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运算 - 数据库系统原理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关系运算 - 数据库系统原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系模型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1. 数据结构。数据库中全部数据及其相互联系都被组织成“关系”(二维表格)的形式。
  2. 数据操纵。关系模型提供一组完备的高级关系运算,以支持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关系运算又分为: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两类。
  3. 数据完整性规则。数据库中数据必须满足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等三类完整性规则。

 

关系代数的五个基本操作

       关系代数是以关系(属性个数相同的元组的集合)为运算对象的一组高级运算的集合。关系代数的操作可以分为两类:

  1. 传统的集合操作:并、差、交、笛卡尔积(乘法),笛卡尔积的逆运算(除法)。
  2. 扩充的关系操作:对关系进行垂直分割(投影)、水平分割(选择)、关系的结合(连接,自然连接)。
  • 并(Union)

       设关系 R 和 S 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R 和 S 的并是由属于 R 或 属于 S 的元组构成的集合,记为 R ∪ S。

  • 差(Difference)

       设关系 R 和 S 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R 和 S 的差是由属于 R 但不属于 S 的元组构成的集合,记为 R - S。

  • 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

       设关系 R 和 S 的元数分别为 r 和 s,定义 R 和 S 的笛卡尔积是一个(r + s)元的元组集合,每个元组的前 r 个分量(属性值)来自 R 的一个元组,后 s 个分量来自 S 的一个元组,记为 R x S。若 R 有 m 个元组,S 有 n 个元组,则 R x S 有 m x n 个元组

       例如:{a,b},{0,1,2}的笛卡尔积是{(a,0),(a,1),(a,2),(b,0),(b,1),(b,2)}

  • 投影(Projection)

       这个操作是对一个关系进行垂直分割,消去某些列,并重新安排列的顺序。例如 ABC 三列,选择 CA 两列并重新排序,记作 πCA(派符号,CA为下标),或者 π31(列序号)。

  • 选择(Selection)

       根据某些条件对关系做水平分割,即选取符合条件的元组。书写时,运算常量用单引号括起来,属性序号或属性名不需要引号括起来。

传统集合操作如下图:

技术分享

 

关系代数的四个组合操作

  • 交(Intersection)      

      关系 R 和 S 的交是由属于 R 又属于 S 的元组构成的集合,记为 R ∩ S。交操作的计算结果等于 R - (R - S)或 S - (S - R)

  • 连接(Join)

       其实,就是从关系 R 和 S 的笛卡尔积中作选择操作。

       技术分享

  • 自然连接(Natural join)

       一般,自然连接使用在 R 和 S 有公共属性的情况下,如果两个关系没有公共属性,那么其自然连接就转化为笛卡尔积操作。说白了,就类似数据库中两表基于主外键的 join 连接。

  • 除法(Division)

       言语不太好描述这种操作,类似在一个主表中查找指定条件,且是充分满足多行多列的指定条件的结果,并且结果集上再做垂直分割,去除这个条件列。

       下图的除法分别表示至少选修 COURSE1,COURSE2,COURSE3 中列出课程的学生名单:

       技术分享

 

关系代数运算的应用实例

       在关系代数运算中,把由五个基本操作经过有限次复合的式子称为关系代数表达式,这种表达式的运算结果仍是一个关系。

       例. 有这 4 个关系,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达每个查询语句。注:并(∪)、差(-)、笛卡尔积(×)、选择(σ)、投影(π) 、自然连接(??)、或(∨)、与(∧)

  1. 教师关系 T(T#,TNAME,TITLE)
  2. 课程关系 C(C#,CNAME,T#)
  3. 学生关系 S(S#,SNAME,AGE,SEX)
  4. 选课关系 SC(S#,C#,SCORE)

(1)检索学习课程号为 C2 课程的学生学号与成绩。

SELECT S#, SCORE FROM SC WHERE C# = ‘C2‘;  关系代数表达式:πS#,SCOREσC#=‘C2‘(SC))

(2)检索学习课程号为 C2 课程的学生学号与姓名。

SELECT S#, SNAME FROM S INNER JOIN SC ON S.S# = SC.S# WHERE SC.C# = ‘C2‘;  关系代数表达式:πS#,SNAMEσC#=‘C2‘(S ?? SC))

