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夺回你自己,做个强烈自我意识的人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重新夺回你自己,做个强烈自我意识的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MagicNotes,思绪随风飞扬,偶尔在这里停留。
在大多数情况下,实际行动都是发生在其主观意义处于模糊的半意识、或者实际上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中,行动者更有可能是在模模糊糊的意义上“知道”它,但并不明白自己正在干什么或者对它有着明确的自觉意识。
他的行动大多受本能驱使或者习惯使然。只是在偶然的、并且涉及大量同一行动的情况下,往往也只有少数人对于行动的主观意义——无论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产生明确的意识。
完全自觉和明确的有意义行动的理想类型,只能是一种边缘情况,在分析经验事实的时候,任何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都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韦伯《经济与社会》
拥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人永远是少数,甚至是这样的人也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无意识或半意识。
自我意识又是个什么东西呢?就是意识到“自我”的存在。
情商高与低是由什么决定的?也许有人会说出很多现象和特征,如专注力、自控力、善于交际,但是这些却不能给予你丝毫的帮助。因为你只看到了表象——这些由根源的东西衍生出来的外物,然后当你转向其他领域的时候,你一样会困惑。
一个优秀的人,你所看到的他的优秀只是他的外部而已,你所看不到的是他内在的高度自律和思想的完整秩序。就如同一棵参天大树,你感叹它的奇伟挺拔,你却不知道这棵树的根基扎得有多深多广。当你尝试跟他交流的时候,你才发现,他的知识广博远超乎你的想象,他的见解深刻到你膜拜不已。你会觉得,究竟是怎么的大脑,经过怎样的训练,才能有如此深邃的见识与智慧。
感受力高的人有更多的自我意识,也就是——他能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受力低的人往往意识不到问题所在,我的意思是说:根本!意识不到!问题所在。
举个例子:坚持。
情商高的人更懂坚持,然后呢?你只看到了他无比厉害的外表——然而他怎么坚持下去的?当你实在找不到原因的时候,只能把原因归于“他情商高”。
问题的关键在于:情商高的人他能注意到坚持过程中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及时处理这些问题,但是情商低的人他不会注意到这也是一个问题——我,正在讨厌这件事情,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所以,它需要被解决。你有没有意识到你的情绪,有没有注意到自己的一些想法。
再举个例子:恋爱。
恋爱会提升一个人的情商。因为恋爱中的人会时刻小心自己的言行举止,他会进行自我监视,他会关注自我的一言一行以防导致对方对自己失去兴趣:他会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表现得和平时判若两人,在她面前把各种细节做好......
最近很红火的《欢乐颂》里有这么一个剧情:一来到公司,安迪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开会听报告,等她忙完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却发现早已等候在此的老谭。原来,老谭担心老严带回来的消息会刺激到安迪,便特意带了饭菜到公司陪安迪吃,他表示工作上的事情不用向自己汇报,自己绝对相信安迪,在得知安迪为弟弟的事情满怀愧疚时,老谭表示不管花费多大的人力物力都会帮她找到弟弟。安迪看着视她如亲人的老谭,十分感动。吃饭的时候有一段Andy的心理特写:Andy第一次发现,老谭心细如发,他记得Andy紧张的时候要靠喝水压制,担心Andy不吃东西,所以亲自作陪,唯恐自己没有朋友、没有亲人,要独自承担一切。“放心吧,我知道你为什么来,我没事。”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强烈自我意识的例子,她意识到对方为什么而来,对方的心思,对方的考量,如何回馈对方,让对方心安、不要为自己操心,同时享受对方给自己带来的温暖的感觉。短短的一个情节,充分体现了强烈自我意识者能够清醒快速分析当前情景,并作出正确决策的高情商行为。所以你懂的,为什么五个女主角里,Andy是混得最好的,金领精英阶层代表。
当然,世事无绝对——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意识到这一点,有些人谈很多恋爱,还是一样的幼稚。这又是为什么?他感觉很困惑,他觉得是如此的突然,他意识不到有什么问题,他只是跟着感觉走,无意识、无反省。
再例如:你往往能看到——越是你认为成功的人,他们在生活的各方面都运行良好,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我有一种特别的观点,我认为是因为他们具有更多的自我意识,意识到问题所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被关注到——例如,如果健康威胁到了我的情绪,我应该注意到,那么,解决它!
