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技术自媒体一个月以来的思考
Posted 羽峰码字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做技术自媒体一个月以来的思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家好,我是羽峰,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自己做公众号一个月的一丝所思所想。
还是老话,我是羽峰,希望我所分享的文章能为您及更多的朋友带来帮助。欢迎转发或转载呀!
欢迎关注“羽峰码字”
今年即将研究生毕业,这半年来可能是最空闲的半年吧,除了提交论文之外,可能就没什么事情了。这段时间也思考了很多,毕竟比较闲,希望我的一丝所思所想能给各位带来一些思考。文章思维顺序可能不搭,主要从以下几个观点进行阐述:
目录
1 自学之路
这一部分可以略过,可能是写给自己的吧。
自己求学这一路走过来,几乎主要都是靠自己自学吧(当然路上得到很多贵人的指点)。初中以前虽然记忆还在,但记忆犹新的主要有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在幼儿班及幼儿班之前,我大部分时间是在我老叔家度过的,那时老叔家邻居有个爷爷,每天过来,可能为了打发时间每天都会教我数学运算,还考我一些像难度如同奥数的题,但好像每次我都是思考一下,答案就出来了。所以在幼儿班之前,自己的四则运算,应用题等的都已经会了,那时数学水平至少在三四年级的水平吧。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他考我一道很难的数学题,这个数学题连隔壁的初中老师都没答上来,但自己睡了一觉,好像梦见了自己解题,醒了之后就把答案说出来了,也是很神奇。第二件事是自己一年级时要求被退学,因为跟不上,好像主要是语文和其他学科,父亲去老师家里说了一下情,老师就让我再留一个月,一个月后如果还跟不上就要真的被劝退了,回到幼儿班再重读一年。那时父亲找了邻居家上初中的小姐姐来教我,可能这是第一次“补课”吧。跟着小姐姐学习以及自己父母盯着自己学,在一个月后自己真就跟上了,老师都觉得很惊讶。第三件事发生在初中,那次之前的学习都是上课听听,有时可能也不认真,那时除了老师也没人给检查作业,所以糊弄着把作业写完就去玩了。但因为家里出现了一些变故,自己不得不被说了好久,主要说我应该好好学习,争取考出去。也不知道是被他们说开窍了,还是自己发现自己必须要好好学习,从某一天开始,自己疯狂学习,每天都是趴在书本上睡着,中间可能醒了,有时会把书本放在一旁,灯一关就睡觉了。有时也会在学一会在睡觉。这样的习惯一直持续到期末,自己拿了个第一。说也奇怪,之后虽没有在那么学习,但每天也比之前学的要多,成绩一直都还挺好。但那时好像认知受限,也可能是自己笨吧,中考发挥的并不是很好,但幸运的是公费去了我们县里最好的高中。高中就是一直自学了,可能确实是功夫没到位或者认知有限,自己成绩总在某一个档次待着。现在想想如果可以重来,一定会比之前更好吧。也不知道为啥,自己中考,高考,甚至考研都失误了,没有考到自己平常水准。考研之后郁闷了很久,最后把它归结于命运安排,才释然点。有朋友说我这是怯场,大型考试都会失误,好像也有点道理。现在想想如果某一次正常或者超水平发挥一次,可能会有什么不一样吧。
从小到大,自己去过补习班次数屈指可数,有些是于情礼父亲让我不得不去。所以这一路走来,主要还是靠自己自学。大学之后专业也不是自己想学的,转过一次专业,当时有想去计算机或者自动化,但当时自己成绩不好(没咋好好学习,放纵了),这两个专业竞争比较大,而且还自己一个人去,人生地不熟有点难办,就放弃了。后来和一个朋友一起转到了光学,自己一直扑在了竞赛上,所以很多事情都麻烦了这个朋友,所以一直很感激这位朋友。大学也没怎么学习自己专业的专业知识,一直在自学一些编程和竞赛的事情,考试也只是期末之前突击一下,但幸运的是没有挂过科,有时凭着竞赛奖还能拿到个二等奖学金。考研时想跨考计算机,但可能有名校情结在,所以一般学校也没有看上,最后选择了一个北大微软学院,专业课一门数字电路,总分300就过线,当时是一所性价比很高的考研学校。硬着头皮学了一年,但十月份专业课突然改了,改成了C和计算机组成原理,C还好,但计组是一门很难的课程,所以放弃了很多数学时间来学专业课,但可能是命运不济吧,最后数学差了3分没过线,想想也是很可惜的(那一年过线的都要了)。当时考虑了很多,最后想学校不行,实力够就可以,所以调剂回了本校。但这个想法在找工作时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同等情况下,他们更愿意要211,985,双一流的,所以你要比他们优秀很多才可以。上了研究生之后,选择了一位比较好的导师,第一年除了学习之外,就是自己自学深度学习,看文章,写专利了。第二年去清华合作交流,他们做的是全息,但没有全息基础的我又自学了全息的基础。应该算是也不负这一段旅程吧,科研成果还是有的。做科研,更考验自己的自学能力,有时会为了一个小知识点翻阅很多书籍和文章。所以等你经历了科研这一关,你对学习这件事可能又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2 知识输出的意义