(3)检索至少选修 LIU 老师所授课程中一门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πS#,SNAMEσTNAME=‘LIU‘(S ?? SC ?? C ?? T))

(4)检索选修课程号为 C2 或 C4 课程的学生学号。

πS#σC#=‘C2‘ ∨ C#=‘C4‘ (SC))

(5)检索至少选修课程号为 C2 和 C4 课程的学生学号。

πS#σC#=‘C2‘ ∧ C#=‘C4‘ (SC ?? SC)) 注:这里需要做关系自身的笛卡尔积操作,单个关系或表无法做一个字段的与操作

(6)检索不学 C2 课程的学生姓名和年龄。

πSNAME,AGE(S) - πSNAME,AGEσC#=‘C2‘(S ?? SC)) 注:先求出学习 C2 课程的学生姓名和年龄,再用全体学生和它做“减”操作

(7)检索学习全部课程的学生姓名。

πS#,C#(SC) 表示学生选课情况;πC#(C) 表示全部课程;

学习了全部课程的学生学号可用除法操作表示,操作结果是学号 S# 集πS#,C#(SC) ÷ πC#(C);

最后做一个连接得到学生姓名:πSNAME(S ?? (πS#,C#(SC) ÷ πC#(C)))

(8)检索所学课程包含学号为 S3 的学生所学课程的学生学号。

πS#,C#(SC) ÷ πC#(σS#=‘S3‘(SC))

       关系代数表达式查询总结:一般,先把查询涉及到的关系取来,执行笛卡尔积或自然连接操作得到一张大的表格,然后再对其执行水平分割(选择操作)和垂直分割(投影操作)。但当查询涉及到否定或全部值时,就要用到(差)操作或(除法)操作了。

 

关系代数的两个扩充操作

  • 外连接

       关系 R 和 S 做自然连接时,是建立在两个关系的公共属性上值相等的元组构成,这自然也会造成 R 或 S 中有些元组在操作时被舍弃。有时,可能需要保存这些被舍弃的元组,就需要做外连接。

       外连接又分为:外连接、左外连接、右外连接。连接后,空闲处填写 null。

  • 外部并(Outer Union)

       之前定义的并操作要求 R 和 S 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但如果 R 和 S 的关系模式不同,构成的新关系的属性由 R 和 S 的所有属性组成,公共属性只取一次,新关系的元组由 R 或 S 的元组构成,元组新增加的属性上填写空值,这种操作就是“外部并”操作。

 

关系演算

       关系演算可分为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前者以元组为变量,后者以属性为变量,简称元组演算和域演算。

  • 元组关系演算

       t 是元组变量,表示一个元数固定的元组;P 是公式,在数理逻辑中也称为谓词,也就是计算机语言中的条件表达式。{t | P(t)}表示满足公式 P 的所有元组 t 的集合

  • 原子公式(Atoms)有 3 种形式:
  1. R(s),其中 R 是关系名,s 是元组变量,它表示“s 是关系 R 的一个元组”。
  2. s[i] θ u[j],s 和 u 是元组变量,θ 是算术比较运算符,它表示“元组 s 的第 i 个分量和 u 第 j 个分量之间满足 θ 关系”。例如:s[1] < u[2]。
  3. s[i] θ a 或 a θ u[j],a 是常量,它表示“元组 s 的第 i 个分量值与常量 a 之间满足 θ 关系”。例如:s[1] = 3。

       在定义关系演算操作时,要用到“自由(Free)”和“约束(Bound)”变量概念。在一个公式中,如果元组变量未使用“存在量词(?)”或“全称量词(?)”符号定义,那么称其为“自由元组变量”,否则称其为“约束元组变量”。自由元组变量类似编程语言中外部变量或全局变量,约束元组变量类似过程中定义的局部变量。

