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Better:成为进取型的人

Posted 田攀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Be Better:成为进取型的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初高中的时候,有过一段这样的经历:我是在家附近一所非常普通的初中就读的,初中功课难度不大,同学的实力也不强,初中三年我每次都能轻松考到班级第一名,后来就直接保送到市里一所有名的重点高中。高中阶段,功课变得繁重,难度也越来越大,同学们的实力也都非常强,我依然按照初中的方式来学习,并且期待依然能笑傲班级,结果是冷酷的,一次一次我轻易的被各路好手轻松击败,成绩稳定的排在班上中等偏下,我不断的努力,但始终不得要领,排名始终没有大的长进,就这样一直到高中毕业。现在回看那段痛苦的经历,其实也已经释然了,更多的是一些反思,为什么努力了成绩却没什么长进?我觉得《成功,动机与目标》这本书给出了解释。

《成功,动机与目标》,千万别被这本书名骗到,这本书绝非那类让人热血澎湃的成功学书,反倒是一本真正的好书,看看豆瓣的评分你就懂了。过年期间读完,收获颇多,其中最重要的收获,我认为就是这本书第3章所阐述的“注重出色表现还是成长进步”,也正是这一章节解释了,我高中的成绩为什么没有一个好的表现:

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引导你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你的信念驱使你注重不同目标——是关于表现的还是进步的。

我们发现追求表现的人们工作很努力,而且在得当的环境里也能取得最高成就。绩效目标高的学生往往能够拿到最好的成绩;绩效目标高的员工往往最有工作成效。不过绩效目标是把双刃剑,那些与自我价值有关的因素在带给 人们动力的同时也削减了人面临困境的灵活性。

当我们追求精熟目标(进步)时,不因是否达到特定结果而评断自己,取而代之,他们用进步来评断自己。重点不是一次表现,是长期的表现。我们比较不会因为困难和差强人意的成绩而埋怨自己缺乏能力。进步目标有时能带来最大的成就,因为把注意力集中在进步上的人很少会过早放弃。

有时表现目标比进步目标更能鼓舞人心,当你在做比较简单的事时,注重出色的表现,证明自己强大可能会是很有效的方式。当路途不是那么平坦时,人们在处理生疏复杂或困难的任务并遇到阻碍和挫折时,注重进步会更有效。也就是说当你在做一件需要毅力才能成功的事时,坚持不懈是取得高成就的关键时,追求进步目标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追求进步目标,会使你不但享受结果,更享受过程,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找到更多乐趣,也使你在面临困难时更愿意低头去寻求帮助,你也不会一遇到挫折和失败就怀疑自己的价值,所以更少抑郁。

李笑来也是对这本书也是多次推荐,甚至建议人们应该远离那些“表现型”的人:
那些“表现型”选手,更在意的是自己当前的表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那些“进取型”选手,更在意的是自己当前的进步过程,更重视自己对自己的评估及其准确性,以便“明天会更好”。后者才可能成为“活在未来”的人。

“表现型”选手做事常常不是为了自己的进步, 而是为了自己当下表现得多好,也就是说,为了获得更多的当时的认可。这细微的差异,长期却造成天壤之别。对于“表现型”选手来说,外部的反馈,构成了全部 的“回报”,决定了努力的成本。家长多夸几句,就再多学一点点,以便继续被夸;工资多涨一点,就尽量显得多做一点,否则多不划算啊!这是他们真实的念头。

“进取型”选手做事是为了自己的进步,做事的收获,最大的部分不是来自外部的奖励或者赞赏,最大的部分是自己的进步;即便在做得不足够好的时候,甚至外部只有忽视和鄙视的时候,收获依然清晰:无论如何都有一些哪怕看不着但确实体会得到的进步啊!

