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的深度学习自然发生| “有点新”论坛
Posted 胡华名师工作室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让儿童的深度学习自然发生| “有点新”论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NO.13
DECEMBER
20.2019
(每周五更新)
自然 | 灵性 | 趣味
本文转载自“日敦社幼师学院”
“有点新”2019儿童深度学习论坛第一天的下午,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园长胡华为我们带来了深度演讲《为什么是叶子、鲜花、树枝、果实,而不是戏剧、音乐、绘画——让儿童的深度学习自然发生》。以下文章根据演讲内容整理,内容略有删减。
01 /
深度学习的“深”
是学科知识的“深”,还是生活体验的“深”?
“深度学习”这个词好像特别高大上,我们要到达一个让人难以理解、难以企及的高度才能叫深度学习吗?其实不是。我分享内容的标题是《为什么是叶子、鲜花、树枝、果实,而不是戏剧、音乐、绘画》,这个标题从哪里来,从课程思考中来。
在花草园,11月是艺术创造月。一讲到艺术创造,很多人会想到选择戏剧、音乐、绘画。以前我们也是这么做的,我们甚至还选了电影、民间艺术、京剧、皮影戏,孩子们玩得也不错,但是我们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学习这些内容,有一些儿童特别有天赋,而大部分孩子展示的则是平庸的状态。老师们会不自觉地将目光聚焦在那些有天赋的孩子身上,所以其他的孩子就自然沦为了戏剧表演中的路人甲乙丙丁。
当时,我们就在讨论,一定要用这样的方式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更好地“对话”,每一个儿童都可以不受他人评价地来进行学习,每一个儿童都能像艺术家那样生活,之后,每一个儿童都心满意足?我想是有的。
有一年秋天,我在农村生活,看到农民开始修整树枝、树木,他们把烂根、枯死的树木挖掉,露出树枝剖面的纹理,非常美丽。我把枯树根带到了幼儿园,孩子非常喜欢,他们在树根上涂上黑色的颜料,开始拓印。后来我们想,为什么不可以回到那种最本真的状态里面呢?与其排练戏剧,做那些所谓“高逼格”的艺术,为什么不回归自然呢?所以我们选择了叶子、鲜花、树枝和果实这四种材料来做11月的艺术活动学习材料。
这些在成年人看起来,几乎是被废弃的东西,孩子会用它来怎么学?这些材料能够完成深度学习吗?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
看了这个视频的感觉是什么?如果有人说:“因为感觉特别美好,反而无法表达。”我一定会给你掌声的!因为教育的力量是从心灵里来的,不是从大脑里来的。如果你一开始就用大脑做判断与评判,心灵就退化了;当你把脑子的那些判断、评判关闭的时候,心灵的力量才会显现出来。在花草园,我很提倡教师们息脑运心,让心灵引导方向。
画面里最美好的是孩子们,他们和自然互动的时候,是非常专注的,我觉得也不能完全用“专注”来评价,这似乎是一种极其特殊的状态,就是“心流”流过,人会全神贯注,进入到特别好的状态里面去。
这么多年来,幼儿教师非常习惯工作有抓手,也喜欢评判。这个活动几乎把教师抛在了时间和空间里,看起来好像没有事情可以做,但是,那些材料是谁提供的?教师。那些帮助孩子完整学习的过程是谁支持的?也是教师。他们看着孩子们一直走在前面,看着他们每个人都绽放出真实的笑容,那些叶子、枯枝、鲜花,在他们的眼里也焕发出了光彩。
02 /
深度学习的“深”
是问题的“深”,还是心灵活动的“深”?
在今天,“深度学习”不再是一个学科领域的话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它意味着个人素质的重构。很多老师会谈到人工智能,会谈到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在全球的教育都在走向新方向的今天,我们必须面对个人素质的重构。而这个重构,是要让我们的孩子具备一种素质,能够很好地面向未来。
“深度学习本质上改变的就是个人的素质”。
未来有什么样的变化和挑战?
人类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自然和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发生本质的扭曲和改变,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产品会变成异己的力量,反过来统治人。而我们要做的是保持心灵的完整和深刻。
现在很多人讲,未来很多职业将被取代,其中教师的职业是不能被取代的,因为教师和儿童之间丰富的情感互动,是人工智能完成不了的。
这两幅图,请你们猜一猜,是由什么材料染出来的?