这一路走来,深知自学不易。当遇到难题,半天解决不了,多想找个人问问,可是望眼四周,能问的很少(因为自己自学深度学习,而身边都是光学背景的,对这一方向了解有限)。所以这也就成为了自己要分享自己一丝所学去帮助那些在自学道路上遇到困难的人(希望会有一丝帮助吧)。19年自己第一次在CSDN上分享了一些全息的知识,那时全网搜全息,分享过类似知识的人很少。当然这也只是21年之前的唯一一次分享,但也就是这一次分享,让我认识到了很多人,这些人有硕士,有博士,有985,211的,也有双非的。但他们都是刚刚踏上全息这条路的人,虽然对他们的帮助有限,但也尽我最大努力去帮助了他们。当他们将某个问题弄懂,或者文章成功发表都会过来跟我说一说,当时自己也是很高兴的。今年也帮助了一个新入手GAN算法的一个硕士生,将他的课题跑通,虽然我的帮助有限,但当他将算法模型跑通,并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初步成果过来和我说时,自己心情也是很高兴的。所以这也许就是知识输出的外在快乐吧。
知识输出对自己自身也是很有帮助的。一个知识或者一篇文章,读懂是基础,当你只是读懂时你并没有将其中的知识掌握。这时你可以将其写下来,也就是做一些笔记,当你能将其写明白,说明你对它有了更深层的一个理解。这时的你还没有将其完全掌握,当你在将其做成PPT讲明白,这时离你彻底弄懂它将只有一步之遥。讲完PPT再去和别人讨论,你才能将其彻底搞清楚。这是一个锻炼过程,很遗憾的是,大多数本科生和研究生对其认知还是有限的,也没有在这方面得到一个很好的训练。自己是幸运的,在这方面的锻炼从研一就开始了,那时导师让我们疯狂写专利,每周一换课题,没换一次课题都要发几篇文献,下次开会讲,而你要弄懂这些文献,还要看很多相关文献,所以每周的任务就是读文献,做PPT,讲PPT,这样持续了一个学期。虽然没看到啥进步,但专利却前前后后写了很多。但到了社会,这种锻炼可能就很少了,所以你只能自己锻炼自己,当想学一个东西,尝试写出了,讲出来,把你所写,所讲的东西顺便分享出来,这样你既能锻炼你自己,提高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能帮助到他人。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来请教你,这也可能是你已经遇到或者今后要遇到的难题,当你为其解决时,对该知识点又会有一个新的认知。
所以做一些知识输出,既能帮助自己,也能帮助他人,自我感觉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
3 写公众号的感想
3.1 为什么要写公众号
自己毕竟走了这么长的路,虽然比很多人经历的少,但也能够输出一些知识,而这些知识或多或少会帮助一些人。所以为了能帮助到更多的人,且让自己的分享被更多的人所看到,自己开通了公众号和b站,捡起了CSDN与知乎。
3.1 为什么要写公众号
最开始想法比较简单随便发发就可以了,但后来才发现,想要做好,太难了。如果只是随意写写,那即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又是浪费别人的时间。最后的结果就是,当有人看到你的名字就会绕道,不会点开看你的文章。所以要做就要做好,但做和做好是两件事,一件事做了60%你可能只花一倍时间就能做好,60%到90%可能要花2,3倍时间,可是要到90%以上那就要花4,5倍时间。但一旦决定做了,就得做好不是。于是如何起名,如何打造自己的LOGO,如何排版,如何写文案等等都是你要考虑的。这些对一个初入公众号的我都是要去学习的,所以这段时间关注了很多公众号,加了很多博主,看他们如何去写,如何去分享。可是越加感觉自己资历,阅历不够,他们所写的东西,现在的自己根本写不出来,我所要写的东西网上一堆,所以有时会很怀疑自己,是否能有那么多知识输出。但最近看了一本书《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也推荐各位去看看,之后我也会写一个关于这本书的具体思考)。看完这本书,让我改变了对写公众号或者分享这件事情的看法。之前只想着做一些知识输出,可以帮助到一些人,或者在一些人有困难时,可以找到一个可以请教问题的人。但看过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原来写公众号还可以营销自己,打造自己的品牌。那如何打造自己,让更多人知道自己呢?我也在探索,目前的思路是多去大号上发表自己的文章,或者转载一些大号文章,或者和一些大号合作,让其帮忙宣传自己。但我的想法是这些都要基于你有足够的知识输出,或者你的文章很好,你才能在考虑这些吧。当然可以尝试着做做,我也在尝试着做一些。但对于涨粉这件事莫要强求,还是要去关注如何特高自己的文章质量,越多人接受你,那么你的粉自然也就来了。
