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12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Go语言12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context 使用介绍

主要功能:

  • 控制超时时间
  • 保存上下文数据

使用 context 处理超时

基本语法结构

import ""context""

// 生成和释放定时器
ctx, cancel :=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 2*time.Second)
defer cancel()

// 超时控制
select {
case <- ctx.Done():
    // 超时时要执行的代码
default:
    // 其他情况执行的代码
}

示例-访问网站超时

这里用了底层的request来发送GET请求。&http.Client{} 的结构体里本身也有 Timeout 的设置,默认的0值就是不设置超时。并且Clinet要求它的 Transport 必须实现 CancelRequest 方法,默认的 Transport 是有这个方法的。所以下面的示例就是把底层的逻辑模拟了一遍,超时后手动调用 Transport 的 CancelRequest 方法:

package main

import (
    "context"
    "fmt"
    "os"
    "io/ioutil"
    "net/http"
    "time"
)

type Result struct {
    r *http.Response
    err error
}

func process(host string) {
    ctx, cancel :=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 2*time.Second)
    defer cancel()  // cancel是一个函数,执行后取消上面生成的定时器

    c := make(chan Result)
    tr := &http.Transport{}
    client := &http.Client{Transport: tr}
    req, err := http.NewRequest("GET", "http://" + host, nil)
    if err != nil {
        fmt.Fprintf(os.Stderr, "HTTP GET ERROR: %v
", err)
        return
    }
    go func() {
        resp, err := client.Do(req)
        c <- Result{r: resp, err: err}
    }()
    select {
    case <- ctx.Done():
        tr.CancelRequest(req)  // 取消请求
        res := <- c
        fmt.Println("Timeout...", res.err)
    case res := <- c:
        defer res.r.Body.Close()
        out, _ := ioutil.ReadAll(res.r.Body)  // 第二个参数是err,这里忽略错误
        fmt.Printf("Server Response:
%s
", out)
    }
    return
}

func main() {
    host := os.Args[1]
    process(host)
}

命令行接收第一个参数作为请求的服务器地址,执行结果:

PS H:Gosrcgo_devday12context> go run main.go google.com
Timeout... Get http://google.com: net/http: request canceled while waiting for connection
PS H:Gosrcgo_devday12context> go run main.go baidu.com
Server Response:
<html>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url=http://www.baidu.com/">
</html>

PS H:Gosrcgo_devday12context>

一次请求超时,一次有返回结果。

使用 context 保存上下文

使用 context 还可以做一些自定的参数传递。以key-value的形式存储到 context 的变量中,用的时候再取出来。
下面的例子试了 context 来传递变量: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context"
)

func process(ctx context.Context) {
    age, ok := ctx.Value("age").(int)  // 取出的值在使用之前做一下类型断言是比较好的做法
    if !ok {
        age = 18  // 如果有错误,就默认设置成18
    }
    fmt.Println("Age:", age)
    name, _ := ctx.Value("name").(string)  // 忽略错误
    fmt.Println("Name:", name)
    fmt.Println(ctx.Value("gender"))  // ctx不包括也不需要类型断言,但是使用前做一下类型断言比较好
    fmt.Println(ctx.Value("gender1"))  // 如果没有对应的key,就返回nil
}

func main() {
    ctx := context.WithValue(context.Background(), "name", "Adam")  // 存的是键值对,后2个参数分别是key和value
    ctx = context.WithValue(ctx, "age", 23)  // 追加值,就使用之前的ctx,这样所有的值都有了
    ctx = context.WithValue(ctx, "gender", "Male")
    process(ctx)  // 调用函数,把ctx传进去,函数里可以取出相应的值
}

这里只是演示用法,例子里的这类明确的变量,还是应该以传统的方式来传递的。那些全局需要用到的变量,可以使用 context 来进行维护。因为用了 context 之后,就把变量的信息给隐藏了,代码的可读性会变差。而且隐藏了变量的类型,也不符合go的习惯,所以上面在用之前,都在了类型断言。

使用 context 结束 goroutine

通过 context.WithCancel 方法,还可以控制goroutine的生命周期:

// 定义结束控制
ctx, cancel:=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defer cancel()

// 执行cancel()后,ctx.Done()这个管道里就能取到值
go func() {
    // 下面是一个无限循环,直到context返回,否则就一直循环下去
    for {
        select {
        case <-ctx.Done():
            return  // 从管道里取到值,就退出
        default:
            // 其他情况执行的代码
        }
    }
}

这里定义了2个变量,ctx和cancel。cancel是一个可以调用的函数,调用执行后。ctx.Done这个管道就能取出一个值了。在goroutine里就可以通过这个管道来控制退出goroutine。完整示例如下:

package main

import (
    "time"
    "fmt"
    "context"
)

func test() {
    // 这是一个匿名函数的闭包,下面会调用
    gen := func(ctx context.Context) <-chan int {
        dst := make(chan int)
        n := 1
        go func() {
            for {
                select {
                case <-ctx.Done():
                    fmt.Println("goroutine 结束")
                    return
                case dst <- n:
                    n++
                }
            }
        }()
        return dst
    }

    ctx, cancel:=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defer cancel()

    for n:= range gen(ctx) {
        fmt.Println(n)
        if n == 5 {
            break
        }
    }
}

func main() {
    test()
    time.Sleep(time.Second * 3)
    fmt.Println("main 结束")
}

