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学习笔记2:垃圾回收算法及垃圾回收器原理解读及特性对比详解
Posted Vincent9847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JVM学习笔记2:垃圾回收算法及垃圾回收器原理解读及特性对比详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什么是垃圾回收?
程序的运行必然需要申请内存资源,无效的对象资源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一直占有内存资源,最终将导致内存溢出,所以对内存资源的管理是非常重要了。
1.1 C/C++语言的垃圾回收
在C/C++语言中,没有自动垃圾回收机制,是通过new关键字申请内存资源,通过delete关键字释放内存资源。如果,程序员在某些位置没有写delete进行释放,那么申请的对象将一直占用内存资源,最终可能会导致内存溢出。
1.2 Java语言的垃圾回收
为了让程序员更专注于代码的实现,而不用过多的考虑内存释放的问题,所以,在Java语言中,有了自动的垃圾回收机制,也就是我们熟悉的GC。有了垃圾回收机制后,程序员只需要关心内存的申请即可,内存的释放由系统自动识别完成。
换句话说,自动的垃圾回收的算法就会变得非常重要了,如果因为算法的不合理,导致内存资源一直没有释放,同样也可能会导致内存溢出的。当然,除了Java语言,C#、Python等语言也都有自动的垃圾回收机制。
二、垃圾回收的常见算法
自动化的管理内存资源,垃圾回收机制必须要有一套算法来进行计算,哪些是有效的对象,哪些是无效的对象,对于无效的对象就要进行回收处理。常见的垃圾回收算法有:引用计数法、标记清除法、标记压缩法、复制算法、分代算法等。
2.1 引用计数法
引用计数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算法,最早George E. Collins在1960的时候首次提出,50年后的今天,该算法依然被很多编程语言使用。
2.1.1 原理
假设有一个对象A,任何一个对象对A的引用,那么对象A的引用计数器+1,当引用失败时,对象A的引用计数器就-1,如果对象A的计数器的值为0,就说明对象A没有引用了,可以被回收。
2.1.2 优缺点
优点:
实时性较高,无需等到内存不够的时候,才开始回收,运行时根据对象的计数器是否为0,就可以直接回收。在垃圾回收过程中,应用无需挂起。如果申请内存时,内存不足,则立刻报outofmember 错误。区域性,更新对象的计数器时,只是影响到该对象,不会扫描全部对象。
缺点:
每次对象被引用时,都需要去更新计数器,有一点时间开销。浪费CPU资源,即使内存够用,仍然在运行时进行计数器的统计。无法解决循环引用问题。(最大的缺点)
2.1.3 什么是循环引用?
class TestA{
public TestB b;
}
class TestB{
public TestA a;
}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 a = new A();
B b = new B();
a.b=b;
b.a=a;
a = null;
b = null;
}
}
虽然a和b都为null,但是由于a和b存在循环引用,这样a和b永远都不会被回收。
2.2 标记清除法
标记清除算法,是将垃圾回收分为2个阶段,分别是标记和清除。标记:从根节点开始标记引用的对象。清除:未被标记引用的对象就是垃圾对象,可以被清理。
2.2.1 原理
- 程序运行期间所有对象的状态,它们的标志位全部是0(也就是未标记,以下默认0就是未标记,1为已标记),假设这会儿有效内存空间耗尽了,JVM将会停止应用程序的运行并开启GC线程,然后开始进行标记工作,按照根搜索算法,标记完以后,被标记的对象状态就会变成1。
- 按照根搜索算法,所有从root对象可达的对象就被标记为了存活的对象,就完成了第一阶段标记。接下来,就要执行第二阶段清除了,那么清除完以后,没有被标记的对象将会回收清除掉,而被标记的对象将会留下,并且会将标记位重新归0。接下来,唤醒停止的程序线程,让程序继续运行。
2.2.2 优缺点
