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索引的正确使用姿势

Posted gonghaiyu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MySQL索引的正确使用姿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B+树索引

索引设计是数据库设计最重要的一环。InnoDB 存储引擎支持的索引有 B+ 树索引、全文索引、R 树索引。下面重点讲下B+树索引。
那为什么关系型数据库都热衷支持 B+树索引呢?因为它是目前为止排序最有效率的数据结构。像二叉树,哈希索引、红黑树、SkipList,在海量数据基于磁盘存储效率方面远不如 B+ 树索引高效。

B+树索引的特点是: 基于磁盘的平衡二叉树,但树非常矮,通常为 3~4 层,能存放千万到上亿的排序数据。树矮意味着访问效率高,从千万或上亿数据里查询一条数据,只用 3、4 次 I/O。

又因为现在的固态硬盘每秒能执行至少 10000 次 I/O ,所以查询一条数据,哪怕全部在磁盘上,也只需要 0.003 ~ 0.004 秒。另外,因为 B+ 树矮,在做排序时,也只需要比较 3~4 次就能定位数据需要插入的位置,排序效率非常不错。

B+ 树索引由根节点(root node)、中间节点(non leaf node)、叶子节点(leaf node)组成,其中叶子节点存放所有排序后的数据。当然也存在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比如高度为 1 的B+ 树索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有 B+ 树都是从高度为 1 的树开始,然后根据数据的插入,慢慢增加树的高度。你要牢记:索引是对记录进行排序, 高度为 1 的 B+ 树索引中,存放的记录都已经排序好了,若要在一个叶子节点内再进行查询,只进行二叉查找,就能快速定位数据。

可随着插入 B+ 树索引的记录变多,1个页(16K)无法存放这么多数据,所以会发生 B+ 树的分裂,B+ 树的高度变为 2,当 B+ 树的高度大于等于 2 时,根节点和中间节点存放的是索引键对,由(索引键、指针)组成。

索引键就是排序的列,而指针是指向下一层的地址,在 mysql 的 InnoDB 存储引擎中占用 6 个字节。下图显示了 B+ 树高度为 2 时,B+ 树索引的样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在上面的B+树索引中,若要查询索引键值为 5 的记录,则首先查找根节点,查到键值对(20,地址),这表示小于 20 的记录在地址指向的下一层叶子节点中。接着根据下一层地址就可以找到最左边的叶子节点,在叶子节点中根据二叉查找就能找到索引键值为 5 的记录。

那一个高度为 2 的 B+ 树索引,理论上最多能存放多少行记录呢?

在 MySQL InnoDB 存储引擎中,一个页的大小为 16K,在上面的表 User 中,键值 userId 是BIGINT 类型,则:

根节点能最多存放以下多个键值对 = 16K / 键值对大小(8+6)1100

再假设表 User 中,每条记录的大小为 500 字节,则:

叶子节点能存放的最多记录为 = 16K / 每条记录大小 ≈ 32

综上所述,树高度为 2 的 B+ 树索引,最多能存放的记录数为:

总记录数 = 1100 * 32 =  35,200

也就是说,35200 条记录排序后,生成的 B+ 树索引高度为 2。在 35200 条记录中根据索引键查询一条记录只需要查询 2 个页,一个根叶,一个叶子节点,就能定位到记录所在的页。

同理,树高度为 3 的 B+ 树索引,最多能存放的记录数为:

总记录数 = 1100(根节点) * 1100(中间节点) * 32 =  38,720,000

讲到这儿,你会发现,高度为 3 的 B+ 树索引竟然能存放 3800W 条记录。在 3800W 条记录中定位一条记录,只需要查询 3 个页。那么 B+ 树索引的优势是否逐步体现出来了呢?

