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tlin开发中的一些Tips
Posted 唯鹿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Kotlin开发中的一些Tips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果你开始使用Kotlin,我个人的建议是多关注编译后字节码或是反编译后的java代码,这样你会发现更多的细节。单纯只学习语法会让你忽略一些细节,而这可能会是性能问题或bug的来源。
下面我举一些我在使用中碰到的问题,看能否给你启发,想到哪就写到哪了。本篇内容基于Java 8 + Kotlin 1.5.21
1.字符串拼接
java 中我们通常使用StringBuilder
、concat
或者+
等方式来拼接字符串。Kotlin中还可以使用字符串模板和plus
一个简单的例子:
val a = "Hello"
val b = "World"
val c = "$a $b"
val d = "$a $b!"
val e = a.plus(" ").plus(b)
val f = a.plus(" ").plus(b).plus("!")
然后点击Tools
- > Kotlin
- > Show Kotlin Bytecode
-> Decompile
就可以对kotlin编译后的字节码进行反编译,从而看到java版本的代码。
示例代码区别只是末尾多拼接了一个!
,结果转换代码略有不同,但+
号拼接方式在java中最终也是用 StringBuilder
来进行字符串拼接,所以其实是等价的。这里只是展示不同。
但问题是使用plus
的代码,可以看到图中倒数第二行,append中直接是a + " "
。感觉有点不对劲,那我们直接看一下字节码:
可以看到创建了两个StringBuilder
,也就是说每plus一次,创建一个。也就是说plus内部实现是将左右两个参数传入方法中,然后用StringBuilder
拼接。等价关系为:plus(plus(a, " "), b)
。所以反编译为什么会那样展示,貌似也能说的通了。
"$a $b"
方式字节码如下图:
所以在kotlin中怎么拼接字符,不用我再多说了吧。和java一样,循环中拼接字符,还是推荐用StringBuilder
,如果使用字符串模板不也是每次循环时创建一个StringBuilder
吗?
2.lazy
lazy 作用是属性被第一次使用的时候再进行初始化,达到懒加载的目的。
private val name: String by lazy { "weilu" }
lazy有三种初始化模式:
而默认的模式是 LazyThreadSafetyMode.SYNCHRONIZED
,它确保只有一个线程可以初始化实例。我们看一下具体实现代码:
源码中使用了@Volatile
、synchronized
实现了双重检查锁,这样保证了线程安全。但是这也是不小的性能开销。如果我们只是单线程中使用lazy,可以指定LazyThreadSafetyMode.NONE
来避免此类问题。
优化后使用方法:
private val name: String by lazy(LazyThreadSafetyMode.NONE) { "weilu" }
3.companion object
Kotlin类中如果需要写静态属性或方法,需要使用伴生对象( companion object
)来创建。下面我列出了几种写法:
class CompanionTest {
companion object {
val TEST_1 = "TEST_1"
const val TEST_2 = "TEST_2"
private val TEST_3 = "TEST_3"
private const val TEST_4 = "TEST_4"
fun test() {
println(TEST_1)
println(TEST_2)
println(TEST_3)
println(TEST_4)
}
}
val test5 = "TEST_5"
private val test6 = "TEST_6"
}
我们看一下生成的代码:
可以看到,在不加const
修饰的情况下,生成了getTEST_1
方法。那么调用TEST_1
时,其实是调用CompanionTest.Companion.getTEST_1()
,这样的代码说实话有点繁琐。
如何可以像Java那样直接读取静态属性,那就像TEST_2
一样,加const
修饰,这样这个变量就可以内联式的编译,也就不会生成多余的方法。
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个test5、test6这两个写法的区别。
4.inline
inline
是方法的一个修饰符,用来让方法以内联的方式进行编译。什么是内联,简单说就像是复制了一份方法实现代码进来。
比如我们有一个计算方法add:
fun add(a: Int, b: Int): Int {
return a + b;
}
如果直接使用,反编译后代码如下:
UtilsKt.add(1, 4);
如果添加一个inline
修饰符,反编译后代码如下:
byte a$iv = 1;
int b$iv = 4;
int var10000 = a$iv + b$iv;
其实一般的方法我们不需要添加inline
,否则一调用方法就“复制”一遍,这生成的代码就太多了,体积也会不断变大。所以AS也会给我们警告:
Expected performance impact from inlining is insignificant. Inlining works best for functions with parameters of functional types
翻译过来就是:内联对性能的影响是很小的,内联最适合带有函数类型参数的函数。
这里说的很明白,内联适合将函数作为参数传递的方法。如果你看过一些kotlin源码,会发现一些高阶函数let、map、run都是如此。
具体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一个例子:
private fun testFunction(i: Int, call: (Int) -> String) {
call.invoke(i)
}
fun test() {
testFunction(9) {
it.toString()
}
}
反编译:
Function1
是Kotlin 提供的泛型接口,1 就是说明有一个参数。所以使用lambda表达式实际上每次都是在创建一个FunctionX
对象。
然后看一下字节码:
INVOKESTATIC java/lang/Integer.valueOf (I)Ljava/lang/Integer;
INVOKEINTERFACE kotlin/jvm/functions/Function1.invoke (Ljava/lang/Object;)Ljava/lang/Object; (itf)
里面有使用Integer.valueOf
进行自动装箱。然后对于Function1.invoke(Object) : Object
,入参会装箱。如果有返回值又会拆箱。
以上两点都是直接使用lambda表达式所带来的性能损耗。避免这种情况有两个方法:
1.可以将lambda表达式赋值给一个变量,然后每次引用该变量,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创建函数对象,也可以避免重复装箱拆箱开销。
2.inline内联函数可以避免高阶函数创建函数对象及装箱拆箱开销,但是要注意inline函数体不宜过大。
下图是给testFunction
方法加inline后的反编译代码:
5. Gson解析
主要问题是gson与data class使用时产生的问题。简单说就是即使你的变量声明为不可空(不包含基础类型),且有默认值,如果json中的这个字段是null,那么解析后这个不可空变量也会被赋值为null。这时你在使用这个字段时程序自然会崩溃。
具体的问题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可以看下面的几篇博客,写的都很清晰详细,这里就不多说了。
这些内容也是我在使用kotlin开发过程中学到和遇到过的,也因此返工了不少之前的代码。。。分享出来也是希望帮你少踩一些坑。
其实还有许多类似文中提到的性能开销,我这里也没法一一列举出来。所以就需要我们在学习和使用中多关注编译后的代码。
记得很早看过一部动漫叫《钢之炼金术师》,里面的核心就是说:获得某种东西,需要以同等的代价来交换。比如我们使用的许多开源框架都非常简单灵活,但是代价就是作者的封装优化。Kotlin的简洁不是没有代价的,里面包含了许多默认的行为,而代价就是一定的性能损耗。如果我们掌握这些细节,扬长避短,或许可以实现“双赢”。
扯多了,哈哈。如果本篇对你有帮助的话,多多点赞支持一下!
6.参考&推荐阅读
以上是关于Kotlin开发中的一些Tips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