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游戏,用鼠标控制一个小球在迷宫里走着走着,如果碰到墙壁,就会忽然冒出来一个女鬼的脸,求游戏链接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有一个游戏,用鼠标控制一个小球在迷宫里走着走着,如果碰到墙壁,就会忽然冒出来一个女鬼的脸,求游戏链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技术A 有,到第三关就有鬼了。http://xyx.duowan.com/1108/176478882845.html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参考技术B 这游戏通关了 也会有女鬼冒出来 我给你的是没有加工过的版本 游戏连接在下面追问
额,怎么没有鬼啊,我就是要用它来吓人
追答......有鬼的版本我忘了
参考资料:http://bbs.gfan.com/android-565974-1-1.html
参考技术C ....不能给!你要吓唬谁!!追问给我嘛
阿里P7被裁员,找工作小半年了,流程走着走着就没了
上一篇:幸好没去虾皮!
互联网大厂,35岁+中年人的困境
在很多行业,35岁正是事业发展黄金期,但在大厂,35岁员工担心竞争力下滑、被年轻人替代、找不到下家...。
“员工35岁被劝退”“高龄员工不续签”,新闻、论坛里的这些报道,更放大了大厂人的35岁危机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1、35+员工“性价比”低
在大厂“求新求变”的风格下,由于政策变化、业务竞跑等,员工的调整和更迭较其他行业更频繁。而35+的员工,往往由于精力下降、成本上升,成为最先被企业抛弃的对象。
有位33岁的同事合同到期没被续签,他感叹:“心情很复杂,没料想到”,在这之前,他认为自己做的事很有价值,根本没想过不被续签,无奈部门要减人时,他还是成为被选中的对象。
2、大厂的螺丝钉化
有很多同事在焦虑,年龄增长的同时,没有感到大厂带给自己同步的成长,“这个岗位无论是我还是别人做,都不会有任何区别”这是大家普遍的想法。
大厂的岗位和职能不断细化,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被制度化的管理和分工取代,大家变身庞大机器的细小螺丝钉。大厂人能把几项技能做到极致,综合能力却远远不足。
这也导致许多35+员工在面临职场危机时,很难在大厂外找到下一站。
3、大厂扁平化管理
在迅速扩展的同时,许多大厂推崇扁平化管理,管理岗位少,级别晋升慢,这也意味着,许多员工在年龄增长的同时,并不能在级别晋升中与年轻人拉开差距。
在大厂,更为常见的是不断涌现的“自带光环”的名校应届生,“天才少年”。而留给老员工的往往是晋升的停滞、工资的倒挂及被年轻人领导的尴尬。
聊聊大龄程序员的真实状态,是你们的选择吗?
经过我十几年的程序员生涯和对身边同学、同事的对比了解到程序员普遍的真实状态。
1、非985/211/一线大厂的程序员通常工作1-3年在1-1.8k左右;3-5年一般1.5-2.5k左右;5-10年基本2.5-3.5k;优秀的另算,相较于其他普通行业来说工资更高一些。
2、程序员埋头干技术,伴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其他方面的素质其实是有退化的,比如当众表达能力,处理问题非黑即白不会那么多弯弯绕绕,皮肤受长期辐射晚上加班等影响会有一类型的问题,身材管理一般微胖亚健康(对于那些大多不爱打理维护不爱运动的人)
3、秃顶问题个人觉得有一定影响,但大多和本身发质和遗传关系更大,周边秃顶的着实不太多,格子衫黑眼圈也基本没有,和外界流传的程序员形象还是相差甚远的,但是确实是钱多话少身体不咋好。
4、身边比较闷骚老实的大都没对象,比较活络明骚型的大都不愁没对象,而且对象还挺漂亮,是不是欺负老实人还挺气人的哈。
5、因为工资不低,会倾向于安于现状,一般不会想着冒险去创业,如果想在这行干久的人一有时间就会去学习,所以也没有时间去考虑其他副业的事情。
警惕!互联网大厂中的能力陷阱
当谈到BAT,或者字节美团拼多多等互联网大厂,貌似除了工作压力大、节奏快外,好像没有什么硬性问题了。
起初的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随着工作逐渐深入,慢慢地开始看到到一种在“围城”外看不到的陷阱。
特别是在近些年,前所未有的焦虑达到顶峰。这个陷阱就是:当你的“公司能力”大于“市场能力”时,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让你逐渐失去竞争力,然后被新人淘汰。
什么叫“公司能力”、“市场能力”呢?
