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辨识的四要素是啥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风险辨识的四要素是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风险辨识原则
3.1 全覆盖的原则
风险辨识应坚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全面系统地分析各种风险事件存在和可能发生的概率以及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因素及因风险的出现而导致的其他问题。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风险控制策略和管理效果。因此,必须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存在和发生及其将引起的后果的详细情况,以便及时而清楚地为决策者提供比较完备的决策信息。
3.2 动静态结合的辨识原则
风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括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损失程度的各种风险,运用某一种独立的分析方法难以对全部风险的辨识,建议综合使用多种分析方法,采用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持续开展辨识活动,随时调整风险判别方法和评价边界条件。
3.3 实事求是的原则
风险辨识的目的在于为风险评估提供前提和决策依据,以保证控制风险的在可接受程度或最大限度减少风险损失,因此,积极运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工器具、科技手段、计算方法以及规范性技术标准等开展辨识,在辨识过程中避免无中生有、无限延伸、无边界条件等莫须有的恐惧人为夸大危害程度,以保证辨识工作的顺利开展。
3.4 创新技术应用的原则
风险辨识一定要建立在严谨的科学基础之上。风险的识别和量化定性要以严格技术手段作为分析工具,在充分利用新技术、大数据、新算法等先进工具,全面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以取得科学合理的分析结果。
4 风险辨识方法
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辨识别,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以确定其特性或风险严重程度的过程。
1 采用LEC作业条件风险性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风险点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定量计算每一种风险源所带来的风险:D=LEC 式中: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2 按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系统性辨识。
3 按照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进行辨识: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4 经验案例类比法。根据国内外同行业或相关行业事故案例及现场熟练工作人员的经验进行辨识。对新设备、新员工、新工艺以及新系统首次投运的风险辨识还要结合工种人员熟练程度以及环境因素影响,对于容易误操作、装置性违章、缺乏有效监管的区域应提高风险级别。
5 术语和定义
1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
2 危险源分类: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心理生理性危险源等。
3 风险:是指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产生的后果的组合,主要包括:物的不稳定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参考技术A 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的基础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展开
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识别出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主动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的处理。
中文名
风险识别
外文名
Risk identification
快速
导航
识别内容

程序

识别方法

基本原则

应对内容

应对措施
基本信息
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人们运用各种方法系统的、连续的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风险识别过程包含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
感知风险:即了解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基础,只有通过感知风险,才能进一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寻找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因素,为拟定风险处理方案,进行风险管理决策服务。
分析风险:即分析引起风险事故的各种因素,它是风险识别的关键。
1、用感知、判断或归类的方式对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性质进行鉴别的过程。

风险识别
2、存在于人们周围的风险是多样的,既有当前的也有潜在于未来的,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等等。风险识别的任务就是要从错综复杂环境中找出经济主体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3、风险识别一方面可以通过感性认识和历史经验来判断,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对各种客观的资料和风险事故的记录来分析,归纳和整理,以及必要的专家访问,从而找出各种明显和潜在的风险及其损失规律.因为风险具有可变性,因而风险识别是一项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工作,要求风险管理者密切注意原有风险的变化,并随时发现新的风险.
识别内容
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指由于外部环境意外变化打乱了企业预定的生产经营计划,而产生的经济风险。引起环境风险的因素有:
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使企业受到意外的风险损失。
2、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外部环境的要求相违背而受到的制裁风险。
3、社会文化、道德风俗习惯的改变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阻而导致企业经营困难。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指市场结构发生意外变化,使企业无法按既定策略完成经营目标而带来的经济风险。
导致市场风险的因素主要有:
1、企业对市场需求预测失误,不能准确地把握消费者偏好的变化。
2、竞争格局出现新的变化,如新竞争者进入,所引发的企业风险。
3、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技术风险
这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由于遇到技术、商业或者市场等因素的意外变化而导致的创新失败风险。
其原因主要有:
1、技术工艺发生根本性的改进。
2、出现了新的替代技术或产品。
3、技术无法有效地商业化。
生产风险
生产风险指企业生产无法按预定成本完成生产计划而产生的风险。引起这类风险的主要因素有:
1、生产过程发生意外中断
2、生产计划失误,造成生产过程紊乱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收支状况发生意外变动给企业财务造成困难而引发的企业风险。
人事风险
人事风险是指涉及企业人事管理方面的风险。
程序
筛选
筛选即按一定的程序将具有潜在风险的产品、过程、事件、现象和人员进行分类选择的风险识别过程。

