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5211 我期望的师生关系
说到老师,你们想到的总是春蚕,蜡烛,园丁,仿佛我们下一刻就要为了教育事业奔赴刀山火海,虽九死其犹未悔。但是,我不喜欢这样的描述,作为一个老师,我并不是为了奉献而存在,在教育你们的同时,我也在不断的发现着自己,完善着自己,我不想当一个灌输者,而是一个交流者。
这是我很喜爱和尊敬一位语文老师曾对我说过的话。
起因是教师节的征文比赛,当我绞尽脑汁,写出一篇极尽溢美之词的散文后,老师找到了我,并对我说了以上的话。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样的一番话不仅仅意味着我的作文要全部推翻重来,更是一种观念的冲击与重建。在经过一段漫长的指示-服从,灌输-接受类型的师生关系后,我突然发现,那种交流式的师生关系才是我所希望的师生关系。
我印象深刻的老师
曾有一句玩笑话是,老师你见过各种各种的学生,但是我们也见过各种各样的老师了。听起来有一点无赖顽皮了。但是,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也确实遇到过不少的老师。不得不说,各有各的风格,有些老师,想起他的名字就会不禁莞尔。
在读了娄老师的博客《老师能提供什么帮助?》后,在看到老师回忆了那些对自己影响巨大的老师之后,我也禁不住想来说一说自己的老师。
- 温和与鼓励的力量
在开头我提到的那位语文老师,是我在初一时的老师L,那时刚入初中,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我甚至是恐惧的。但是,也许是因为在小学时有一些写作的功底吧,在刚入学的第一天,L老师便把我叫过去,让我准备一篇演讲稿,在开学典礼上代表全体新生发言。当时的心情还是挺复杂的,说不紧张怕是自己都不信,L老师安慰说:“你先写,写完我帮你改改。”但是在我呈上写好的初稿后,L老师看了很久后,给我改了一个错别字,一个标点符号,便再无改动了,说稿子挺好的,没什么可再改动的。直到后来典礼顺利结束,我才晃过神。后来,有各种演讲,作文比赛,L老师也是一直鼓励我参加。老师也是个温柔的人,面上总是带笑,诗词古文也是张口就来。初中时期是我语文学得最好的时候,150分的卷子,很多时候,整张卷子扣不到10分。
在高三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H也是这样一个很是不一样的老师。先不论的她的教学方法科学,思维逻辑缜密,我对她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我都是听着老师你们是我教的最差的一届长大的,H老师倒是反其道行之,你们是我教的最优秀的一届,你们学长学姐要回来看看优秀的你们等等等等,是她的口头禅,我们高中是重点中学,高三有被分到了最为拔尖的火箭班,大家也都是心高气傲的,但是高三却是让我觉得最像一个家的班级,这一切应该都是归功于H老师吧。
- 是老师也是人生导师
我有四位很喜欢的理化老师。两位是初中老师,还有两位是高中的老师。在江苏,语数英是关键,但是,我好像一直在语数英不温不火,倒是理化学的不错,最后高考考的不好,当年比较的难的理化,倒让我做的顺利。大概也是要归功于这些老师。
我算是很幸运了,在初二开始学物理的时候,我便遇到了一个很睿智的物理老师,到了初三接触化学,也是一位教学很有特色的老师。后来到了高中,遇到了当时学校里很有名声的化学大神老师和物理大神老师。
曾经有人说,最喜欢那种老师,上课上着上着就开始瞎扯,很不巧的,我遇到的这几位老师恰恰都是这样的,但是,他们的上课效率奇高,就算扯上半节课,也丝毫不会耽误教学。我也是那种乖(wu)巧(liao)的学生,每次他们瞎扯的时候,我就竖着耳朵听,有我这种习惯的同学也不在少数,他们的瞎扯大都是些人生哲理,结合理化知识,倒是很有趣,这里列几个例子吧。
美与丑,只是脸上细胞的排列问题。
一个人说只爱你一个人肯定在骗人,因为他至少爱着两个人,你,还有你的反物质。
一个人看你,不是在看你的脸,只是在看你脸上的反射光。
以上就只是冰山一角,却足以窥见他们的睿智。现在我也甚是怀念和这些睿智的老师们相处的时光。
- 独特的上课方式
最后我想讲的不是哪一位老师,而是一种教学模式,大概在小学六年级左右开始到初三,学校实行的一直是一种很特别的教学模式——活动单教学。不知道有多少地区采用这种模式,但是,我对于这种模式印象深刻,而且在这种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我所认为的很理想的状态。
老师上课前会将课堂内容分成几个部分,在各部分提出主要问题,课堂上,我们被分成小组,针对各自讨论,再进行汇报补充。
在这种模式中,老师不再是一个灌输者,而是提问者,引路人,当然,这种模式也要求同学有足够的上进心和自觉,毕竟小组的模式,还是很容易滋生“混”的形态的。但是对于上进的同学来说,提问,思考,解惑,补充,是很符合自己的思维模式的,而且增加了双向的自由交流,而不是单向的灌输与接受。
