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基础知识总结
Posted max-hao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软件测试基础知识总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软件测试常用模型
1、V模型
V字型也就是瀑布流模型。是一个从上到下的流程。必须第一步完成了才开始第二步。每个步骤都会做评审。评审通过后,才会开始下一步的工作。V字模型一一对应关系:单元测试的依据就是开发的代码;集成测试的依据就是详细设计文档;系统测试的依据就是概要设计文档;验收测试的依据就是需求文档。
2、W模型
简而言之就是让测试和开发的工作并行,不用等着开发干完了测试才开始干,要知道,测试接触的越早,发现的问题越早,解决问题的成本就越低。所以这个模型其实才是我们现在最常用的模型。
3、敏捷模型
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在构建初期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可视、可集成和可运行使用的特征。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
二、常见测试的流程
1.需求分析阶段:只要就是对业务的学习,分析需求点。
2.测试计划阶段:测试组长就要根据需求开始编写《测试计划》,其中包括人员,软件硬件资源,测试点,集成顺序,进度安排和风险识别等内容。
3.测试设计阶段:测试方案一般由对需求很熟的高资深的测试工程师设计,测试方案要求根据《需求文档》上的每个需求点设计出包括需求点简介,测试思路和详细测试方法三部分的方案。《测试方案》编写完成后也需要进行评审。
4.测试方案阶段:主要是对测试用例和规程的设计。测试用例是根据《测试方案》来编写的,通过《测试方案》阶段,测试人员对整个系统需求有了详细的理解。这时开始编写用例才能保证用例的可执行和对需求的覆盖。测试用例需要包括测试项,用例级别,预置条件,操作步骤和预期结果。其中操作步骤和预期结果需要编写详细和明确。测试用例应该覆盖测试方案,而测试方案又覆盖了测试需求点,这样才能保证客户需求不遗漏。同样,测试用例也需要评审。
5.测试执行阶段:执行测试用例,及时提交有质量的Bug和测试日报,测试报告等相关文档。
三、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1、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1)有效等价类
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2)无效等价类
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恰巧相反。无效等价类指对程序的规格说明是不合理的或无意义的输入数据所构成的集合。对于具体的问题,无效等价类至少应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
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因为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数据,也要能经受意外的考验,这样的测试才能确保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2、边界值
边界值分析法:就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长期的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比如:某输入条件规定了值得范围是:0-50,那么作为测试输入数据的取值是;0,-1,50,51
3、场景法
场景法:就是把自己想像成用户,去想用户面对这个功能会做些什么操作,把所有用户能够做的任何操作,都想象一遍。
4、猜错法
猜错法:指的是在测试程序时,测试人员可以根据经验或直觉推测程序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进而有针对性地编写检查这些错误的测试用例的方法。例如, 在单元测试时曾列出的许多在模块中常见的错误. 以前产品测试中曾经发现的错误等, 这些就是经验的总结。还有, 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0的情况。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 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总之,就是进行错误的操作。
以上是关于软件测试基础知识总结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