不过,在真实环境中,每个页其实利用率并没有这么高,还会存在一些碎片的情况,我们假设每个页的使用率为60%,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表格显示了 B+ 树的威力,即在 50 多亿的数据中,根据索引键值查询记录,只需要 4 次 I/O,大概仅需 0.004 秒。如果这些查询的页已经被缓存在内存缓冲池中,查询性能会更快。

B+ 树的查询高效是要付出代价的,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插入性能问题。

优化 B+ 树索引的插入性能

B+ 树在插入时就对要对数据进行排序,但排序的开销其实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大,因为排序是 CPU 操作(当前一个时钟周期 CPU 能处理上亿指令)。

真正的开销在于 B+ 树索引的维护,保证数据排序,这里存在两种不同数据类型的插入情况。

  1. 数据顺序(或逆序)插入: B+ 树索引的维护代价非常小,叶子节点都是从左往右进行插入,比较典型的是自增 ID 的插入、时间的插入(若在自增 ID 上创建索引,时间列上创建索引,则 B+ 树插入通常是比较快的)。

  2. 数据无序插入: B+ 树为了维护排序,需要对页进行分裂、旋转等开销较大的操作,另外,即便对于固态硬盘,随机写的性能也不如顺序写,所以磁盘性能也会收到较大影响。比较典型的是用户昵称,每个用户注册时,昵称是随意取的,若在昵称上创建索引,插入是无序的,索引维护需要的开销会比较大。

对于 B+ 树索引,在 MySQL 数据库设计中,仅要求主键的索引设计为顺序,比如使用自增,或使用函数 UUID_TO_BIN 排序的 UUID,而不用无序值做主键。

通过前面的表结构设计,可以看到,UUID 由于是无序值,所以在插入时性能比起顺序值自增 ID 和排序 UUID,性能上差距比较明显。

所以,我再次强调: 在表结构设计时,主键的设计一定要尽可能地使用顺序值,这样才能保证在海量并发业务场景下的性能。

MySQL 中 B+ 树索引的设计与管理

在 MySQL 数据库中,可以通过查询表 mysql.innodb_index_stats 查看每个索引的大致情况:

SELECT 
table_name,index_name,stat_name,
stat_value,stat_description 
FROM innodb_index_stats 
WHERE table_name = 'orders' and index_name = 'PRIMARY';

+----------+------------+-----------+------------+------------------+
|table_name| index_name | stat_name | stat_value |stat_description  |
+----------+-------------------+------------+------------+----------+
| orders | PRIMARY|n_diff_pfx01|5778522     | O_ORDERKEY            |
| orders | PRIMARY|n_leaf_pages|48867 | Number of leaf pages        |
| orders | PRIMARY|size        |49024 | Number of pages in the index|
+--------+--------+------------+------+-----------------------------+
3 rows in set (0.00 sec)

从上面的结果中可以看到,表 orders 中的主键索引,大约有 5778522 条记录,其中叶子节点一共有 48867 个页,索引所有页的数量为 49024。根据上面的介绍,你可以推理出非叶节点的数量为 49024 ~ 48867,等于 157 个页。

一张表的索引不能超过 5 或6个,这点我是持否定态度的。这个在《Relational Database Index Design And the Optimizers》中的前几页误区3中有讲到过。只要是利于查询的索引,都是正确的索引,但是不要创建重复的索引或者没有使用到的索引,因为这些索引占用了空间,又影响了插入的性能。

那你怎么知道哪些 B+树索引未被使用过呢?在 MySQL 数据库中,可以通过查询表sys.schema_unused_indexes,查看有哪些索引一直未被使用过,可以被废弃:

SELECT * FROM schema_unused_indexes
WHERE object_schema != 'performance_schema';

+---------------+-------------+--------------+
| object_schema | object_name | index_name   |
+---------------+-------------+--------------+
| sbtest        | sbtest1     | k_1          |
| sbtest        | sbtest2     | k_2          |
| sbtest        | sbtest3     | k_3          |
| sbtest        | sbtest4     | k_4          |
| tpch          | customer    | CUSTOMER_FK1 |
| tpch          | lineitem    | LINEITEM_FK2 |
| tpch          | nation      | NATION_FK1   |
| tpch          | orders      | ORDERS_FK1   |
| tpch          | partsupp    | PARTSUPP_FK1 |
| tpch          | supplier    | SUPPLIER_FK1 |
+---------------+-------------+--------------+

