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HTTP/3的演进看web优化
Posted 程序论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HTTP/3的演进看web优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 | traffic
来源 | 程序论
本文介绍http协议各个版本的问题,及改进优化点
1、HTTP发展时间线
2、Http/0.x 特点及问题
1963年 http雏形阶段,Ted Nelson创建了第一个http基础架构
1991年HTTP 0.9 Tim Berners-Lee提交了草案,0.x版本开始记录在RFC 1945 1996年HTTP 1.0 对0.9版本进行了改进
不支持多种类型文件下载:只能获取html文件(没有请求和响应头,浏览器只能按照协议规定视为html解析)
限定了数据传输方式:简单的ASCII字节码传输方式(因为服务端返回都是html格式文件)
不需要考虑连接复用问题(每次请求只有一个html)
随着浏览器诞生更新,推动http协议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多种文件类型的支持
3、http/1.0改进及问题
最大改进是增加了请求头和响应头(有了头部kv的标识,就可以约定和协商)
对于头部信息的利用(增加了POST/HEAD方法、主动声明keep-alive、状态码、支持文件压缩、文件编码、用户代理、缓存机制…)
http/1.0的问题分析
TCP链接不能共用(创建和断开tcp连接的开销大,每次通信独占一个连接,每个请求都需要经过创建、断开TCP连接过程,连续的两个请求至少浪费3个RTT耗时,http1.0如果共用连接需要在请求和响应头同时设置Connection: keep-alive)
不能够支持服务端虚拟主机技术(一个服务器多个host)
动态内容支持不友好(浏览器接收数据需要依赖服务端响应头的Content-Length字段,服务端必须提前知道内容长度,否则导致浏览器不知道何时结束)
http队头阻塞问题(只支持串联通信,每个http请求必须等待前一个请求结束在开始,如果前一个请求丢包或其他原因没有响应,下一个请求必须等待)
4、http/1.1的改进及问题
1997年1月 HTTP1.1 1999年6月 补充修正记录在RFC 2068 RFC 2616
针对以上问题http1.1做了如下改进
增加了tcp持久连接和同域名连接共享(默认开启keep-alive,多个请求可共用连接,浏览器为同域名允许同时创建6个tcp持久连接)
请求头增加了HOST标识(用于标识当前请求的主机名)
使用Chunk transfer 机制解决动态内容支持(服务器会将数据分割若干任意大小的数据块,发送每个数据块时附上上个数据块的长度,最后用零长度的块作为发送数据完成的标志。这样就提供了对动态内容的支持。)
尝试使用管线化技术(pipelining)解决队头阻塞问题(在同一个tcp连接中并发发起多个请求,但是服务端依然要按照顺序接收)
额外的优化:
引入了安全策略
引入了cookie机制等
对于链接共用和域名分片
http/1.1的问题分析:
不能充分利用带宽资源
由于TCP的网络拥塞控制策略(为了保护减少网络拥塞,tcp采用慢启动发送数据,导致带宽不能被最大化利用)
由于TCP的流量控制(滑动窗口)导致多条tcp连接带宽资源抢占问题(虽然增加了持久连接,同域名连接共享来使用cdn域名分片加速,但同一时间连接个数的也将抢占固定的带宽)
http队头阻塞问题(虽然1尝试使用管线技术解决并发问题,但是服务端依然按照顺序接收,所以最终放弃,选择建立6个连接,但是同连接下的请求依然是阻塞排队发送)
多个请求阻塞问题(同域名可以连接共享,但请求数量大于6个时,请求依然需要队列等待)
资源加载优先级问题(队头阻塞问题也会导致关键资源的加载滞后问题,影响首次渲染)
5、http/2的改进
2015年5月HTTP2上线,对HTTP1.1版本进行了优化改进,记录在RFC2754 RFC2754
对于带宽利用率、队头阻塞、请求优先级问题,引入了二进制分帧层做了如下实现:
多路复用multiplexing(在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添加了二进制分帧层实现同域一个连接共享,二进制分帧层将请求头请求体编号分帧处理,服务端接收帧后按编号合并处理返回)
请求优先级的设置(由于二进制分帧层的灵活性,可以标记额外帧信息,服务端也可以根据接收的关键资源顺序进行响应)
额外的优化
数据加密传输
添加了服务端推送能力
头部压缩
http2 的问题分析
单个TCP+TLS建立连接RTT耗时问题依然存在(3个RTT)
TCP队头阻塞依然存在(tcp的数据丢失重传机制导致)
6、http3的改进
2018年11月7日 HTTP-over-QUIC 更名为HTTP3,基于UDP传输层协议QUIC
对以上问题,面临的tcp协议的修改,由于tcp协议应用广泛,中间设备和操作系统的协议僵化,http3使用基于UDP实现了传输层协议QUIC(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
优化了创建连接,减少RTT个数(0个或1个RTT,基于QUIC减少了 TCP 三次握手及 TLS 握手时间)
改进的拥塞控制(QUIC使用了TCP 协议的 Cubic 拥塞控制算法,具体看参照QUCI原理分析文章)
共享连接并发(实现了同一物理连接上的多个逻辑数据流并行)
Quic的丢包重传机制(数据包编号严格递增保证唯一+stream offset保证有序传输)
点个[在看]少个 bug 以上是关于从HTTP/3的演进看web优化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