风险识别程序
监测
监测是在风险出现后,对事件、过程、现象、后果进行观测、记录和分析的过程。
诊断
诊断是对风险及损失的前兆、风险后果与各种原因进行评价与判断,找出主要原因并进行仔细检查的过程。
识别方法
说明
现在使用的风险识别方法,可以分为宏观领域中的决策分析(可行性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等)和微观领域的具体分析(资产负债分析、损失清单分析等)。下面介绍几种主要方法:
生产流程分析
生产流程分析法,又称流程图法。生产流程又叫工艺流程或加工流程,是指在生产工艺中,从原料投入到成品产出,通过一定的设备按顺序连续地进行加工的过程。该种方法强调根据不同的流程,对每一阶段和环节,逐个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
风险调查列举
由风险管理人员对该企业、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逐一列出,并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专家所涉及的面应尽可能广泛些,有一定的代表性。一般的分类标准为:直接或间接,财务或非财务,政治性或经济性等。
资产状况分析
即按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财产目录等的财务资料,风险管理人员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潜在风险。
分解分析法
分解分析法指将一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事物,将大系统分解为具体的组成要素,从中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潜在损失的威胁。
失误树分析法
失误树分析方法是以图解表示的方法来调查损失发生前种种失误事件的情况,或对各种引起事故的原因进行分解分析,具体判断哪些失误最可能导致损失风险发生。
风险的识别还有其他方法,诸如环境分析、保险调查、事故分析等。企业在识别风险时,应该交互使用各种方法。
基本原则
全面周详
为了对风险进行识别,应该全面系统地考 察、了解各种风险事件存在和可能发生的概率 以及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因素及因风险的出 现而导致的其他问题。损失发生的概率及其后 果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人们对损失危害的衡 量,最终决定风险政策措施的选择和管理效果 的优劣。因此,必须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存在 和发生及其将引起的损失后果的详细情况,以 便及时而清楚地为决策者提供比较完备的决策 信息。
综合考察
单位、家庭、个人面临的风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括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损失程度的各种风险。由于复杂风险系统的存在,使得某一种独立的分析方法难以对全部风险奏效,因此必须综合使用多种分析方法,根据风险清单列举可知,单位、家庭、个人面临的风险损失一般分为三类:

网上银行风险识别
一是直接损失。识别直接财产损失的方法很多,例如,询问经验丰富的生产经营人员和资金借贷经营人员,查看财务报表等。
二是间接损失。它是指企业受损之后,在修复前因无法进行生产而影响增值和获取利润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或是指资金借贷与经营者受损之后,在追加投资前因无法 继续经营和借贷而影响金融资产增值和获取收益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间接损失有时候在量上要大于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可以用投人产出、分解分析等方法来识别。
三是责任损失。它是因受害方对过失方的胜诉而产生的。只有既具备了熟练的业务知识,又具备了充分的法律知识,才能识别和衡量责任损失。另外,企业或单位各部门关键人员的意外伤亡或伤残所造成的损失,一般是由特殊的检测方法来进行识别的。
量力而行
风险识别的目的就在于为风险管理提供前提和决策依据,以保证企业、单位和个人以最小的支出来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减少风险损失,因此,在经费限制的条件下,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的财务承受能力,来选择效果最佳、经费最省的识别方法。企业或单位在风险识别和衡量的同时,应将该项活动所引起 的成本列人财务报表,作综合的考察分析,以保证用较小的支出,来换取较大的收益。
科学计算
对风险进行识别的过程,同时就是对单位、家庭、个人的生产经营(包括资金借贷与 经营)状况及其所处环境进行量化核算的具体过程。风险的识别和衡量要以严格的数学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在普遍估计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和计算,以得出比较科学合理的分析结果。
系统化
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识别的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风险管理效果的好坏。为了保证最初分析的准确程度,就应该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将风险进行综合归类,揭示其性质、类型及后果。如果没有科学系统的方法来识别和衡量,就不可能对风险有一个总体的综合认识,就难以确定哪种风险是可能发生的,也不可能较合理地选择控制和处置的方法。这就是风险的系统化原则。此外,由于风险随时存在于单位的生产经营(包 括资金的借贷与经营)活动之中,所以,风险的识别和衡量也必须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制度化的过程。这就是风险识别的制度化、经常化原则。
应对内容
风险应对过程的活动是执行风险行动计划,以求将风险降至可接受程度。包括以下内容:
1.对触发事件的通知作出反应。得到授权的个人必须对触发事件作出反应。适当的反应包括回顾当前现实以及更新行动时间框架,并分派风险行动计划。
2.执行风险行动计划。应对风险应该按照书面的风险行动计划进行。
3.对照计划,报告进展。确定和交流对照原计划所取得的进展。定期报告风险状态,加强小组内部交流。小组必须定期回顾风险状态。
4.校正偏离计划的情况。有时结果不能令人满意,就必须换用其他途径。将校正的相关内容记录下来。
应对措施
在评估了相关的风险之后,管理当局就要确定如何应对。应对包括风险回避、降低、分担和承受。在考虑应对的过程中,管理当局评估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的效果,以及成本效益,选择能够使剩余风险处于期望的风险容限以内的应对。管理当局识别所有可能存在的机会,从主体范围或组合的角度去认识风险,以确定总体剩余风险是否在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

  应对风险的措施有四种—规避风险、接受风险、降低风险和分担风险,下面将结合例子进行详细分析。
1、规避风险。通过避免受未来可能发生事件的影响而消除风险。规避风险的办法有:
通过公司政策、限制性制度和标准,阻止高风险的经营活动、交易行为、财务损失和资产风险的发生。
通过重新定义目标,调整战略及政策,或重新分配资源,停止某些特殊的经营活动。
在确定业务发展和市场扩张目标时,避免追逐“偏离战略”的机会。
审查投资方案,避免采取导致低回报、偏离战略,以及承担不可接受的高风险的行动。
通过撤出现有市场或区域,或者通过出售、清算、剥离某个产品组合或业务,规避风险。
2、接受风险。维持现有的风险水平。做法是:
不采取任何行动,将风险保持在现有水平。
根据市场情况许可等因素,对产品和服务进行重新定价,从而补偿风险成本。
通过合理设计的组合工具,抵消风险。
3、降低风险。利用政策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方法有:
将金融资产、实物资产或信息资产分散放置在不同地方,以降低遭受灾难性损失的风险。
借助内部流程或行动,将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以控制风险。
通过给计划提供支持性的证明文件并授权合适的人做决策,应对偶发事件。必要时,可定期对计划进行检查,边检查边执行。
4、分担风险。将风险转移给资金雄厚的独立机构。例如:

信贷八大要素及二十五大主要风险点(赶紧收藏吧)!

信贷八大要素及二十五大主要风险点(赶紧收藏吧)!

 

         点击上方技术分享蓝字免费订阅!

 

作者 | 孙自通

出品 | 信贷风险管理(ID:minjianjinronglawyer)

本文由本平台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笔者一直认为,要想做好信贷业务,对一些基础的问题要有清晰的了解。一般认为,信贷业务包含授信对象、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还款来源、用途、担保方式等八个要素,清晰了解这八个要素是做好信贷业务的基础,接下来,本文将在介绍信贷本质、信贷八大要素的基础上,一并对与八大要素相关的主要风险点进行分析和介绍,希望能对您从事信贷业务有帮助。点击链接查看《做好信贷业务必须了解这八大问题!

