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微软与谷歌的发展对比分析
Posted 爱猫的狗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近3年微软与谷歌的发展对比分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近3年微软与谷歌的发展对比分析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微软和谷歌凭借这不断的创新已然成为当今全球科技公司的领头羊。位列世界500强的微软是一个相当具有经济与科技实力的的公司,然而同样位列世界500强的谷歌凭借着家喻户晓的Google搜索成为了微软一个相当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大亨。
同为IT公司,微软和谷歌的比较如下:
一、发展历史
微软作为一个1975年成立的老牌公司,从一开始的为IBM提供文件系统和操作系统等软件,到现在业务中有各种操作系统编译器和解释器、网页浏览器等基本软件还有pc机智能终端等硬件,Windows操作系统占有pc操作系统的绝大部分市场。作为一个具有40多年发展史的科技公司无论是技术积累,管理模式,资金链条都发展的十分成熟了。而且通过公司形象运营令微软在社会影响上也是十分大的,这对其在其他领域的拓展有很多便利。充裕的资金和丰富的经验是作为巨头公司所有的优势。但作为老牌科技公司短板也是有的,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么大的公司体量对于新领域的拓展是否有能力给予相当的支持,因为公司运营成熟后任何的变化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微软是否有眼光能够大力发展新兴科技领域。因为公司管理模式成熟之后带来的必定是模式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这样的科技公司是否会缺乏活力,创造力呢? 这还有待时间去验证。
而反观谷歌,谷歌于1998年创立,一开始是以互联网搜索引擎为主体业务的互联网公司,而后开始操作系统的研发并于2007年发布了基于linux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Android成为了手机操作系统的主力军,谷歌还建立以技术为导向的GoogleX,旨在发展一些尖端领域的科技,如AlphaGo,Google-glass,无人驾驶等的作为新晋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于对当下的科技趋势掌握的十分到位,没有复杂繁琐的行政流程,以科技和技术为导向。短板是没有微软体量大,对风险的承受力较弱,主营业务还是以互联网搜索为主,业务模式单一。
在2012年10月2日,谷歌成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科技公司,因为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计算已经降低了台式机软件的市场需求。而在2015年微软又重回全球市值第二大的科技公司宝座,而在2016出炉的统计中谷歌市值超过微软几乎1000亿美元,证明了谷歌的发张前景十分光明。但市值并不能代表一个公司的所有财富。微软毕竟存在40多年看着科技发展到今天的,一定有着深厚的底蕴。
二、企业文化
微软公司一直坚信“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在微软公司随处可见这种氛围模式。微软每一个开发团队都是秉持公平竞争的态度,他们不会因为职位的不同而有任何顾及,在他们的团队里,高职位只是有着带领的作用。团队在一起工作更像是在一块生活,像是家人一样互帮互助。
“自由式办公”一直都是谷歌所追求的工作模式,谷歌的工作人员重来不会担心每天早上迟到,或者被扣工资,谷歌的工作时间的弹性很大,因为公司对员工的充分信任,公司会让员工自己掌握工作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分配时间,这种工作模式不但没有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反而提高了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感受到公司的信任,会给员工一个温馨的环境。
企业文化是公司各种细节的体现,便如同人的性格一样。从小的员工餐厅对比,谷歌的餐厅会更加的宽敞,谷歌公司也会向员工提供免费、优质的食物。而在微软一切食物都是收费的,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多少决定价格的大小。两个公司同样在为员工提供健康美味的食物,但是采取的实现方式却有所不同,点滴的差异,更多的是企业文化的体现。
有人看来,谷歌像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样一个企业里,只要有实力,员工便可以在如同市场的企业里选择自己想要的。他们也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业绩。而谷歌则是像社会主义国家,因为没有利益的竞争,所以他们更专注与产品的质量,使得他们可以在复杂多样的东西里挑出自己想要的,质量更好的产品。
三、盈利模式
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window server服务器更是普遍被大家使用。微软起初也是依赖这样两件深入人心的产品而为人知晓,成为一个广受人们接受的科技公司。在全球的使用量如此之大,加上正版的操作系统价格如此之高,微软在这方面赚上了一大笔,也成了公司发展的经济基础。而谷歌基于PC的操作系统Chrome OS则相对用户较少,推广度较少,自带Chrome OS的Samsung Chromebook的销量远不及搭载Windows操作系统的PC机。谷歌在此方面的盈利略低于微软。
而谷歌公司为全世界人们所知晓的便是Chrome搜索引擎,凭借功能的强大,繁多的收录内容,成为现如今使用较广的产品。(此处除去Windows自带的IE浏览器,IE浏览器是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搜索引擎。)广泛的接受度也让谷歌网页的广告费用增长了许多,在这方面谷歌便可获得一笔可观的费用。IE作为Windows自带的软件,也因为Windows的强大用户而被广泛使用,用户在购买正版产品时微软便可以有一大笔收入。同时值得一提的谷歌软件还有谷歌地图,因为强大的精确度和分辨率而被人们喜爱,谷歌的翻译软件更是支持多种语言,等等这些被大众使用的软件均可以让谷歌在网络服务方面优胜于微软。
作为世界首列的科技公司,微软不仅致力于软件的开发,同时也有一些优秀的硬件产品。如流行于国外的游戏设备——Xbox系列游戏机,即使销售价格昂贵,但是优秀的质量依然带来了良好的销售量,同时微软也在开发该平台的收费游戏。除了此方面,微软依然开发出一些外设,如鼠标、键盘平板,也是凭借良好的用户体验而获得较好的销售。谷歌同样在硬件方面有专研,如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谷歌虚拟现实眼镜也值得一提,硬件也渐渐的成为了谷歌新的盈利模式。
移动设备方面,微软则是收购了2G、3G时代的霸主——诺基亚来作为自己windows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的硬件平台。同时为了开发出更多被应用于Windows Phone的软件,微软更是花费了巨资去招揽开发Windows平台的手机软件的开发人员,希望在此方面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谷歌的移动设备则搭载是用过用户最多的、开源的Android操作系统。因为Android用户之多,谷歌通过绑定自己的一些应用,以及应用中插入一些广告则可以获取大量的利润。
总之谷歌和微软作为两家IT业的巨头,在盈利模式方面有自己的相同点,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四、发展方向
1、LBS.
LBS是基于位置的服务。而微软和谷歌在LBS方面都作出了许多成果,典型代表就是微软的必应地图和谷歌的谷歌地图。
从这几年来看,谷歌地图的发展明显比微软的好。在国外,谷歌地图的服务已经覆盖全球绝大部分的地方,并且谷歌地图整合了许多功能。谷歌地图已经不单单只是一个地图软件。它还具备导航;坐车和地铁的引导;显示商铺和商品的评价,旅游景点的评价等等功能。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软件。并且在国外的安卓手机上谷歌地图是必装的谷歌三件套之一,随着安卓手机的流行,谷歌地图也越来越流行。
不过LBS还是面临很多的问题,定位不够精确,信号衰弱等待,再加上在这个市场上有很多的厂商在进行激烈的竞争,市场还没有走向成熟。在这方面LBS依然还有着很大的潜力。
2、VR以及AR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一个最近火热起来的概念。
目前为止,在市面上,相对比较完善的VR设备有HTC的VIVE,为PS4专门设计的psvr,也有比较全面的Oculus Rift。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也就是我们说的AR。AR技术是一个比较早的技术,但是一直以来都不温不火,最近乘着VR的东风,AR技术也跟着火了起来。
微软和谷歌都在vr,ar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今年5月google在其大会上公布了一个名叫Daydream的平台,并且以后能运行daydream的手机都能实现google表示DayDream是专门针对vr优化过的,能降低画面的延迟、减少用户在佩戴时产生的眩晕感。在新版本的AndroidN中,就可以通过设置看到支持该VR功能的应用。
并且谷歌对AR的看好不是一天两天,在4年前,谷歌就推出了一款AR产品,也就是著名的Googleglass。当时Googleglass一被公布就被当作是能够改变世界的产品。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大家都发现googleglass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用。
而微软也有大动作,微软的HoloLens在今年3月正式开售,不过因为3000美元的昂贵价格,实在很难让很多人接受。。微软今年还开放Holographic平台,并且鼓励其他VR/AR头部设备运用这个平台。微软将这一平台定位为一个mr平台。据消息称Holographic这个平台能够支持所有的设备使用,不伦是VR设备还是AR设备都能够兼容,并且在这个平台中稳定运行。
3、人工智能
另外,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就,在这条路上比微软走得更远。今年初,谷歌的AlphaGo用在围棋战胜了韩国职业棋手李世石。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里程碑式的一步。在以前,人们认为围棋是人类最后的防线,因为围棋的变化实在是太多,计算机是算不过来的。但是AlphaGo与李世石之战却让人们大开眼界。让人们知道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新的成果。
而微软在人工智能方面也做出了许多突破。今年微软公司发布了windows10的周年版。在周年版中,windows10大幅度更新,并且只要是微软的平台,微软都了配备了cortana。 现在Cortana已经比起前更加完善和好用了,你可以让cortana告诉你明天的天气,或者让cortana搜索文件,发邮件等等,现在cortana已经成为一个windows平台上的小秘书,让你的生活更加舒心。
五、专攻领域
微软和谷歌在专攻领域上还是大不相同的只是有些业务交叉了而已。微软专攻的是pc操作系统和各种开发工具,而谷歌专供的是互联网搜索引擎和浏览器还有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但是微软的IE和谷歌的chrome,微软的windowsphone和谷歌的android,微软的bing和谷歌的google还是处于竞争关系但是除了IE和chrome是能相提并论外其他的竞争都是一边倒。
六、公司财报
要对比企业的发展就应该从一个公司的财报开始分析,先从微软2016年的财报开始看。
