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超级好用的插件—EIDE,在VSCODE下快速创建ARM工程
Posted 小麦大叔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个超级好用的插件—EIDE,在VSCODE下快速创建ARM工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家好,我是小麦,今天介绍一下使用EIDE在VSCODE快速搭建MCU开发环境,图文并茂,建议收藏哈。
宇宙最强IDE
——visual studio
,这个应该没人反驳吧,如今微软又出来一款开源跨平台的vscode
,各种插件数不胜数,真的是让人爽到不行啊。
今天我就要推荐一个插件EIDE
。
点击左侧插件,输入EIDE
进行搜索,然后点击Install
进行安装,具体如下图所示;
![](https://image.cha138.com/20210909/77ba9c2243cb4dadbdca59fa35122444.jpg)
安装成功之后,可以在左侧看到一个芯片样式的图标,然后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可以进行新建工程,导入工程等操作,具体如下图所示;
![](https://image.cha138.com/20210909/65b10529db0b4169aa378fd2dd3e1c7c.jpg)
基于STM32F767,我使用cubeMX创建并生成了一个初始的项目,具体如下所示;
![](https://image.cha138.com/20210909/895a405f711648f1a1332fd8fcba7a16.jpg)
这个项目是基于keil MDK-ARM的集成环境,生成之后就得到了下面的文件列表;
![](https://image.cha138.com/20210909/e4b9d21382fb4c6180a639267ab11587.jpg)
下面还需要将这个项目通过eide导入到vscode中;
选择 导入项目;
打开刚才生成的项目路径下的
uvprojx
后缀的文件;
如下图所示;
![](https://image.cha138.com/20210909/5c671c4438c84633a3c1aa94ca401e91.jpg)
如果导入成功的话;
可在左侧看到已经生成相应的工程列表,非常方便;
这时候,我们还需要设置工具链路径,也就是选择相应的交叉编译器;
![](https://image.cha138.com/20210909/ba0882365a274186bb91a55fa9887393.jpg)
本文使用的ARMCC,也就是keil安装之后,默认自带的一个编译器,AC5和AC6,如果安装成功,左边会变成绿色的勾。
![](https://image.cha138.com/20210909/4235582f8fc547b29ee025b29758d380.jpg)
这时候,项目还是不能正常编译的,我们还需要进行一些配置:
设置相应的 pack 文件;
选择相应的 芯片 型号;
选择对应的工具链(arm-cc 或者 arm-gcc);
选择对应的烧录配置;
具体如下所示;
![](https://image.cha138.com/20210909/c109fb6dd21846069519d6c2c0e528f6.jpg)
芯片支持包
芯片支持包可以在keil官网上下载,下载地址是:https://www.keil.com/dd2/Pack/
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型号即可,本文使用的是芯片STM32F767,所以选择了STM32F7xxDP
,后面还需要设置具体的芯片型号,否则编译可以成功,但是链接的时候会报错;
构建配置
这部分主要是选择所需要的工具链,前提是电脑上要预先安装好相应的编译器,比如你已经安装了Keil-MDK,那么在相应路径下有armcc编译器,只需要设置好相应的工具链的路径即可;
![](https://image.cha138.com/20210909/cdb9712a350647f787ab7a2e85890e72.jpg)
烧录配置
烧录配置需要我们自己设置选择那种烧写器,以及相应的烧写程序,比如常见烧写器有jlink
,daplink
,ulink
,stlink
,等等,这个选择要和我们实际使用的烧写器对应起来。
烧写程序就是系统烧录的时候,会调用相应的烧写程序,有以下几种:
![](https://image.cha138.com/20210909/c6d167f688834148a11dd7e746c2eaa5.jpg)
为了方便起见,本文选用的是STLink
,正好配套使用。
全部都配置好之后,我们可以开始进行项目的构建以及烧写了,这里在项目名称的那一栏可以找到这个几个按钮,分别是编译,清理,构建,下载,具体的快捷键可以将鼠标悬浮到图标上,就可以看到快捷键提示了。
![](https://image.cha138.com/20210909/cf7c4ff61f98401ba05d6d19891e1b2c.jpg)
首先,我们进行编译;
![](https://image.cha138.com/20210909/a6b5ede985b549b08354e278373d7950.jpg)
可以看到,编译成功,这里提供了一些固件信息,包括占用RAM
大小和FLASH
大小,还生成了 hex
和bin
文件,当然也生成了axf
和elf
文件,这些都可以用来烧写,但是烧写的手段不同。
好的,下面进行烧录,直接点击上面提到的下载按钮,就可以将生成的固件,下载的芯片上了。
![](https://image.cha138.com/20210909/60a8412cc2f348b8a7032dbd10f9b3f3.jpg)
最后出现的log如下所示;
![](https://image.cha138.com/20210909/1a78e98e5b3b403db9fafc6079f7318f.jpg)
那么,很多朋友都说,能不能实现在vscode下的在线调试呢?答案是可以的,不过我们需要切换一下工具链,目前使用keil的工具链还没有实现,所以当前我们需要调试的时候,需要切换到keil
环境下,才能进行硬件的仿真和在线调试。
我在launch.json
,设置了一下调试的配置,但是会提示部分错误;
![](https://image.cha138.com/20210909/538f9129c4ce4d0e842fb10d0cc4682f.jpg)
在vscode下调试的话,需要使用 arm-gcc + openocd + cortexdebug插件,这个我们下期再见吧。
—— The End ——
推荐好文 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跳转
欢迎转发、留言、点赞、分享给你的朋友,感谢您的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你点的每个好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以上是关于一个超级好用的插件—EIDE,在VSCODE下快速创建ARM工程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