而 MySQL 8.0 版本推出了索引不可见(Invisible)功能。在删除废弃索引前,用户可以将索引设置为对优化器不可见,然后观察业务是否有影响。若无,DBA 可以更安心地删除这些索引:

ALTER TABLE t1 
ALTER INDEX idx_name INVISIBLE/VISIBLE;

tips:
关于如何知道MySQL 数据库中每个 B+ 树索引的高度?可以参考姜总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1-gJLMq3RBllgaWWB149Hg

索引组织表

如下图所示,数据存储有堆表和索引组织表两种方式。堆表中的数据无序存放, 数据的排序完全依赖于索引(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PostgreSQL 早期默认支持的数据存储都是堆表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到,堆表的组织结构中,数据和索引分开存储。索引是排序后的数据,而堆表中的数据是无序的,索引的叶子节点存放了数据在堆表中的地址,当堆表的数据发生改变,且位置发生了变更,所有索引中的地址都要更新,这非常影响性能,特别是对于 OLTP 业务。

而索引组织表,数据根据主键排序存放在索引中,主键索引也叫聚集索引(Clustered Index)。MySQL InnoDB 存储引擎就是这样的数据组织方式;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 后期也推出了支持索引组织表的存储方式。但是,PostgreSQL 数据库因为只支持堆表存储,不适合 OLTP 的访问特性。

二级索引

InnoDB 存储引擎的数据是根据主键索引排序存储的,除了主键索引外,其他的索引都称之为二级索引(Secondeary Index),唯一索引也是二级索引, 或非聚集索引(None Clustered Index)。

二级索引也是一颗 B+ 树索引,但它和主键索引不同的是叶子节点存放的是索引键值、主键值。二级索引一般要回表查询。索引组织表这样的二级索引设计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若记录发生了修改,则二级索引无须进行维护,除非记录的主键发生了修改。

主键在设计时可以选择比较顺序的方式,比如自增整型,自增的 UUID 等,所以主键索引的排序效率和插入性能相对较高。二级索引就不一样了,它可能是比较顺序插入,也可能是完全随机的插入,具体如何呢?来看一下比较接近业务的表 User:

CREATE TABLE User (
    id  BINARY(16) NOT NULL,
    name VARCHAR(255) NOT NULL,
    sex CHAR(1) NOT NULL,
    password VARCHAR(1024) NOT NULL,
    money BIG INT NOT NULL DEFAULT 0,
    register_date DATETIME(6)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6),
    last_modify_date DATETIME(6)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6) ON UPDATE CURRENT_TIMESTAMP(6),
    uuid CHAR(36) AS (BIN_TO_UUID(id)),
    CHECK (sex = 'M' OR sex = 'F'),
    CHECK (IS_UUID(UUID)),
    PRIMARY KEY(id),
    UNIQUE KEY idx_name(name),
    KEY idx_register_date(register_date),
    KEY idx_last_modify_date(last_modify_date)
);

可以看到,表 User 有三个二级索引 idx_name、idx_register_date、idx_last_modify_date。

通常业务是无法要求用户注册的昵称是顺序的,所以索引 idx_name 的插入是随机的, 性能开销相对较大;另外用户昵称通常可更新,但业务为了性能考虑,可以限制单个用户每天、甚至是每年昵称更新的次数,比如每天更新一次,每年更新三次。

而用户注册时间是比较顺序的,所以索引 idx_register_date 的性能开销相对较小, 另外用户注册时间一旦插入后也不会更新,只是用于标识一个注册时间。

而关于 idx_last_modify_date , 我在 03 讲就强调过,在真实业务的表结构设计中,你必须对每个核心业务表创建一个列 last_modify_date,标识每条记录的修改时间。

这时索引 idx_last_modify_date 的插入和 idx_register_date 类似,是比较顺序的,但不同的是,索引 idx_last_modify_date 会存在比较频繁的更新操作,比如用户消费导致余额修改、money 字段更新,这会导致二级索引的更新。