“公司能力”:适用于公司内部的工作能力,比如:只需熟知企业规则/流程即可达成的工作,或者项目的成功是有赖于协作非常多次的团队默契。
“市场能力”:当你换工作时,HR 所考量你的人脉、资源和可迁徙能力。
为什么需要警惕“公司能力”大于“市场能力”呢?
两者具有天然的矛盾性。
之所以称之“大厂”,必然是由庞大、复杂等标准化流程支撑起来的,而市场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企业,所以各个企业的流程都有其自适性,必然也无法套用在其他公司。
当你愈加地游刃有余于内部流程工作中时也预示着你很难重新适应其他企业。并且大厂也意味着精细化分工,即小螺丝钉。而小螺丝钉只能眼盯着一个木板没办法看到整座房子。
这两种能力的变迁路径。
刚入职时,你的市场能力是大于公司能力的,两者逐渐上升。然后,公司能力开始追上市场能力。最后,公司能力超过市场能力。
所以,当一个项目完成时,请扪心自问:到底是哪项能力的促成作用更大?当我离开这个公司时,这项能力是否对我有实质性帮助?能否助我成为更高阶的职场人?拥有更多可以带走的东西,和谈薪的筹码。
阿里、腾讯、字节都干过的我劝你慎重来互联网
在互联网沉浮这几年,可能在被人看来还凑合。34岁,国内好几个大厂都干过,目前还在大厂做着。也做过面试官,所以这块儿我都还能再写一点。
我身边的人在今年这种形势下都在想着创业我也不例外。为什么在里头的人想跑,外面的人想进来。现在互联网形势太严峻了,身边各种大厂裁员。只能哀叹民生艰难。
能够理解很多人以为互联网大厂员工的人生很光鲜亮丽,其实真不是。真的很累。每天995,有些时候996,甚至我还试过年初三实地现场加班到年初六。
误区一:钱多
钱多也是建立在我是一名程序员。互联网还有其他职能的:设计,运营,商务。这些岗位真的没有这么多钱。
误区二:学历好,能力好就行
以我这两年收上来的简历来看,学生们已经卷得离谱了。但是一般应届生更多指标是考察他的基础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其他还有他岗位基础能力。对工作过的人考察更多是实际项目和为人处事。当然进来以后你会发现每家公司都大同小异,有人地方就有江湖;我见过“开国”功臣被空降领导赶走,也见过把自己做的东西安给嫡系,这都是实际存在的。最大的感悟就是:选个好领导,跟着。
误区三:做有成就感的事
只能说互联网大厂能让人容易有成就感无非是建立在你本身依托的平台。但你真的脱离了平台还是个什么嘛?这真的是每一个在互联网扭螺丝钉的各位打工人值得反思的问题。初工作的一段时间我也会因为数据增长感到快乐,慢慢我也会思考量化的东西去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这就是心理学上把自己评价系统交由他人了。逐渐在这种潜移默化中,人容易迷失自我,搞不清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了。你的初心真的是做一款好的产品/游戏?还是为了应付指标?还是别的。在大厂这种量化的东西基本会把人逼的非常焦虑。相对的反而一些小而美的公司更会注意用户反馈和体验。再反观我的朋友们做其他行业,至少能保证自己初心和健康。互联网太多人的身体太差了,这是我每次都劝告自己带的校招生和实习生一定要保持锻炼习惯。
来源:蚂蚁大喇叭
全文完,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如果你还想看到我的文章,请一定给本文“在看”、“点赞”,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微信里。
- END -
热门推荐:
杀疯了!深圳虾皮光速大裁员!上个厕所的功夫,软件瞬间查无此人。保安开会防止员工跳楼~
阿里家属快当不下去了
幸好没去虾皮!
当了20年的程序员,赚了1053万!
腾讯员工痛诉从阿里来的同事秀“内卷”
PS:如果觉得我的分享不错,欢迎大家随手点赞、转发、在看
以上是关于有一个游戏,用鼠标控制一个小球在迷宫里走着走着,如果碰到墙壁,就会忽然冒出来一个女鬼的脸,求游戏链接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