最后举个例子:自我为中心。
写作中如何加粗是一个学问:因为你认为你能了解到的东西,人家不一定能有耐心——意识到其中的“自我中心”也是一个问题。一个人会突然意识到,我看到的、感觉到的,和别人是不同的!如何加粗,如何排版,如何使阅读体验最大化,是一个需要被注意到的问题。
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不是你头脑认为如何就如何的。那些厉害的人,一定是发现了什么不可告人的认知世界的方式。
人是思想的产物,心里想的是什么,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甘地
前面说了自我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那么,如何让自我意识为我所用呢?
我们需要注意一下几个关键性概念:
1. 自我监视
自我监视(self-monitor)和反思(reflection)不同点在于:自我监视更强调事中观察——在做事情的时候就意识到,属于及时反馈。反思是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整体感知,例如写日记往往在意的是今天印象最深的东西,而无法注意到最细微的当时感受。
许多顶尖的选手,都是自我监视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使用者。例如下棋、打牌,真正到了国际级别的赛事,心理上的博弈就变得尤为重要,那么留意自己内心的细微想法,甚至是无意之中出现的,都非常重要。提升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瓶颈,这个瓶颈其实很大程度来源于不知道自己哪里还可以提升——越是擅长自我监视的选手,他能看到自己的笨拙,因为他知道他还有那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这种状态是非常令他们享受的。
自我监视常常容易被事后遗忘,建立一套及时信息记录系统非常有必要。当我回忆以前中学的一位学霸的时候,她有一个习惯非常值得深思:她常常在路上走着走着就会记录想法,或是考完月考试卷就把一些想法记下来——因为她知道当把月考试卷发回手里的时候,很多感觉就不见了。这些感觉不限于只是针对知识点,还有心态调解,各种方面。
有时候你会有一种遇到很多次的同样受挫的感觉,每次一到这种境地总是无力解决问题,缺乏自我监视的人会一次次地被类似的感觉仅仅捆住,而懂得自我监视的人学会发现自己正处在了这种情况,那么他通过一两次的成功实验,就能在以后慢慢学会解决。
没有及时的自我监控,往往就只有事后的后悔与懊恼。
这个可能大家都有类似的感受了。比如男女朋友吵架了,吵得很厉害,大家互不让步,都没有察觉到自身的错误,然后就导致分手的。事后男方女方都觉得,这件事我确实有不对的地方,但是恶果已酿成,复合已非易事了。
再比如,领导已在话语中多次暗示你,不要打断我的说话。但是你没意识到,还一个劲地说个不停,话匣子根本关不住,给领导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等别人说完话,有机会自己再表达,这是基本礼貌。如果当场没及时发现领导的意思,事后再发觉,你肯定会懊恼不已。
作为一个成熟的人,你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与话语负责,而为了不出差错,你需要保持自我监控,观察自身的思考、感受与情绪等等的变化,也要观察环境、对方的言辞表情等的变化,然后修正处理,才能比较好的Hold住全场。
2. 可视化
关注自己的内心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探索,有时候这种感觉只是一道闪光就不见了。只有很少一部分最懂得关注自我的人能把这些体验用图像显现在脑海中,这就是体验的可视化。
可视化与具体化除了加深理解外,还是经验复制的关键步骤。许多天才都善于抓住一些只可言传不可意会的诀窍,但是他们说不出来,他们只能用一种隐喻(metaphor),或者干脆只能一辈子自己用用。这些模糊而又清晰的感觉,他们在生活中一遍遍地运用,但是他们说不出来。
这种体验的显化有时候非常抽象,抽象到普通人根本难以理解,而这正是无数人得以成功的秘诀,这种体验的根本来源还是对自我的关注。
无意识的成功行为转瞬即逝,可视化后的成功可以被个人所领会并加以复制,加以语言化和实体化的成功体验可以被众人所复制。
3. 悦纳与接受
人天生就有一种让自己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的本领,选择性过滤也许是自我监视最大的敌人——我们时时刻刻被一些不重要的但困扰着我们的东西所干扰着,但是我们不想也不愿去正视它们。但是坦然接受一切,再重新审视什么在困扰着你的时候,你也许更能发现问题所在。
我早期的时候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自我监视,却总是发现身上的不舒服,坐在凳子上一刻也没舒服的时候,我以为是过度监视导致的神经紧张,于是就停止了一段时间对自我的观察。但后来我发现,这种停止本身就是一种不敢正视问题的表现,于是我重新把自我监视开启,但是这时候的我已经能学会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意识关注点和进行合理的收放。
例如,有些人会发现自己在学习的时候容不得噪音,于是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安静的地方。但是对自我意识更敏锐和更加接受的人,他们就会倾向于去向这个问题发起更加猛烈的挑战:训练自己在噪声中专注的本领,不仅开大音量, 而且还在各种非常具有吸引注意力的场合,例如在室友打游戏的时候进行高难度的学习。