2016年7月20日微软发布了2016财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财报:微软这季度营收为206.14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7%,净利润31.22亿美元,虽然同比扭亏为营,但去年此时因为收购诺基亚手机而导致75亿美元资产减记,成为微软又是一来金额最高的单季度亏损,所以也没有太多参考价值。15年9月的财报显示微软把7大部门合并为3个部门——生产力和业务流程部门(office等),智能云部门(windows服务器等),更多个人计算部门(windows操作系统等)。生产力与业务流程部门营收为69.69亿美元,高于去年的66.61亿美元,运营利润30亿美元,智能云部门营收67.11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62.96亿美元,运营利润21.90亿美元。个人计算业务的营收为88.97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92.43亿美元。企业及其他业务的亏损为19.63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000万美元。
从财报可以看出微软的智能云和生产力和业务流程部门发展势头良好,而微软的当家个人计算业务却发展迟滞。智能云业务在微软的整体营收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显示了微软把发展重心转移到了智能云上,而个人计算业务的亏损也主要集中在手机业务上,微软为此将手中的诺基亚功能机业务抛售给富士康,只留下Lumia品牌手机和windows 10 Mobile,看来也是逐步放弃手机市场了。
2016年10月28日,Alphabet(谷歌母公司)发布了第三季度的财报,财报显示该季度总营收为224.5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86.75亿美元增长20%,净利润为50.6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9.79美元增长27%。网站营收为160.89亿美元,比去年130.87亿美元同比增长23%。网络营收为37.32亿美元,比去年36.94亿美元同比增长1%。其他营收为23.33亿美元,比去年17.53亿美元同比增长39%。
从财报可以看出谷歌还是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净利润比微软还要多20亿美元足以显示谷歌在现阶段比微软要厉害。尤其在微软已经基本放弃的手机领域里,甚至有影响到微软的个人计算领域里。
从财报里还能看出其他的东西,比如谷歌的主要营收还是广告,并没有像微软一样以销售产品和技术作为主要盈利。一方面可以说谷歌展示还是以老的方式运营公司,没有把自主研发的各种高新产品商业化成为自己的一个利润点,另一方面说明互联网这块大蛋糕还有着人们难以想象的利润在里面,还有着几乎无穷的榨取价值。
七、领导者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对一个公司作用有多大,可以参考一下乔布斯对于苹果公司的作用,就像邮轮上的舵一样,是引领者。让我们来对比一下微软和谷歌的CEO来侧面对比两家公司的发展策略或方针。谷歌的CEO是桑达儿·皮查伊,他是chrome浏览器和chrome os操作系统的开发者,而微软的CEO是萨蒂亚·纳德拉,他之前是微软执行副总裁,主管云计算与企业事业部,已为微软工作20多年。从资历上来对比:谷歌的CEO从技术岗位上来的有着开阔的科技视野,懂得前沿的技术和发展的方向。微软的CEO则是从管理层上来的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对比:纳德拉提出过微软的发展是:“移动为先,云为先”,而从最近的情况来看“移动为先”已经失败了,但是“云为先”的策略却很有效果,成为微软势头磅礴的一项业务。皮查伊上任后开启了谷歌的自我”吞并“,谷歌成立的母公司Alphabet,并将谷歌作为其旗下的子公司,这一举动意味着谷歌有着非同寻常的野心,他将核心的,盈利的,成熟的,面向大众的业务部门组成新谷歌,而那些非核心的,处于行业初期的,前景全新的业务部门将各自成为Alphabet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这样谷歌就把赚钱的,成熟的部分分出来继续赚钱,而那些有发展潜力的则作为全资子公司,这样子公司有着更大的自由,也便于对外融资和内部创业。这样做的好处也是从财报看的出来的。两家的CEO都是高水准的领导者,但是微软的暂时稍逊一筹。
近3年微软与谷歌的发展对比分析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微软和谷歌凭借这不断的创新已然成为当今全球科技公司的领头羊。位列世界500强的微软是一个相当具有经济与科技实力的的公司,然而同样位列世界500强的谷歌凭借着家喻户晓的Google搜索成为了微软一个相当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大亨。
同为IT公司,微软和谷歌的比较如下:
一、发展历史
微软作为一个1975年成立的老牌公司,从一开始的为IBM提供文件系统和操作系统等软件,到现在业务中有各种操作系统编译器和解释器、网页浏览器等基本软件还有pc机智能终端等硬件,Windows操作系统占有pc操作系统的绝大部分市场。作为一个具有40多年发展史的科技公司无论是技术积累,管理模式,资金链条都发展的十分成熟了。而且通过公司形象运营令微软在社会影响上也是十分大的,这对其在其他领域的拓展有很多便利。充裕的资金和丰富的经验是作为巨头公司所有的优势。但作为老牌科技公司短板也是有的,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么大的公司体量对于新领域的拓展是否有能力给予相当的支持,因为公司运营成熟后任何的变化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微软是否有眼光能够大力发展新兴科技领域。因为公司管理模式成熟之后带来的必定是模式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这样的科技公司是否会缺乏活力,创造力呢? 这还有待时间去验证。
而反观谷歌,谷歌于1998年创立,一开始是以互联网搜索引擎为主体业务的互联网公司,而后开始操作系统的研发并于2007年发布了基于linux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Android成为了手机操作系统的主力军,谷歌还建立以技术为导向的GoogleX,旨在发展一些尖端领域的科技,如AlphaGo,Google-glass,无人驾驶等的作为新晋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于对当下的科技趋势掌握的十分到位,没有复杂繁琐的行政流程,以科技和技术为导向。短板是没有微软体量大,对风险的承受力较弱,主营业务还是以互联网搜索为主,业务模式单一。
在2012年10月2日,谷歌成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科技公司,因为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计算已经降低了台式机软件的市场需求。而在2015年微软又重回全球市值第二大的科技公司宝座,而在2016出炉的统计中谷歌市值超过微软几乎1000亿美元,证明了谷歌的发张前景十分光明。但市值并不能代表一个公司的所有财富。微软毕竟存在40多年看着科技发展到今天的,一定有着深厚的底蕴。
二、企业文化
在李开复看来,微软擅长于战略分析、商业模式,并有着很强大的分工和当责精神;谷歌则能利用小团队、实时反馈和主人翁感打造和创业公司一样快的产品更新和创新。
优秀的企业文化造就卓越的企业,微软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微软拥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大学校园叫campus,微软研究院也叫 campus,这正是微软舒适的自然环境的写照。其中包括花园式的拥有大量鲜花、草坪的园区,还有美丽的Bill(比尔)湖,篮球场、足球场更是充满了校园气氛。舒适的自然环境为微软人提供了优雅的工作场所,成为高效工作的有力保障。
微软的以人为本,开放随和的工作风格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在微软任何一个团队中,都有着这样一句名言:没有永远的领导与员工。领导与员工在一起,不仅是一起工作,更是在一起分享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伤。开放的环境形成了开明的领导风气。在这样一个融洽的团队中工作,工作的潜能和激情也能更好地被挖掘出来。
谷歌则是向往“自由式”办公,Google的员工从来不用在乎早上闹铃会不会准时响起,员工可以悠闲自得地去上班,如果你看见急匆匆赶往办公室的员工,那绝对不是担心迟到,也许是为了和同事会合去享受Google提供的免费大餐。Google提倡的弹性工作制不同于其他企业,Google充分相信员工,把工作时间的掌控权交由员工,由员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安排时间。尽管Google提供开放、宽松的工作环境,员工可以用20%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这些的前提是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谷歌也坚持自律和纪律永远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的理念
成型的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会渗透到公司的每个细节之处,这是一个公司“性格”的体现。拿简单的企业餐厅比较,谷歌的餐厅宽敞、员工餐免费,微软的食物则必须付费。无论谷歌还是微软都努力为员工提供最优质的食物,两家公司为员工提供的食物都保证健康且十分美味。两家公司福利待遇不同,在员工餐方面只是个缩影,更多的是公司文化的差异。
有人将谷歌和微软的差别比作《星球大战》和《星际迷航》。微软的风格是《星球大战》。这个公司就是一个商业帝国,在自由市场上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自由选择,拿出金钱就能得到各种想要的食物。与此相比,谷歌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说它有《星际迷航》风格体现在排除价格的干扰,员工要专注于食物本身,在更复杂的区分中进行选择。
三、盈利模式
Windows操作系统系列和Windows Server服务器系统系列,这是微软的赖以发家的产品,正是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成功普及大众,才让微软一举成名,蓬勃发展。正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购买价格是非常贵的,而全球用户又如此之多,所以微软在这方面赚了一大笔钱。而谷歌基于PC的操作系统Chrome OS则相对用户较少,推广度较少,自带Chrome OS的Samsung Chromebook的销量远不及搭载Windows操作系统的PC机。谷歌在此方面的盈利略低于微软。
谷歌最值得一提的是Google搜索引擎,功能非常强大,收录的内容非常繁多,平时在百度上找不到的东西,在谷歌上就能找到,竞价排位和广告的植入成为谷歌盈利的重要部分。而微软内置于Windows的IE,成为预装系统自带软件,可以在用户购买或升级这些正版软件时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谷歌地图服务也非常强大,最高精确度能达到3米,分辨率和精确度非常高。Google翻译支持80多种语言间的定向或者智能检测转换,翻译的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通过这些服务可以收取一笔可观的费用,互联网服务方面谷歌较微软略胜一筹。
微软作为一个IT大公司,不仅涉足软件,同时也涉足于硬件,如风靡欧美的Xbox系列游戏机,性能非常好,其价格非常高,但是销量非常不错,微软在Xbox平台上开发的游戏应用也是收费的。还有,微软的鼠标、键盘、平板等质量和用户体验也是一流的,受到大众的青睐。谷歌和微软一样,不仅在软件和服务下功夫,在硬件方面的研究也是相当值得一提。谷歌眼镜,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手表等等一系列产品也将成为谷歌新的盈利模式。
移动设备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微软的移动平台产品Windows phone,微软投入的非常大的人力物力去研究和推广,不仅花费巨资收购了Nokia这个曾经的手机霸主,还投入大量经费去拉拢Windows phone的开发人员,希望通过Windows phone发展其移动平台从而获取移动平台可观的商业价值。谷歌的移动设备操作系统就是使用人数最多的移动端操作系统--Android系统,通过Android系统积累用户基数,捆绑自己的一些应用程序,植入一些广告,谷歌照样在其中捞了一大笔钱。
总之谷歌和微软作为两家IT业的巨头,在盈利模式方面有自己的相同点,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四、发展方向
1、LBS.
