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成分分析(PCA)与线性判别分析(LDA)

Posted weilonghu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主成分分析(PCA)与线性判别分析(LDA)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主成分分析

  • 线性、非监督、全局的降维算法

PCA最大方差理论

  • 出发点:在信号处理领域,信号具有较大方差,噪声具有较小方差

  • 目标:最大化投影方差,让数据在主投影方向上方差最大

  • PCA的求解方法:

    • 对样本数据进行中心化处理

    • 求样本协方差矩阵

    • 对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分解,将特征值从大到小排列

    • 取特征值前d大对应的特征向量(w_1, w_2, cdots, w_d),通过以下变换将n维样本映射到d维

      [x^{'}_i = egin{bmatrix} w_1^{T}x_i \ w_2^Tx_i \ cdots \ w_d^Tx_i end{bmatrix}]

      新的(x^{'}_i) 的第d维就是(x_i)在第d个主成分(w_d)方向上的投影

  • 局限性:

    • 线性降维
    • 通过核映射对PCA进行扩展得到核主成分分析(KPCA)

PCA最小平方误差理论

  • 出发目标:找到一个d维超平面,使得数据点到这个超平面的距离平方和最小

  • 优化目标:

    [egin{aligned} mathop{argmin}_{w_1, dots, w_d} sum limits_{k=1}^{n}||x_k - ilde{x}_k||_2 \ s.t. quad w_i^Tw_j = egin{cases} 1, i = j \ 0, i eq j end{cases} end{aligned}]

    ( ilde{x}_k)是投影向量

线性判别分析

二分类

  • 监督降维方法(LDA)

  • PCA算法没有考虑到数据标签,可能会导致映射后无法进行分类

  • 中心思想:最大化类间距离和最小化类内距离

  • 对于二分类

    • 类间散度矩阵:(S_B = (mu_1 - mu_2)(mu_1 - mu_2)^T)

    • 类内散度矩阵:(S_w = sum limits_{x in C_i}(x - mu_i)(x - mu_i)^T)

    • 优化目标:

      [J(w) = frac{w^T S_B w}{w^T S_w w} = lambda]

    • (S_w^{-1}S_Bw = lambda w) (J(w))对应了矩阵(S_w^{-1}S_B)最大的特征值,而投影方向就是这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 对数据分布做了强假设:每个类数据都是高斯分布、各个类的协方差相等

  • 优点:线性模型对噪声的鲁棒性比较好

  • 缺点:模型简单也有假设,可以通过引入核函数处理分布较复杂的数据

具有多个类别标签的高维数据LDA方法

  • 计算数据集每个类别的均值(mu_j) 和总体均值(mu)

  • 计算类内散度矩阵(S_w) ,全局散度矩阵(S_t) ,并得到类间散度矩阵(S_B = S_t - S_w)

  • (S_w^{-1}S_B)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将特征值从大到小排列

  • 取特征值前d大对应的特征向量(w_1, w_2, cdots, w_d),通过以下变换将n维样本映射到d维

    [x^{'}_i = egin{bmatrix} w_1^{T}x_i \ w_2^Tx_i \ cdots \ w_d^Tx_i end{bmatrix}]

    新的(x^{'}_i) 的第d维就是(x_i)在第d个主成分(w_d)方向上的投影

PCA和LDA的区别与联系

  • 联系:求解过程很类似

  • 区别:

    • 数学原理
    • 优化目标
    • 应用场景:对无监督任务使用PCA降维,对有监督则使用LDA。
      • 从音频中提取语音信号,用PCA过滤掉噪声
      • 声纹识别,用LDA使每个人的声音信号具有区分性

以上是关于主成分分析(PCA)与线性判别分析(LDA)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PCA(主成分分析)+LDA(线性判别分析)+区别

机器学习——降维(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奇异值分解SVD局部线性嵌入LLE)

主成分分析(PCA)

从零开始实现主成分分析(PCA)算法

线性判别分析(LDA)原理

线性判别分析LDA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