左边这个是柿子皮染出来的,右边的那个是用橘子皮染出来的。我们一开始都没猜出来,因为这是孩子们突发奇想的创造。而深度学习对教师的意义就在于,老师们也不知道答案在哪里,他们和孩子通过共同生活与学习,才能知晓答案。为什么花草园的教师展现出了强烈的创造力?因为他们每天都在探索,这才是工作的乐趣。
今天的学习,不管我们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都必须回到心灵里去,只有心灵是无法被替代的,只有心灵才能让我们在人不断被异化的今天,活得更像人,拥有未来生活的幸福感。教育中,那些受教育者,他们成长的愿望、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体验、思想的情感色彩,以及为人类社会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历史感,是不能被替代的,这也是我们今天教育应该追寻的新方向。
今天的教育不能再满足于教多少知识,而是要追寻生命的原动力,生命的质感,生命的情感,以及未来作为一个人在社会中的担当。这才是今天教育应该追寻的方向。
03 /
深度学习用什么方式“深”?
走向深度学习的三个基本的条件:
一个是真实的学;
第二就是要充分地利用材料与工具的学;
第三是整体的学。
儿童的学习,是一个整体,他们用材料完成活动,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真实。为什么现在很多幼儿园的课程改革走入困境,是因为孩子不能真实地学,我们总是在用符号学习来代替真实的学习,总是想把我们知道的符号告诉孩子,这样就不能产生真实的学习,更无法产生深度学习。
从这三个条件来判断的话,我们刚才看到的视频无疑是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的“深”,到底是学科知识的“深”,还是生活体验的“深”?现在答案应该一目了然。为什么我们不选择学科知识“深”,因为无论你多努力,大部分人也很难达到科学家的境界。那些知识的“深”,是在未来需要探索的,而儿童阶段有儿童阶段的任务,那就是丰富地学,充满感情地学,和材料互动地学,如果你不能坚持这个信念,就触摸不到深度学习的触角。
在座的老师们,一定有过跟孩子一样的生活体验吧。我们小的时候会捡麦穗,把麦穗放在炉火中烤干,还会用土块烧土豆,这些东西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丰富的支撑。为什么学前教育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反而把过去的那种用心灵学习的方式给忘了,强调用大脑来学习知识了呢?这也是我们学前教育者要不断拷问自己的问题。
有一些老师谈深度学习的时候也会谈到如何能够让学科知识更深,但能够达到知识深度学习的永远只是一部分人。我想,我们不能剥夺任何一个孩子发展和成长的权利,我们的教育应该让每一个儿童参与到深度学习中去。
04 /
“深度学习”需要找到一种状态
一谈深度学习,很有可能带来两种认识的偏差,一种是坚持高难度的学习,要学得特别难;还有一种就是索性放任儿童。这两种思路或因为重视内容而忽略了主动活动,或者因为强调了主动,而忽略了内容的选择,都没有办法使儿童获得有价值的学习和提升,真正的深度学习应该是在中间的。
第一个目标是生命目标。第二个目标是领域目标,就是《指南》五大领域目标。现在很多人的教育方式就是刻舟求剑,拿领域目标来设计活动,这完全是错误的。更糟糕的是,很多人用活动目标来评价儿童。比如老师在一个活动中设计的目标,是让所有的小孩都学会一个东西,结果一个小孩没有学会,老师就会想要帮助他,或者觉得他的能力差,想改变过来。我们的心灵像河流,是有能量流动的,特别怕被阻断,一旦被阻断了,就有很糟糕的感觉。我们知道了这一点,就不要不断地阻断儿童。你觉得你是在帮助儿童成长,但其实你还没有将目标投向更长远、更宽大的生命成长的目标。
对儿童而言:我是什么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非常重要,如果不具备生命的主动力,那么儿童的生命就没有光彩。
我们的活动目标应该服从于领域目标,但所有的目标都应该服从于今天我们要讲的深度学习的生命成长目标,这个是最核心的目标。
生活化课程为什么展示出了强大的魅力,因为一开始在设定课程目标的时候,就展示出了深度学习的价值诉求。这个价值诉求有五个层次,首先一定要讲感受,感受是心灵的语言,然后才是知识、动作和技能,自我实现和创造,还有对社会的责任。
而深度学习想要实现,一定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05 /
“生活化”课程
可以被称为“深度学习”吗?