LBS是基于位置的服务,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在地理信息系统(外语缩写:GIS、外语全称: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现在,LBS 服务已经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打开一些app,比如美团、大众点评等,便可以根据用户所处的位置来提供周围的打折商铺、餐厅信息;打开微信、陌陌等社交应用,还可以查看身边的人来交流;导航类应用更是可以利用 GPS 或基站信号来提供非常精确的导航服务,方便我们的出行。
而微软和谷歌在LBS方面都作出了许多成果,典型代表就是微软的必应地图和谷歌的谷歌地图。谷歌的未来愿景是“数字化地球,带我去任何地方”,即地图+制图+卫星+无人驾驶车;而微软基于和诺基亚win8手机的合作以及其自身平板电脑的发售等,目标是实现信息联通,即地图+语音+增强现实+信息发现。
从这几年来看,谷歌地图的发展明显比微软的好。在国外,谷歌地图的服务已经覆盖全球绝大部分的地方,并且谷歌地图整合了许多功能。谷歌地图已经不单单只是一个地图软件。它还具备导航;坐车和地铁的引导;显示商铺和商品的评价,旅游景点的评价等等功能。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软件。并且在国外的安卓手机上谷歌地图是必装的谷歌三件套之一,随着安卓手机的流行,谷歌地图也越来越流行。
当然LBS服务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定位不够精确,信号衰弱等待,再加上在这个市场上有很多的厂商在进行激烈的竞争,市场还没有走向成熟。在这方面LBS依然还有着很大的潜力。
2、VR以及AR技术
AR技术是一个比较早的技术,但是一直以来都不温不火,最近乘着VR的东风,AR技术也跟着火了起来。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利用电脑设备模拟出一个虚拟的三维空间,再运用沉浸式头戴设备,为使用者提供视觉,听觉,和一定程度上的触觉反馈。让使用者能够身临其境一般来探索模拟的未知三维空间。
现在成熟的VR设备有面向游戏玩家的HTC的VIVE,为PS4添翼的Project Morpheus,也有比较全面的Oculus Rift。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也就是我们说的AR,它就是直接通过电脑将画面投射或叠加到现实,这就意味着我们不需要沉浸式的虚拟视觉体验,而是直接在现实生活的场景下,且不借助其他如操作手柄之类的互动设备就能与其投射的画面进行有效的交互。
微软和谷歌都在vr,ar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今年5月谷歌在大会上公布了基于安卓手机的Daydream平台,宣布以后的Daydream手机都可以支持虚拟现实之后,显示出了谷歌在虚拟现实的战略野心。按照谷歌的说法DayDream优化了VR的算法后,能够有效地降低延迟、减少眩晕感,它能够支持智能手机,并可以将性能表现降低到20ms以下。在新版本的AndroidN中,就可以通过设置看到支持该VR功能的应用。谷歌的布局意图非常明显:抢下移动端VR市场的大旗。
并且谷歌对AR的看好不是一天两天,在4年前,谷歌就推出了一款AR产品,也就是著名的Googleglass。虽然Googleglass的推出曾经被认为是“连接未来”的设备,甚至引发了全球可穿戴设备的热潮,但是因为其真正进入市场过于缓慢、价格昂贵,以及隐私、安全等种种问题,这款便携眼镜并没有如预想的那样得到追捧,并且在2015年初开始不再接受订单,被外界解读为彻底失败的项目。即便如此,谷歌仍然坚持布局移动端VR的路线,它认为未来VR繁荣的关键就在于智能手机,而不是台式机、游戏主机为核心的头戴设备。
而微软也有大动作,微软的HoloLens开发者版本在今年3月30日正式开售,这标志着AR从实验室走到普通家庭中已经迈出重要的一步,但是其高达3000美元的售价,也着实有点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但是此举更多的是为将来工程学和教育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新的变革。微软还开放Holographic平台鼓励其他VR/AR头显使用该平台。微软自己将这一平台定位于MR平台。据消息称Windows Holographic平台支持各种形状、各种尺寸的设备使用,不管是具有沉浸体验的VR设备还是增强现实的AR设备又或是不受限制的全息计算都将可以含括在这个平台中。此外,微软邀请OEM、ODM以及开发者来通过Windows Holographic平台支持PC、显示器、外设和混合显示设备。微软的想法是通过不同设备之间的跨越混合体验来给用户不同的体验,而合作伙伴则可以获得更多的商机。当然,这背后是微软想要把Holographic平台打造成像微软的Windows系统在PC行业中一样地位的野心。
3、人工智能
另外,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就,在这条路上比微软走得更远。今年初,谷歌的AlphaGo用在围棋战胜了韩国职业棋手李世石。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里程碑式的一步。在以前,人们认为围棋是人类最后的防线,因为围棋的变化实在是太多,计算机是算不过来的。但是AlphaGo与李世石之战却让人们大开眼界。让人们知道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新的成果。打败世界级的围棋手,只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小步。谷歌的人工智能布局,远不简单。除了媒体大量曝光和关注的人工智能外,在谷歌的基因里,已经到处流淌着人工智能的血液。它的核心业务不断嵌入人工智能,而其他业务也不断以人工智能为基础进行拓展。机器智能研究已成为谷歌的核心。发展人工智能也表明了谷歌在未来搜索上的战略想法,那就是让未来搜索增加更多人工智能的成分。比如增加语音搜索,另外,为了提升搜索结果的准确性,谷歌还将名为“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技术加入到搜索引擎中。这些业务正在詹南德雷亚的带领下稳步推进。
谷歌未来必须在搜索服务上提升创新能力,而人工智能则是促使其创新的最大砝码,这样才能控制自己在搜索领域的强大地位。并且在智能手机领域,人工智能对于谷歌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谷歌在PC端的优势自不用说,但是用户在智能手机上更偏好用App而非Web,但在智能手机端谷歌并没有占主导地位。因此,将人工智能方面的业务拓展到智能手机上,便成为谷歌未来的重心工作之一。否则,这一市场将会很快被其他公司占领。
而微软在人工智能方面也做出了许多突破。伴随着新的 Windows 10 周年版的更新,无论是在 PC 还是在 Xbox One,无论是 Outlook 还是 Skype。只要是微软的平台、软件,就会有 Cortana 随时待命,提供帮助。全新的 Cortana 更为强大和宜用,演示中仅凭语音便可让 Cortana 完成搜索文件并发送邮件等一系列操作。即便如此,微软还不罢休,将会允许开发人员通过 Deep Link 方式调用 Cortana,在自己的应用程序中为用户提供语音和自动化操作。
并且,微软推出了开源的 Microsoft Bot Framework(微软机器人框架)。利用 Microsoft Bot Framework 开发人员将可以定制属于自己应用的机器人。不仅能实现查询快递这种简单工作,还能识别图像和语义。这并不是概念噱头,微软现场展示了它们的可能。它们能与人聊天,能订购披萨,甚至还能帮助视力障碍者更好的理解周外环境。
五、专攻领域
微软和谷歌在专攻领域上还是大不相同的只是有些业务交叉了而已。微软专攻的是pc操作系统和各种开发工具,而谷歌专供的是互联网搜索引擎和浏览器还有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但是微软的IE和谷歌的chrome,微软的windowsphone和谷歌的android,微软的bing和谷歌的google还是处于竞争关系但是除了IE和chrome是能相提并论外其他的竞争都是一边倒。
六、公司财报
要对比企业的发展就应该从一个公司的财报开始分析,先从微软2016年的财报开始看。
2016年7月20日微软发布了2016财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财报:微软这季度营收为206.14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7%,净利润31.22亿美元,虽然同比扭亏为营,但去年此时因为收购诺基亚手机而导致75亿美元资产减记,成为微软又是一来金额最高的单季度亏损,所以也没有太多参考价值。15年9月的财报显示微软把7大部门合并为3个部门——生产力和业务流程部门(office等),智能云部门(windows服务器等),更多个人计算部门(windows操作系统等)。生产力与业务流程部门营收为69.69亿美元,高于去年的66.61亿美元,运营利润30亿美元,智能云部门营收67.11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62.96亿美元,运营利润21.90亿美元。个人计算业务的营收为88.97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92.43亿美元。企业及其他业务的亏损为19.63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000万美元。
从财报可以看出微软的智能云和生产力和业务流程部门发展势头良好,而微软的当家个人计算业务却发展迟滞。智能云业务在微软的整体营收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显示了微软把发展重心转移到了智能云上,而个人计算业务的亏损也主要集中在手机业务上,微软为此将手中的诺基亚功能机业务抛售给富士康,只留下Lumia品牌手机和windows 10 Mobile,看来也是逐步放弃手机市场了。
2016年10月28日,Alphabet(谷歌母公司)发布了第三季度的财报,财报显示该季度总营收为224.5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86.75亿美元增长20%,净利润为50.6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9.79美元增长27%。网站营收为160.89亿美元,比去年130.87亿美元同比增长23%。网络营收为37.32亿美元,比去年36.94亿美元同比增长1%。其他营收为23.33亿美元,比去年17.53亿美元同比增长39%。
从财报可以看出谷歌还是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净利润比微软还要多20亿美元足以显示谷歌在现阶段比微软要厉害。尤其在微软已经基本放弃的手机领域里,甚至有影响到微软的个人计算领域里。
从财报里还能看出其他的东西,比如谷歌的主要营收还是广告,并没有像微软一样以销售产品和技术作为主要盈利。一方面可以说谷歌展示还是以老的方式运营公司,没有把自主研发的各种高新产品商业化成为自己的一个利润点,另一方面说明互联网这块大蛋糕还有着人们难以想象的利润在里面,还有着几乎无穷的榨取价值。
七、领导者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对一个公司作用有多大,可以参考一下乔布斯对于苹果公司的作用,就像邮轮上的舵一样,是引领者。让我们来对比一下微软和谷歌的CEO来侧面对比两家公司的发展策略或方针。谷歌的CEO是桑达儿·皮查伊,他是chrome浏览器和chrome os操作系统的开发者,而微软的CEO是萨蒂亚·纳德拉,他之前是微软执行副总裁,主管云计算与企业事业部,已为微软工作20多年。从资历上来对比:谷歌的CEO从技术岗位上来的有着开阔的科技视野,懂得前沿的技术和发展的方向。微软的CEO则是从管理层上来的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对比:纳德拉提出过微软的发展是:“移动为先,云为先”,而从最近的情况来看“移动为先”已经失败了,但是“云为先”的策略却很有效果,成为微软势头磅礴的一项业务。皮查伊上任后开启了谷歌的自我”吞并“,谷歌成立的母公司Alphabet,并将谷歌作为其旗下的子公司,这一举动意味着谷歌有着非同寻常的野心,他将核心的,盈利的,成熟的,面向大众的业务部门组成新谷歌,而那些非核心的,处于行业初期的,前景全新的业务部门将各自成为Alphabet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这样谷歌就把赚钱的,成熟的部分分出来继续赚钱,而那些有发展潜力的则作为全资子公司,这样子公司有着更大的自由,也便于对外融资和内部创业。这样做的好处也是从财报看的出来的。两家的CEO都是高水准的领导者,但是微软的暂时稍逊一筹。