 

一、信贷的本质

 

信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贷是指以银行为中介、以存贷为主体的信用活动的总称,包括存款、贷款、结算、担保等业务。狭义的信贷通常指银行等信贷机构发放贷款的行为。本文仅从狭义的角度讨论信贷。

 

要想从事好信贷业务,需要对信贷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就信贷而言,究其本质,信贷是指将资金的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有偿让渡给其他人,并在贷款到期时收回资金本息以取得收益的行为,是资金使用权的一种有偿让渡。对信贷的通俗解释: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

 

信贷业务本身是一种授信行为,从金融学的角度,信用包括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两方面,信贷机构在办理信贷业务时需要对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进行调查和了解,并且需要在调查和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决定是否对借款人授信以及授信的额度和期限。

 

二、信贷的八大要素及需要注意的主要风险点

 

一般认为,信贷业务包含授信对象、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还款来源、用途、担保方式等八个要素。我们分别介绍如下:

 

要素1:贷款对象

 

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客户,必须满足贷款通则、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商业银行授信工作指引、商业银行法等的规定以及本机构对授信对象的基本要求。信贷机构一般将客户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公司类客户;第二类是自然人客户。

 

风险点1:为不具备主体资格或主体资格有瑕疵的借款人发放贷款 

 

风险表现:

 

1、借款人没有《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身份证明》,特殊行业没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或《企业资质等级证书》;

 

2、借款人是法人分支机构但未经法人机构授权;

 

3、借款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防控措施:

 

1、严格按规定对借款人主体资格进行调查,对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申请贷款的必须到工商部门或主管机关调查工商注册登记情况;

 

2、对自然人申请贷款的要调查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核对法人代表和自然借款人身份证明;

 

4、合同无效后按照《合同法》及相关规则进行追责,以弥补损失;

 

风险点2:向国家限控行业发放贷款

 

风险表现:

 

贷款流向“五小”(浪费资源、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小煤矿、小炼油、小水泥、小玻璃、小火电等)和两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及产能过剩)等国家限制、控制甚至淘汰类的行业。这类行业本身就对社会发展存在不良的影响,加上国家政策(如税收、财政等)的限制,很难有大的发展,甚至可能成为政府直接勒令退出市场和破产关闭的对象,从而造成信贷机构不良贷款和呆账、坏账的出现。

 

防控措施:

 

1、信贷人员应在贷前审查中,对照产业目录对限制类、淘汰类等的规定,认真检查借款人的经营范围是否为国家限控行业,严格限制这类行业进入贷款程序,以防造成信贷机构的损失。做到以下“六不准”:

 

 (1)不准向淘汰类和禁止类项目发放贷款;

 

 (2)不准向环评不达标、环保记录差的企业发放贷款;

 

(3)不准向钢铁、铝冶炼、铜冶炼、铁合金等高耗能行业中属于限制类的新建项目和淘汰类项目发放贷款;

 

(4)不准向关停范围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项目发放;

 

 (5)不准向列入淘汰类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及产品发放。

 

2、核实借款用途是否用于限控行业。虽然有些企业在贷款审查时提交的材料表明确实符合贷款条件,但是在真正取得贷款后,却将贷款违规用于其他用途。这就需要信贷机构加强贷后的风险管理,贷后对贷款企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实地检查,以及财务报表等的检查,以获得贷款用途的真实信息;

 

3、实地调查,核实提供资料和生产经营情况的真伪;

 

4、对于违规人员要及时追责。

 

附1:2016整体信贷投向指引(仅供参考)

 

优先支持类:

 

(1)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战略新兴产业。

 

(2)文化创意、节能环保、医疗健康行业、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电子信息、现代农业、新能源汽车、国防科技、轻工纺织、石油化工、现代教育等国家重点支持项目。

 

(3)具有一定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垄断特征,产品可替代程度低的环保型科技创新类行业。

 

(4)工信部近两年重点支持的七大行业:智能化建设、互联网管理、钢铁落后产能淘汰、新能源车推广、军民融合、盐业改革、海洋工程。

 

