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基于K-近邻分类算法的约会对象智能匹配系统

Posted 穆晨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二篇:基于K-近邻分类算法的约会对象智能匹配系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前言

       假如你想到某个在线约会网站寻找约会对象,那么你很可能将该约会网站的所有用户归为三类:

       1. 不喜欢的

       2. 有点魅力的

       3. 很有魅力的

       你如何决定某个用户属于上述的哪一类呢?想必你会分析用户的信息来得到结论,比如该用户 "每年获得的飞行常客里程数","玩网游所消耗的时间比","每年消耗的冰淇淋公升数"。

       使用机器学习的K-近邻算法,可以帮助你在获取到用户的这三个信息后(或者更多信息 方法同理),自动帮助你对该用户进行分类,多方便呀!

       本文将告诉你如何具体实现这样一个自动分类程序。

第一步:收集并准备数据

       首先,请搜集一些约会数据 - 尽可能多。

       然后将自行搜集到的数据存放到一个txt文件中,例如,可以将每个样本数据各为一行

       前言中提到的那三个分析数据(特征)以及分析结果(整数表示)各为一列,如下所示:

       

       再编写函数将这些数据从文件中取出并存放到数据结构中:

 1 # 导入numpy数学运算库
 2 import numpy
 3 
 4 # ==============================================
 5 # 输入:
 6 #        训练集文件名(含路径)
 7 # 输出:
 8 #        特征矩阵和标签向量
 9 # ==============================================
10 def file2matrix(filename):
11     \'获取训练集数据\'
12     
13     # 打开训练集文件
14     fr = open(filename)
15     # 获取文件行数
16     numberOfLines = len(fr.readlines())
17     # 文件指针归0
18     fr.seek(0)
19     # 初始化特征矩阵
20     returnMat = numpy.zeros((numberOfLines,3))
21     # 初始化标签向量
22     classLabelVector = []
23     # 特征矩阵的行号 也即样本序号
24     index = 0
25     
26     for line in fr:     # 遍历训练集文件中的所有行
27         # 去掉行头行尾的换行符,制表符。
28         line = line.strip()
29         # 以制表符分割行
30         listFromLine = line.split(\'\\t\')
31         # 将该行特征部分数据存入特征矩阵
32         returnMat[index,:] = listFromLine[0:3]
33         # 将该行标签部分数据存入标签矩阵
34         classLabelVector.append(int(listFromLine[-1]))
35         # 样本序号+1
36         index += 1
37         
38     return returnMat,classLabelVector

       获取到数据后就可以print查看获取到的数据内容了,如下:

      

       很显然,这样的显示非常的不友好,可采用Python的Matplotlib库来图像化地展示获取到的数据

       如果你是在Ubuntu下使用Eclipse插件编译PyDev的话,安装Matplotlib是很坑的。

       在获取到安装包后,还得在插件设置那里添加新的库路径,因为Matplotlib不会自动安装到Python2.7的库目录下,这和NumPy不同。

       下面这个才是正确的库路径:

      

       然后就可以编写以下代码进行数据的分析了:

1 # 新建一个图对象
2     fig = plt.figure()
3     # 设置1行1列个图区域,并选择其中的第1个区域展示数据。
4     ax = fig.add_subplot(111)
5     # 以训练集第一列(玩网游所消耗的时间比)为数据分析图的行,第二列(每年消费的冰淇淋公升数)为数据分析图的列。
6     ax.scatter(datingDataMat[:,1], datingDataMat[:,2])
7     # 展示数据分析图
8     plt.show()

       另外在代码顶部记得包含所需的matplotlib库:

1 # 导入Matplotlib库
2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3 import matplotlib

       运行完后,输出数据分析图如下:

      

       这里发现一个问题,上面的数据分析图并没有显示分类的结果。

       进一步优化数据分析图显示部分代码:

 1 # 新建一个图对象
 2     fig = plt.figure()
 3     # 设置1行1列个图区域,并选择其中的第1个区域展示数据。
 4     ax = fig.add_subplot(111)
 5     # 以训练集第一列(玩网游所消耗的时间比)为数据分析图的行,第二列(每周消费的冰淇淋公升数)为数据分析图的列。
 6     ax.scatter(datingDataMat[:,1], datingDataMat[:,2], 15.0*numpy.array(datingLabels), 15.0*numpy.array(datingLabels))
 7     # 坐标轴定界
 8     ax.axis([-2,25,-0.2,2.0])
 9     # 坐标轴说明 (matplotlib配置中文显示有点麻烦 这里直接用英文的好了)
10     plt.xlabel(\'Percentage of Time Spent Playing Online Games\')
11     plt.ylabel(\'Liters of Ice Cream Consumed Per Week\')
12     # 展示数据分析图
13     plt.show()

       得到如下数据分析图:

  

       也可以用同样方法得到 "每年获得的飞行常客里程数" 和 "玩网游所消耗的时间比" 为轴的图:

  

第三步:数据归一化

       想必你会发现,我们分析的这三个特征,在距离计算公式中所占的权重是不同的:飞机历程肯定要比吃冰淇淋的公升数大多了。

       因此,需要将它们转为同样的一个数量区间,再进行距离计算。 --- 这个步骤就叫做数据归一化

       可以使用如下公式对数据进行归一化:

              newValue = (oldValue - min) / (max - min)

