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鸡蛋估算法
Posted zhangmike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说说鸡蛋估算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鸡蛋估算法原理
鸡蛋估算法,或者称鸡蛋计数法,在包括软件开发的智慧工作领域,是指对所处理对象进行简单分解后计量个数,直接作为规模。比如在敏捷软件开发中,对于迭代工作的范围大小,直接以用户故事个数为规模,不再细分故事点数,不再识别子任务,也不再估算理想工时数量。
之所以用鸡蛋估算法(也称鸡蛋计数法)来命名这个方法,是因为鸡蛋的大小范围在同一个数量级上,容忍在这个范围变化,不再做更精细的估算。
其实T恤尺寸法也有相同比喻的味道,一般而言,XS,S,M到XL和XXL,价钱都是一样的。不过T恤尺寸法已经被广泛使用成另外一种情形,在这里提及,只是试图说明鸡蛋估算法在早些时候已经有苗头。在有些场合,甚至直接计量需求个数,或者Feature个数作为规模,不再细数需求里面有多少个故事。
鸡蛋估算法的原理,与NoEstimates的原理是大体相似的。从比喻的角度讲,鸡蛋估算法更加容易理解,而NoEstimates在字面表述上显得激进,而且实质上是有估算的。
鸡蛋估算法操作要点
这个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如何控制“鸡蛋”的大小。鸡蛋和恐龙蛋如果放在一起,那么恐龙蛋就会带来失真的计量,需要把恐龙蛋分解到鸡蛋,才能让鸡蛋计数反映真实的规模。
在具体操作上,对于故事,笔者推荐,鸡蛋故事的范围对等于原来故事点5以内包括5的故事,对于少数可能为故事点8的故事,也可容忍为鸡蛋故事,但不能容忍原来大概是13点的故事。对于感觉到大概大于8点的故事,为了按鸡蛋估算法处理,就需要进行拆分。这样,产品经理或者产品负责人或者BA等,就在源头上就能了解待办事项的规模,在拆分需求的时候就相当于度量了待办事项的规模。
鸡蛋估算法特别适合与最小可上市功能(MMF)一起使用。有些场合下,比如最小可行产品1.0已经上线了,要根据运营情况进行配套的增强升级,直接可以把MMF看成是鸡蛋,统计MMF个数作为规模。
国内例子和评论
- 廖靖斌:打牌好像不太流行了,流行不估算,把需求拆分到差不多大,迭代尽可能短,看看每个迭代能做几个。
- 王洪亮:真的流行不估算,不估算直接省掉估算的时间浪费,还要保持可预测性。
- 郑知道了(郑斌):我们打了很多个迭代的牌,最后发现打来打去 最后算出来故事点决定的需求数是相对稳定的。既然如此,还要打牌干啥?直接数个数就好了。打牌确实能起到一个需求澄清的作用,但是多数情况下需求本身的歧义不大。
- 陈勇:恒生电子某个项目用的就是这个,第一个迭代做8个页面结果没做完,第二个起改成7个,一直做了8个迭代,不快不慢。
- 徐陈飞:我这边现在有团队已经采用了类似鸡蛋估算,也有客户逐步在向这个方向靠,但是需求结构还是守住的,confluence的一页纸需求方法挺适用这类情况的,并且特定如运维团队的需求很难用迭代去计划的时候,鸡蛋也的确是不错的方法。
- 高云海:我现在基本数个数,的确不用估故事点,也挺准;也可以把故事都分拆成任务,然后数任务个数,做燃尽图,也不错。
国外情况
https://www.infoq.cn/article/book-review-noestimates?utm_campaign=infoq_content&utm_source=infoq&utm_medium=feed&utm_term=global
https://www.stevefenton.co.uk/2018/07/estimates-noestimates-no-estimates/
https://oikosofyseries.com/no-estimates-book-order
Twitter有#NoEstimates的标签,可以查到大量关于此主题的发言
致谢
感谢贡献例子和观点的伙伴-廖靖斌,王洪亮,郑斌,陈勇,徐陈飞,高云海。
感谢群主徐毅组织敏捷教练小伙伴们群,让大家畅所欲言。感谢参与讨论的其他伙伴(由于人数众多,不一一列举)。
以上是关于说说鸡蛋估算法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