适度支持类:

 

旅游业、汽车行业、食品饮料行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机械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电子信息制造业、电力行业、现代物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等运行平稳、风险适中的行业。

 

注:批发零售类不含钢铁贸易、煤炭贸易、铁矿石贸易、铁精粉贸易等批发零售行业中风险很高的子行业。

 

审慎介入类:

 

房地产、建筑、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化工、煤炭、钢铁等风险较大,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且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的行业。

 

严格控制或退出类:

 

煤化工、水泥、平板玻璃、造纸等行业国家明确淘汰落后产能的行业,主要包括小钢铁、小水电、小水泥、小炼油、小煤窑、小玻璃、小造纸、小矿山、小化工、小药厂、小火电等行业。

 

风险点3:受理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客户申请

 

风险表现:

 

信贷机构会根据不同的信贷产品设置基本的准入条件,该风险点表现为受理了不符合准入条件借款人的借款申请。

 

防控措施:

 

严格根据不同产品的准入条件进行审核,任何一项不符,即拒绝受理借款申请,不让一笔不符合条件业务进入调查环节。

 

附2:全款车抵押业务准入条件及不予受理情形

 

全款车抵押业务准入条件(民间金融领域)

 

 1、年龄18周岁到60周岁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2、信用状况良好,有固定职业或企业经营正常,有可预见的还款来源;

 3、有明确的借款用途,借款用途合理、合法;

4、有本地户口,外地户口需要在业务开展城市长期居住和工作;

 5、借款人是车辆的所有权人;

 6、车辆牌照是本地牌照;

 7、车辆在5年以内,车型可以是轿车或商务车; 

8、登记证、行驶证、驾驶证、保险单、备用钥匙等齐全;

 9、购车3个月以上(购车3个月以内慎入)。

 

禁止进件(不予受理)的情形 

 

 1、年龄在18周岁(不含)以下,或在60周岁(不含)以上; 

2、无具体贷款用途或贷款用途不符合公司贷款规定;

 3、不能按照公司要求如实完整提供相应材料的;

 4、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如虚假的营业执照、租赁合同、购销合同、产权证明、银行账户流水、担保人收入证明等; 

5、有不良信用记录的; 

6、车辆属于发生过重大事故车辆;

 7、有犯罪记录、劳改、劳教、刑满释放人员等; 

8、车辆改装、二手车修理及车贷行业从业人员; 

9、其他情形。 

注:以上准入条件及不予受理情形供参考,由于借贷机构的风险偏好、各地情况不同,从事车贷业务的借贷机构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上述基础上进行调整。

 

点击链接查看车贷业务怎么做?——还原真实的车贷江湖!

 

附3:流动资金贷款申请应具备的条件:

 

(一)借款人依法设立;

(二)借款用途明确、合法;

(三)借款人生产经营合法、合规;

(四)借款人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有合法的还款来源;

(五)借款人信用状况良好,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

(六)贷款人要求的其他条件。

 

以上来自《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附4:贷款人受理的固定资产贷款申请应具备的条件:

 

(一)借款人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

(二)借款人信用状况良好,无重大不良记录;

(三)借款人为新设项目法人的,其控股股东应有良好的信用状况,无重大不良记录;

(四)国家对拟投资项目有投资主体资格和经营资质要求的,符合其要求;

(五)借款用途及还款来源明确、合法;

(六)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土地、环保等相关政策,并按规定履行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合法管理程序;

(七)符合国家有关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规定;

(八)贷款人要求的其他条件。

 

以上转自银监会《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附5:个人贷款申请应具备的条件:

 

(一)借款人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或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境外自然人;

(二)贷款用途明确合法;

(三)贷款申请数额、期限和币种合理;

(四)借款人具备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五)借款人信用状况良好,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

(六)贷款人要求的其他条件。

 

以上转自银监会《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点击链接查看亲,多久没看《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了?基础的东西往往最重要,赶紧看看吧!