近三年微软与谷歌的发展对比
本文将从两家公司共同竞争的几个领域展开对比,包括传统设备及生态、企业市场和云服务等。
由于谷歌公司收入来源的特殊性,我们将尽可能不从营业收入进行比较,而主要着眼于两家公司当前的市场占有率和发展趋势。
传统设备之手机与商店生态
传统设备,肯定要先提到手机。
Android 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几乎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字。凭借着初期与 HTC 等知名厂商合作、采取开放授权的方式拉拢厂商的发展策略,Android 牢牢掌握住了手机市场一大半的份额。而与之相比,Windows Phone 从出生起就始终被 Android 打压着,在手机市场上的占有率几乎始终维持在个位数。
很明显,Windows Phone 不仅占有率处于极大的劣势,并且还在持续下降,到现在甚至已经小于 1%。
Windows Phone 如此惨淡的原因,大概是以下三点:
- 不断的抛弃旧用户,占有率很难维持上升;
- 与手机生产厂商合作不够紧密,产品线更新过慢;
- 生态差、应用不够丰富、缺少常用应用导致用户不愿选择。
关于抛弃用户,我从自己的经历出发谈一谈。我从 2012 年使用 Windows Phone,使用过五款 Windows Phone 手机,到今天为止抽屉里还有一台 Lumia 820,对此我还是有一些感受的。
2011 年末,微软推出了全新的 Windows Phone 7 操作系统,采用了全新的、与旧的系统几乎完全不相容的开发框架。同时,新系统对硬件有极其严格的要求。这使得旧的设备和 App 都不能与新设备兼容,等于把 Windows Mobile 6 的用户全部抛弃。
2012 年,微软推出了 Windows Phone 8。与原来的 Windows Phone 7 不同,Windows Phone 8 的内核从之前的 Windows CE 变为跟桌面版 Windows 一样的 NT 内核。这个决定带来的麻烦是,当时所有的 Windows Phone 7 手机实用的都是高通的 QSD8250,高通拒绝为这款 SoC 重新提供适合 Windows NT 内核的驱动程序。这一次更新的结果是大量用户手里的 Windows Phone 7 手机几乎全成了废铁。微软这一步不仅直接导致了诺基亚的一蹶不振,同时也几乎彻底丧失了自己在移动市场多年的苦心积累。
2013 - 2014 年的 Windows Phone 8.1 及 Update 1、Update 2 没有再进行过大的调整,所有的 Windows Phone 8 手机都可以平滑升级。不过到 2015 年,微软发布 Windows Phone 10 的时候,前面的历史再一次重演。相当多的 Windows Phone 8 手机由于各种原因,将不能获得正式版升级,只能通过 Insider Preview 预览通道升级到预览版的 Windows Phone 10。2016 年 Windows 10 RS1 升级更是直接放弃了对这些老机型的支持。
虽然说无论是 ios 还是 Android 都会在新系统推出时放弃对一些旧设备的支持,不过微软在这方面实在是操之过急了。用户刚买不到一年的 Lumia 900 旗舰机突然被告知将不能升级到 Windows Phone 8,只能升级到 Windows Phone 7.8,这样一个安慰性的更新有什么意义?Lumia 920 买来两年之后发现只能停留在 Windows Phone 8.1 了,微软画了个看起来特别香的全平台统一大饼,结果用户发现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而谷歌在 Android 上采取了开放战略:使得 Android 牢牢的抓住了大多数手机厂商的心,同时也极大的减轻了自己的负担,这使得 Android 能实现高速发展。
同期的 Android 大厂则大多承诺了至少一个大版本的更新。
比如我自己使用的 Sony M35H,官方提供了从 Android 4.1 到 Android 4.3 的更新,而借助第三方社区的力量,数日前这款手机成功用上了基于 Android 7.1 的 CyanogenMod 14.1。这款产品在 Sony 的产品线上还属于不怎么被照顾的一款产品,同期更低端的一些产品甚至还得到了 Android 4.4 甚至 Android 5.0 更新。
Google 自己还通过独家授权的方式推出过一些旗舰产品,冠以 Nexus 的品牌,这些手机被玩家称为“亲儿子”。第一代“亲儿子” Nexus One,官方按照承诺提供了从 Android 2.1 到 Android 2.3 的更新。同时得益于 Android 的开放性,xda 论坛的第三方玩家甚至能够制作 Android 4.0、Android 4.4 甚至 Android 5.0 的 ROM。
然后我们再来说手机硬件产品的迭代。
由于 Windows Phone 采取的与 Android 并不一致的授权策略,生产 Windows Phone 的厂商基本屈指可数。到 Windows Phone 8 的时候,还有相关产品的国际大厂,除去微软自己也就只有 HTC 和三星了。
后两者的
Windows Phone 8 机型都只有两三款,且推出之后几乎没再得到过更新,这里我们重点来看 Lumia 系列的 Windows Phone 8 机型。
我们可以看到
Lumia 系列除
2013 年推出了较多机型之外,后续更新非常乏力,2014 年中高端机型仅有 Lumia 830 和 Lumia 930 两款。2015 年上半年推出的机型同样全都是中低端设备。很多有高端需求的用户不得不拿着
2013 年底发布的 Lumia 1520
继续使用,Lumia 1520 也被“誉为”史上寿命最长旗舰机。2015 年底新发布的
Lumia 950/XL 也经常因为塑料外观等被用户抱怨“看起来不像高端手机”。2016 年微软仅仅发布了一款配置入门的 Lumia 650。
同期 Android 手机发展情况如何,大家都看在眼里。
因为各种原因混的十分凄惨的 HTC 尚且推出了十余款手机,阵营中的顶梁柱三星几乎是每月都有数款新型号发售。而且同期生产 Android 手机的厂商数量繁多,产品覆盖了高中低端。用户在市场上有极多 Android 设备可供挑选。
微软也试图与 BLU 这样的小公司以及 HP 这样的大公司合作,但是这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 Windows Phone 产品线匮乏、设备更新换代过慢的问题。这使得 Windows Phone 越来越难以进入传统消费者的视线 。
之后我们来谈一谈生态。
在 2014 年底 Google Play Store 的应用数量就已经超过了 140 万款,这还没有将 Amazon App Store 等第三方应用商店及大量未在商店上架、依靠其他渠道发行的 App 计算在内。与之相比,同期 Windows Phone 商店的应用程序仅有 30 万款左右。而且,Windows Phone 操作系统与 iOS 相似,用户只能从微软官方商城下载 App,并不存在“第三方应用商店”一说。
前面提到过 Windows Phone 系统频繁而不合理的版本更新,而今年年底的新闻显示,Windows 商店中的 UWP 应用,即应用了最新框架、适用于最新操作系统的应用,仅有 2 万款左右。很明显,开发者对于这一平台缺乏足够的热情。
个人开发者之外的互联网龙头企业,一样对 Windows Phone 平台不太感兴趣。阿里是其中态度最鲜明的一家。淘宝、支付宝、旺旺这些至关重要的 App,要么没有 Windows Phone 版,要么数年不更新一次。支付宝 App 上次更新还是 2014 年年底的事情,而且现在由于 API 变化已经几乎不再可用了。去年,支付宝官方微博发生的 “1%”事件也非常明确的说明了阿里的态度。确实,作为追求利润的企业,阿里没有什么必要投入 33% 的资源去争取不到 1% 的回报。腾讯等公司也同样对 Windows Phone 平台没有什么积极性,微信客户端同样很长时间未更新了。
微软在手机系统上的生态是典型的恶性循环:市场占有率不高,开发者认为入局收益不明显从而没有入局兴趣,用户因为应用匮乏而不愿意购买硬件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下降。而引发这一循环的原因只能是微软入局晚且接连抛弃用户,导致自己本就脆弱的用户根基变的更加脆弱。
当然,微软也进行过多次自救的尝试。去年 Build 2015 微软就推出了将 Android 和 iOS 应用便捷的移植到 Windows 平台的成套方案,年底推出的新手机则用 Continnum 功能瞄准了企业市场。
Continnum 功能或许会成为微软重返手机市场的杀手锏,我们将在下面一个话题中将它与传统生产力设备放在一起来谈一谈。
传统设备之生产力工具
手机市场上微软颇不得意,不过到另一个数码大件上,微软的日子就比谷歌好过得多。
这里我们先来对比一下 ChromeBook 与 Surface 系列的发展。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 ChromeBook,这是 Google 入局笔记本电脑市场的项目。当然,与安卓类似,谷歌同样采取了授权 ChromeOS 操作系统,由第三方生产实际产品的方案。或许 Google 想通过复刻 Android 的发展来占领笔记本市场。说不定是个好方法,当然,前提是微软没有推出过 Surface。
ChromeBook 发布六个月来,Acer 与三星两家厂商加起来出货量大约不到 1 万台。与之相比,Surface Pro 3 发布半年,出货量接近 130 万台,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微软的 Surface 系列经历了前两代的探索,自 Surface Pro 3 起口碑直线上升,销量增长也是一样的非常强劲。而 ChromeBook 则似乎始终处于可以被市场忽略的地位。
究其原因,入局晚固然是不能忽略的一方面,但是产品自身设计过于激进不切实际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Chromebook 从设计之初就是一个云端操作系统,用户必须时刻保持连接网络才能够正常使用设备,这使得消费者对这一产品产生极大的不信任,因为并不是所有时候消费者都有网络连接。正因为如此,除了 Google 自己,其他厂商推出的 ChromeBook 都定位在以前“上网本”覆盖的中低端市场,然而这一市场早已成为了红海,ChromeBook 几乎没有任何生存的空间。
Google 应该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于是在又采取了十分大胆的策略:将 Android 与 ChromeOS 合并,将自己在 Android 平台的优势转移到笔记本这样的生产力工具上。Android 应用商店中已经有了很多很成熟的办公套件,其中就包括了微软的 Office 套件和谷歌自家的办公套件。
但是让人琢磨不透的是,Google 近期又推出了一款与 iPad Pro 颇为类似的,运行 Android 系统的平板产品:Pixel C。而且,Android 7.0 更新带来了一些分屏与多窗口相关的特性,这使得它的操作界面看起来越发的像传统 PC。而与此同时,ChromeBook 大概已经被证明不适合市场,因而似乎被谷歌遗忘了。
谷歌将平板上运行的 Android 的界面变的很像传统 PC 的举措,又让我们想起了 Windows 的跨平台统一战略。确实,两者思路非常相似,都是通过融合来扩大自己的优势。
而就在数天前,微软又用自己极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展示了自己对移动市场的野心,这就是我们刚刚提到过的 Continnum。
我们的话题在这里需要再转换回手机。去年年底,微软推出的 Lumia 950/XL 有一款小巧的适配器,将它与手机和显示器相连,就能够得到与普通 PC 非常接近的操作体验。
这种操作模式的推出,使得很多对性能要求不高、只需要简单办公软件、网络浏览功能的用户可以只带一台手机上下班,在公司在家里的时候接上扩展坞就可以开始工作。当然,前面提到过目前 Windows 应用商店内应用的数量仍然不够丰富,很多用户需要的诸如 Adobe Photoshop、Autodesk AutoCAD 这样的重型应用还不能实现用手机运行。
不过,数天前的 WinHEC 上,微软展示的新成果使得上面的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这款设备使用了手机上非常常见的 Qualcomm Snapdragon 820 处理器,但是与此同时,它跟一台普通的电脑几乎没有区别:它可以十分流畅的运行完整版的、没有经过任何修改的 Photoshop,以及很多类似的、以前只能运行在 PC 上的应用。
HP 今年推出的一款 Elite 系列手机同样采用了这款处理器,这意味着或许不久之后这款手机的用户就能通过系统更新得到这样振奋人心的功能;微软传闻已久的 Surface Phone 也有极大的可能支持这项先进功能。