       即用旧的特征值去减它取到的最小的值,然后再除以它的取值范围。

       很显然,所有得到的新值取值均在 0 -1 。

       这部分代码如下:

 1 # ==============================================
 2 # 输入:
 3 #        训练集
 4 # 输出:
 5 #        归一化后的训练集
 6 # ==============================================
 7 def autoNorm(dataSet):
 8     \'数据归一化\'
 9     
10     # 获得每列最小值
11     minVals = dataSet.min(0)
12     # 获得每列最大值
13     maxVals = dataSet.max(0)
14     # 获得每列特征的取值范围
15     ranges = maxVals - minVals
16     # 构建初始矩阵(模型同dataSet)
17     normDataSet = numpy.zeros(numpy.shape(dataSet))
18     
19     # 数据归一化矩阵运算
20     m = dataSet.shape[0]
21     normDataSet = dataSet - numpy.tile(minVals, (m,1))
22     # 注意/是特征值相除法。/在别的函数库也许是矩阵除法的意思。
23     normDataSet = normDataSet/numpy.tile(ranges, (m,1))
24     
25     return normDataSet

第四步:测试算法

       测试的策略是随机取10%的数据进行分析,再判断分类准确率如何。

       这部分代码如下:

 1 # ================================================
 2 # 输入:
 3 #
 4 # 输出:
 5 #        对指定训练集文件进行K近邻算法测试并打印测试结果
 6 # ================================================
 7 def datingClassTest():
 8     \'分类算法测试\'
 9     
10     # 设置要测试的数据比重
11     hoRatio = 0.10
12     # 获取训练集
13     datingDataMat,datingLabels = file2matrix(\'datingTestSet.txt\')
14     # 数据归一化
15     normMat, ranges, minVals = autoNorm(datingDataMat)
16     # 计算实际要测试的样本数
17     m = normMat.shape[0]
18     numTestVecs = int(m*hoRatio)
19     # 存放错误数
20     errorCount = 0.0
21     
22     # 对测试集样本一一进行分类并分析打印结果
23     print "错误的分类结果如下:"
24     for i in range(numTestVecs):
25         classifierResult = classify0(normMat[i,:],normMat[numTestVecs:m,:],datingLabels[numTestVecs:m],3)
26         if (classifierResult != datingLabels[i]): 
27             print "分类结果: %d, 实际结果: %d" % (classifierResult, datingLabels[i])
28             errorCount += 1.0
29     print "总错误率: %.2f"  % (errorCount/float(numTestVecs))
30     print "总错误数:%.2f" % errorCount

       其中,classify0 函数在文章K-近邻分类算法原理分析与代码实现中有具体实现。

       打印出如下结果:

      

       错误率为5%左右,这是应该算是比较理想的状况了吧。

第五步:使用算法构建完整可用系统

       下面,可以在这个训练集和分类器之上构建一个完整的可用系统了。

       系统功能很简单:用户输入要判断对象三个特征 - "每年获得的飞行常客里程数","玩网游所消耗的时间比","每年消耗的冰淇淋公升数"。

       PS:在真实系统中,这部分输入可不由用户来输入,而从网站直接下载数据。

       程序帮你判断你是不喜欢还是有点喜欢,抑或是很喜欢。

       这部分代码如下:

 1 # ===========================================================
 2 # 输入:
 3 #
 4 # 输出:
 5 #        对用户指定的对象以指定的训练集文件进行K近邻分类并打印结果信息
 6 # ===========================================================    
 7 def classifyPerson():
 8     \'约会对象分析系统\'
 9     
10     # 分析结果集合
11     resultList = [\'不喜欢\', \'有点喜欢\', \'很喜欢\']
12     
13     # 获取用户输入的目标分析对象的特征值
14     percentTats = float(raw_input("玩网游所消耗的时间比:"))
15     ffMiles = float(raw_input("每年获得的飞行常客里程数:"))
16     iceCream = float(raw_input("每年消费的冰淇淋公升数:"))
17     
18     # 获取训练集
19     datingDataMat, datingLabels = file2matrix(\'datingTestSet.txt\')
20     # 数据归一化
21     normMat, ranges, minVals = autoNorm(datingDataMat)
22     # 获取分类结果
23     inArr = numpy.array([ffMiles, percentTats, iceCream])
24     classifierResult = classify0((inArr-minVals)/ranges, normMat, datingLabels, 3)
25     
26     print "分析结果:", resultList[classifierResult-1]

       运行结果:

      

       至此,该系统编写完毕。

小结

1. KNN算法其实并没有一个实际的 "训练" 过程。取得了数据就当作是训练过了的。在下下篇文章将讲解决策树,它就有详细的训练,或者说知识学习的过程。

2. 可采用从网站自动下载数据的方式,让这个系统的决策更为科学,再加上良好的界面,就能投入实际使用了。

3. 下篇文章将讲解KNN算法一个更为高级的应用 - 手写识别系统

4. 这个程序也看出,处理文本/字符串方面,Python比C++好用多了。

以上是关于第二篇:基于K-近邻分类算法的约会对象智能匹配系统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机器学习实战》-k近邻算法

机器学习之K-近邻(KNN)算法

在约会网站上使用 K-近邻算法

机器学习实战笔记-K近邻算法2(改进约会网站的配对效果)

机器学习——k-近邻(K-Nearest Neighbor)

机器学习之K近邻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