由于每个二级索引都包含了主键值,查询通过主键值进行回表,所以在设计表结构时让主键值尽可能的紧凑,为的就是能提升二级索引的性能,我在 05 讲推荐过 16 字节顺序 UUID 的列设计,这是性能和存储的最佳实践。

除此之外,在实际核心业务中,开发同学还有很大可能会设计带有业务属性的主键,但请牢记以下两点设计原则:

  1. 要比较顺序,对聚集索引性能友好;
  2. 尽可能紧凑,对二级索引的性能和存储友好;

函数索引

从 MySQL 5.7 版本开始,MySQL 就开始支持创建函数索引 (即索引键是一个函数表达式)。 函数索引有两大用处:

  1. 优化业务 SQL 性能;
  2. 配合虚拟列(Generated Column)。

数据库规范要求查询条件中函数写在等式右边,而不能写在左边,就是因为没有使用函数索引。

组合索引

组合索引(Compound Index)是指由多个列所组合而成的 B+树索引,组合索引既可以是主键索引,也可以是二级索引。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a = ?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a =AND b =

上述 SQL 查询中,WHERE 后查询列 a 和 b 的顺序无关,即使先写 b = ? AND a = ?依然可以使用组合索引(a,b)。

此外,同样由于索引(a,b)已排序,因此下面这条 SQL 依然可以使用组合索引(a,b),以此提升查询的效率: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a =ORDER BY b DESC

业务索引设计实战

  1. 使用覆盖索引(宽索引)避免二级索引回表查询。性能可以提高数十倍不等。

MySQL是如何选择索引的

决定采用哪个索引是由执行计划决定的。而执行器(优化器)对索引的选择是基于成本算法来考虑的,即:哪个索引的成本越低,优先使用哪个索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所示,MySQL 数据库由 Server 层和 Engine 层组成:

  1. Server 层有 SQL 分析器、SQL优化器、SQL 执行器,用于负责 SQL 语句的具体执行过程;
  2. Engine 层负责存储具体的数据,如最常使用的 InnoDB 存储引擎,还有用于在内存中存储临时结果集的 TempTable 引擎。

而在 MySQL中,一条 SQL 的计算成本计算如下所示:

Cost  = Server Cost + Engine Cost
      = CPU Cost + IO Cost

其中,CPU Cost 表示计算的开销,比如索引键值的比较、记录值的比较、结果集的排序……这些操作都在 Server 层完成;

IO Cost 表示引擎层 IO 的开销,MySQL 8.0 可以通过区分一张表的数据是否在内存中,分别计算读取内存 IO 开销以及读取磁盘 IO 的开销。数据库 mysql 下的表 server_cost、engine_cost 则记录了对于各种成本的计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表 server_cost 记录了 Server 层优化器各种操作的成本,这里面包括了所有 CPU Cost,其具体含义如下。

disk_temptable_create_cost:创建磁盘临时表的成本,默认为20。
disk_temptable_row_cost:磁盘临时表中每条记录的成本,默认为0.5。
key_compare_cost:索引键值比较的成本,默认为0.05,成本最小。
memory_temptable_create_cost:创建内存临时表的成本:默认为1。
memory_temptable_row_cost:内存临时表中每条记录的成本,默认为0.1。
row_evaluate_cost:记录间的比较成本,默认为0.1。

可以看到, MySQL 优化器认为如果一条 SQL 需要创建基于磁盘的临时表,则这时的成本是最大的,其成本是基于内存临时表的 20 倍。而索引键值的比较、记录之间的比较,其实开销是非常低的,但如果要比较的记录数非常多,则成本会变得非常大。

