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花上千万投的缝纫机器人,团队出自大疆
Posted QbitAl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开复花上千万投的缝纫机器人,团队出自大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允中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一家缝纫机器人公司,刚刚完成上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深圳速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速英科技”),由前大疆云台算法负责人领衔,专注提供智能缝纫机器人方案。
据悉,本轮投资方为李开复旗下创新工场前沿科技基金,融资将用于推动产品研发及客户验证。
速英科技提供的服装生产自动化解决方案,核心卖点是“让生产效率提升至少一倍”。
具体来说,自动化升级后可让一个普通操作工一人操作两台包缝机器人,效率至少提升一倍,且不需要专用技能。
一条智能缝纫机器人产线可以24小时不间断生产T恤,可以达到8-10个熟练的缝纫工人的劳动强度。
根据《中国服装⾏业“⼗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和2035年远景目标》显示,中国目前正处于服装生产繁荣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限额以上跨品类针纺织品类零售总额达13842亿元,预计2022年全国限额以上跨品类针纺织品类零售总额达14479亿元。
其中,2020年全国服装行业工业企业数量17万家,服装制造领域从业人数826万人,而缝纫工数量占总服装生产工人数量60%。
据测算,T恤自动化解决方案市场空间约167亿人民币,跨品类针织自动化解决方案市场空间约3339亿人民币。
用自动化应对“用工荒”
人力成本持续抬升以及新冠疫情持续影响,让用工荒成为中国成衣制造行业长期面临的难题。
供给端方面,成衣厂长期依靠熟练缝纫工。但缝纫工人培养难、招工难。近5-7年,缝纫工人工资增长近3倍,长期挤压成衣厂利润。
需求端方面,近年来已有大量服装制作订单外流至东南亚,毁单现象陡增,导致行业营收下滑。
供需两端压力刺激之下,中国成衣制造业往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升级就成了大趋势。
但长期以来,自动化在成衣制造行业的应用还存在着难以被攻破的难题。
机器人虽然已被应用于成衣的大规模生产,但只涉及激光切割织物或电动缝纫机等非常简单的任务,未能改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行业本质。
智能化缝纫的核心难点在于织物从处理到缝纫的全工序,如布料的抓取、运输、合片及缝纫环节。
相比于金属或塑料加工行业,柔软的织物面料十分不规则,且可以拉伸、弯曲和折叠。这使得布料缝纫处理及裁片运输变得非常棘手。
此外因为成衣行业直接面对品牌与消费者,织物的各种组件必须准确对准接合,如按钮和孔的对齐,次品将直接影响消费者体验。
前大疆云台算法负责人领衔
速英科技创始人刘帅考察了多个行业后,发现成衣制造市场的自动化生产存在空白,原因在于缝纫环节的机构实现及应用算法上存在很大的难度,这也是团队擅长的主力方向。
而团队将公司取名‘速英’,也是取‘sewing’的谐音。
在团队建设上,速英科技由前大疆云台算法负责人领衔,创始团队具备丰富机器人产品开发及落地经验,硕士及博士以上学历占比75%以上,并拥有视觉感知、智能制造等重量级专家顾问,以完整光机电控一体化能力实现真正的服装生产无人化。
△速英科技创始人兼CEO 刘帅
创新工场执行董事兼前沿科技基金总经理任博冰表示: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有全球领先的制造业和完善的产业链。
在人力成本抬升和“用工荒”等压力下,工业自动化成为中国继续保持“世界工厂”地位的一剂特效药。
在此趋势下,创新工场长期关注在工业自动化浪潮中催生出的本土机器人公司,特别聚焦能抓住中国在机器人和AI方面的技术、工程和供应链优势进行落地的创业团队。
经过深度调研我们发现,缝制机器人具有巨大市场空间和刚性需求的新品类,但技术壁垒也极高。速英科技创始团队有在大疆、安克、华为、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多年打磨的顶尖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并且有创新的工程、设计和研发思路和卓越的技术落地能力。
创新工场有幸在公司创立之前就参与这个过程,并期待公司用强大的机器人和AI技术,为百年的服装行业带来重大变革。
以上是关于李开复花上千万投的缝纫机器人,团队出自大疆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