可以看到,标记清除算法解决了引用计数算法中的循环引用的问题,没有从root节点引用的对象都会被回收。同样,标记清除算法也是有缺点的:
效率较低,标记和清除两个动作都需要遍历所有的对象,并且在GC时,需要停止应用程序,对于交互性要求比较高的应用而言这个体验是非常差的。通过标记清除算法清理出来的内存,碎片化较为严重,因为被回收的对象可能存在于内存的各个角落,所以清理出来的内存是不连贯的。
2.3 标记压缩算法
标记压缩算法是在标记清除算法的基础之上,做了优化改进的算法。和标记清除算法一样,也是从根节点开始,对对象的引用进行标记,在清理阶段,并不是简单的清理未标记的对象,而是将存活的对象压缩到内存的一端,然后清理边界以外的垃圾,从而解决了碎片化的问题。
2.3.1 原理
2.3.2 优缺点
优缺点同标记清除算法,解决了标记清除算法的碎片化的问题,同时,标记压缩算法多了一步,对象移动内存位置的步骤,其效率也有有一定的影响。
2.4 复制算法
复制算法的核心就是,将原有的内存空间一分为二,每次只用其中的一块,在垃圾回收时,将正在使用的对象复制到另一个内存空间中,然后将该内存空间清空,交换两个内存的角色,完成垃圾的回收。如果内存中的垃圾对象较多,需要复制的对象就较少,这种情况下适合使用该方式并且效率比较高,反之,则不适合。
2.4.1 JVM中年轻代内存空间
- 在GC开始的时候,对象只会存在于Eden区和名为“From”的Survivor区,Survivor区“To”是空的。
- 紧接着进行GC,Eden区中所有存活的对象都会被复制到“To”,而在“From”区中,仍存活的对象会根据他们的年龄值来决定去向。年龄达到一定值(年龄阈值,可以通过-XX:MaxTenuringThreshold来设置)的对象会被移动到年老代中,没有达到阈值的对象会被复制到“To”区域。
- 经过这次GC后,Eden区和From区已经被清空。这个时候,“From”和“To”会交换他们的角色,也就是新的“To”就是上次GC前的“From”,新的“From”就是上次GC前的“To”。不管怎样,都会保证名为To的Survivor区域是空的。
- GC会一直重复这样的过程,直到“To”区被填满,“To”区被填满之后,会将所有对象移动到年老代中。
2.4.2 优缺点
优点:在垃圾对象多的情况下,效率较高;清理后,内存无碎片。
缺点:在垃圾对象少的情况下,不适用,如:老年代内存;分配的2块内存空间,在同一个时刻,只能使用一半,内存使用率较低。
2.5 分代算法
前面介绍了多种回收算法,每一种算法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缺点,谁都不能替代谁,所以根据垃圾回收对象的特点进行选择,才是明智的选择。分代算法其实就是这样的,根据回收对象的特点进行选择,在jvm中,年轻代适合使用复制算法,老年代适合使用标记清除或标记压缩算法。
三、 垃圾收集器以及内存分配
前面我们讲了垃圾回收的算法,还需要有具体的实现,在jvm中,实现了多种垃圾收集器,包括:串行垃圾收集器、并行垃圾收集器、CMS(并发)垃圾收集器、G1垃圾收集器。
3.1 串行垃圾收集器
串行垃圾收集器,是指使用单线程进行垃圾回收,垃圾回收时,只有一个线程在工作,并且java应用中的所有线程都要暂停,等待垃圾回收的完成。这种现象称之为STW(Stop-The-World)。对于交互性较强的应用而言,这种垃圾收集器是不能够接受的。一般在Javaweb应用中是不会采用该收集器的。
3.2 并行垃圾收集器
并行垃圾收集器在串行垃圾收集器的基础之上做了改进,将单线程改为了多线程进行垃圾回收,这样可以缩短垃圾回收的时间。(这里是指,并行能力较强的机器)当然了,并行垃圾收集器在收集的过程中也会暂停应用程序,这个和串行垃圾回收器是一样的,只是并行执行,速度更快些,暂停的时间更短一些。
- ParNew垃圾收集器:ParNew垃圾收集器是工作在年轻代上的,只是将串行的垃圾收集器改为了并行。通过-XX:+UseParNewGC参数设置年轻代使用ParNew回收器,老年代使用的依然是串行收集器。
- ParallelGC垃圾收集器:ParallelGC收集器工作机制和ParNewGC收集器一样,只是在此基础之上,新增了两个和系统吞吐量相关的参数,使得其使用起来更加的灵活和高效。
相关参数如下:
-XX:+UseParallelGC:
年轻代使用ParallelGC垃圾回收器,老年代使用串行回收器。
