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星|《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建国以来土地政策研究与分析,数据有点旧,观点都见过
Posted zuoqs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3星|《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建国以来土地政策研究与分析,数据有点旧,观点都见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于我国建国以来土地制度的研究与分析。作者是经济学教授。
文风比较枯燥。同样是研究土地政策,同样是经济学家,周其仁、文贯中、华生前几年关于土地政策的书,文风通俗易懂,比本书强不少。
书中的数据、信息与观点也基本在前几位学者的书中见过,作者像周其仁一样提倡给农民更多的土地权,也像华生一样提倡土地涨价要归公。
数据比较过时,大部分数据是截至到2010年前后的,最近的也是截至到2013年。
总体评价3星,有参考价值。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中是我根据上下文补充的信息:
1:遗憾的是,以错误理念推动的工业化就在提出过正确概念的经济学家的国家发生了。中国通过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所付出的代价极其高昂。这套扭曲的政策导致农业增长速度下降,也造成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的扭曲。P30
2:在中国农村的几项土地制度安排中,宅基地制度是最落后的一项制度安排,中国乡村的衰败、无序等都与宅基地制度的缺陷与改革滞后有关。当中国农村历经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家庭承包制的频繁制度变迁时,宅基地制度变迁经历了与农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变迁基本类似但制度安排相异的历程,呈现出一副独特和复杂的图景。P38
3:为只有这些规则才是实实在在影响人们行为决策的因素。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一个经济增长绩效较佳的社会,一定是所制定的制度规则能将人们更多地引向生产性活动的社会,反之,有些社会之所以经济增长绩效不佳,不在于这些社会资源不丰裕、人性懒惰、缺乏创新精神,而在于他们所设计的制度规则更多地将人们引向非生产性活动,P55
4:对于后一种言论,有两点需要提醒注意。其一,农民心里怎么想的实际上不需要谁去代言,让农民自己说出来就是了。研究者应该做的不过是把农民怎么说的原封不动记录下来,这就功莫大焉,再多一点也就是分析一下农民为什么如此说、如此想而已。其二,对于主观性议题的调查,怎么问也很关键。P57
5:在现实中,完整产权如同完整竞争市场一样是很少存在的,相反,产权残缺似乎更为普遍。在完整产权与完全残缺产权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选择空间。当实际的产权安排趋近于完整产权的内涵时,人们努力生产的成果为自己所有的预期就比较稳定,他们将更具有找寻更有利的方式来使资源得到更有效使用的激励, P66
6:要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一定程度上需要农业为工业服务,农村为城市服务。因此,中国土地制度选择与改革实际上一直面临两个制约:一是土地制度是公有制的最主要实现形式,二是土地利益分配要服务于农业国变工业国的目标。这两大约束也就决定了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逻辑。P73
7:土地制度改革实际上看三块地:一是分给农民的承包地,二是农民盖房子的宅基地,三是转用的农地,即农用地变成的非农用地。这三块地在制度改革中基本就是在锁定所有制下,从"两权分离"的逻辑出发来推动整个改革进程,P73
8:对“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争议一直很大。这是1987年中央政府在贵州省湄潭县试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制度安排。当时面临改革进行不下去的问题,杜润生先生提出建立改革试验区。农村土地削度方面有三个改革,其中就有贵州省湄潭县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实际上是对整个集体所有制的一个根本改革。P75
9:到了2008年,中央政府提出“长久不变”政策。“长久不变”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将"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变成一个基础性的制度安排。"长久不变"是什么意思?用中央文件的原话来说是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意味着人跟土地完全对应上了。P75
10:依附于集体所长出来的东西说不清,道不明。这是现在农村治理中非常大的一件事。现在集体实力强的地方,主要靠先下手为强,集体强时人们自己把农地变成建设用地。华西村、北京周边的村都是这样。现在这些在集体上长出的东西由于先天没有明晰的产权安排,所以后患无穷。P76
11: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继承权,现在农村第一轮包地的农民有的已经老两口都去世了,这些地是按承包发包关系交回集体,还是按财产权自动转给下一代?即便给下一代,是继续走家内均分制,还是像日本、欧洲那样走长子继承制?这些都没有制度安排。P77
12:总的来说,支撑这套制度的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是:(1)公有制;(2)土地的特殊性;(3)用途管制制度;(4)土地增值收益主要归地方政府。以两权分离、不动所有权的制度安排对承包地、宅基地和农地转用进行改革,我们不可谓不努力,但是制度绩效不尽如人意是显然的。P80
13:土地流转形式在地区之间和个案之间呈现很大差异。在东部地区的苏州和宁波,反租倒包是主要形式,其中苏州以此形式流转的土地占86%,宁波为49.1%,北京以租赁和反租倒包形式流转的土地占82%,天津北辰区反租倒包的比例也很高。P120
14:反租倒包是由乡镇政府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农民手中的责任田以一定的租金反租过来,再倒包给农业大户或农业企业从事规模经营的土地流转和农业经营行为。P123
15:【反租倒包】这种土地流转形式容易造成农民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造成土地收益权的流失。尤其是当新农业经营主体出现经营困难,无力支付租金时,村或乡政府也无法支付农民的地租,形成农民与集体或政府的利益纠纷,侵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收益权。P125
16:五是城郊村的出嫁女问题。在城郊村,出让土地的收益很大,妇女出嫁后仍然住在娘家,这虽然符合分地的国家政策、但是城郊村的乡规民约却不给这些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收益权。这种问题解决起来难度较大。P133
17:规模经营的“度”很重要。在湖南的调查表明,一户2个劳动力经营规模为30~100亩较为适当,不但基本不用请工,还可以做到精耕细作,土地生产率和利用率大于100亩以上的大户。P150
18:从表13-2可见,土地供应量与GDP增长率有很高的相关性,2003-2010年,土地供应量大的年份,该年的GDP增长率也较高土地供应量小的年份,该年的GDP增长率也较低。P182
19:正是在这套独特的土地制度安排下,中国将稀缺土地大量配置于工业用途(见表13-4),保证了工业的快速发展。2003-2010年,中国工矿仓储用地平均每年达127211.3公顷,占这一时期供地量的41.3%。如此高的工业用地水平,不仅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当期水平相比显得奇高,而且高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在高速丁业化阶段的工业用地水平。P184
20:根据对400个城市的调查,城市建城区闲置土地占建成区面积的1/4。协议出让土地的低价格诱使企业多圈占土地,还导致地区之间产业用地配置扭曲。P230
全文完
更多良心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以上是关于3星|《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建国以来土地政策研究与分析,数据有点旧,观点都见过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