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的人性抉择(上)

Posted jiangyangjing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经济学中的人性抉择(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前两天同事在微信群里分享了廉租房的问题,看知乎上也是各持一家,议论不断。这让我想起了经济学里许多看似“有违道德”的理论,但按其操作起来却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
经济学不讲道德,只讲人性,这大抵和国人“存天理,灭人欲”的喜好是不甚匹配的。尽管如此,私以为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这些理论知识,因为只有正视人性的“阴暗面”,才能了解人性,从而建立更好的社会机制来引导人性向善,引导人们作出有利于整个社会进步的行为抉择,而不仅仅停留在“政府要加强监督、消灭个别社会蛀虫或是‘如果每个人都怎样,社会就会怎样怎样’”的空谈之中。

先抛出几个问题:

  • 为什么草场退化、森林滥伐是全球的普遍现象,尽管从前人们的生活都很封闭,却采取了相同的行为?为什么有人说应该允许象牙交易,这样大象会生活的更好?
  • 为什么二手市场上很难买到好货?为什么最优秀的人才往往不是通过社招而来?
  • 为什么现代社会的保险费率不断降低?向贫困人口补贴真的是一项好政策吗?
  • 每个人都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那么集体利益就会最大化吗?如何能让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更少的冲突?

最后一个问题,上面每一项的两个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哈哈哈,读完这篇就知道有什么关系啦~~~


公地悲剧

一个有情怀的人,在面对无可挽回的悲剧之时,往往有难以言说的悲愤之情:比如在那个东罗马帝国注定要走向灭亡的1443年,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在欧洲联军拿下99分的战局之中怒送人头变成-100分,十年之后,君堡陷落,罗马帝国落下最后的余晖——这是真真正正的悲剧。

本篇的第一个经济学名词,就是这样一个常常令人扼腕叹息却又无能为力的悲剧。先来讲一个简单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北方有一片美丽的草原,草原上住着一个游牧部落,他们以放牛为生。这片草原可以供给10000头牛生存,这个部落有100户牧民,于是大家商定,每户人家只能放牧100头牛,这样他们就可以世世代代生存在这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落的凝聚力渐渐下降,人们重视利益超过了契约(变成了‘理性人’)。于是有人开始注意到——自己多养一头牛对全体造成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万分之一),但自己得到的利益却非常丰厚(百分之一),所以就偷偷的多养了一头牛。渐渐的人们都开始这样做,草原上的牛多了起来,草场也逐渐退化,于是每个人都努力养更多的牛,以图弥补每头牛儿日渐消瘦的损失,最终草场退化成荒漠,部落不得不开始新一轮的迁徙。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提炼出草场退化的几条关键原因(或条件):

  1. 根本原因是人的逐利性。个体多养一头牛所得到的利益由自己独享,而造成的损害却由全体承担(这种情况在经济学上叫做‘负外部性’,与之对应的是‘正外部性’,比如前端小分队每个人写文章将帮助全体成员共同进步,其中时间成本由自己承担,而利益集体共享),故而多养牛是理性的选择;
  2. 制度原因在于,没有有效的机制惩罚那些带来负外部性(多养牛)的人。只有当“惩罚>多养牛的利益-对整体损害中自己承担的部分(一般约为0)”时,人们才会放弃多养牛;
  3. 社会原因在于,社会契约、道德的缺失,当人们是一个紧密的集体时,偷偷多养一头牛将引起社区内部的声讨,一个坏名声带来的惩罚远大于多养牛带来的利益;而缺失了这种机制之后,人们变得毫无顾忌。

以上,我们分析出了“公地悲剧”的一些主要原因,也提炼出了避免公地悲剧的最重要的公式:

惩罚 > 侵占公地利益-对整体损害中自己承担的部分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处!因为这条公式执行起来无比困难,而且需要共同契约或是当权者才有可能推行,单个的个体无法通过“自己不侵占公地利益”这一行为来避免悲剧的发生,,而“如果每个人都像我一样不侵占公地利益,悲剧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想法只存在于童话故事和小学课本里,这种想法违背了人的“自私性”(当然,这样的想法实际上增强了社会道德感,从而缩小了公式的右侧,是值得鼓励的。但这正是矛盾之处,“幼稚”、“愚昧”却充满了理想的悲剧英雄正是在此类情景之中诞生的)。

备注:社会道德感的增强,将使得违背道德的人付出更多的成本。比如舆论使其遭受恶名,或是使其失去那些有道德感的朋友,这些都可以看作惩罚,从而增加公式左侧;或是看作“对整体损害中自己承担的部分”,从而缩小公式右侧。
举例来说:过去农村的借贷是依靠宗族的,借而不还将使债务人在宗族中名誉尽失;而现在的借贷则必须要订立有法律效益契约,因为负债务人换个生活环境不会有人知道他的黑历史。