而表 engine_cost 记录了存储引擎层各种操作的成本,这里包含了所有的 IO Cost,具体含义如下。

  1. io_block_read_cost:从磁盘读取一个页的成本,默认值为1。
  2. memory_block_read_cost:从内存读取一个页的成本,默认值为0.25。
    也就是说, MySQL 优化器认为从磁盘读取的开销是内存开销的 4 倍。
    不过,上述所有的成本都是可以修改的,比如如果数据库使用是传统的 HDD 盘,性能较差,其随机读取性能要比内存读取慢 50 倍,那你可以通过下面的 SQL 修改成本:
INSERT INTO 
engine_cost(engine_name,device_type,cost_name,cost_value,last_update,comment) 
VALUES ('InnoDB',0,'io_block_read_cost',12.5,CURRENT_TIMESTAMP,'Using HDD for InnoDB');

FLUSH OPTIMIZER_COSTS;

MySQL索引出错案例分析

案例1:未能使用创建的索引

分析CBO第一条:MySQL 优化器永远是根据成本,选择出最优的执行计划。
如下面这两条 SQL: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o_orderdate > '1994-01-01' and o_orderdate < '1994-12-31';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o_orderdate > '1994-02-01' and o_orderdate < '1994-12-31';

上面这两条 SQL 都是通过索引字段 o_orderdate 进行查询,然而第一条 SQL 语句的执行计划并未使用索引 idx_orderdate,而是使用了如下的执行计划:

EXPLAIN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o_orderdate > '1994-01-01' 
AND o_orderdate < '1994-12-31'\\G
*************************** 1. row ***************************
           id: 1
  select_type: SIMPLE
        table: orders
   partitions: NULL
         type: ALL
possible_keys: idx_orderdate
          key: NULL
      key_len: NULL
          ref: NULL
         rows: 5799601
     filtered: 32.35
        Extra: Using where

从上述执行计划中可以发现,优化器已经通过 possible_keys 识别出可以使用索引 idx_orderdate,但最终却使用全表扫描的方式取出结果。 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优化器认为使用通过主键进行全表扫描的成本比通过二级索引 idx_orderdate 的成本要低,可以通过 FORMAT=tree 观察得到:

EXPLAIN FORMAT=tree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o_orderdate > '1994-01-01' 
AND o_orderdate < '1994-12-31'\\G
*************************** 1. row ***************************
EXPLAIN: -> Filter: ((orders.O_ORDERDATE > DATE'1994-01-01') and (orders.O_ORDERDATE < DATE'1994-12-31'))  (cost=592267.11 rows=1876082)
    -> Table scan on orders  (cost=592267.11 rows=5799601)

EXPLAIN FORMAT=tree 
SELECT * FROM orders FORCE INDEX(idx_orderdate)
WHERE o_orderdate > '1994-01-01' 
AND o_orderdate < '1994-12-31'\\G
*************************** 1. row ***************************
EXPLAIN: -> Index range scan on orders using idx_orderdate, with index condition: ((orders.O_ORDERDATE > DATE'1994-01-01') and (orders.O_ORDERDATE < DATE'1994-12-31'))  (cost=844351.87 rows=1876082)

可以看到,MySQL 认为全表扫描,然后再通过 WHERE 条件过滤的成本为 592267.11,对比强制使用二级索引 idx_orderdate 的成本为 844351.87。

成本上看,全表扫描低于使用二级索引。故,MySQL 优化器没有使用二级索引 idx_orderdate。

为什么全表扫描比二级索引查询快呢?这是个好问题。因为二级索引需要回表,当回表的记录数非常大时,成本就会比直接扫描要慢,因此这取决于回表的记录数。

所以,第二条 SQL 语句,只是时间范围发生了变化,但是 MySQL 优化器就会自动使用二级索引 idx_orderdate了,这时我们再观察执行计划:

EXPLAIN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o_orderdate > '1994-02-01' 
AND o_orderdate < '1994-12-31'\\G
*************************** 1. row ***************************
           id: 1
  select_type: SIMPLE
        table: orders
   partitions: NULL
         type: range
possible_keys: idx_orderdate
          key: idx_orderdate
      key_len: 3
          ref: NULL
         rows: 1633884
     filtered: 100.00
        Extra: Using index condition

再次强调,并不是 MySQL 选择索引出错,而是 MySQL 会根据成本计算得到最优的执行计划, 根据不同条件选择最优执行计划,而不是同一类型一成不变的执行过程,这才是优秀的优化器该有的样子。