在《学习之道》中,作者甚至训练出了一种根据这种外界刺激的节奏进行辅助自己思考的能力。例如,我们不仅不回避音乐,还要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学习,甚至将这些音乐进行知识的编码,成为我们提取知识的一部分。
悦纳,从字面意思上了解,就是愉悦地接纳,这是一个很美好的词汇。以我自己为例子,我很喜欢考一些技术资格证。很多人都不解,觉得你为什么要这么累,有些考试还难么难,通过率那么低,也不是非常有必要去考,浪费这功夫干嘛?但是,我很享受通过以考促学的过程,要通过一个资格考试,势必需要将这个方面的知识体系完善。将知识纳入到自身知识体系的愉悦,是无法言表的。比如我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看了很多书,结合实际去理解这些知识,慢慢的整个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就融入到我现有的知识结构中,让我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实施技术管理。当我意识到这些知识的价值的时候,我就会非常贪婪地吸收这些知识,这个过程非常让人愉悦,这就叫悦纳。
意识到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性,并悦纳之,这是我们迈向智人的开端。
4、刻意练习、实验
当我们发现了内心的冲突的时候,心理问题也许光采取接受的方法就能解决,但是很多高阶的、更加复杂的问题,则需要进行刻意训练。其实刻意练习理论根本上来自于对自我的关注,没有对自我的关注和反馈就永远不可能有提升。
刻意练习理论需要有最好的教练和最强大的意志力,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不知道自己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水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训练,这才是刻意练习最难的地方。
如果说学习区是刻意练习理论所强调的,那么什么样的感受才是可控而有效的呢?我们只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加码还是减轻强度。
Follow your heart,似乎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句话,里面包含着太多的细节。
5、联系——一切都在联系之中
一直以来我做事都只完成30%或50%,每次做到最困难的时候我就会不自觉地放弃,瓶颈期太普遍了,所以每次我都会败下阵来,例如摄影、书法、编程、ps...大学我真的玩过很多东西,但是我觉得没有一件我能坚持很久的事情。这种困扰一直陪伴着我,让我对自己的坚持能力非常担心。
但是有一天晚上我依旧躺在床上,思索着这个问题,因为我又把一本书只看了一点点。我突然留心到这可能与我“最后阶段的草草行事”有关。我意识到我非常不善于“善终”。我看书的时候,例如看了一会时间,我决定要休息了,我就会迫不及待地把它丢到一边,也没有书签,也没有笔记。更致命的是,我往往看教科书看得七零八落,有时候上课不想听了,就干其他的事情。事情往往是:当时确实是爽了,但之后再想重拾烂摊子就非常拖延和坚持不下去。
拖延和坚持不下去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当下,而在于你之前就没把一件事做到非常适合现在去做。最后等你下一次再想去做的时候,记忆的放大效应就会让你非常不想去做,感觉就像一座大山压在面前。
我真正想到这个的,竟然是我对自己吃饭的关注:我留意到我吃饭最后总要剩下一点饭,因为我觉得压底的饭冷了或是不好吃,我吃菜只吃上面的一层和最好的东西。这体现了我对收尾的极端没有耐心,而正是这种对最后的草草了事导致了下一次开始活动的万般拖延。
当你进行了对自我的长期关注之后,你就会发现,知识的形式无穷无尽,学习的套路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大有想通之处。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你解决问题的灵感。
为什么不同的问题,我们能找到共通的地方?
因为问题从来都不一样,解决问题时候内心的感受很多时候都是相同的,你模糊地感受到了同样的感觉,就能够指引你从别处找到方法。
印象画能给人同样的舒畅感,大多数时候是因为他们从心,而不是走形式。
总之,自我意识是一个成熟的理性人所拥有的最明显和本质的标志。而成长,必然是一个充满顿悟、反惯性、痛苦、枯燥但不乏趣味的自我意识过程。唯有一个意识到问题存在的人才能进步,这是通往成熟和自我完善的门,而自我意识就是这扇门的钥匙。问题,永远是自己思维的问题——你需要更多的自我意识,需要注意到更多的问题。
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容易实现的目标,这是一件非常长期的、需要勇气的行为。
自我意识太强,太敏感了怎么办?我想,一个真正能意识到自己太敏感的人会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里有个更重要的问题:你为什么明知道自己敏感却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才是我真正说的自我意识:存在问题?那么,我为什么无法解决它?你有没有意识到问题中的问题?
