ID3采用的信息增益度量存在一个内在偏置,它优先选择有较多属性值的Feature,因为属性值多的Feature会有相对较大的信息增益?(信息增益反映的给定一个条件以后不确定性减少的程度,必然是分得越细的数据集确定性更高,也就是条件熵越小,信息增益越大).避免这个不足的一个度量就是不用信息增益来选择Feature,而是用信息增益比率(gain ratio),增益比率通过引入一个被称作分裂信息(Split information)的项来惩罚取值较多的Feature,分裂信息用来衡量Feature分裂数据的广度和均匀性:

另外ID3只能处理离散型数据,Does not handle numeric attributes and missing values.

 

 

 

 

 

其中,对数据不需要任何加工指的是对缺失值的处理

 

 gini基尼指数和C4.5的区别:

gini是二分类,C4.5是那个feature上有几类就分成几类

 

 

 

 

 

 

 

 

 

以上是关于决策树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决策树算法总结

决策树算法

决策树算法

决策树结构

【理论篇】决策树剪枝策略

决策树特征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