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思维的培养
Posted 乐平汪二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数据分析思维的培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图来源于unsplash
正文:
在数据生态圈中,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应用的整个流程中衍生了很多岗位。而每一个岗位都拥有了特殊的技能,但是从数据价值的角度来说,最强技能非「数据分析」莫属,其次是「工程能力」,最后才是「产品思维」。 重新梳理一下,数据分析就是通过观察、假设和推理,借助数学知识去探索问题。而工程能力是它解决复杂问题时的一种手段,产品思维是它价值形态输出的一种表现。所以说,每一个数据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思维」,这点极其重要。 而何为「数据分析思维」呢? 简单来说,终极目标是让数据呈现出画面感,而不是一堆堆冰冷的数据指标。就像曾经面试时,应聘者给我说,营销转化率提升5%,审批通过率提升5%,业绩提升8%一样。 如果你缺乏数据分析思维的话,你的直观印象就只有两种,一种是真厉害,这人靠谱。另一种是无所谓,随便问问。每当应聘者遇到这样的面试官时,就会感到庆幸,因为他随便说几个数据就能蒙混过关,装作很厉害的样子。 相反,当别人说出一个数据时,你的脑海中应该要构造出画面感,从而客观去判断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它的价值。 所以,我会去深挖他们营销的业务场景、客群分布、营销方式和计算逻辑,最后了解下来是「注册 -> 首贷」的场景,促进用户申请借款的环节。而客群分布是注册90天+的用户,营销方式仅仅是短信提醒,计算逻辑只是对比「筛选人群转化率」和「整体人群转化率」。 因此,从常识来看,这个数据明显不正确。因为注册30天+的用户,如果从未发起过「申请」行为,那基本流失了,更别提延迟到注册90天+,以及仅仅短信提醒,这根本没有任何的吸引力。更何况转化率提升的这个对比逻辑完全是不公平的,没有参考价值。 如果你懂的去思考数据背后的故事,那样整个数据所呈现的画面感会让你重新去认识这个数据本身,这也就是犯罪片中常提的「恢复现场」。 所以掌握「数据分析思维」很重要,你就像数据圈的福尔摩斯。而要想培养自己的「数据分析思维」,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要具备: ① 掌握最基本的业务常识和数据逻辑判断; ② 培养自己的数据敏感度和数据解读能力; ③ 构建个人的数据分析法和问题分解能力; ④ 加强一定的工程化能力和模型算法知识; 让我们用一个案例去加深以上四点的认知,就比如上面提到的「营销转化率提升5%,审批通过率提升5%,业绩提升8%」。 从业务常识上你需要去了解用户转化,知道它会涉及的流程点。对于提到的「转化率」、「通过率」、「业绩提升」其实分别归属「注册 -> 申请」、「进件 -> 审核」、「确认借款 -> 发标金额」,再结合历史数据有一个对比。而从营销效果的评估来看,仅仅上述三个指标是不具备说服力的,至少要关心「费用率」是否达标。 同时,你不可能连「费用率」、「获客成本」、「业绩金额」,甚至是「申请人数」、「进件人数」和「审批人数」这些指标,完全不知道它们背后的数据计算逻辑嘛。 在此基础之上,你才有数据感去初步判断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这样才有可能去解读所谓的「5%」,重新还原画面感去认识它! 而这整个分析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涉及一些数据分析方法,以及将「营销效果评估」的问题进行分解。有了清晰的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才有可能去找到问题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表象。 最后一点,如果你没有一定的工程能力,你在面对大规模复杂数据时,你将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像分析用户行为路径去确定最佳营销环节时,你根本清洗不出来几十个G的用户行为数据,更别提业务场景建模。 当然,要彻底把「数据分析思维」说通透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意会,很难言传。在如今人人都谈大数据的时代,只有抛开浮躁,静下心去洞察数据才有机会去培养自己的「数据分析思维」。如果你都没用耐心去面对又脏又乱的数据,那你又如何有底气解读数据,顶多是了解几个核心指标而已。
❖ 多逛星球,少走数据弯路 ❖
以上是关于数据分析思维的培养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