微软的解决方案,或许将使得基于微软技术的手机真正成为适合大多数人的生产力工具,甚至可能带来对整个行业的重新定义。
两家公司,一个占据 80% 的手机市场,一个占据 80% 的
PC 市场,现在看来,融合之路上微软走在了前面,不过最终,究竟谁能真正实现大一统,还尚未可知。
企业市场与云服务
上一节里面我们一直在谈论“生产力”。但是一个企业的生产力,除了用户面前的终端设备,还需要企业有强大的服务能力作为支撑。
随着云服务概念的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着手将自己的企业服务部署到云端。这些服务包含邮件服务、办公组件、协作工具,以及实际的生产项目(如公司网站等)。
谷歌和微软作为业界的两家巨头,都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全套解决方案。谷歌近期将自己的 Gmail for Business 与 Google Apps for Work 整合为了 GSuite,而微软则早就准备好了名为 Office 365 的全套办公解决方案。
微软的 Office 套件是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小看的,即使是苹果,也要在 iPad Pro 的发布会上请微软上台来介绍他们为 iPad Pro 适配的 Office 组件。而且,近三年来的相关报道,无不表明 Office 365 在企业市场上的绝对优势。
来自 Bitglass 的报告指出,在云端办公应用上,有 25.2% 的企业使用Office 365,去年还是 7.7%,Google Apps 相比去年同样有所增长,由 16.3% 升至 22.8%。但是由于微软增长幅度更大,已经超过 Google Apps。谷歌的办公应用靠着免费与起步早的优势,早期发展十分强劲,而在企业合作上有深厚积累的微软能力仍然不容小觑,成功用技术实力实现了反超。
传统办公软件之外,很多小型公司会使用线上协作工具来安排工作流。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 Slack 或者国内的 Teambition、Tower,这些就是典型的线上协作工具。Slack 的成功说明了企业急需使用现代化的协作工具取代以前的基于电子邮件等的工作流。
这两家公司的办公套件内同样包含了线上协作工具,但是它们与 Slack 这样成熟的产品相比都只能勉强算是刚刚起步。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看真正的企业云服务。
这两家公司的发展之路上,云服务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2015 年的市场份额上,谷歌的 IaaS 云占有率大约在 5%,微软的 Azure 则是 10% 左右,都被占有率 30% 的 Amazon 远远的甩在后面。
不过谷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得不放弃一部分市场,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两者之间的较量基本上是旗鼓相当的。
微软从 2006 年起步开始建设自己的云平台,到 2010 年正式对外发布,属于较早入局的公司。其 Azure 平台同时包含了私有云主机、平台和服务,足够为企业提供完善的支持。虽然比起 AWS 这样起步更早、投入更大的云平台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从今年的 PaaS 市场份额来看,微软仍然是市场中第一梯队的主力军。
Google 的起步同样很早,早在 2008 年左右就推出了公共的 App Engine,这就是现在云服务的雏形。但是由于品牌过于散乱(谷歌还推出过 Compute Engine 等其他类似产品)等原因没有形成足够强大的竞争力。近期 Google 将旗下产品线进行了重新整合,或许我们能看到谷歌之后发力云服务市场。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发展
在人工智能领域,google这几年的成绩很突出,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去年AlphaGO对战韩国李世石的围棋比赛,AlphaGO以4:1的成绩战胜了李世石。让人一度惊呼人类智力最后的堡垒失守了。
人工智能方面大家接触较多的是语音助,手众所周知,Google Now一直被誉为最成功的智能语音助手。在今年的Google I/O 大会上,Google为我们带来了更加智能的语言助手Google Assistant,根据大会上的演示,Assistant已经能够和人进行“自然流畅”的对话,在这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这方面,Google领先了windows目前的语音助手Cotana。
微软的Cotana能力同样不可小视,尤其是语音识别,在我用windows时,Cotana识别的准确率让我感到十分惊讶,也是我在windows上使用中感到享受的一个应用。
在机器学习方面,Google大家最先接触的应该是Google Photos,得益于近几年机器学习的爆发式发展,Google相册能够对图片进行精确识别,能够根据人物和地点,对手机上的照片进行组合。Google相册的搜索功能自然也十分强大。你可以在搜索栏当中输入任意关键字,应用则会找到所有与之相关的照片。可以为用户省去在大量照片中翻找的麻烦。
还有一个发展很快的是Google的无人驾驶汽车。
2009 年,谷歌启动了无人驾驶汽车项目。无人驾驶汽车奠基人、斯坦福大学教授 Sebastian Thrun 为该项目主要负责人。在这七年里,Google的测试车辆已经在美国的四个城市行驶里200万英里的路程。不仅如此,它 还学会了从礼貌地鸣笛到感受骑车辆和行人在内的多项技能。
而微软在认知方面同样十分强大,去年很火的一个好玩的网站How-old.net,就是由微软的机器学习团队工程师开发的一个通过图像脸部识别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快速识别出照片中的人的性别和年龄!而且还能一次判断多人,网上大家玩得都很欢乐。另外还有语音,语言,知识等方面的认知能力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综上,在传统设备这部分,微软因为windows phone的决策以及各方面原因,基本是不可能有赶超的希望了,但在固有的电脑市场,微软的竞争力一直十分强大,而且微软也意识到自己的危机,近两年一直在尝试突破,Google只能奋力追赶,尽量用好自己移动端的优势,短期内赶上希望不大。在企业云服务方面,Google和微软的虽然目前都不如Amazon,但都是目前的主力军,占有一定量的市场份额。而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方面,Google和微软有些方面侧重的方向不同,发展也各有千秋。
近3年微软与谷歌的发展对比分析
数码世界自1998年初具雏形以来,就一直是大浪淘沙,各大互联网企业崛起,凭借各自的发展理念,在竞争中和作,力争在这充满0和1的数据技术时代能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互联网时代的残酷竞争中,谁优先掌握主动权,谁对时代的发展更加敏感就很有可能赢得胜利,获取巨额利润的同时掌握其他领域,决定未来的变化,收购、兼并、垄断,逐渐形成了具有雄厚实力的几家IT巨头,微软和谷歌便是其中两家。如我们所知,微软是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行业的霸主,在软件开发方面方面所向披靡,而谷歌则在搜索引擎方面做得很好,从今年数据来看,chrome浏览器市场份额达到51%,没有哪家企业的搜索引擎在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可以跟它抗衡。
对比微软跟谷歌这两家庞然大物近3年的发展状况首先得从他们的发展历程入手,了解其之所以这样发展的缘由,以及两家企业之间的互联网之争。
微软,1975年由比尔盖茨建立,初期以销售BASIC为主,由于其为当时少数的几个BASIC解释器商业生产商,销量逐渐扩大,后来几乎占领了整个市场。1980年,IBM选中微软公司为其新PC机编写关键的操作系统,成为微软公司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并一直为IBM、苹果公司及其无限电器材公司计算机开发软件,日益壮大,于1985年开始发布Windows系统,桌面端的优势使其最终成为全球最大操作系统提供商,至今未被动摇。之后收购Fox,90年代中期进军计算机网络,在当时,已经是软件业绝对的龙头老大,任何一家当时新成立的互联网公司都得考虑最终是否将被微软收购或者避免跟微软发生冲突,利益竞争,不然很可能被微软巨大实力摧毁。
网景的覆灭就是这么一个例子,其预测浏览器可以成为随时随地进行工作的基础,Windows本身不再重要。结果微软在Windows上捆绑IE,和网景抢占市场占有率,并由于网景对自身商业模式定位错误,最终于1998年被美国在线收购。然而也是在这一年,有一家终将载入史册改变人类生活,一度被微软视为互联网企业中头号敌人的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成立,它就是谷歌。
尽管20世纪90年代末期搜索引擎的数量众多,比如:雅虎、AltaVista、Lycos等,但没有任何一家关键点的索引问题,佩奇和布林想要利用带有许多外部链接的那些网站的连接词来产生搜索结果,提出这个新思路,但是这将因为把正确的搜索结果放在首页的最顶端,导致用户直接进行点击进而离开搜索页,违背了当初雅虎等公司来自用户点击网页界面的生财之道,不被其他公司看好。最终佩奇和布林以自己的理念创立谷歌。
谷歌旨在招聘思维活跃性的动力强的员工,以科学家的出事原则经营公司,是一种工程师驱动模式,逐渐壮大,并于1999年与网景公司签订协议,获得相应的搜索帮助,而当时,微软还忙着跟网景打官司。到1999年12月份,谷歌每天已经可以处理350万个问题。
反垄断审判使微软深陷泥沼,而谷歌已经悄悄地大步领先。2000年,微软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宣布MSN成为世界上首位的上网目的地,但是其没有意识到,并没有人将其视为搜索引擎或者网络地址。同年,谷歌开始开发自己的广告投放模式——AdWords,在搜索结果旁边提供短小的文字广告,通过点击次数收取广告费。因为有了合适的商业模式,谷歌开始运营盈利并迅速扩张,截至2001年,谷歌收入达到8640万美元,盈利698万美元。
微软是一家收购、模仿或者观察、复制有竞争力技术的企业,为了不引起这个巨人注意,对搜索这个市场和谷歌这个新领军企业进行打压。佩奇和布林没有寻求首次公开募股而是尽可能将其延迟,继续隐身发展。经过数年的技术和数据积累,不断优化系统,谷歌服务器数量达到数万台。
微软发展搜索业务过程中,有重大过失:决定不收购Overture,认为不需要花费太多去收购一个微软团队可以成功复制的公司,忘记了Overture并不是一项软件资产,而是一项营销和广告商关系资产。导致微软要重走Overture的老路,花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来追赶,然而这段时间已经落后太多。
2003年,微软开始与谷歌接洽并谈收购事宜,但佩恩已经不予理睬,并筹备了首次公开募股,摆脱被微软秘密收购的威胁,谷歌的隐身状态自此结束,开始与微软正面较量。2004年,谷歌拥有将近50万台服务器遍布全球。
2004年,11月微软发布新的搜索引擎,对其Windows服务器进行大量修改,并承诺“为消费者提供更有用的答案,使其掌控搜索体验。”可却在发布后马上崩溃,直到当天晚些才解决问题,就这样,MSN搜索出问题时,微软在搜索服务引擎领域的信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随之而去了。之后在与谷歌搜索之争中,微软一直处于劣势。后来,2009年,微软发布必应,入不敷出;再到与新兴的FaceBook合作,利用对隐私的保护协议对抗谷歌,使FaceBook成为谷歌搜索无法攻破的堡垒;以及2008年收购雅虎失败;2012年与诺基亚推出Windows Phone手机,都是微软在与谷歌的竞争中打出的一张又一张牌,可惜效果都不好 。
反观谷歌,2006年收购Youtube,对视频行业流行趋势的敏锐洞察又使其掌握了先机。虽FaceBook无法攻克,但至2007年谷歌已经实现在搜索市场份额、广告市场份额、增长率、在线视频观看搜索等方面的领先,网络领域排名第一。
