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RMIsocketrpchessian比较
Posted java版web项目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httpRMIsocketrpchessian比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SOCKET使用时可以指定协议TCP,UDP等;
RIM:使用JRMP协议,JRMP又是基于TCP/IP;
RPC:底层使用SOCKET接口,定义了一套远程调用方法;
HTTP:是建立在TCP上,不是使用SOCKET接口,需要连接方主动发数据给服务器,服务器无法主动发数据个客户端;
可以用socket实现HTTP;
其实符合HTTP规范的就是HTTP协议,不管用什么技术。
Hessian:是一套用于建立web service的简单的二进制协议,用于替代基于XML的web service,是建立在rpc上的,hessian有一套自己的序列化格式将数据序列化成流,然后通过http协议发送给服务器,看源码发现其实是使用HttpURLConnection和servlet建立连接,然后发送流
3.1:RMI VS SOCKET
第一、.RMI是面向对象的,而后者不是。
第二、.RMI是与语言相绑定的。比如当你使用Java RMI技术的时候,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都必须使用Java开发(在java.rmi.*包)。而socket的网络编程是使用独立于开发语言的,甚至独立于平台。基于socket的网络编程,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可以使用不同开发语言和不同的平台。
第三、从网络协议栈的观点来看,RMI与socket的网络编程处于不同层次上。基于socket的网络编程位于TCP协议之上,而RMI在TCP协议之上,又定义了自己的应用协议,其传输层采用的是Java远程方法协议(JRMP)。可见,在网络协议栈上,基于RMI的应用位置更高一些,这也决定了,与socket的网络编程相比,RMI会丧失一些灵活性和可控性,但是好处是它带给了应用开发者更多的简洁,方便和易用。比如:如果你用的是RMI,你不需要关心消息是怎么序列化的,你只需要像本地方法调用一样,使用RMI。代价是:应用开发者无法很好地控制消息的序列化机制。
第四:RMI与TCP based socket相比,传输相同的有效数据,RMI需要占用更多的网络带宽(protocoloverhead)。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RMI主要是用于远程方法的”调用“(RMI是多么的名符其实:),其技术内涵强调的是“调用”,基于此,我能想到的是:移动计算,和远程控制,当你的应用不需要在client与server之间传输大量的数据时,RMI是较好的选择,它简洁、易于开发。但是,一旦你的应用需要在client与server之间传输大量的数据,极端的,比如FTP应用,则RMI是不适合的,我们应该使用socket。
3.2: RMI VS RPC
1. RPC 不支持对象,采用http协议
2. RMI支持传输对象。采用JRMP(Java Remote Method Protocol)通讯协议,是构建在TCP/IP协议上的一种远程调用方法
3. RMI只限于Java语言,RPC跨语言
RPC和RMI的简单比较
在RMI和RPC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方法是如何被调用的。在RMI中,远程接口使每个远程方法都具有方法签名。如果一个方法在服务器上执行,但是没有相匹配的签名被添加到这个远程接口上,那么这个新方法就不能被RMI客户方所调用。在RPC中,当一个请求到达RPC服务器时,这个请求就包含了一个参数集和一个文本值,通常形成“classname.methodname”的形式。这就向RPC服务器表明,被请求的方法在为 “classname”的类中,名叫“methodname”。然后RPC服务器就去搜索与之相匹配的类和方法,并把它作为那种方法参数类型的输入。这里的参数类型是与RPC请求中的类型是匹配的。一旦匹配成功,这个方法就被调用了,其结果被编码后返回客户方。
3.3 HTTP VS SOCKET
1、TCP连接
要想明白Socket连接,先要明白TCP连接。手机能够使用联网功能是因为手机底层实现了TCP/IP协议,可以使手机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建立TCP连接。TCP协议可以对上层网络提供接口,使上层网络数据的传输建立在“无差别”的网络之上。