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在这些老师中,我所欣赏的老师们,他们尽管风格各异,严肃或是温柔,刻板或是风趣。但是,他们的共同点也是明显的。
- 他们都是有一定积累和积淀的老师,专业基础十分过硬。
- 他们都有着一颗愿意和学生分享和交流的心,无论是课业知识还是人生阅历。
- 教书育人,虽说教书在前,但是,我喜欢的这些老师在教书的同时,更加注意对我们做人道理的潜移默化的传递。
- 他们都十分开心能收到学生对于课程的反馈。
我期望的师生关系
邹欣老师在博客中写了很多种师生关系,蜡烛、春蚕和园丁,餐馆与食客,老板和雇员,保姆和幼儿,哥们和哥们,路人甲和路人乙,狱警和犯人,这些都是一些不理想的师生关系,就我自己的理解来说,这些不理想的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是,一头热,或是两头不热,在很多时候,当学生没有足够学习的热情的时候,老师所采取的,强制命令,过度帮助,甚至于根本失去热情,也就会导致这些不良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邹欣老师在博客中写,最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健身教练和健身学员的关系。
很显然,教练/学员的关系是最有希望撞击出火星的,老师和学生之间要有足够的工作量,足够的张力,有冲突,有鼓励,有质疑,才会出现火花。
这一句,是我在博客中读到的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教练和学员的关系,很显然是一个“两头热”的关系。我很喜欢这句话中出现的“张力”“冲突”“质疑”“火花”这样的描述,仿佛是一场思维的战争与提升。
我其实是有一点那种娄老师所头疼的那种学生的倾向的,如果对老师不喜欢,我对于一门课的态度也会有些消极。之前有一个老师热衷体罚,一根棍子不爽就敲。我实在不喜欢他,那门课一度处于班级倒数(当然也被棍子敲了不少)。但是,这种极端的情况也在少数。
我期望的师生关系,就是一场思维的交流,甚至是思维的碰撞。我很喜欢那种跳跃着去触碰目标的感觉,因为这让我能感觉到自己正在迈步。
我希望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交流式的关系。有事先学习和课后交流的空间。在大学中,一些课程,我是靠着最后的考试周突击才能安全通过。对于一种灌输式的教育,我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自己是在硬生生的将知识塞进脑袋里,只求考试一过。我更加希望,我是将知识真正的吸收,而不是到此一游。
我希望在课后可以有更多交流的空间,并对我们的预习可以有一个大致的方向,或是几个问题的引导。
C语言相关
之前的C语言的学习,我并没有做过系统的统计,但是在平时的学习和题库练习中,加上大一上在协会的学习,我觉得写到代码应该是有3000~4000行的。但是,很多内容都是简单格式的重复,数据,输入,输出改一改,感觉还是有所欠缺的。有一些程序,比如,汉诺塔,八皇后,思路还是很混乱,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头绪,一些不常用的,甚至也就忘了大半,实在是有些惭愧了。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老师要求我们实践并理解不少于4000行代码,我认为这个主要在于一个毅力和耐心的问题,积沙成塔,每日坚持,一天也就三四十行的问题,花不了太多时间,但是若是,一日拖到下一日,便是一个极大的工程了。这让我想到了,之前的C语言题库练习,平时每天无事刷两三题,便不用担心分数的问题了,但是很多同学都是拖到了最后,一天50题,岂不可怕?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实践和理解代码的时候一定要避免之前的过度重复的问题,我觉得可以几天将一个问题研究透彻,将一种用法熟练使用,但是不能沉迷,一定要有不断向前走,走出一条路,并且走实每一步。
我觉得做到这样,才能做到轻松的学到东西,而不是又累,又一无所获。
我个人的计划方法,有如下两点:
- 做到每日的理解和实践代码,鉴于我不是一个特别自制的人,我大概会通过一些外界的手段,比如日程任务,每日闹钟提醒来强制自己完成吧。
- 在课程学习中,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沟通,否则后来就是完全不懂的恶性循环了。
希望在这一学期,自己可以真正学到东西吧!
碎碎念:第一次写博客,感觉还是需要不但的改进啊,有一些过程在不断地摸索,感觉自己的排版诡异,也有些枯燥,希望之后,可以更加熟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