至此,谷歌在搜索引擎上成功战胜微软成为IT一大领域中的巨头。微软虽然在网络方面落后,但是凭借其几十年的技术、资金和人才积淀,仍旧凭其Windows操做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及其他相关软件开发产业在全球IT产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两者均不可小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搜索引擎,谷歌还有一项值得一提的成就——Android系统,2005年谷歌注资收购,2007年与84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电信营运商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共同研发改良Android系统,于2008年推出第一部Android智能手机,由于其开放性,使Android系统一年多便风靡全球,一举成为当时与诺基亚,苹果并列的第三家手机系统厂商,最后的竞争中结果大家都知道,诺基亚衰落,微软的介入和收购也不能挽回局面。安卓的流行是佩奇和布林在收购时没有意料到的,不管怎样,这又是谷歌的一张王牌。
十几年的竞争使两家公司都有了自己主攻的领域,当然也会以此为基点向外扩张,在世界变化日新月异的现在,这两家公司的发展又是什么情况。下面看下微软和谷歌近三年的发展状况。
时间回到2014年,经历了2013年在移动设备和Windows8上的巨大挫折,微软高层深刻意识到微软需要用在多方面进行大幅度改变。于是这一年,微软在7个方面做出了变动。首先是人事变动,2014年2月塞特亚·纳德拉出任微软新CEO,同时宣布比尔盖茨辞去董事会主席。这一系列的变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微软以后发展的方向。其次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3件大事,第一件是windows xp系统的停服。Windows XP操作系统是微软迄今为止做的最成功的操作系统之一,历经13年的发展,此次微软停止对Windows XP系统的技术支持,有利于微软在新系统上投入更多精力,减少资源浪费。第二件大事是Windows 8.1的更新,早在2012年,Windows 8操作系统问世,这款操作系统虽然功能强大,但仍有不少瑕疵。此次8.1的更新不仅修复了许多bug,而且也添加了许多功能,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第三件大事就是微软下一代操作系统名称的发布:Windows 10,并发布了Win10操作系统的新特性,表明了新系统将被打造成全面的跨平台操作系统。而在软件应用领域,先是微软推陈出新,用Skype代替了MSN的业务,后是Office应用进军IOS和Andriod平台,这一举动打破了微软长期以Windows为先的战略,令人耳目一新。最后是硬件领域,2014发生一件意料之中的大事,那就是诺基亚的收购。这一举动是微软实现其转型的重要一步。这也标志着微软有了自己的”硬件公司“。总的来说,2014年微软的转变是微软开始转型的开端,是微软的开始。
2015年,微软在四大领域取得了成功,改变了微软在人们心中的形象。第一个领域是云计算。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发展方向,受到了各个网络巨头的青睐,微软也是如此。2014新上任的CEO将云计算明确列为发展重点。像Azure和office265的产品都成为了重中之重。而云计算业务也为微软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成为了微软新的有利竞争点。第二个领域是Windows 10的发布,这款操作系统可算是把Windows 8操作系统丢了的面子补了回来。Windows 8操作系统是微软在操作系统的一次尝试。虽然设计的很前卫,但是系统漏洞太多、人机交互考虑的不周到导致用户体验很差,甚至被媒体评为微软的一大败笔。此次发布的Win10操作系统,就目前来看口碑还是不错的。第三个领域是在移动端的改变。2015年,微软发布了Lumia950和950XL手机,但收效甚微。与此同时,微软也看到后诺基亚时代的包袱不应该再背下去了。所以,微软削减了近2万的员工,大多数来自诺基亚。同时微软决定向iphone和android客户开放使用微软软件,增加微软移动端应用的使用量。在第四个领域硬件领域中,微软发布了极具创新力的HoloLens,运用先进的混合现实头戴式设备,将全息3D图像投放到现实世界中,这一硬件一旦实现,将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MR产品。
2016年微软开了两个大会,第一个是2016年3月30日 微软“bulid 2016“开发者大会在旧金山举办,微软CEO向全世界开发者介绍了微软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和总结。总体分为4点,第一点:Win10很成功,已经有2.7亿活跃用户,各硬件厂商与微软合作推出超500款Windows 10设备。第二点:多个应用的提升,例如:Cortana,Edge浏览器,应用商店等等。第三点:HoloLens即将发售。第四点:探讨更多人工智能的可能性。第二个是10月26日的微软发布会,发布了surface studio一体机,surface dial等一系列硬件设备,这也体现出微软转型后在打开硬件市场上的努力。
总结微软3年的发展,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微软的产业转型。由过去的软件开发巨头转型为兼具软件开发和硬件产品开发的科技公司。这种转型浅层次上让微软由亏变盈,而在深层次上使得微软没有落后于新兴科技发展的浪潮中。相比于微软,谷歌在这3年里又做出了哪些改变?
谷歌作为一家网络公司,长期以来以搜索引擎和手机系统开发作为它的两大支柱产业。而在2014年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向世人展现出它的勃勃野心。在智能家居领域,车载系统领域,甚至智能手表领域,都发布了新的计划。例如:在车载系统上,谷歌发布了一款名为Android Auto的系统。这款系统可以通过语音功能打开譬如通讯录,音乐播放器等应用,而且车载系统可以与手机进行连接,满足更多的需求。而在智能家居领域,谷歌针对电视发布了Android TV系统,这款系统可以与智能手表、手机、平板等设备进行互动,同时可以在Google Play商店下载节目和应用,功能十分强大。在大会上,谷歌也发布了最新的android操作系统,这款操作系统的亮点就是通过更智能的防盗软件和系统安全机制,将系统的安全性由提升了一个层次。回顾2014年,谷歌的全面出击是对苹果和三星在穿戴设备和家居设备开发的回应。这种发展将Android系统加入到更宽广,更全面的市场中,赢得市场地位。
经过了一年的准备,2015年谷歌将一年前的种种计划一一实现。例如:搭载Android L系统的Nexus手机在性能和做工上得到外界的好评;搭载Android Wear系统的智能手表得到许多硬件厂商的支持,设计出许多精美产品推广市场;新的自动驾驶汽车虽然在进军汽车市场中受到一些法律障碍,但依旧有着广阔的前景。同样是这一年,谷歌进行了企业重组。重组的内容主要是将谷歌搜索,youtube,其他网络公司与投资研发部门分离开来。这样,谷歌公司可以专心在谷歌搜索,youtube,android系统研发和广告业务进行开发,其他部门可以放开手脚去发展。提升了公司的整体效率。另外在2015年的谷歌I/O大会上,Android M系统的发布,也延续着谷歌在设备系统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今年的谷歌I/O大会,发布了新的Android N操作系统,新的聊天应用,但这些都不是重点。从发布的硬件和更新应用来看,今年大会的重点是人工智能。首先是家具设备。本次大会谷歌发布了新的家具设备Google Home,这款设备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实物化的家具助手。以它为媒介,用户可以实现手机与其他家具设备的连接。其次是智能手表领域,Android Wear系统的优化,手表手势功能的添加都提升了人机交互的能力。另外,围棋领域一战成名的AlphaGo也是谷歌迈入人工智能的重要一步。上述事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谷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人工智能“这个发展方向中,也反映了谷歌近几年以Android系统为基础建设多方位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时至今日,我们不难察觉,互联网公司的结构大多已经算是非常相似,都想尽可能的涵盖硬件、软件和服务。这也从侧面说明这个模式是相当成熟的。不过发展侧重点又要有所不同,或者说需要有自己独特的卖点。可以很明确的是,未来的互联网发展,也必将在这几个方向上开辟战场。从这几个角度来分别对比两家公司,便更加容易清楚两家公司的发展侧重点,以及在各方面取得的优势,更加利于分析以后的发展趋势。
在硬件层面,谷歌和微软似乎都算是将其置于比较边缘化的境地,即便是有所行动,但是技术层面的格局已经形成,过去的已经很难弥补。但是这个层面又是互联网结构中很基础很重要的一环,两家厂商都采取的是与其他公司合作的策略,但是这又自然给发展带来巨大的瓶颈,对于其他公司的依赖始终是自己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于是两家公司似乎都有染指硬件产业的欲望,对于硬件公司的收购就是证明,这也将成为两家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就看两家公司能更好的抓住新科技出现的机遇,任何新的科技都是机会,谁准备好了,就又是一张好牌。使得当前的格局重新混洗,并从中取得优势,谁没有准备更好,这就是挑战,成为被牵制的对象。
转过来分析软件的情况,软件发展在当前社会取得的成就与其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软件在计算机行业的行业的核心地位也已经确定,但是两家公司的目前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微软作为老牌IT公司,在软件层面取得的成就也是来源于多年积攒,其目前的霸主地位仍然是毋庸置疑的,凭借wi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就足以在桌面端保持一个难以撼动的地位。相比之下,谷歌在操作系统的优势在于移动设备之上,Android的巨大发展潜力也给windows带来巨大的冲击,两家公司似乎有都有欲望取得桌面设备和移动设备操作系统的优势地位,微软致力于发展windows phone以占领移动市场,谷歌也是默默推出了自己的Chrome OS。谷歌和微软相比,在软件市场很多方面并不具有优势,至少目前来看是这样,但是不能只着眼于当下的形式,要分析以后的发展,从他们主要的软件结构来看,微软的两个支柱产业不会短时间内变为负担,微软也在不断努力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微软也逐渐在摆脱自己之前创新不够的尴尬境地,在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巨大压力之下被迫走上创新之路。谷歌也没有懈怠,努力开拓软件市场。今后的发展情况,毫无疑问在于谁能更加准确的把握时代的脉搏,掌控未来的发展方向,两家公司都在拼尽全力发展人机交互以及云计算服务,不论是在操作系统,或者应用软件上,这种趋势都很明显。相比之下,谷歌凭借其洞察力,更早的洞察到社会发展趋势,更早的采取了行动,所以在未来发展上谷歌可以说前景更加美好,不过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谷歌在软件层面,底子更为薄弱,也就是说,谷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以维持自己所取得的先机,避免使自己辛苦获得的优势被对手拉平甚至赶超。
最后是服务结构层面,这是谷歌的强项,也是谷歌强盛的缘由,但是微软在这方面也不是处于任人宰割的境地,也算是可以一战的,不论是搜索引擎、邮件、地图、媒体等诸多方面,两家公司都占领着不小的市场份额,但是在广告等方面,谷歌的优势是压倒性的,而这些方面则印证我们关于谷歌在服务结构层面的优势。对于服务结构层面,我们的观点是优势会保持下去,但是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随着当前社会人工智能、与云服务的概念被推广到大众视野之中,两家公司似乎又有兵刃相接的趋势,战争的火药味弥漫的越来越浓重,两家公司都渴望把握时代的脉搏,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发展上投入更多的资源,以期待在科技时代的新浪潮中坚挺下来,就像高手过招,差距常常在于细节,从洞察力上来看,谷歌是略微强于微软的,谷歌先于微软对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做了更多准备,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甚至于数据,也是谷歌具有的优势更大。不过微软在互联网行业的领头地位,也决定了微软必然不会放弃这个大好机遇,微软也是卯足了劲想要尽快追赶,毕竟微软在软件层面也算是积累了不小的优势,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也是更容易取得成就的。