公地悲剧广泛存在于社会之中,河流污染,过度捕捞,滥砍滥伐,草原荒漠化,偷猎等等;即便在最为先进的互联网领域,共享单车惨遭虐待的命运也不可避免;不仅仅是个人,国家之间的合作也难逃宿命,比如巴黎气候协定。

尽管个体对此或许无能为力,但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治疗。不放弃治疗不仅仅是因为对人性的希望,而且是实实在在的,通过个体塑造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而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以使得公式更易成立。

接下来,我们来思考一下,避免悲剧的一些措施(请结合公式):

  1. 一个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私有制。假使我们将草场分为100份,每户1份,每户人家只能在自己的草场上放牧,那么为了自己能够长久的放牧,牧民必然会关注草场草地的生长,而不会养多于100头牛来破坏草场(他们甚至会小心翼翼的让自己的牛拉的粪都留在自己的草场上呢!小农经济的精耕细作就是如此)。
  2. 最易联想到,最符合“网友”胃口的就是增加惩罚。惩罚 = 惩罚力度 × 惩罚概率。因此,增加刑罚力度和加强执法力度都能够增加惩罚强度,从而使得人们不逾矩,从这一角度来看,近年来实行的驾驶证积分制度是非常有效的制度,而醉驾扣六分、拘留6个月的惩罚也远远大于酒后开车带来的“效益”(西安现在醉驾好像还影响孩子的教育相关事宜,几乎彻底杜绝了“爸爸们”醉驾的念头)。我们常谈的“加强监管”也正是在增加惩罚,但是这类制度的施行,所需要的社会成本远远大于一般人的想象,所以也不是万能的良药。
  3. 道德,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也能够增加“逾矩”的成本,所谓“千夫所指”的滋味想必也不好受。像金融界界近年来大力推行的“征信制度”也可以看作“量化的道德”(也可以看作一种惩罚制度),正是因为信用影响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人们实实在在的利益,所以才被人重视。
  4. 与我们互联网从业者比较相关的,就是增强信息的对称性,即增加信息透明度、降低信息的获取成本等等。如果一个牧民偷偷多养牛的行为能被立即公示出来,那么无论是舆论指责还是实施惩罚都将更加容易操作。近年来的许多热点事件经过曝光,后来都或多或少有了些改变,比如最近一些幼儿园就开始安装监控。

回到我们序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草场退化、森林滥伐是全球的普遍现象,尽管从前人们的生活都很封闭,却采取了相同的行为?为什么有人说应该允许象牙交易,这样大象会生活的更好?

这些行为的一致性是因为人类“理性”中的“自私性”是一致的,过度放牧和滥伐森林都能给个体带来极大的利益而只需要付出很少的成本,因此对个体是有利的选择。

而允许象牙交易,实质上是要求人们私有化养殖大象,在强力打击偷猎走私的同时,允许人们养殖并交易家养象牙,将会使大象免于濒危和灭绝的命运(当然,要讨论家养大象的命运及家养象牙与野生象牙未来的价值分流则是另外的问题,空谈无益)。如果用中国哲学来解释这个问题:即是堵不如疏。


逆向选择

最近优信二手车请了小李子来代言,着实火了一下,知乎还有人专门开帖聊了这个问题,这两句还是蛮经典的:
When Jack was young,开得一手好车
When Jack is old,卖得一手好车

不过如果小李子读过经济学的话,可能就不会来代言优信二手车了,这明显是一个掉声望的任务,因为每一个二手车市场都逃不掉兴起和衰落的规律:

想象一下,Jack建立了一个二手车市场,一开始Jack为了维护这个市场,会花更多的努力去宣传它,并认真的评估市场上流通的二手车,以使市场相对公平。慢慢的更多的人开始在该市场买卖和交易二手车,每一辆二手车情况都不尽相同,而且只有车主本人最了解车的情况(我们可以叫他内幕消息知情者),无论车的真实情况如何,车主都想卖出最高价格;与此同时,购车者对车的性能几乎不了解,购车者只能以里程数、年限、市场均价、Jack的评估结果(早起自发形成的二手车市场根本没有第三方评估)等指标来评估费用。
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购车者对车的评价将会趋近于市场平均水平,因此,一辆好车将会获得一个比自身价值更低的评价,与此同时一辆烂车则会获得一个比自身价值更高的评价。久而久之,好车必然会不断退出市场,而市场的平均质量也会不断降低,最终市场上都只剩下烂车,消费者也不会在在市场上进行购买。
如果Jack能提供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估结果,从而成为一个受信任的第三方,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则这个市场就可以延续下去。但是这一点不仅从技术上难以做到,而且从人性上难以持久(一旦Jack获得了信任,他就可以利用信任获取更高的利差,最终失去信任)

像二手车市场这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卖方比买方了解更多内幕消息的市场,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差的商品把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最后走向毁灭。这种现象就叫做逆向选择。