-XX:+UseParallelOldGC:
年轻代使用ParallelGC垃圾回收器,老年代使用ParallelOldGC垃圾回收器。
-XX:MaxGCPauseMillis:
设置最大的垃圾收集时的停顿时间,单位为毫秒。需要注意的时,ParallelGC为了达到设置的停顿时间,可能会调整堆大小或其他的参数,如果堆的大小设置的较小,就会导致GC工作变得很频繁,反而可能会影响到性能。该参数使用需谨慎。
-XX:GCTimeRatio:
设置垃圾回收时间占程序运行时间的百分比,公式为1/(1+n)。它的值为0~100之间的数字,默认值为99,也就是垃圾回收时间不能超过1%
-XX:UseAdaptiveSizePolicy:
自适应GC模式,垃圾回收器将自动调整年轻代、老年代等参数,达到吞吐量、堆大小、停顿时间之间的平衡。一般用于,手动调整参数比较困难的场景,让收集器自动进行调整。
3.3 CMS垃圾收集器
CMS全称 Concurrent Mark Sweep,是一款并发的、使用标记-清除算法的垃圾回收器,该回收器是针对老年代垃圾回收的,通过参数-XX:+UseConcMarkSweepGC进行设置。
CMS垃圾回收器的执行过程如下:
初始化标记(CMS-initial-mark) ,标记root,会导致stw;
并发标记(CMS-concurrent-mark),与用户线程同时运行;
预清理(CMS-concurrent-preclean),与用户线程同时运行;
重新标记(CMS-remark) ,会导致stw;
并发清除(CMS-concurrent-sweep),与用户线程同时运行;
调整堆大小,设置CMS在清理之后进行内存压缩,目的是清理内存中的碎片;
并发重置状态等待下次CMS的触发(CMS-concurrent-reset),与用户线程同时运行;
3.4 G1垃圾收集器(重点)
G1垃圾收集器是在jdk1.7中正式使用的全新的垃圾收集器,oracle官方计划在jdk9中将G1变成默认的垃圾收集器,以替代CMS。
G1的设计原则就是简化JVM性能调优,开发人员只需要简单的三步即可完成调优:
第一步,开启G1垃圾收集器
第二步,设置堆的最大内存
第三步,设置最大的停顿时间
G1中提供了三种模式垃圾回收模式,Young GC、Mixed GC 和 Full GC,在不同的条件下被触发。
3.4.1 原理
G1垃圾收集器相对比其他收集器而言,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取消了年轻代、老年代的物理划分,取而代之的是将堆划分为若干个区域(Region),这些区域中包含了有逻辑上的年轻代、老年代区域。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我们再也不用单独的空间对每个代进行设置了,不用担心每个代内存是否足够。
在G1划分的区域中,年轻代的垃圾收集依然采用暂停所有应用线程的方式,将存活对象拷贝到老年代或者Survivor空间,G1收集器通过将对象从一个区域复制到另外一个区域,完成了清理工作。这就意味着,在正常的处理过程中,G1完成了堆的压缩(至少是部分堆的压缩),这样也就不会有cms内存碎片问题的存在了。在G1中,有一种特殊的区域,叫Humongous区域。如果一个对象占用的空间超过了分区容量50%以上,G1收集器就认为这是一个巨型对象。
这些巨型对象,默认直接会被分配在老年代,但是如果它是一个短期存在的巨型对象,就会对垃圾收集器造成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G1划分了一个Humongous区,它用来专门存放巨型对象。如果一个H区装不下一个巨型对象,那么G1会寻找连续的H分区来存储。为了能找到连续的H区,有时候不得不启动Full GC。
3.4.2 Young GC
Young GC主要是对Eden区进行GC,它在Eden空间耗尽时会被触发。
Eden空间的数据移动到Survivor空间中,如果Survivor空间不够,Eden空间的部分数据会直接晋升到年老代空间。Survivor区的数据移动到新的Survivor区中,也有部分数据晋升到老年代空间中。最终Eden空间的数据为空,GC停止工作,应用线程继续执行。
Remembered Set(已记忆集合)
在GC年轻代的对象时,我们如何找到年轻代中对象的根对象呢?