我想可能的原因有很多,我猜测其中一个原因是:更多的时候,你并没有把这个当作一个真正的问题去解决。因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时间都是按照惯性进行的(这帮助我们快速决策),可是一个只按照惯性行事的人,是没有学习的(学习的真正定义是改变,“改变”发生了学习就在进行之中了)。
回到问题中,如果你真的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你就会观察自己,搜集数据信息,然后去了解:你在什么情况下敏感?例如,我常常会在和异性交往的过程敏感,这种熟悉的尴尬感觉常常会不期而至,那么,继续观察。继续观察会发现,我为什么会敏感,原因是很多的,这真的不是一个单一问题:说话、着装、经济地位、场合……这些可能都是导致我敏感的因素,那么留心这些东西、熟悉这些东西,为综合分析提供根据。
一个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人是敏锐的,却不是敏感的。前者会在早期注意到这个问题然后去知乎询问,然后坚持改变。我就经历过这个过程,后来我明白:原来敏感,也是可以锻炼的。
福流(flow)理论认为:当人们进入一种专注的福流状态,自我意识会被暂时省去,人会体验到巨大的投入的快乐,时间会过的很快。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自我意识应该被节制地使用呢?
事实是,自我意识会导致一定的焦虑、痛苦,在积极心理学中,自我意识总是以负面的情绪出现,这不无道理。看看历史中的那些疯掉的天才、作家,再看看卢梭的《忏悔录》,那些数不清的「我」。发生最激烈变革的地方无不是自我意识的主宰战场。
我希望所有人能在「自我」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但也要保持必要的警惕。如果用一句话来表明我现在的观点,我会说:「自我」是通向成功者的道路,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想成为成功者,因为那太苦了。
感谢 徐佳鑫 在知乎提出这么有趣与深刻的观点。
这里所谈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学的本我与自我,超我有相类似的地方,可以比照阅读。
本我与自我,超我共同组成人格。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冲动和欲望的贮存库。本我是按“唯乐原则”活动的,它不顾一切的要寻求满足和快感,这种快乐特别指性、生理和情感快乐。本我由各种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构成,完全处于无意识水平中。它是人出生时就有的固着于体内的一切心理积淀物,是被压抑、摈斥于一时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生命力、内驱力、本能、冲动、欲望等心理能力。
超我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是指人格结构中的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部分。
这方面的知识可参阅:意识与本我、自我、超我理论。
PS:当你开始刻意培养自己强烈自我意识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大部分人,都是靠条件反射去应付生活中的大多事,也就是说,控制自己行为和思考的,大部分时候只是本能而已。但是当你尝试去用自我意识,重新把“你”的控制权从本能那里夺过来,这非常有挑战性。你需要发动全身感官,比如视觉去观察,听觉去倾听,有时还得发动嗅觉,触觉等等去获得当前环境的最大化信息,然后运用你的大脑去分析,驾驭你的思考,然后再做出处理。我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每一种处理方式会导致怎么样的后果。我该选择哪一种,为什么?同时你会察觉到自己的心理与情绪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如何压制消极的情绪,如何享受积极的情绪等等。这种重新驾驭自己思想、驾驭自我的感觉,非常有意思。
有时候,当你使用这种监控与驾驭自我的过程中,你会觉得人其实就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系统,会收集周围环境的数据(信息),通过大脑进行思考处理(利用已有的信息与经验可以更高效准确地处理问题),然后得出决策。与其他移动智能系统之间的交互更有趣,你可以观察对方,思考对方的想法,判断对方说某些话的深意,去读懂对方,倾听对方的经历与故事……等等。在这个过程中,监控自己的思考与心理变化,享受这个驾驭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
你会发现很多成功的人士貌似都会读心术,其实他们是信息获取与思考决策的高手。他们在一瞬间观察并尝试读你,然后几句话就验证他们的判断。这也是他们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时刻自我监控,驾驭自己不出差错,同时学习成长。
当我在笑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在笑,我知道自己很开心,我享受着我笑的那一刻,我认为,这就是人之为人的一个很大的乐趣之一。
以上是关于重新夺回你自己,做个强烈自我意识的人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