建立起一个TCP连接需要经过“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握手过程中传送的包里不包含数据,三次握手完毕后,客户端与服务器才正式开始传送数据。理想状态下,TCP连接一旦建立,在通信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主动关闭连接之前,TCP 连接都将被一直保持下去。断开连接时服务器和客户端均可以主动发起断开TCP连接的请求,断开过程需要经过“四次握手”(过程就不细写了,就是服务器和客户端交互,最终确定断开)
2、HTTP连接
HTTP协议即超文本传送协议(HypertextTransfer Protocol ),是Web联网的基础,也是手机联网常用的协议之一,HTTP协议是建立在TCP协议之上的一种应用。
HTTP连接最显著的特点是客户端发送的每次请求都需要服务器回送响应,在请求结束后,会主动释放连接。从建立连接到关闭连接的过程称为“一次连接”。
1)在HTTP 1.0中,客户端的每次请求都要求建立一次单独的连接,在处理完本次请求后,就自动释放连接。
2)在HTTP 1.1中则可以在一次连接中处理多个请求,并且多个请求可以重叠进行,不需要等待一个请求结束后再发送下一个请求。
由于HTTP在每次请求结束后都会主动释放连接,因此HTTP连接是一种“短连接”,要保持客户端程序的在线状态,需要不断地向服务器发起连接请求。通常的做法是即时不需要获得任何数据,客户端也保持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向服务器发送一次“保持连接”的请求,服务器在收到该请求后对客户端进行回复,表明知道客户端“在线”。若服务器长时间无法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则认为客户端“下线”,若客户端长时间无法收到服务器的回复,则认为网络已经断开。
3、SOCKET原理
3.1套接字(socket)概念
应用层通过传输层进行数据通信时,TCP会遇到同时为多个应用程序进程提供并发服务的问题。多个TCP连接或多个应用程序进程可能需要通过同一个 TCP协议端口传输数据。为了区别不同的应用程序进程和连接,许多计算机操作系统为应用程序与TCP/IP协议交互提供了套接字(Socket)接口。应用层可以和传输层通过Socket接口,区分来自不同应用程序进程或网络连接的通信,实现数据传输的并发服务。
3.2 建立socket连接
建立Socket连接至少需要一对套接字,其中一个运行于客户端,称为ClientSocket ,另一个运行于服务器端,称为ServerSocket。
套接字之间的连接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服务器监听,客户端请求,连接确认。
服务器监听:服务器端套接字并不定位具体的客户端套接字,而是处于等待连接的状态,实时监控网络状态,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连接确认:当服务器端套接字监听到或者说接收到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时,就响应客户端套接字的请求,建立一个新的线程,把服务器端套接字的描述发给客户端,一旦客户端确认了此描述,双方就正式建立连接。而服务器端套接字继续处于监听状态,继续接收其他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
4、SOCKET连接与TCP连接
创建Socket连接时,可以指定使用的传输层协议,Socket可以支持不同的传输层协议(TCP或UDP),当使用TCP协议进行连接时,该Socket连接就是一个TCP连接。
5、Socket连接与HTTP连接
由于通常情况下Socket连接就是TCP连接,因此Socket连接一旦建立,通信双方即可开始相互发送数据内容,直到双方连接断开。但在实际网络应用中,客户端到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往往需要穿越多个中间节点,例如路由器、网关、防火墙等,大部分防火墙默认会关闭长时间处于非活跃状态的连接而导致 Socket 连接断连,因此需要通过轮询告诉网络,该连接处于活跃状态。
而HTTP连接使用的是“请求—响应”的方式,不仅在请求时需要先建立连接,而且需要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后,服务器端才能回复数据。
很多情况下,需要服务器端主动向客户端推送数据,保持客户端与服务器数据的实时与同步。此时若双方建立的是Socket连接,服务器就可以直接将数据传送给客户端;若双方建立的是HTTP连接,则服务器需要等到客户端发送一次请求后才能将数据传回给客户端,因此,客户端定时向服务器端发送连接请求,不仅可以保持在线,同时也是在“询问”服务器是否有新的数据,如果有就将数据传给客户端。
以上是关于httpRMIsocketrpchessian比较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