根对象可能是在年轻代中,也可以在老年代中,那么老年代中的所有对象都是根么?如果全量扫描老年代,那么这样扫描下来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于是,G1引进了RSet的概念。它的全称是Remembered Set,其作用是跟踪指向某个堆内的对象引用。
每个Region初始化时,会初始化一个RSet,该集合用来记录并跟踪其它Region指向该Region中对象的引用,每个Region默认按照512Kb划分成多个Card,所以RSet需要记录的东西应该是 xx Region的 xx Card。
3.4.3 Mixed GC
当越来越多的对象晋升到老年代old region时,为了避免堆内存被耗尽,虚拟机会触发一个混合的垃圾收集器,即Mixed GC,该算法并不是一个Old GC,除了回收整个Young Region,还会回收一部分的Old Region,这里需要注意:是一部分老年代,而不是全部老年代,可以选择哪些old region进行收集,从而可以对垃圾回收的耗时时间进行控制。也要注意的是Mixed GC 并不是 Full GC。
MixedGC什么时候触发? 由参数 -XX:InitiatingHeapOccupancyPercent=n 决定。默认:45%,该参数的意思是:当老年代大小占整个堆大小百分比达到该阀值时触发。
它的GC步骤分2步:
1. 全局并发标记
全局并发标记,执行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 初始标记(initial mark,STW):标记从根节点直接可达的对象,这个阶段会执行一次年轻代GC,会产生全局停顿。
- 根区域扫描(root region scan):G1 GC 在初始标记的存活区扫描对老年代的引用,并标记被引用的对象。该阶段与应用程序(非 STW)同时运行,并且只有完成该阶段后,才能开始下一次 STW 年轻代垃圾回收。
- 并发标记(Concurrent Marking):G1 GC 在整个堆中查找可访问的(存活的)对象。该阶段与应用程序同时运行,可以被 STW 年轻代垃圾回收中断。
- 重新标记(Remark,STW):该阶段是 STW 回收,因为程序在运行,针对上一次的标记进行修正。
- 清除垃圾(Cleanup,STW):清点和重置标记状态,该阶段会STW,这个阶段并不会实际上去做垃圾的收集,等待evacuation阶段来回收。
2 .拷贝存活对象
Evacuation阶段是全暂停的。该阶段把一部分Region里的活对象拷贝到另一部分Region中,从而实现垃圾的回收清理。
3.4.4 G1收集器相关参数
-XX:+UseG1GC :使用 G1 垃圾收集器
-XX:MaxGCPauseMillis: 设置期望达到的最大GC停顿时间指标(JVM会尽力实现,但不保证达到),默认值是 200 毫秒。
-XX:G1HeapRegionSize=n :设置的 G1 区域的大小。值是 2 的幂,范围是 1 MB 到 32 MB 之间。目标是根据最小的 Java 堆大小划分出约 2048 个区域。默认是堆内存的1/2000。
-XX:ParallelGCThreads=n :设置 STW 工作线程数的值。将 n 的值设置为逻辑处理器的数量。n 的值与逻辑处理器的数量相同,最多为 8。
-XX:ConcGCThreads=n :设置并行标记的线程数。将 n 设置为并行垃圾回收线程数(ParallelGCThreads) 的 1/4 左右。
-XX:InitiatingHeapOccupancyPercent=n :设置触发标记周期的 Java 堆占用率阈值。默认占用率是整个 Java 堆的 45%。
3.4.5 对于G1垃圾收集器优化建议
年轻代大小:避免使用 -Xmn 选项或 -XX:NewRatio 等其他相关选项显式设置年轻代大小;固定年轻代的大小会覆盖暂停时间目标。
暂停时间目标不要太过严苛:G1 GC 的吞吐量目标是 90% 的应用程序时间和 10%的垃圾回收时间;评估 G1 GC 的吞吐量时,暂停时间目标不要太严苛。目标太过严苛表示您愿意承受更多的垃圾回收开销,而这会直接影响到吞吐量。
四、可视化GC日志分析工具
4.1 GC日志输出参数
前面通过-XX:+PrintGCDetails可以对GC日志进行打印,我们就可以在控制台查看,这样虽然可以查看GC的信息,但是并不直观,可以借助于第三方的GC日志分析工具进行查看。在日志打印输出涉及到的参数如下:
-XX:+PrintGC 输出GC日志
-XX:+PrintGCDetails 输出GC的详细日志
-XX:+PrintGCTimeStamps 输出GC的时间戳(以基准时间的形式)
-XX:+PrintGCDateStamps 输出GC的时间戳(以日期的形式,如 2013-05-04T21:53:59.234+0800)
-XX:+PrintHeapAtGC 在进行GC的前后打印出堆的信息
-Xloggc:../logs/gc.log 日志文件的输出路径
4.2 GC Easy 可视化工具
GC Easy是一款在线的可视化工具,易用、功能强大,网站:http://gceasy.io/
以上是关于JVM学习笔记2:垃圾回收算法及垃圾回收器原理解读及特性对比详解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