人工智能和云服务必将成为未来互联网竞争的主战场,在这两方面两家公司的战略是相似的,但是发展侧重点还是有所区别的,这些区别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现在定论还为之过早,但是不妨来分析一下对于今后的竞争,两家公司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谷歌通过合作和收购与大量有潜力的小公司建立起联系,目的就在于为自己在人工智能的竞争中增加筹码,加上谷歌比微软更早开始筹划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发展,目前采取的策略还算是相当有效,会将目前的策略继续坚持下去。相比之下,微软的日子就过的没有这么舒坦了,微软自从意识到当前的格局之后也开始筹划一系列的改变并为之努力,差距已经形成,微软未来的发展也必然是一方面追随时代的脚步了,一方面能发挥自己软件优势的新创造力,利用已有的基础开拓创新,实现过去和未来的有效接轨。
虽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上谷歌似乎更加具备优势,不过微软这家老店的潜力也是不可低估的。物联网、软件行业、移动端与桌面端操作系统、整个公司产业的服务体系架构、云服务大数据处理技术以及终将高度发展的人工智能领域,这是多方面的较量。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便能引领时代发展方向。说到底,技术服务于人类,能带给人们更加优质技术服务和生活体验的便是这场博弈的最终赢家。
参考文献:
1.《数字战争——苹果、谷歌与微软的商业较量》,中信出版社;
2.百度百科——微软/谷歌;
3.腾讯数码《谷歌在2015年的高层和低谷回顾》;
4.新浪科技《谷歌显露扩张野心:想让Android无处不在》;
4.新浪科技《感觉谷歌好大的一盘棋 2016谷歌I/O开发者大会各种内容汇总》。
近3年微软与谷歌的发展对比分析
旷日持久的微软与谷歌的竞争还在激烈进行着,这两家公司也在竞争的同时引领着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潮流,深深地改变着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生活。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两家巨头,微软与谷歌的竞争从未停息,必应和Google,Windows操作系统和Android,IE浏览器和Chrome……
微软和谷歌似乎是在朝着同一方向努力。以往微软照着谷歌的路子走,谷歌推出一套新产品,微软就跟着出一套;然而现在局面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在谷歌之前,微软就推出了涵盖物联网,智能设备以及很多应用的bot Framework开发平台,而直到I/O 2016大会之后,谷歌才开始真正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方向发力,不断推出新产品。下面对近3年微软与谷歌的发展进行对比与分析:
一、微软近三年来的发展分析
1.云计算
经过这些年的迅速发展,云计算在互联网领域中已经不可或缺,无论是在推动消费级产品和企业级产品领域,还是成为企业内部创新的引擎,都举足轻重。微软在2014将office 365作为重中之重,为此微软举行了盛大的发布会,准确的将这一平台定位为其未来战略的重要元素。事实证明,这三年来Office 365是微软增长最快的产品,财富500强公司中有60%都购买了它。
微软用OFFICE 365向世界证明了微软的云计算实力,它的成功也决定了微软未来的战略方向:全面激发微软的云计算办公战略。这也是微软与谷歌在移动、搜索和操作系统市场正面交锋中又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战场。
2.操作平台
提起OFFICE,必然想起微软另一个两大现金牛之一的WINDOWS操作平台。微软在2014停止WINDOWS XP的服务支持,发布win8.1update更新,但最重要的是在国庆节发布了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10,从2015年7月29日正式推送。从我们身边我们也可以发现,win10的占有率提升的极快,就在近日,微软称win10的市场占用率一经超过了win7,这是具有巨大意义的成就。虽然WIN10的升级是完全免费,但在微软大力推广的背后,我们也看出微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首先是微软未来的芯片等硬件设施只有WIN10可以兼容,这让微软一介软件公司在一个高速发展硬件引领用户新体验的时代重新掌握了主导权。其次是捆绑软件,微软可以通过强制更新后的windows操作系统,自动在新版系统中捆绑自家开发的应用软件和云服务,从而跨入最赚钱的应用软件业务当中,所以WIN10对于微软来说在未来各个领域取得重要发展的一大重要平台。
3.VR AR领域
今年兴起的VR AR等高科技产品向人民宣告虚拟科技成为技术的未来。苹果、谷歌、微软等IT行业巨头也在这个领域施展自己。
微软希望将Hololens打造成下一代生产力工具,对其定位也已经比较明确,它不是一个娱乐产品,而是一款面向未来的专业工具,更有可能,它会成为人人都可使用的生产工具。
在生产力方面,微软如何布局,举几个例子。
—与 NASA(美国宇航局)合作,使用 HoloLens 进行试验测试。NASA 的宇航员佩戴 HoloLens 头盔,进行设备维修等工作。利用增强现实原理,在现实世界的画面上叠加信息和内容,在宇航员的头盔内部将会显示各种维修手册,这样宇航员可以腾出双手,提高维修效率。
—和 Autodesk Fusion 360 已经开展合作,致力于把 Hololens 用于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和其他产品开发领域。简单的来说就是给设计师做立体模型的构建。设计师们可以直接根据软件提供的参数将模型在现实世界中“增强”出来,用以直观的展示,他们和团队进行沟通效率也会更高。
—帮助普通用户解决问题。比如,科技小白的女主人正通过 AR 网络可视电话向技术人员求助,解决家里一些诸如管道接通、电路连接等问题,在电话另一头,技术人员对着虚拟屏幕传送过来的现场画面,画出操作示意图或者连线图,指导女主人如何正确完成这些步骤。
—为了定义 HoloLens 为生产工具,微软在里面新增了两个应用:Outlook Mail 和 Calendar,分别是邮件和日历服务。当你打开Hololens时,出现的是一个Win10 界面,跟打开笔记本的界面一样。
微软Hololens所采用的操作系统虽然也是Windows系统,但却是特别为Hololens定制过的,名字叫做Windows Holographic。
在今年的台北国际电脑展上,微软宣布将会在虚拟现实领域允许合作伙伴和设备厂商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设备上使用 Windows Holographic,一如现在的PC厂商能够被授权使用Windows。
为了能够让Hololens成为下一代生产力,微软的眼光不得不说非常长远。在专利技术方面,我们记得,微软曾经斥资最高1.5亿美元收购了Osterhout公司手中的81项虚拟现实技术专利。
4.智能设备
微软并不是在所有领域的发展都顺风顺水,众所周知,微软在移动智能手机行业近些年来可谓是被苹果、谷歌压得毫无反手之力。
在手机进入智能时代初期,WINDOWS PHONE就没能取得成功,随着时间流逝,更加举步维艰。时间证明微软在2014年收购诺基亚是个失败的决策。在收购诺基亚之后,微软做了很多品牌重塑的工作,但这对挽救WINDOW PHONE在智能手机上的失败无济于事。在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上,WP的市场份额只有2%-3%,在收购之后,许多手机厂商对WP的兴趣锐减,WP的可选择范围更加狭窄;出了市场份额,WP的用户及整个生态圈都受到来自安卓和IOS的排挤。
不出所料,收购诺基亚后,微软在这一领域一直在亏损,这一失败决策注定要在微软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伤疤。
但与此不同的是,微软的Surface系列平板电脑诞生初期的道路似乎并不顺畅,而随着2014年5月份surface pro3的发布,这个轻快一经有所改观。到了2015年,微软卖出大胆的一步,引入“终极笔记本电脑”surface book。于我们看来,这款混合了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设备,在2015年属于最优秀的产品之一。通过Surface Book和Surface Pro 4,微软瞬间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硬件公司。又这两年苹果、谷歌相继推出的类Surface系列产品,更是为Surface做了强大的背书,毕竟模仿是最好的恭维。种种迹象表明,微软自家出品的二合一设备Surface经过长达三年的修正改进,找到了突破的新方向。
相关数据显示:Surface系列产品在2015年财年为微软“实现了超36亿美元的财年营收;在2015第三季度实现了100%的季度增长率;63%的用户用它来替代平板电脑与笔记本电脑,有超过一半的用户在工作以外的用户使Surface。
Surface被微软官方称为销量增长最快的平板电脑,在近些年PC市场经历寒冬,IPAD更是销量逐年下降,Surface系列却迎来了初步的成功,大幅度的同比增长,Surface Book的艳惊四座更使得许多人喊出“微软大法好”。
今年11月份,微软中国高管Brian Hall宣布,Surface系列产品销量创下历史新高,而且越来越多的Mac用户正转而使用Surface。而且,目前Surface品类比较丰富,Surface Pro平板、Surface Hub巨型平板、Surface Studio一体机、Surface Dial工具都是强生产力属性。不难看出Surface系列是成功的,这让微软在移动行业取得巨大进展,也为微软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谷歌近三年来的发展分析
1.云计算
Google这些年来同样致力于云计算,前不久,在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一件件新产品的袭击让我们没有喘息之地,在大会的最后一天,谷歌又提及到接下来应该做一些事:谷歌表示web 和本地应用没有什么好担心的,谷歌将会高调退出一些不可能用云基础设施管理的小应用程序,例如 Instagram。谷歌云计算的新版块正试图扩大这种灵活性,触及更多品类的应用程序。这对谷歌可以说是一个拐点。
“如果你需要计算能力,谷歌可以帮助你”。在2016年的谷歌的 I/O 开发者大会上,高级副总裁 Urs Holzle 带来了一场计算机引擎的盛大表演。利用谷歌的基础设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可以使用多达 600000 计算核心的遗传分析速度,但之前这是不可能的。
“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一切”。一个基础设施公司在处理计算,托管和对应用程序的灵活缩放,公司开发人员不需要是一个全能人才。如果谷歌的梦想能成为现实,这将大大降低科技的门槛,将会有更多的人创造出更多的程序。谷歌提供了一些最基本的应用——搜索,电子邮件,日历和地图,其余的一些开放性的功能,谷歌工程师Magnusson 称之“非常,非常,非常强大”。目前谷歌有超过一百万的托管应用程序,谷歌希望在几年内能达到一亿,这就是 Magnusson 所说的“百亿应用”的愿景。当被问及谁会使用这些程序?使用者又是做什么的?Magnusson 在回答时反问道,“你最近有看过多少个电子表格?”换句话说,数据的产生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使用更是变化无穷。Magnusson 建议用户编写一个自定义的特定应用程序。
谷歌的主要目标是拥有更多的新应用。谷歌希望最终能以最具成本效益的优势来帮助你的项目,谷歌将会伴你一同成长。谷歌现在发展势头迅猛,用户们可是大饱眼福了,但谷歌的连连出击,到让竞争对手有些措手不及了,相信未来互联网市场的硝烟会更加弥漫。
2.操作平台
