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居家养老云服务平台构建
Posted 中蕴康养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数据背景下居家养老云服务平台构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是中国老人的普遍内心诉求,而目前的养老环境使“老有所养”受阻碍,子女忙于工作,老人无子女照顾; “老有所医”受冲击,老人的精神健康被忽视,普遍处于精神疲乏的状态;“老有所乐”受怠忽,当前养老模式忽视老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单方面的为老人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已达 2.54 亿人,占据全国总人口比例为18.14%,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 1.76 亿人,占据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 12.57%。相关部门预计 2050 年,全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 3.9 亿人,届时每 3.3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 65 岁以上的老人。随着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及高龄化趋势明显,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养老需求,怎么养老、如何提高养老质量等问题迫在眉睫。在大数据背景下应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新型信息技术为支持”的新型养老模式。
大数据环境下的居家养老不仅仅是构建智慧城市举足轻重的枢纽,也是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更是养老市场的迫切需求。近年来,养老问题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来看,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打造全面化的智能家居,利用智能家居设备的便利性方便老人的生活,提高老人的养老质量。Deen MJ 提出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低成本、无创、用户友好的传感和驱动系统,为老人配备智能家居,使老年人在家中即可进行健康护理。Xujia Wang 提出使用 RFID 和视频联动技术解决智慧养老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养老设施的问题,并结合 BP 神经网络算法将智慧养老系统的数据融合,解决信息的不完整与不准确的问题。第二类:推行“社区+居家”的养老服务模式。张泉、邢占军主张搭建一个非盈利的社区组织,整合和利用社区之外的闲置资源,让老人作为主体参与到组织的管理与运营之中,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邓大松、王凯指出我国应当逐步建立依托城乡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既要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功能,又要从社区的角度出发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
上述研究为人们研究社会养老问题提供很好的视角。不过这些研究也存在以下欠缺:首先,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实际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老人处于“被动”服务状态;其次,没有利用优势视角挖掘老年人本身特性、完善智慧养老支持体系建设。本文认为要克服以上问题,应当以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与服务供给为切入点,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养老服务中,充分利用数据信息,通过搭建居家养老云服务平台,将人、事、物、信息及各种相关服务资源汇集互融,促进“居家养老云服务”这种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居家养老云服务平台构建可行性分析
(二)家庭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预计到 2030年,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或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组成的“421”和“422”家庭的“独生父母”将达到上千万个。我国家庭结构特点将发生巨大变化。而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使子女为了工作和家庭疲于奔命,不能给予老人足够的陪伴与关心。由此可见,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家庭结构条件下我国老人的养老诉求。为缓解这些问题,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急需依靠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搭建一个智慧居家养老平台。新型智慧养老平台可以融合多方资源、精确了解老人自身特性,有针对性地为老人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让老人暖心,子女放心。
三、居家养老云服务平台的构建
居家养老服务云平台的构建应从养老服务、信息处理、智能终端设备三个角度入手。老年人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向云平台发送服务需求,平台接收老人的请求后,结合老人的个性画像,对老人的需求信息进行处理,最后反馈给老人适宜的服务。
(一)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模式提供的养老服务应尊重老人的自主地位,以老人的需求出发,从医疗健康、文娱生活、信息交互、福利公益等角度为老人提供多元化服务,并且与老人子女建立联系,让子女可以实时了解老人的情况,减轻子女们的担忧。
(二)信息处理。老人通过与平台匹配的智能终端设备发送服务需求,智能终端设备会监测老龄群体的服务需求,并上传到居家养老云服务平台,平台会将数据交由专门负责大数据分析技术部门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反馈等流程。平台的整体信息处理循环体制。
以上是关于大数据背景下居家养老云服务平台构建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