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um 转型过程中的常见误区总结

Posted 江湖菜籽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Scrum 转型过程中的常见误区总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开篇入题,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在执行 Scrum 敏捷开发流程,或者正在进行敏捷转型,旨在:

  • 增强应对需求变更的能力(要求雄厚的技术支持,实现最小化架构设计并不断演进);

  • 提高团队的交付效率(明确团队交付速率,对用户交付敏捷);

  • 提升项目的可视化程度(提供量化指标进行度量和跟踪);

1 Scrum 执行问题

我本人以及团队也在尝试,不过执行过程始终摆脱不了“瀑布式”的影子,具体表现就是“船货膜拜”:

1.1 产品 Backlog

  1. 团队在敏捷转型过程中很容易将敏捷定位为绩效考核的工具,团队成员纯粹为了 Backlog 里面的用户故事和任务而产出,却不探究 Backlog 背后的用户目的,团队成了狭隘的“任务机器”;

  2. 产品 Backlog 定义未达到“就绪”要求,频繁在 Sprint 过程中“创造变化”,这就需要对 Backlog 定义 DoR 检查项,包括:

    • 已经明确并文档化用户故事;

    • 用户故事已经具备技术可行性;

    • 用户故事满足 INVERT 原则(独立的、可协商的、对用户有价值的、可估算的、小粒度的、可测试的);

    • 用户故事的优先级已经排好;

    • 用户故事已经具备参考文档并且被团队所熟悉;

    • 用户故事里有对接受条件的描述;

    • 已经明确了依赖关系;

    • 已经估算了用户故事点数,并且大小在一个 Sprint 完成;

1.2 站会

每天召开站会,但是没有进行密切协作和自组织。

僵化的站会团队成员依次陈述“我昨天做了什么”“我今天要做什么”以及“我遇到了什么障碍”,俨然成为汇报工作的流程;

切记站会的目的是沟通问题并解决障碍,建议改为“我今天要做什么”“我遇到了什么障碍”以及“我的任务有什么风险”。

1.3 计划会

每个迭代都有计划会,但是仍然存在连续多个 Sprint 都在同一个用户故事上投入人力的情况,一方面是 Backlog 定义沟通问题,另一方面是团队执行力完成的问题。

再次强调计划会议步骤:

- 产品负责人要陈述 Sprint 目标,讲清用户故事的 WHO、WHAT、WHY、HOW、ACCEPT 等要素;
- 产品负责人澄清产品需求,团队对用户故事达成一致的理解;
- 团队估算完成用户故事所需故事点数;
- 团队选取 Sprint Backlog,调整 Sprint 目标;
- 拆分任务,粒度控制在一天内可完成;
- 判断 Sprint Backlog 是否达到产能上限;
- 承诺目标,团队必须对目标清晰并且有信心;

1.4 评审会

每个迭代都有评审会,但是没有可交付的产品增量;

这就要求团队协商定义清晰“完成”的标准,比如 DoD 检查项,包括:

- 完成需求设计评审
- 通过代码评审
- 完成单元测试
- 完成集成测试
- 通过功能测试
- 通过自动化回归测试
- 通过产品负责人验收
- 更新用户帮助手册等文档

1.4 回顾会

  1. 每个迭代都有回顾会,但是团队的流程、效率增量、协作等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进;

  2. 回顾会不是“反思会”,不是来吐槽说问题的会议,这样会给团队造成一个负面的场域;

  3. 回顾会不是“总结会”,不是给领导汇报工作的总结;

  4. 回顾会是对 Sprint 过程中团队、对外关系、过程和工具等方面的检视;

  5. 回顾会可以罗列 Sprint 里发生过的事件, 找到做的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决定改进措施,以便团队持续改进,可以通过 SSCC 框架进行改进意见管理,Start、Stop、Continue、Change;

  6. 回顾会可以收集客观的度量数据,比如团队的速率、Sprint 燃尽图走势以及版本燃尽图趋势等;

1.5 其他问题

  • 积极进行各种工程性实践,但多属于应付差事,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

  • 还是存在所谓的“负责人”指挥团队怎么工作,选什么方案,甚至用什么技术;

  • “领导”依旧问团队要周报、日报这种旧的度量体系来衡量团队的工作进度;

2 拥抱变化

团队要认识到敏捷是积极的拥抱变化,不是完美的执行计划之后发现是一个“完美的失败”,拥抱变化需要提升:

2.1 高效的沟通

  1. 其次,敏捷不要求文档,但是团队要记住“软件工程是一门文档的艺术”,所以不要拿敏捷当做你放飞自我的挡箭牌;

2.2 良好的设计

敏捷的过程要求可持续的开发,基础是团队坚持不懈的追求技术卓越和良好设计,响应变化如果等同于重构,那将是灾难性的产出;

2.3 组织文化支持

  1. 团队内部配置教练型领导,而不是命令控制型领导;

  2. 敏捷是以人为中心的,控制型管理将碰到更多的摩擦。管理人员常见的误区比如“我的要求是”,“什么都要经过我的同意”,“技术栈必须要统一”等;

  3. 团队组织文化以人为中心,相应的面向现实的为协作型文化,面向未来的为培养型文化,既要脚踏实地,又要放眼未来;

3 敏捷的进阶

第一阶段为团队级别的敏捷,第二阶段为产品级敏捷,最后才是文化级敏捷,对于转型的企业首先做好团队和产品级就足够,我们可以做一个最佳实践检查项,正在执行的团队可以对号入座:

  •  Scrum 或者看板;

  •  持续集成;

  •  涌现式架构设计;

  •  领域驱动开发 DDD;

  •  行为驱动开发 BDD;

  •  自动化测试;

  •  结对编程;

  •  测试驱动开发 TDD;

  •  微服务;

  •  持续交付流水线;

  •  自动化运维;

  •  价值流映射

  •  精益看板方法

  •  投资组合规划和管理

  •  ART 的组织架构及其流程

  •  Scrum of Scrums。

4 选择产品负责人

对于如何选择产品负责人问题,产品负责人不仅负责把产品送上市,还要管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同样提供责任检查项供参考:

  •  建立产品愿景;

  •  与内部和外部利益干系人、团队一起规划产品发布;

  •  在Scrum 团队代表内部和外部利益干系人的声音;

  •  管理产品的待办事项列表,不仅要清晰的表述,还要进行优先级排序,并确保团队深入了解;

以上是关于Scrum 转型过程中的常见误区总结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跨越SCRUM常见的那些坑

干货|企业敏捷转型的工具——Scrum

敏捷开发的 4 个误区,你了解一下

驱散谬见 | 7个常见的 DevOps 误区解读

Scrum Master是项目协调人? | Scrum的误区

说说那些失败的Scrum M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