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 与 UDP 协议简介
Posted 前端精读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TCP 与 UDP 协议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传输层位于 OSI 七层模型的第四层(由下往上)。顾名思义,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网络层主要是保证不同数据链路下数据的可达性,至于如何传输数据则是由传输层负责。
传输层协议简介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主要有 TCP 协议和 UDP 协议。TCP 协议是面向有连接的协议,也就是说在使用 TCP 协议传输数据之前一定要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连接。一般情况下建立连接需要三步,关闭连接需要四步。
建立 TCP 连接后,由于有数据重传、流量控制等功能,TCP 协议能够正确处理丢包问题,保证接收方能够收到数据,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利用网络带宽。然而 TCP 协议中定义了很多复杂的规范,因此效率不如 UDP 协议,不适合实时的视频和音频传输。
UDP 协议是面向无连接的协议,它只会把数据传递给接收端,但是不会关注接收端是否真的收到了数据。但是这种特性反而适合多播,实时的视频和音频传输。因为个别数据包的丢失并不会影响视频和音频的整体效果。
不同的端口用于区分同一台主机上不同的应用程序。假设你打开了两个浏览器,浏览器 A 发出的请求不会被浏览器 B 接收,这就是因为 A 和 B 具有不同的端口。
协议号用于区分使用的是 TCP 还是 UDP。因此相同两台主机上,相同的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在分别使用 TCP 协议和 UDP 协议时也可以被正确的区分开来。
UDP 首部
UDP 协议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它的首部如下图所示:
包长度表示 UDP 首部的长度和 UDP 数据长度之和。
这个概念同样适用于即将介绍的 TCP 首部。
TCP 首部
和 UDP 首部相比,TCP 首部要复杂得多。解析这个首部的时间也相应的会增加,这是导致 TCP 连接的效率低于 UDP 的原因之一。
其中某些关键字段解释如下:
序列号:它表示发送数据的位置,假设当前的序列号为 s,发送数据长度为 l,则下次发送数据时的序列号为 s + l。在建立连接时通常由计算机生成一个随机数作为序列号的初始值。
确认应答号:它等于下一次应该接收到的数据的序列号。假设发送端的序列号为 s,发送数据的长度为 l,那么接收端返回的确认应答号也是 s + l。发送端接收到这个确认应答后,可以认为这个位置以前所有的数据都已被正常接收。
数据偏移:TCP 首部的长度,单位为 4 字节。如果没有可选字段,那么这里的值就是 5。表示 TCP 首部的长度为 20 字节。
控制位:改字段长度为 8 比特,分别有 8 个控制标志。依次是 CWR,ECE,URG,ACK,PSH,RST,SYN 和 FIN。在后续的文章中你会陆续接触到其中的某些控制位。
窗口大小:用于表示从应答号开始能够接受多少个 8 位字节。如果窗口大小为 0,可以发送窗口探测。
紧急指针:尽在 URG 控制位为 1 时有效。表示紧急数据的末尾在 TCP 数据部分中的位置。通常在暂时中断通信时使用(比如输入 Ctrl + C)。
TCP 握手
TCP 是面向有连接的协议,连接在每次通信前被建立,通信结束后被关闭。了解连接建立和关闭的过程通常是考察的重点。连接的建立和关闭过程可以用一张图来表示: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客户端首先发起连接。
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这个过程可以用以下三句形象的对话表示:
(客户端):我要建立连接了。
(服务端):我知道你要建立连接了,我这边没有问题。
(客户端):我知道你知道我要建立连接了,接下来我们就正式开始通信。
为什么是三次握手
根据一般的思路,我们可能会觉得只要两次握手就可以了,第三步确认看似是多余的。那么 TCP 协议为什么还要费力不讨好的加上这一次握手呢?
这是因为在网络请求中,我们应该时刻记住:“网络是不可靠的,数据包是可能丢失的”。假设没有第三次确认,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了 SYN,请求建立连接。由于延迟,服务端没有及时收到这个包。于是客户端重新发送一个 SYN 包。回忆一下介绍 TCP 首部时提到的序列号,这两个包的序列号显然是相同的。
假设服务端接收到了第二个 SYN 包,建立了通信,一段时间后通信结束,连接被关闭。这时候最初被发送的 SYN 包刚刚抵达服务端,服务端又会发送一次 ACK 确认。由于两次握手就建立了连接,此时的服务端就会建立一个新的连接,然而客户端觉得自己并没有请求建立连接,所以就不会向服务端发送数据。从而导致服务端建立了一个空的连接,白白浪费资源。
在三次握手的情况下,服务端直到收到客户端的应答后才会建立连接。因此在上述情况下,客户端会接受到一个相同的 ACK 包,这时候它会抛弃这个数据包,不会和服务端进行第三次握手,因此避免了服务端建立空的连接。
ACK 确认包丢失怎么办
三次握手其实解决了第二步的数据包丢失问题。那么第三步的 ACK 确认丢失后,TCP 协议是如何处理的呢?
正确处理方法是服务端发送 RST 报文,进入 CLOSE 状态。这个 RST 数据包的 TCP 首部中,控制位中的 RST 位被设置为 1。这表示连接信息全部被初始化,原有的 TCP 通信不能继续进行。客户端如果还想重新建立 TCP 连接,就必须重新开始第一次握手。
四次握手关闭连接
这个过程可以用以下四句形象的对话表示:
(客户端):我要关闭连接了。
(服务端):你那边的连接可以关闭了。
(服务端):我这边也要关闭连接了。
(客户端):你那边的连接可以关闭了。
由于连接是双向的,所以双方都要主动关闭自己这一侧的连接。
关闭连接的最后一个 ACK 丢失怎么办
实际上,在第三步中,客户端收到 FIN 包时,它会设置一个计时器,等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如果客户端返回的 ACK 丢失,那么服务端还会重发 FIN 并重置计时器。假设在计时器失效前服务器重发的 FIN 包没有到达客户端,客户端就会进入 CLOSE 状态,从而导致服务端永远无法收到 ACK 确认,也就无法关闭连接。
示意图如下:
以上是关于TCP 与 UDP 协议简介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KUKA机器人Ethernet KRL通讯简介,以及TCP/IP与UDP/IP协议
[架构之路-43]:目标系统 - 系统软件 - Linux下的网络通信-3-TCP/IP协议族:IPTCP/UDP/SCTPSocket应用层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