但这也确实是个非常隐蔽的陷阱:
  • 明明是为了别人而活,却真切地感觉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 明明是为了自己而活,却最终不仅显得也确实是“大公无私”。

为什么要直接远离第一种人呢? 首先是因为,他们的这种习惯,这种态度,实在是根深蒂固,他们几乎从刚开始“懂事儿”就已经这样了,基本上都是因为来自于父母的习惯与态度而不断加强。其 次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每个结果的理解都会因此不同,进而进一步固化这种习惯与态度。更重要的是,这是最底层的价值观,位于“操作系统”的核心 位置,很难与不同的操作系统相互兼容。尝试着改造他们是全无意义的,谁都做不到 —— 除非有一天他们自己意识到了,自己改,可说实话这希望也太渺茫了。

知识没办法随着基因遗传,智商也是这样。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却从出生的一刹那就开始(甚至有人认为胎教已经很重要)。所以,如果你要找个终生伴侣的话,也 请注意这两个根基,因为它们直接影响你的孩子的未来 —— 其实与找创业合伙人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现在已经为人父母,过去的事儿就算了,现在开始要把自己变成进取型选手,要把自己变成“为了自己的进步而努力的 人”,否则,你的孩子注定成为庸众,对你来说,这个后果一定很严重。

李笑来的另外一篇文章“自尊心太强是进步的障碍”也推荐到了这本书:
有一本书非常值得推荐,《成功,动机与目标》。以下的调查问卷摘自此书中译版的第58页。(Succeed: How Can We Reach Our Goals, by Heidi Grant Halvorson;链接: Amazon, 豆瓣

认真地问自己以下问题,如实地回答自己,给每一个问题打分。一点都不同意,是1分,非常正确是6分。

  1. 功课或者工作比同学、同事做的更好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2. 我喜欢能让我更了解自己的朋友,尽管有时候得到的不是正面信息。

  3. 我常常寻找开发新技能、汲取新知识的机会。

  4. 我很在乎是否给人留下好印象。

  5. 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与能力对我来说很重要。

  6. 我努力和朋友及熟人保持开诚布公的关系。

  7. 我努力在学校或者工作中不断学习与进步。

  8. 当我和其他人在一起时,我很在意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如何。

  9. 当我知道别人喜欢我时,自我感觉会很好。

  10. 我试图比同学或同事更出色。

  11. 我喜欢别人挑战我,从而使我成长。

  12. 在上学或上班时,我注重施展我的本领。

现在请把第1、4、5、8、9、10、12题的得分相加之后除以7,记为X。

再把第2、3、6、7、11题的得分想家之后除以5,记为Y。


最终,你的得分中,X和Y哪个数值更大呢?
X数值更大的人倾向于“更关注表现”(Be-Good Type);而Y数值更大的人倾向于“更关注进步”(Be-Better Type)。

Halvorson博士在书中尽量不得罪人地说,“这些问题没有对错”;在随后的分析之后也很克制地在不提“Be-Good Type”有什么不好的情况下,提到:


你可能觉得把“表现”目标换成“进步”目标就能严重影响人生是一见不可思议的事…… (再一次,我的蹩脚翻译……)


其实,事实很明显,如果一个人的得分X远远大于Y,那么这个人进步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因为他太关注自己的表现了,乃至于只要有“做不好”的可能性就直接不做了。(对这些人来说,就像封面图片里的断了一截梯子一样,他们的上升路径是被切断的……)

Halvorson 博士给了12个问题让你判断自己究竟现在属于哪一种人。如何知道其他人是更倾向于哪一种人呢?比如,你想为自己的创业团队招人,看过Halvorson博 士的书后,你会明白,招那些Y数值更高的人是划算的,因为他们更倾向于进步,最终也表现成更容易进步……


不过,他们不一定会对你诚实的……我有个特别简单的办法:
你只要看他是不是常常嘲弄他人,同时自己也很害怕被他人嘲弄?

如果这两个问题都是肯定的,那么此人的X值会很高,Y值会相对低。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所谓的“自尊心强的人”,基本上更多属于“Be-Good Type”,而那些“low ego”的人,更多属于“Be-Better Type”,而后者常常更大的进步空间,他们也有更为良好的进步习惯——你是 CEO,你选什么样的人呢?
技术分享

以上是关于Be Better:成为进取型的人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Be Better , Be Better

[转]Clean Code Principles: Be a Better Programmer

How to Be a Better conversationalist TED

Be Better:遇见更好的自己-记

卡尔荣格的性格理论三个维度是啥?

[词性] 二十三情态动词 2 [ have to ] [ ought to ] [ dare ] [ be able to ] [ needn‘t ] [ had bet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