 

要素2:金额

 

金额是指银行等信贷机构给借款人授信的具体额度。信贷机构应该在充分考虑借款人借款需求、借款用途、还款能力、提供的担保、资信状况等的基础上决定授信额度。额度应当适度,应与借款人偿债能力和实际需求相匹配,超过其实际偿债能力或实际需求或额度不够都存在风险。超额贷款,贷款客户可能会挪用贷款,挪用难收,不足额,客户有可能无法完成项目或寻求其他高息借款,风险同样很大。

 

风险点4:过渡授信

 

风险表现:

 

对借款人发放了超过其实际偿债能力或实际需求的授信。导致上述风险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贷前调查不到位,企业经营与财务信息不完整、不真实,导致决策失误;选择授信业务产品单一,以产品特性规避信贷风险的潜力未充分挖掘;信贷审批决策能力不足;由于认识不足、预警信息滞后导致贷后管理不到位等等。

 

防控措施:

 

1、一定要分析借款人的借款需求及借款用途,在此基础上确定其需要多少金额借款才能满足其需求;

 

2、依据行业平均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偿债能力指标或营运能力指标对比客户的财务指标,如企业资产负债率远高于行业平均值、带息负债比和利息保障倍数远低于行业平均值时,基本可以认定企业存在过度授信问题;

 

3、业务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在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实行全流程监控;

 

4、选择合适的信贷产品,以产品特性来防范过度授信,尤其要谨防流动资金贷款的短贷长用和固定资产贷款的资本金抽离;

 

5、要防止集团企业过度授信。

 

风险点5:授信不足

 

风险表现:

 

对借款人发放的贷款无法满足其实际需求,授信额度不足。很多信贷人员一般会重点关注过渡授信的风险而对授信不足的风险认识不足,过渡授信有风险,授信不足同样有风险。授信不足额,无法满足借款人实际需求,借款人有可能无法完成项目或为完成项目寻求其他高息借款,在这种情况下,信贷机构同样风险很大。对于造成此类风险的原因及防控措施请参照本文对风险点4的分析。

 

要素3:期限

 

期限是指是指借贷双方依照有关规定,在合同中约定的借款使用期限。借款期限应根据借款种类、借款性质、借款用途来确定。在借款合同中,当事人订立借款期限条款必须详细、具体、全面、明确,以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防止产生合同纠纷。

 

风险点6:期限设置不合理的风险

 

风险表现:

 

贷款期限可以划分为短期和中长期。短期贷款又称流动资金贷款,主要用于满足企业的流动资金需要;中长期贷款主要包括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和房地产贷款。对信贷机构而言,虽然长期贷款的收益较好,但贷款期限越长使得信贷机构的风险越大,增加了出现不良贷款的可能性,令其积累了大量潜在风险。对借款人而言,若贷款期限大于实际需求期限,会导致企业资金过剩,有可能会导致盲目扩大投资、扩张生产甚至进行权益性投资,从而产生更多的风险。若贷款期限短于实际需求期限,又会导致贷款到期无法归还从而造成逾期、垫款等不良贷款的发生,给信贷机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增加经营风险。

 

防控措施:

 

综合借款人各种因素确定合理的借款期限,借款期限要与借款金额、借款用途、借款人未来现金流等相匹配。

 

 

要素4:利率

 

贷款利率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 利息量/ (本金x时间)×100%。利率是货币所有者因暂时让渡货币资金使用权而从借款人那里获得的一定报酬。

 

风险点7:贷款利率定价随意

 

风险表现:

 

银行等信贷机构的主要收入来自于通过发放贷款获取的利息。贷款如何合理定价是长期以来困扰信贷机构的一个大问题。定价过高,会驱使客户从事高风险的经济活动以应付过于沉重的债务负担,或是抑制客户的借款需求,使之转向其他银行或通过公开市场直接筹资;定价过低,信贷机构无法实现盈利目标,甚至不能补偿信贷机构付出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本风险点体现为信贷机构定价随意,未按照科学的定价方法对贷款进行定价。

 