生活化课程可以被称为深度学习吗?当然可以,因为所有的深度学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从对话、操作、提出新问题,最后形成元认知。
在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上,历来有两种学派:人的教育与人力的教育。
在工业不发达的时候,每个人要成为国家的螺丝钉,那个时候我们的教育,学者把它称为“人力的教育”,它是把所有人培养成劳动者,让他们多快好省地做出产品。
而今天,我们要回归到人的教育当中去,劳动力的教育已经不是现在全球竞争的主流方向了,今天,没有什么是比教育调头更要紧的事了。所以,不论是生活还是教育,都要走向回归之路。所有的东西都在变,但是有一个东西可以让你立住,那就是你的心灵。
心灵这个东西有的时候不被别人认可,但你生命中一旦有了感性的东西、自然的东西、本真的东西、朴素的东西、创造的东西,你才敢说你的心灵在当下。最近不管教育还是其他行业,都在谈“回归”,因为回归才是未来之路,才是以不变应万变之路。
在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不管是深度学习的概念,生活化课程的概念,还是游戏化课程的概念,本质上都在强调回归。生活化课程强调的回归,直接且鲜明。回归传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最后都是为了回归儿童,因为做儿童教育的总是要把儿童放在关键的位置上。
当我们能够回归传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时候,其实就意味着我们真正地回归了儿童。
06 /
开启“深度学习”的钥匙
在哪里?
开启深度学习的钥匙在哪里?在教师手里。教师是文化的承载者,今天我们与其说是在讨论深度学习,不如说是在讨论如何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文化的质感。教师如何更有文化质感?通过吸收、生成、顿悟,当他们徜徉在生活化课程的河流里时,所有的文化对他都是开放的,每一个教师都能够获得成长。
这是我们的罗希悦老师对生活化课程思考后做的图示。无论是教师还是儿童,深度学习意味着,向上自我唤醒、自我生成、自我创造,自我超越,向下获得持续深入的生命体验,把体验变成思考,把思考内化为路径,形成元认知。以生活为依托,以文化为支撑,同时具有穿透时间的延伸感和未来感。
07 /
回归朴素,大道至简
现在回到这个问题上:为什么是叶子、鲜花、树枝、果实,而不是戏剧、绘画?我们已经有答案了,因为最朴素的往往也是最深刻的,今天该回归到朴素了。深度学习需要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体,但前提是,学习者有能独自操作的客体。对儿童来说,这些客体通常具有非常朴素的特性。
儿童既是文化的携带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为什么看到孩子们创造的时候,有的老师会落泪,是因为他们的创作跟我们人类生命早期的创作完全一致,能勾起你生命深处的那种温暖。
教育若不能打动人心,儿童的思想、意识、情感就不能活跃,就不可能有深度学习的发生。人的学习若不触及心灵,那至多只是抽象个体的心理活动,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灵魂的人的活动。在今天,我们很多的教育者还在追寻这样抽象的个体心理活动,所以深度学习之深,在于它超越了生理学、心理学,达到了社会历史实践的深度,与人的理性、情感、价值观密切相连,要培养的是社会历史进程当中的人。
我觉得我们的职业很伟大,我们就是要培养未来的那些人,就是要培养社会历史进程当中的人。
一棵树不再炫耀它的枝繁叶茂,而是深深地扎根于泥土的时候,它才真的有了深度。
—END—
正在热卖
为什么是叶子、鲜花、树枝、果实,
而不是戏剧、音乐、绘画?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回归传统、自然与本真》一书中,有答案。丛书首印已经售罄,二印正在征订中,如有需要,可进行预定。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您还可点击【阅读原文】,跳转微店页面,进行预定。
其他推荐
“只有回归到人性、人心的谦恭中去,
才有可能实现留白的教育。”
更多关于这套“生活化课程”背后的思考,您可在《给童年留白》一书中,找到答案……
⏬当当网址(可提供发票)
http://product.dangdang.com/1100719898.html
⏬天猫网址(可提供发票)
http://www.dwz.cn/7EWiHU
⏬微店网址(无发票)
https://k.weidian.com/tOuu9GKx
*
推荐阅读
“一个园长和她倡导的幼儿园教育”
胡华-名师工作室
Huhua-Edu-Workshop
自然|灵性|趣味
以上是关于让儿童的深度学习自然发生| “有点新”论坛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