上面这个示例的应用场景就是:当你要启用一个goroutine执行任务,并且还需要通知这个goroutine结束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这里的 context 来实现。

DeadLine超时

WithDeadline 和 WithTimeout 是相似的。都是通过设置,会在某个时间自动触发,就是ctx.Done()能够取到值。差别是,DeadLine是设置一个时间点,时间对上了就到期。Timeout是设置一段时间,比如几秒,过个这段时间,就超时。其实底层的Timeout也是通过Deadlin实现的,在Timeout里,直接 return WithDeadline(parent, time.Now().Add(timeout))。
下面的例子设置了50毫秒超时,通过WithDeadline设置。运行程序接收一个命令行参数,传入一个整数,进过这段毫秒的时间后,会输出自定义的内容。如果数字大了(大于50),就会超时,这里会输出context的Err方法返回的信息:

package main

import (
    "context"
    "fmt"
    "time"
    "os"
    "strconv"
)

func main() {
    n, _ := strconv.Atoi(os.Args[1])  // 把第一个参数转成整数,忽略错误
    d := time.Now().Add(50 * time.Millisecond)  // 50毫秒后过期
    ctx, cancel := context.WithDeadline(context.Background(), d)  // 如果是Timeout,就只直接传上面Add里的部分
    defer cancel()

    select {
    case <- time.After(time.Millisecond * time.Duration(n)):  // 第一个参数小于50,进入这个分支。参数不是数字就当做0
        fmt.Println("时间到了")
    case <- ctx.Done():
        fmt.Println(ctx.Err())
    }
}

/* 执行结果
PS H:Gosrcgo_devday12contextdeadline> go run main.go 123
context deadline exceeded
PS H:Gosrcgo_devday12contextdeadline> go run main.go 12
时间到了
PS H:Gosrcgo_devday12contextdeadline>
*/

这个例子还是使用Timeout更方便,不过这里主要演示Deadline的用法。两个方法的效果一样,根据实际请求选择合适的方法。TImeout应该更好用,所以才会对Deadine再封装一层,提供一个Timeout方法来给更多的应用场景使用。

sync.WaitGroup 介绍

之前都是通过管道来和goroutine传递数据的,也能通过管道实现等待。不过如果只是等待goroutine执行完毕,现在还有个方法可以实现。
通过使用 sync.WaitGroup ,可以方便的等待一组goroutine结束,具体就是下面的3步:

  1. 使用Add方法设置等待的数量,计数加1
  2. 使用Done方法设置等待数量,计数减1
  3. 当等待数量等于0时,Wait方法返回

示例1

下面是一个发 http 请求的示例,等待所有请求返回后,才会退出主函数:

package main

import (
    "os"
    "sync"
    "fmt"
    "net/http"
)

var wg sync.WaitGroup

func main() {
    var urls = []string {
        "baidu.com",
        "51cto.com",
        "go-zh.org",
    }
    for _, url := range urls {
        wg.Add(1)  // 每开一个goroutine,计数加1
        go func(url string) {
            defer wg.Done()  // 退出时计数减1
            resp, err := http.Head("http://" + url)
            if err != nil {
                fmt.Fprintf(os.Stderr, "%s Head ERROR: %v", url, err)
                return
            }
            fmt.Println(*resp)
        }(url)
    }
    wg.Wait()  // 在这里等待,所有任务完成,才继续
    fmt.Println("All Requests Down")
}

示例2

下面的例子,展示另外一种风格的写法: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
    "time"
)

func calc(w *sync.WaitGroup ,i int) {
    defer w.Done()
    fmt.Println("calc:", i)
    time.Sleep(time.Second)
}

func main() {
    // 另一种定义wg的方法,函数里一般用短变量声明
    // 这次不是全局变量了,下面还要传参
    wg := sync.WaitGroup{}
    wg.Add(10)  // 一次加10,不在for循环里每次加1了
    for i := 0; i < 10; i++ {
        go calc(&wg, i)  // 结构体是值类型,用地址来传参
    }
    wg.Wait()
    fmt.Println("All goroutine Done")
}

小结

注意:Add方法不能放在goroutine里面。看似没问题,不过有可能还没等goroutine运行起来,主函数就运行到Wait了。效果就是计数还没开始也就是0,主函数就可以继续执行下去了。是主函数先执行Wait还是goroutine先执行到Add就看运气了
相比管道用起来更方便也更好理解一些,而且可以等待一组goroutine。这个方法只能实现主函数等待goroutine执行结束。如果需要通知某个goroutine退出,还是要用管道来实现。管道可以用来交互数据,所以所有的情况都适用。而 sync.WaitGroup 场景比较单一,但是更好用。

以上是关于Go语言12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2023-03-12:mp3音频解码为pcm,代码用go语言编写,调用moonfdd/ffmpeg-go库。

12. Go 语言文件处理

windows通过Visual Studio Code中配置GO开发环境(转)

[12 Go语言基础-Maps]

Go语言12

在Visual Studio Code中配置GO开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