防控措施:

 

1、遵循风险定价的基本原则;

 

2、核实借款人资金需求,对借款人资金需求量以及真正需求时间进行相对准确的计算;

 

3、根据信贷机构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成本核算,计算出资金成本,营业成本,资本的目标利润。;

 

4、做好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的统计,以核算标准贷款违约风险补偿率,实时更新数据。;

 

5、根据贷前现场调查的结果,确定是否具有可贷性,针对准备发放贷款的目标客户,核算其贷款违约风险补偿率。

 

点击链接查看【信贷知识】贷款定价模式

 

要素5:还款方式

 

还款方式是指的借款人以何种方式还款,以个人贷款为例,个人贷款有以下六种还款方式:①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法;②等额本息还款法;③等额本金还款法;④等比累进还款法;⑤等额累进还款发;⑥组合还款法等。还款方式应根据信贷产品、借款金额、借款用途、借款人现金流等情况确定。

 

 

风险点8:还款方式设置不合理

 

风险表现:

 

还款方式设置不合理,与信贷产品、借款金额、借款用途、借款人现金流等不匹配。

 

防控措施:

 

根据不同信贷产品,结合借款金额、借款用途、借款人现金流等因素确定借款人还款方式,重点关注借款人的现金流,借款人的还款方式必须与其现金流相匹配,小额信贷一般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等额本息一般分为按月等额本息和按季等额本息两种。

 

要素6:借款用途

 

不同的信贷业务有不同的用途,我们首先要区分借款需求和借款用途,借款需求和借款用途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借款需求是指借款人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资金的短缺,即借款人对现金的需求超过了借款人的现金储备时,就会产生借款的需求。借款需求指的是借款人为什么会出现资金短缺并需要借款,而借款用途指的是借款的具体去向,它反映借款用于解决哪一方面的资金需要。客户的借款用途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需要购买机器设备,可能是流动资金不足,也可能是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借新还旧。

借款用途应满足真实、合理、合规、合法等基本要求。

 

点击链接查看贷前调查事项里这三点最重要,你知道吗!

 

风险点9:借款用途法律风险

 

1、对借款人借款用途审查不严,轻易发放贷款,借款用途不真实或用于限制性、禁止性行业;

 

2、未再借款合同中对借款用途进行明确界定,对违反借款用途的后果未明确约定;

 

3、借款人未按照借款用途使用借款;

 

4、贷后监管不到位,对于贷款人资金流向毫不知情,造成贷款回收困难。

 

防控措施:

 

分析借款人借款需求及借款用途,借款用途应满足真实、合理、合规、合法等基本要求。信贷人员应根据借款人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或需求对其借款用途进行逻辑推理,并分析、核对其借款金额、用途和购销合同等因素,判断借贷用途真实性。重点关注生产经营是否合法合规、借款人是否属于禁止或限制性行业、被挪用风险大小、购销合同真伪等事项,并通过财务情况分析甄别借贷用途是否真实合理。

 

要素7:还款来源

 

这里的还款来源指的是第一还款来源,指的是借款人拿什么钱来还我们,这个问题是贷前调查阶段最重要的问题。信贷机构需要通过充分的贷前调查获得真实、详尽的信息,对借款人的行业情况、经营管理情况、财务状况进等行分析,分析借款人未来的还款来源是什么,是否具备到期足额准时还款的能力。在进行充分考察和评估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担保方式等要素。

 

就正常还款而言,借款人需要有充足的现金流,而借款人的现金流主要来自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三方面。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是首要还款来源,信贷机构应当根据了解的情况判断借款人经营活动是否持续、稳定,是否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如果是以特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还要对特定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分析其作为还款来源的充分性和可靠程度,并可采取适当方式对其现金流进行一定的控制。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主要包括银行贷款、股东借款或民间借贷等,通常为辅助还款来源,应考察和评估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和融资能力,在小额信贷领域,面对以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还款来源的客户一定要慎重。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主要包括变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等的款项为还款来源,重点要了解相应还款来源的可行性及变现程度,该类还款来源一般会对企业未来经营产生影响,不应作为主要还款来源。