与二手车市场类似的就是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市场)。在招聘市场中,求职者最了解自身的优劣长短(内幕消息知情者),而企业则处于“一脸懵逼”的状态之中。因此,企业将倾向于给出市场平均水平的薪资,而这样的薪资低于真正优秀的人才的预期,高于那些浑水摸鱼的人的预期。长此以往,优秀人才将离开公开市场,转向另外的渠道,公开市场上留下的人则会越来越差劲。
曾经的“人才市场”,现在都是廉价劳动力聚集的地方;而知名公司的核心岗位,现在也很少在各类招聘网站上出现;过去显得高大上的猎头,也已经逐渐“平民化”;目前企业比较青睐的是内推的方式,像技术类的岗位还需要去各个社区和论坛挖人。
其实,无论“人才市场”、招聘网站,还是猎头,都是招聘市场的一种形态,只要解决不了信息对称的问题,就会不可避免的走向“劣币驱逐良币”的进程。而猎头、内推、社区挖人和各种千奇百怪的面试,目的只是在增强信息的对称性罢了。

当然,除了招聘市场以外,很多私营小公司内部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因为员工付出的劳动和产生的价值往往难以直接衡量,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倾向于压低成本和平均报酬,从而导致优秀的人才得不到提拔和优渥的奖励,拿着低于自身价值的回报;而混日子的人则得到高于自身价值的回报,最终导致优秀人才不断流失,留下的都是混吃等死的员工。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往往和逆向选择一起拿来说事儿,但这两个还是有所不同的。道德风险不是道德败坏的意思,它描述的是当交易协定签订后,一方利用信息优势对另一方造成损害的行为。

举个例子:
有个笑话讲:我有一个哥们,最近QQ签名变成了“自从买了保险以后,过马路就再也不用看红绿灯了”,后来就再也没见过这哥们儿的QQ头像亮过。

其实这就是一个明显的道德风险,保险公司和个人签订了保障合同之后,个人获得了保险保障,从而有更少的激励去避免危险的发生,于是提高了危险发生的概率。当然用人身意外险来举例似乎很多人感情上不好接受,不如想象这是一份仓库货物的防盗险,有了这份保险之后,人们可能就不会给仓库安装监控和更好的防盗门了。
那么,保险公司在承保之后,社会风险发生的概率反而提升了,这反映在保费上就是保费变得更昂贵了(保费计算包含了承保之后风险概率提升的部分)。

除此之外,向贫困人口增加补贴也会使得贫困人口更易于安于现状,而不是努力进取。比如最开始提到的廉租房问题,廉租房不安装单独的厕所,不仅仅是为了降低舒适度以避免那些非贫困人口抢占廉租房资源的问题,而且是为了激励贫困人口努力进取以便早日搬出廉租房。
我曾经和一个美国白人聊过美国的黑人问题,他的观点是这样的:他本人并不歧视黑人,但问题在于,很多黑人享受了政府福利之后反而更加懒惰,不思进取,只要将问题牵扯到种族问题,就总能得到照顾和优待。这也是一种道德风险,政府对黑人的保障是为了社会的公平和消除歧视,但这种保障也使得黑人更加依赖政府福利。

回到我们序中抛出的那个问题:

为什么现代社会的保险费率不断降低?

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竞争是其中之一,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增强也是其中之一。但与这一节相关的,是因为社会技术的进步导致了信息获取更加便利、信息获取成本不断降低、信息对称性不断增强,从而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不断降低(保险公司更易对保险相关人员及保险事故进行调查)。

关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辨析,这里还要提供一个小例子:
还是以购买保险为例,保险公司设计了一份火灾险,是面向普通大众的,但优先考虑购买保险的的人一定是气候干旱地区、森林附近、工厂及爆竹厂附近的居民,这是逆向选择。而当某个超市购买了火灾险之后,安置了更少的灭火器,减少了防火演练的次数,从而导致了火灾风险的上升,这就是道德风险。


结束语

本篇本来是在最后写上博弈论的囚徒困境的,但是那个篇幅过长,可能需要再写前面三部分那么多,感觉还是单独写一篇比较合适。所以就此总结一下:

通过以上三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个体都会作出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决策,但这种决策对群体来说不一定是有效的,有时候还会导致很恶劣的结果。
这种不一致性很多原因,常常需要具体分析,但其中公共的、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性。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契约各方就能够利用自己的优势信息进行牟利,从而导致整体的无效,这就是人性的现实之处。

那么,如何使得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有更少的冲突?

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回答,对于我来说,利用网络技术,降低社会的信息获取成本,让信息自由流通,尽量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把内幕消息暴露在阳光下,这就是我能努力去做的。
当然,你要跟我谈隐私?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以上是关于经济学中的人性抉择(上)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岳飞牺牲系列——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岳飞为什么会被牺牲

《国富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自利的人性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假设,财富的源泉是劳动,钱变成可再生的钱“资产”而不是负债

规划个人书单

什么叫经济危机?什么叫金融危机?你怎么看?

底层逻辑

经济学中的数据科学: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