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乐:自媒体想火,千万别话痨,口水太多没朋友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张书乐:自媒体想火,千万别话痨,口水太多没朋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自媒体写文章,别字数太多让粉丝手指疲劳,能不麻烦用户的地方,尽可能不要给他们添麻烦,因为多一个环节,就会有损耗。这里损耗的都是慢慢的用户体验和转换率。

技术分享

文/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

新著有《微博运营完全自学手册》

接上篇《自媒体别小看了贴标签,这里面都是粉丝》

依然以微博为例,现在,装修做得差不多了,在进入文案写作之前,先学几个基本动作,因为开通微博后,总会跃跃欲试发上一两条。

对微博用户,特别是企业微博用户来说,以下3个问题区是最容易出现在初始阶段的,而在初始阶段最有可能吸引核心粉丝。如果犯了微博的“忌讳”,那么即使后面再努力改正,想要翻身也很难了。

误区一:只看不说

微博的特点之一就是互动,如果你把微博单纯理解成发布新闻和企业信息的地方,必将收效甚微。要善于从粉丝中获得建议,并及时反馈。

误区二:内容生硬

如果你的微博上只有一些硬邦邦的广告或“教导”,也是不合时宜的。不要只使用微博来推广广告,也不要只使用微博来记录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而是要确保你的信息有分享价值、有娱乐性。通过单一地发布品牌硬性广告进行微博营销,不仅对品牌内涵的深化和宣传毫无作用,还会影响用户的浏览体验,导致粉丝的流失。显然,这对微博营销的最终目标——聚拢最大多数的品牌消费者——是一种背离。

误区三:信息不透明

遭遇产品的负面消息,不可贸然发表回复或者声明,也不要引发争辩,而是要先检索相关留言,了解情况后再联系相关客户。无论是优惠信息还是危机信息,一定要透明、真实。

误区四:想说的话太多

自从微博上放开了140字的文字限制之后,明显的看得见,不少人从言简意赅的名人名言,变成了话痨。

何解?以前不是有长微博(亦可以是“头条文章”)吗?只不过玩微博的人都知道,长微博这东西,还是尽量少用,一天最多只用一次。原因也很简单:打开率太低。

如果是微博正文,在用户浏览最新、最热的微博推荐时,总有几率看到,包括产生印象。但长微博等于是需要点击下面原本是图片的位置。

技术分享

长微博的呈现形态

换位思考一下,一般你看微信朋友圈或微博,看到文字下面的小图,有多大几率去点击打开?如果下面配着个文章呢?这个几率该有多高?

同理,表面上看起来,字数限制达到两千的微博会很爽。但谁又会真的写到两千呢?就算是写长微博或,在网上考虑大家的阅读习惯,也是控制在1500以内,除非满满都是干货。大家伙的时间都很金贵。

而且微博正文字多了阅读体验就不会好。尽管可以通过敲击会回车键形成分段,但你没办法在正文里插入图片啊,不管怎么样,一大堆字,挤在一起,总是让人有种阅读起来不适应的感觉。

特别是,如果超过140字以后呢?它所呈现的效果是这样的:

技术分享

超过140字,就会造成阅读困难

即只展示前面140个字,接下来需要劳烦用户动手点击“展开全文”看完。

能不麻烦用户的地方,尽可能不要给他们添麻烦,因为多一个环节,就会有损耗。这里损耗的都是慢慢的用户体验和转换率。

所以,还是尽可能140字完成,如果想说的真的很多,那就长微博吧,别搞得正文太长,想办法诱惑读者,欲知后事如何,请点长微博。

在了解了可能的错误之后,就要看你如何利用最少的字来开展一场营销大战了。微博到底有什么用?有一段话颇为明确地表述了微博的意义。

在BBS发帖,在Blog写博,门槛其实都很高。但是,哪怕是一个没有受过严格中文训练的人,只要会发短信,就能使用微博,用它记载自己某一刻的心情,某一瞬的感悟,或者某一条可供分享和收藏的信息。奇妙的是,尽管信息已经高度碎片化,但是它们能够自发组织,完成对某个事件的完整报道和传播,也能够记录一个普通人生活中所有的点滴,以至整体看下来,似乎是一部由俳句组成的个人史。

说白了,你就当发微博是发短信好了,至于有图片的微博,自然就是彩信了。而且现在不仅仅可以上图,还能音频、视频、直播都上,就看你怎么混搭出特效了。(节选至《微博运营完全自学手册》

本文出自 “武当派张三疯”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zhangshuyue.blog.51cto.com/2133969/1953425

以上是关于张书乐:自媒体想火,千万别话痨,口水太多没朋友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张书乐:死活撩不到粉丝G点,内容创业者该咋整?

张书乐:自媒体是门艺术,卖萌的艺名比“实名”更吸粉

张书乐:5分钟搞懂自媒体怎么选头像!萌萌哒只是起手式

张书乐:自媒体别小看了贴标签,这里面都是粉丝

你为什么写不好自媒体?原因竟然是想太多|自媒体有坑,得绕③

张书乐:获3千万天使融资,共享雨伞能躲过共享经济崩盘“暴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