 

风险点10:对现金流不足的借款人发放贷款

 

风险表现:

 

信贷机构工作人员疏于审查相关数据而向现金流量不足的贷款企业发放贷款,那么极有可能导致因企业不具有实际上的还款能力而形成不良贷款,或者呆账、坏账。有时,即便在贷款企业提供了保证或者抵押、质押的情况下,信贷机构虽然享有优先受偿权,但是也很难得到全部的偿还。

 

防控措施:

 

第一,信贷机构工作人员应认真审查上述现金流量的判断指标,根据这些指标表明的贷款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判断贷款企业的情况,以及贷款的可能性;

 

第二,实地尽职调查,全面了解借款人的情况,重点调查借款人产(商)品销售是否正常,对销售收入采取定期结算或不定期结算的要作深层了解,查看应收账款是否过大;调查借款人投资活动现金投入是否过大,导致流动资金逐步减少等;

 

第三,关注是否有借款人有无股东抽走投资行为,或者大额关联交易的存在。这些都会影响到借款企业的现金流量和还款能力。

 

点击链接查看贷前调查前的九大准备工作,你知道吗?以及如何撰写贷前调查报告(企业借款人)!

 

要素八:担保

 

担保措施是借款人的第二还款来源,当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出现问题时,可以起到分散和补偿贷款风险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担保可以说是信贷机构为自己买的保险!但是,担保措施作为第二还款来源,虽然分散了贷款风险,但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贷款风险,其不能取代对借款人的信用分析,并且从实践中的情况来看,一旦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出现问题,信贷机构主张担保权利往往也不会很顺利,会花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按照法律规定,客户提供的担保方式包括信用、保证、抵押、质押等。

 

点击链接查看贷款担保风险分析(保证、抵押、质押)!

 

风险点11:过于依赖担保的风险

 

风险表现:

 

风险管理上过于依赖抵押担保,忽视第一还款来源,没体现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一些信贷机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技术还比较传统,信息和数据挖掘深度不够,对于集团关联风险、连环担保风险以及交叉违约风险等多层复杂风险的识别能力还比较薄弱。风险防控主要靠担保,甚至把担保作为判断风险和融资决策的主要依据。对担保的依赖导致不良贷款猛增,而且可能蔓延到整个金融领域。

 

防控措施:

 

重点关注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现金流和持续经营的能力,通过培训等方式让业务人员了解担保的局限性,破除抵押物崇拜等思想。

 

其余需要关注风险点(略):

 

风险点12:风险文化未建立市场定位发生偏差

 

点击链接查看十二大贷前思维,优秀客户经理必须具备!!(超实用)以及把信贷风险管理浓缩为50个要点(赶紧收藏吧)!

 

风险点13:冒名贷款和借名贷款风险

 

风险点14:由关联企业引发的贷款风险

 

风险点15:给不良征信借款人发放贷款的风险

 

风险点16:未有效识别借款人虚假资料的风险

 

风险点17:授信过于集中导致的风险

 

风险点18:信贷人员道德风险

 

风险点19:业务流程不规范导致的风险

 

点击链接查看超实用的信贷业务流程——贷前、贷中、贷后(收藏吧!)

 

风险点20:合同不规范导致的风险

 

点击链接查看:好的借款合同好在哪?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风险点21:保证人不适格或代偿能力不足的风险

 

风险点22:抵(质)押物不合法,抵押登记手续不规范的风险

 

风险点23:”多户贷一户用“贷款带来的风险

 

风险点24: 超权限、违反程序授信风险

 

风险点25:人情贷、领导强令放款风险

以上是关于风险辨识的四要素是啥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信贷八大要素及二十五大主要风险点(赶紧收藏吧)!

java面向对象的三要素是啥

云原生应用的关键要素是啥?

“入学日期”的适当 FHIR 资源和要素是啥

数据模型的作用及三要素是啥?

matlab完成仿真的三要素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