案例2:索引创建在有限状态上

B+ 树索引通常要建立在高选择性的字段或字段组合上,如性别、订单 ID、日期等,因为这样每个字段值大多并不相同。

但是对于性别这样的字段,其值只有男和女两种,哪怕记录数再多,也只有两种值,这是低选择性的字段,因此无须在性别字段上创建索引。

但在有些低选择性的列上,是有必要创建索引的。比如电商的核心业务表 orders,其有字段 o_orderstatus,表示当前的状态。

在电商业务中会有一个这样的逻辑:即会定期扫描字段 o_orderstatus 为支付中的订单,然后强制让其关闭,从而释放库存,给其他有需求的买家进行购买。

但字段 o_orderstatus 的状态是有限的,一般仅为已完成、支付中、超时已关闭这几种。
通常订单状态绝大部分都是已完成,只有绝少部分因为系统故障原因,会在 15 分钟后还没有完成订单,因此订单状态是存在数据倾斜的。

这时,虽然订单状态是低选择性的,但是由于其有数据倾斜,且我们只是从索引查询少量数据,因此可以对订单状态创建索引:

ALTER TABLE orders 
ADD INDEX idx_orderstatus(o_orderstatus)

但这时根据下面的这条 SQL,优化器的选择可能如下:

EXPLAIN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o_orderstatus = 'P'\\G
*************************** 1. row ***************************
           id: 1
  select_type: SIMPLE
        table: orders
   partitions: NULL
         type: ALL
possible_keys: NULL
          key: NULL
      key_len: NULL
          ref: NULL
         rows: 5799601
     filtered: 50.00
        Extra: Using where

由于字段 o_orderstatus 仅有三个值,分别为 ‘O’、‘P’、‘F’。但 MySQL 并不知道这三个列的分布情况,认为这三个值是平均分布的,但其实是这三个值存在严重倾斜:

SELECT o_orderstatus,count(1) 
FROM orders GROUP BY o_orderstatus;
+---------------+----------+
| o_orderstatus | count(1) |
+---------------+----------+
| F             |  2923619 |
| O             |  2923597 |
| P             |   152784 |
+---------------+----------+

因此,优化器会认为订单状态为 P 的订单占用 1/3 的数据,使用全表扫描,避免二级索引回表的效率会更高。

然而,由于数据倾斜,订单状态为 P 的数据非常少,根据索引 idx_orderstatus 查询的效率会更高。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 MySQL 8.0 的直方图功能,创建一个直方图,让优化器知道数据的分布,从而更好地选择执行计划。直方图的创建命令如下所示:

ANALYZE TABLE orders 
UPDATE HISTOGRAM ON o_orderstatus;

在创建完直方图后,MySQL会收集到字段 o_orderstatus 的数值分布,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查询得到:

SELECT 
v value, 
CONCAT(round((c - LAG(c, 1, 0) over()) * 100,1), '%') ratio
FROM information_schema.column_statistics, 
JSON_TABLE(histogram->'$.buckets','$[*]' COLUMNS(v VARCHAR(60) PATH '$[0]', c double PATH '$[1]')) hist
WHERE column_name = 'o_orderstatus';

+-------+-------+
| value | ratio |
+-------+-------+
| F     | 49%   |
| O     | 48.5% |
| P     | 2.5%  |
+-------+-------+

可以看到,现在 MySQL 知道状态为 P 的订单只占 2.5%,因此再去查询状态为 P 的订单时,就会使用到索引 idx_orderstatus了,如:

EXPLAIN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o_orderstatus = 'P'\\G
*************************** 1. row **********************以上是关于MySQL索引的正确使用姿势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排序算法 三计数与索引--计数排序使用的正确姿势

技术 | Node.js 连接 MySQL 的正确姿势

59.phpstudy升级Mysql的正确姿势

mysql中if函数的正确使用姿势

Centos7使用yum安装MySQL5.6的正确姿势

阿里云centos7使用yum安装mysql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