谷歌在操作系统领域早已开发出Chrome OS和Android,而Android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可以说的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以至于微软和苹果要联手对抗谷歌。然而谷歌并不满足于这样。在2016年8月左右,谷歌员工他们低调地宣布谷歌正在开发一款操作系统,这款开源操作系统代号为Fuchsia,与Android不同,Fuchsia没有基于Linux内核,也并非衍生于当代其他PC或手机操作系统。实际上,这是从头开始的一项工作。
谷歌并未透露将利用Fuchsia去做些什么。Fuchsia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有可能只是一次尝试。不过,谷歌有着充分的理由,“重启”一个沉寂数十年的软件开发领域。
Fuchsia的目标是将Linux的优点和当前嵌入式系统,例如Free RTOS和Thread X,结合在一起。然而在支持应用和硬件通过操作系统去通信方面,Linux仍要好于绝大多数系统。
如果Fuchsia仅瞄准小型设备,那么可能不是那么值得关注。不过,Fuchsia的开发者有着更远大的目标。他们表示,这一操作系统也将可以用于智能手机和PC。从理论上来说,这将成为谷歌Android和Chrome OS的直接竞争对手。
Fuchsia的开发者表示,他们最终将发布这一操作系统及相关文档,不过这可能还有遥远的距离。目前尚不清楚,谷歌是否会向这项工作投入资源。Android生态系统已非常庞大(并且正在与Chromebook融合)。与此同时,谷歌也在基于Android开发物联网操作系统,即Brillo。这正在形成一个完整的平台,而不仅是简单的操作系统。
就像最初Unix只是贝尔实验室的志愿者项目,没有得到任何组织的认可。而林纳斯·托瓦尔德斯(Linus Torvalds)最初开发Linux时也只是将其当作一个副业。或许未来几十年后,我们也可以对Fuchsia如何发源于谷歌侃侃而谈。
3.智能设备
谷歌在Android生态圈领域的发展想必不用赘述,在今年的I/O大会上,谷歌发布了名为Google Home的智能家居终端。此产品一经发布,立刻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所谓智能家居终端,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网络通信以及人工智能的自动控制、通过音视频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谷歌的Google Home 之所以博得了满堂彩,正是因为其强大的家庭管理功能让大家感觉智能家庭正在无限接近。
根据谷歌在大会上所展示的来看,Google Home的功能涉及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快递、交通、行程等等都能为你安排得十分妥当。而用户只需要用「Hey,Google」或者「OK,Google」唤醒它,你的所有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这种生活方式也正在慢慢普及。
三、总结
在经久不断的竞争中,谷歌和微软都出现了新的对手,但这些年来,最大的对手还是彼此。虽然微软至今独居软件行业老大的位置,但是在代表着信息产业未来的互联网领域,微软曾经无数次与Google竞争,包括并购雅虎一战,几乎屡屡受挫。
微软与Google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是商业模式和策略的竞争,微软的落后是其商业模式的落后。
微软一直坚持着传统价值链商业模式,虽有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核心产品,但是其各产品单一的方式,显得力量分散,缺乏竞争力。而Google成立起就开始构建全新的价值网商业模式。Google大力整合互联网业务和软件业务,通过资源转移、交叉补贴、价值转移的方式,形成整体竞争合力和价值网模式。
微软在改变,因为他意识到必须要做出改变。谷歌和微软的蓬勃发展将引领一波潮流,这波潮流会极大地便捷我们的生活。
近3年微软与谷歌的发展对比分析
微软与谷歌都是世界互联网公司的两大巨头,引领着世界互联网的潮流。深深改变着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生活。而它们之间也是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本文就简略地分析近3年谷歌和微软的发展对比以及对世界的贡献。
2013年1月29日,微软发布个人版Office 365。Office2013相当于之前版本的Office2010的升级改善版,而Office365是完全不同于之前的传统意义的版本,是订阅杂志形式的云端服务。现在,用户不再需要为Word、Excel和PowerPoint花一笔价格不菲的一次性购买费了,而是以每个月几美元或者一年100美元的价格来订阅这一套件。用该账户登录Office365各个组件后,编辑文档的信息随时存储在OneDrive上,这样当用户到一台完全没有office软件的电脑上,可以用该账户登录OneDrive,在网页上直接查看、编辑用户的文档。在我看来这是微软Office套件迈向云办公的一大步,是一次华丽的质变。
2013年 3月15日,微软正式关闭即时通讯服务MSN。除中国大陆地区之外的全球用户将被转至微软2011年收购的网络视频及语音通讯服务Skype。MSN用户用原有账户登录Skype,就可以看到MSN联系人信息,并可使用Skype提供的即时通讯、视频通话、手机视频通话和屏幕共享等服务。
2013年7月1日,谷歌正式关闭Google Reader服务,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发展Google+社交平台上。在2011年推出社交网络Google+时,谷歌做出一项决定:对旗下社交网络进行整合,挑战Facebook。事实上,从佩奇两年前担任谷歌CEO开始,60多个服务在内的非核心项目被相继“砍掉”,其中包括了不少当年的明星产品,如iGoogle、Google 桌面和可视化新闻搜索Fast Flip。在Google+诞生前,谷歌拥有至少18种信息共享方式,目前谷歌还有10种信息沟通类工具,包括Google+、类似Evernote的笔记应用Google Keeper、在线储存Google Drive等。谷歌中国的高管表示,一个公司的资源总是有限的,需要将资源集中到优势项目,能够带来直接利润。另一方面,谷歌高层也预判:大部分互联网用户获取新闻的方式,将更多地来自像Zite或Flipboard这样个性化的新闻阅读应用,或者是来自像Twitter、Facebook、Google+这样的社交网络。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搜索市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社交网络Facebook、Twitter、Linkedln等都在染指谷歌的“地盘”。
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诺基亚末任CEO艾洛普由于出生“微软”,又屡屡出现决策失误将诺基亚带入无可逆转的尴尬境地,而被网友称为“特洛伊木马”。在11月出席诺基亚股东大会时,艾洛普惨被骂,愤怒者称艾洛普创造了一个“跨国公司走向衰败”的世界最快纪录。这笔交易的受益者毫无疑问是微软,一方面是为了发展WP硬件,另外据说之前微软给诺基亚的推广费非常高,诺基亚每卖出一部WP手机,微软都要向其倒贴10美元。变成一家人后,显然这笔开销就省下了!
2013年9月4日,Android 设备激活量迈过 10 亿大关。10月31日,Kitkat伴随Nexus 5一同发布。
2014年1月,谷歌收购 Nest,一家对不受欢迎的家居产品(例如恒温器和烟雾警报器)进行再造的公司。
2014年7月30日下午2时,微软在北京召开Windows Phone 8.1 Update中国区发布会,正式发布Cortana中文版,并将其命名为“微软小娜”。
2014年10月15日,谷歌发布Lollipop和Nexus6,9,同时发布了Gmail的新客户端Inbox,这是邮件客户端的一次重大变革——与To-Do待办事项融合的 Inbox by Gmail。
2014年2月4日,微软任命内部高管萨蒂亚·纳德拉为新任CEO。
2014年5月20日,微软在纽约发布了Surface Pro 3平板
2015年1月19日,谷歌停止了谷歌眼镜的“探索者”项目。
2015年1月21日,举行Windows 10发布会,22日宣布将于今年推出Office 2016。Microsoft HoloLens MR头显由Microsoft 公司于北京时间2015年1月
22日凌晨与Window10同时发布。
北京时间9月30日凌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2015年秋季新品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代号为“Marshmallow(棉花糖)”的安卓6.0系统正式推出。 Nexus 5x 6p
2015年10月6日,在微软Windows 10新品发布会上发布Surface Pro 4。
由此看来,微软和谷歌这两家公司前者做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起家,后者做搜索引擎起家,本质上都是偏软件的互联网公司,他们近来的发展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先从办公套件说起,无论是微软的office365或是谷歌的文档(Docs),都把心思放在了云上面,两家的软件都可以吧文件存在云端,微软有onedrive,谷歌有Google drive,两家都实现了多设备切换办公。由于办公软件方面office一只独大,谷歌文档几乎没有市场份额,不过得益于自家android系统的市场份额,谷歌在移动端办公的份额还是很足的。所以微软在移动端发大力。在iOS、android和widows phone三个主流移动平台上都推出了office套件,立刻拿回移动端办公霸主的地位。
操作系统方面,两家都忙着统一自己的江山。微软win8唐突引入metro的施策,在大统一的未来桌面系统win10上打了漂亮的一战。Windows10是一个一直处于未完成状态的系统,以半年一个大版本的节奏不断改进,微软的insider计划在bug反馈方面非常成功,大大增加了开发效率。而谷歌依然保持着一年一个版本号的节奏发布自家的android系统,还搞出了一个运行在笔记本中兼容android应用的chrome系统,据说17年谷歌将统一自家的这两个系统。虽然Android系统每年的更新都很振奋人心,但是碎片化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般谷歌在每年的年中5、6月份发布新系统的开发版,9、10月份发布正式版,年底12月份的时候新系统的装机率都不超过1%。这是谷歌在移动端目前最头疼的问题,所以每个版本发布的时候谷歌都在收回AOSP,比如上个版本6.0,谷歌已经对迟缓的升级速度忍无可忍,随时可能将固件升级的控制权从硬件玩家的手中收回。“温莎称,安卓6.0,即所谓棉花糖的升级进展迟缓,直接影响了谷歌的新产品推出,如Now on Tap等。他相信,为了改善用户体验,谷歌将会直接接手固件升级,而过去,他们都是将这一任务放手给制造商和运营商去做的。”
再看社交方面,微软关闭MSN转战Skype,谷歌停止Google reader服务转投Google+,两家这样的举动有相似的苦衷。他们停止一项服务的原因都是因为公司精力不足,微软关闭MSN的时候正好处在Windows平台大统一的阶段,而谷歌刚刚新生的Google+也遇到Facebook这个新秀的冲击。在我看来这些举动都是成功的,有失必有得,要想第一个夺取未来社交的高地,就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与旧时代的方式说拜拜。
除去以上常规领域,两家最看重的是对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以及混合现实MR这些新技术的战略抢占。微软新生的小娜相较谷歌的一路做过来的Google now,Now on Tap、Google assistant、deepmind还有一些差距。但是微软的HoloLens黑科技可比难产的谷歌眼镜黑多了。因此谷歌换了条路子,用daydream vr在android设备上抢占vr市场。
综上所述,像这两家一样的大公司们之间的竞争让技术一次又一次的被革新,令我们能享受到更好的更智能更廉价的服务。以后无论是谁去谁留,他们都会被人们记住,正如那个移动业务被收购的诺基亚,我们都还记得呢,希望他明年卷土重来。谢谢阅读,让我们享受科技吧,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以上是关于近3年微软与谷歌的发展对比分析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