  • 公式(Formulas)的递归定义如下:
  1. 每个原子是一个公式,其中的元组变量是自由变量。
  2. 如果 P1 和 P2 是公式,那么 ┐P1、P1 ∨ P2、P1 ∧ P2、P1 => P2 也都是公式。分别表示:“P1 不是真”、“P1 或 P2 或两者都是真”、“P1 和 P2 都是真”、“若 P1 为真则 P2 必然为真”。
  3. 如果 P1 是公式,那么(?s)(P1)和(?s)(P1)也都是公式。分别表示下列命题:“存在一个元组 s 使得公式 P1 为真”,“对于所有元组 s 都使得公式 P1 为真”。
  4. 公式中各种运算符的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θ、? 和 ?、┐(符号:非),∨(符号:或) 和 ∧(符号:与),=>。
  5. 公式只能由上述几种形式构成。

       在函数{t | P(t)}中,t 是 P(t)中唯一的自由元组变量。

 

       例. 下表的(a) 、(b)是关系 R 和 S,(c)~(e)分别是下面五个元组表达式的值:

  1. R1 = {t | S(t)∧ t[1] > 2}  解: t 是包含在 S 中的元组,且每一个 t 要满足的条件是 t[1] > 2,即 A 列的值大于 2
  2. R2 = {t | R(t)∧ ┐S(t)} 解:t 是包含在 R 中的元组,同时要满足非 S(t),即不是 S 中的元组
  3. R3 = {t | (?u)S(t)∧ R(u)∧ t[3] < u[2]}  解:t 是包含在 S 中的元组,且 S.C < R.B 的才是符合要求的

(a)表     R                          (b)表      S

A

B

C

 

A

B

C

1

2

3

 

1

2

3

4

5

6

 

3

4

6

7

8

9

 

5

6

9

(c)      R1                     (d)      R2                     (e)     R3

A

B

C

 

A

B

C

 

A

B

C

3

4

6

 

4

5

6

 

1

2

3

5

6

9

 

7

8

9

 

3

4

6

 

 

 

 

 

 

 

 

 

 

关系代数表达式到元组表达式的转换

       关系代数表达式可以等价的转换为元组表达式。由于所有的关系代数表达式都能用五个基本操作组合而成,因此,只要把五个基本操作能用元组演算表达式表达就行。例如:R ∪ S 可用 {t | R(t) ∨ S(t)}表示;R – S 可用 {t | R(t) ∧ ┐S(t)}表示。

 

关系运算的安全约束和等价性

       在数据库技术中,不产生无限关系和无穷验证的运算称为 安全运算相应的表达式称为 安全表达式,所采取的措施称为 安全约束。在关系代数中,基本操作是投影、选择、并、差、笛卡尔积,没有集合的“补”操作,因此关系代数运算总是安全的。但关系演算则不然,可能会出现无限关系和无穷验证的问题,关系演算中必须有安全约束的措施,关系演算才算是安全的。

 

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优化

       如何安排关系运算中的选择、投影和连接的顺序,才能做到既省时间又省空间,执行效率高,这就是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优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设关系 R(A,B) 和 S(C,D)都是二元关系,若有一个查询可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示:E1 = πA(σB=C ∧ D = ‘99‘(R x S));这就不是一个好的查询,若先对 S 进行选择再相乘,性能就会提高:E1 = πA(σB=C (R x σD = ‘99‘(S)));再仔细分析可看出,笛卡尔积和其后的选择条件 B = C 可以合并成等值连接形式,更能进一步优化:E1 = πA(R ?? B=C σD = ‘99‘(S)))。注:此处红色的 B=C 应书写在 ?? 符号下面。

 

       许多系统采用启发式优化方法对关系表达式进行优化,这种优化策略与关系的存储技术无关,主要是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操作的顺序,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空间,其基本思想可表现为三条启发式规则

  1. 尽可能早的执行选择操作。
  2. 尽可能早的执行投影操作。
  3. 避免直接做笛卡尔积,把笛卡尔积操作之前和之后的一连串选择和投影合起来一起做。

以上是关于关系运算 - 数据库系统原理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1.1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简介

《数据库系统概念》9-附加关系运算

《数据库系统概念》8-选择投影等关系运算

?《数据库系统概念》3-主键关系运算

数据库系统原理之关系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原理(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