3.3 圈层决定思维
这个可能不被理解,但却都会发生在我们身边,父母为什么让你考出去呢,因为留下了你只能种地,虽然也能干点其他事情,但凡事要讲个概率,如果你不考出去,很大概率就只能是种地。为啥要上985,211,因为你在那里大概率能遇到更多优秀的人,而这些人或多或少的影响你,使你也能变得优秀。为啥要去985,211中招人,因为这些学校中优秀的人比一个双非院校要多,能节约很多招人成本。为啥东北开国很牛,那时东北被日本开发很多,又临近俄罗斯,所以它有很强的工业能力。但随着矿产,和重工业的落后,出口贸易,金融,和一些轻工业火起来,南方由于离海岸线更近,离香港,澳门更近,接触到的新思想,新思路更容易,所以现在南方要比北方强很多。再拿我自身举例,本科双非,研究生有幸去了清华交流学习,接触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氛围,在本校很轻松自在,和朋友同学聊的都是吃喝玩乐,当然也有学习,但只占比少数。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比较放纵。但到了清华,你自然被一种氛围压着你,使你不得不去学习,去科研,聊天也都是科研多一点,吃喝玩乐少一点。所以能去更好地“圈层”一定要去更好。
写公众号以来,这个想法就更加被肯定了,如果你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那你只能看到你自己圈子中的一些人和一些事。由于加了很多大佬,知道了还有币圈这一个地方,当然别轻易去触碰哈。知道了一个人职业发展大体应该如何走,知道了自由职业中的一些事情。也了解了一些人的成长经历,使得自己开阔了一下眼界,思维,就连想法也变得更活跃起来。虽然接触的东西多,但轻易别去触碰一些东西哈。
4 如何“破圈”
自己最近关注了很多公众号,很多大佬私号,阿里P9, P7,大公司技术总监,项目负责人等等大佬,对自己也有一种思考,自己优势在哪里,自己应该怎样营销自己,或者怎样输出技术才能被现在的人所接受。现在阅读的人越来越少,能集中的碎片化时间来学习的也越来越少,有人愿意去刷几个小时的抖音,但却不会静下来5分钟去看一篇技术文章。很多看技术文的都是不会再去查,这种虽然现在互联网时代搜索很方便,但是现在互联网也很乱,你所搜的不一定是你想要的,所以这个搜索就不是一个有效搜索。所以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些如何让更多人在更短的时间内接受一个知识点或者概念。不同人接受方式不同,有的人看视频才能学进去,但有的人觉得看视频太费时间,自己看书,看文字更直接。我自己就是比较愿意看视频去学习一些知识,而我接触的大多数博士更愿意看书去学习一些知识,他们觉得视频可能会浪费太长时间,看书会更快。
最近自己看了两个大佬视频,一个是痴海的视频,可能有很多人认识,自己是非常敬佩他的(公众号:痴海)。另一个是Jack Cui的B站视频,也是一位大神(公众号:Jack Cui),有需要可以去关注一下这两位。也看了一华为心声社区公众号中的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小姐姐如何“破圈”,把华为MindSpore社区做起来的"数学系小仙女不写代码求“破圈”,一年把华为这个社区做火了"。他们都用了视频+技术去宣传技术。现在随着抖音火了,一些短视频是很火的,纯技术文很难再去吸引更多的人了。这种短视频+技术可能是一个破局的关键。
一开始在B站,以为照着PPT来就行,但现在短视频太火,你这样去讲,接受或者愿意看你视频的人太少。因为只是PPT的话,就很像一个技术汇报,或者学术汇报,有听过的可能都知道,除非你很感兴趣才会听完,否则连听得欲望都没有,所以点进去看你视频的自然就很少了。这里是受痴海和Jack Cui两个大佬启发,欢迎看一下两位大佬的视频,是否你更能接受这种形式的知识输送呢,反正我是很感兴趣的看完了,如果只让自己读他们的文案,我可能坚持不住,但视频在不知不觉间看完了。这可能就是吸人人的一点吧。
现在公众号红利已经差不多了,CSDN上也差不多,掘金,简书等人可能有点少,而且这些都被一些大佬占据着,除非你有很多不一样的经验,像我这种所分享的知识烂大街,所经历的又太少,太难在这个圈子了混了。所以现在要想混好就得“破圈”,如何才能破圈呢,如何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那么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当然坚持写是必须的,但短视频+技术这种输出,可能会让你更快或者更好地被人所接受吧。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感谢各位耐心的看完了。
我是羽峰,还在成长道路上摸爬滚打的小白,希望能够结识一起成长的你,公众号“羽峰码字”,欢迎来撩。
以上是关于做技术自媒体一个月以来的思考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