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从DSSM语义匹配到Google的双塔深度模型召回和广告场景中的双塔模型思考

Posted 搜索与推荐Wiki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论文|从DSSM语义匹配到Google的双塔深度模型召回和广告场景中的双塔模型思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于深度学习的召回近些年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双塔模型更是作为经典的深度学习召回模型被各大公司应用,回顾双塔模型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03年微软发布的DSSM模型,本篇文章将会从DSSM开始介绍几篇论文,看一下DSSM模型是怎么发展成为双塔模型并应用在推荐系统中做召回的。

DSSM

DSSM模型是2013年微软发布的,其论文全称为:Learning Deep Structured Semantic Models for Web Search using Clickthrough Dara(https://www.microsoft.com/en-us/research/wp-content/uploads/2016/02/cikm2013_DSSM_fullversion.pdf )。其发表的本意是用来语义相似度计算。通过对用户的Query历史和Document进行embedding编码,使用余弦相似度计算用户query的embedding和document的相似度,继而达到语义相似度计算的目的。

论文首先介绍了已有的语义分析模型,比如

  • LSA、PLSA、LDA,但是因为他们采用的都是无监督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实际的场景中表现的并不好。
  • 通过用户查询和点击序列进行建模的BLTMs和DPMs,BLTMs不仅要求共享主题分布,而且还给每个主题分配相似的词组;DPMs则使用S2Net算法并结合LTR中的piarwise方法。在实验中他们的效果表现要比LSA、PLSA、LDA效果好。然后虽然BLTMs使用了点击数据进行训练,但其使用的是最大似然方法优化目标,该方法对于排序来讲并不是最优的。DPMs则会产生一个巨大的稀疏矩阵,虽然可以通过删除词汇减小维度,但相应的效果也会减弱
  • 结合深度自编码的方法,虽然表现较传统的LSA效果好,但由于其采用的是无监督的学习方法,模型参数的优化是基于重建文档,而不是区分相关性,因此基于深度自编码的方法在效果上并没有显著优于关键词匹配。

因此作者们提出了深层结构化语义模型(Deep Structured Semantic Model,DSSM)。相比之前的提到几个模型DSSM的主要区别在于:

  • 有监督,使用最大似然函数进行优化
  • 使用word-hashing方法解决大规模且稀疏的词典问题
  • 将用户的Query行为和Document映射到同一语义空间中,通过余弦相似度计算相似性

DSSM模型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输入DSSM的是一个高维的向量,经过若干层的神经网络,输出一个低维的向量,分别用来表示user的query意图和document,最后通过余弦相似度计算Q和D的相似度。

每一层的输出可以表示为:
l i = f ( W i l i − 1 + b i ) , i = 1 , 2 , . . . . , N − 1 l_i = f(W_il_i-1 +b_i), i=1,2,....,N-1 li=f(Wili1+bi),i=1,2,....,N1
其中:

  • W i W_i Wi 表示第 i i i层的权重矩阵
  • b i b_i bi 表示第 i i i层的偏置,特别的第一层的偏置为0

最终输出的结果为:
y = f ( W N l N − 1 + b N ) y = f(W_N l_N-1 + b_N) y=f(WNlN1+bN)
这里采用的激活函数为tanh,其表达形式为:
f ( x ) = 1 − e − 2 x 1 + e − 2 x f(x) = \\frac1 - e^-2x1 + e^-2x f(x)=1+e2x1e2x
余弦相似度的计算公式为:
R ( Q , D ) = c o s i n e ( y Q , y D ) = y Q T y D ∣ ∣ y Q ∣ ∣ ∣ ∣ y D ∣ ∣ R(Q,D) = cosine(y_Q, y_D) = \\fracy_Q^T y_D||y_Q|| ||y_D|| R(Q,D)=cosine(yQ,yD)=yQyDyQTyD
其中:

  • y Q y_Q yQ y D y_D yD分别表示用户查询低维向量和文档低维向量

论文的另一个出色的点在于抛弃了传统的Bag-of-word模型,因为其会带来高维度的向量特征,这里使用word hashing技术来代替词袋模型,word hashing基于n-gram,比如一个单词 g o o d good good,使用word hashing技术进行拆分,首先在其两端补充标记符 “#”,假设n=3,则“#good#” 可以表示为:#go、goo、ood、od#。

但采用word hashing技术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词汇冲突,即两个表达含义不同的词拥有相同的n-gram向量表示。但是论文作者也提到了这种概率很小,冲突的概率在0.0044%,如下图所示:

在用户的一次查询中,我们假设用户点击的doc是和query相关的,这样就可以使用有监督的方法进行模型的训练,这里采用的是最大似然函数(maximize the conditional likelihood),其中要学习的参数是权重矩阵 W i W_i Wi和偏置 b i b_i bi

这里通过softmax函数计算用户query doc之后被点击的后验概率,表达式如下:
P ( D ∣ Q ) = e x p ( γ R ( Q , D ) ) ∑ D ′ ∈ D e x p ( γ R ( Q , D ′ ) ) P(D|Q) = \\fracexp(\\gamma R(Q,D)) \\sum_D' \\in D exp (\\gamma R(Q,D')) P(DQ)=DDexp(γR(Q,D))exp(γR(Q,D))

其中:

  • γ \\gamma γ 表示的是平滑因子
  • D D D 表示的整个候选文档库(其中用户在一次查询中点击的结果用 D + D^+ D+表示,未点击的结果用 D − D^- D表示,这里对未点击的进行负采样,比例为1:4)

论文中特意提到采用不同的采样比例对结果影响不大

模型训练采用最大似然函数,优化目标是最小化下列损失函数:
L ( Λ ) = − l o g ∏ ( Q , D + ) P ( D + ∣ Q ) L(\\Lambda ) = -log \\prod_(Q, D^+) P(D^+ | Q) L(Λ)=log(Q,D+)P(D+Q)

其中

  • Λ \\Lambda Λ 表示神经网络的参数 W i , b i W_i, b_i Wi,bi

关于一些实验的细节

  • 将准备好的数据集分为两部分(训练集和验证集),且没有交叉
  • DNN网络使用三个隐藏层结构,第一层是word hashing 层,大约30K个节点,第二、第三层有300个节点,输出层128个节点
  • 网络权重初始化使其符合分布$-\\sqrt6/(fanin+fanout),\\sqrt6/(fanin+fanout) , 其 中 ,其中 fanin、fanout$分别表示输入和输出单元数
  • 实验对比,分层预训练并没有比直接训练效果好
  • 优化算法采用的是随机梯度下降(SGD)
  • 训练的批大小 batch-size=1024
  • 前向和反向传播过程中单个批样本迭代次数 epochs=20
  • 实验评估指标为NDCG,同时结合t-test和p-value,进行分析,使结果更严谨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9-12 表示的是使用不同配置的DSSM

  • 9:DSSM但没有使用word hashing + 有监督训练
  • 10:DSSM + word hashing + 有监督训练 + 线性激活函数
  • 11:DSSM + word hashing + 有监督训练 + 非线性激活函数
  • 12:DSSM + word hashing + 有监督训练 + 非线性激活函数 + 细节上的一些优化

11 和 12 有一些模糊,看了好几遍说明,也没有看懂具体的区别在哪

DSSM的变种

关于DSSM有很多演变模型,这里主要还是针对语义匹配模型。其主要的变种有:

  • LSTM-DSSM:https://arxiv.org/pdf/1412.6629.pdf ,2014年提,主要思路是将DSSM换成了LSTM

  • CNN-DSSM:http://www.iro.umontreal.ca/~lisa/pointeurs/ir0895-he-2.pdf ,2015年提出,主要思路是将DSSM换成了CNN

  • MV-DNN【2015年提出】:https://www.microsoft.com/en-us/research/wp-content/uploads/2016/02/frp1159-songA.pdf

另外附上两篇关于语义匹配的实践文章:

  • 百度|语义匹配中的技术实践:https://www.jiqizhixin.com/articles/2017-06-15-5
  • 阿里|深度语义模型以及在淘宝搜索中的应用: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422338

这里主要说一下MV-DSSM,因为MV-DSSM将DSSM应用在推荐上,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MV-DNN

Multi-View-DNN联合了多个域的丰富特征,使用multi-view DNN模型构建推荐,包括app、新闻、电影和TV,相比于最好的算法,老用户提升49%,新用户提升110%。并且可以轻松的涵盖大量用户,很好的解决了冷启动问题。但其使用前提是同一个主体公司下有很多APP,不同APP之间的用户数据是可以互相使用的,从其设计思路上讲就很容易的将该算法的使用限定在了为数不多的公司里。

MV-DSSM的五点贡献:

  • 使用丰富的用户特征,建立了一个多用途的用户推荐系统
  • 针对基于内容的推荐,提出了一种深度学习方法。并学习不同的技术扩展推荐系统
  • 结合不同领域的数据,提出了Multi-View DNN模型建立推荐系统
  • Multi-View DNN模型可以解决用户冷启动问题
  • 在四个真实的大规模数据集,通过严格的实验证明所提出的推荐系统的有效性

训练模型使用的数据集:

  • User Features:用户在Bing搜索引擎中搜索的关键词和点击的链接数据(这里使用TF-IDF剔除掉不重要的词汇特征数据)
  • News Features:用户在Bing News中的新闻点击数据,每篇新闻选择了三部分特征(新闻的标题使用letter tri-gram技术进行编码、新闻的类别数据编码为二进制的特征、新闻的命名实体词提取然后使用letter tri-gram技术进行编码)
  • App Features:用户在Windows AppStore中的下载历史数据,每个APP的的标题(通过letter tri-gram技术进行编码)和APP的类别数据(编码为二进制的特征)
  • Movie/TV Features:用户在XBOX上的浏览数据,主要利用的是标题、描述、流派

在MV-DNN中,userfeatures 被用来作为user view,其余的特征映射到不同的view中,训练时一个user features中的样本和一个其他的样本形成样本对,为了达到这个训练目的,使用微软公司的唯一用户ID进行关联,News Features、App Features、Movie/TV Features分别和User Features中的进行关联,能够关联上的数据条数如下表所示:

MV-DNN 里面的 MV 为 Multi-View ,一般可以理解为多视角的 DSSM ,在原始的DSSM中需要训练的有 Query 和 Doc这两类的embedding,同时里面DNN的所有权重都是共享的,而MV-DSSM他可以训练不止两类的训练数据,同时里面的深度模型的参数是相互独立:

基于Multi-View的DSSM的参数变多了,由于是多视角的训练,输入的语料也变得不同,自由度更大,但是训练时也会变得更加困难。

MV-DNN的训练过程为:

训练目标为:
p = a r g m a x W u , W 1 . . . W v ∑ j = 1 N e x p ( a α   c o s ( Y u , Y a , j ) ) ∑ X ′ ∈ R d a e x p ( a   c o s ( Y u , f a ( X ′ , W a ) ) ) p = arg \\undersetW_u, W_1... W_v max \\sum_j=1^N \\frac exp( a_\\alpha \\, cos(Y_u, Y_a,j) ) \\sum_X' \\in R^da exp( a \\, cos(Y_u, f_a(X', W_a))) p=argWu,W1...Wvmaxj=1NX以上是关于论文|从DSSM语义匹配到Google的双塔深度模型召回和广告场景中的双塔模型思考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DSSM:深度语义匹配模型(及其变体CLSMLSTM-DSSM)

深度语义匹配模型-DSSM 及其变种

广告行业中那些趣事系列10:推荐系统中不得不说的DSSM双塔模型

广告行业中那些趣事系列10:推荐系统中不得不说的DSSM双塔模型

DSSM框架(Deep Structured Semantic Model):深度学习计算语义相似度

推荐系统(十七)双塔模型:微软DSSM模型(Deep Structured Semantic Mod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