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基础知识---白炽灯(热辐射光源)发展史&工作原理

Posted 三明治开发社区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照明基础知识---白炽灯(热辐射光源)发展史&工作原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白炽灯

1)白炽灯的发展史

​ 说到白炽灯,几乎大家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发明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准确的讲爱迪生发明的是第一只可商业化、可量产白炽灯泡。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早在爱迪生之前的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工程师约瑟夫·斯旺(Swan.Sir Joseph Wilson)就开始了电灯的研究。他的设计想法为在真空灯泡中使用碳丝作为灯丝,通电使其白炽发光,并且试验成功于英国取得了专利,不过当时的白炽灯寿命依旧不够长。19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也开始研究改良灯丝, 采用不同的材料反复进行试验后,最终他发现的使用碳化竹丝制作的灯使用寿命大大提升了。后来,爱迪生开始设厂进行批量生产白炽灯,为白炽灯的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说爱迪生发明的是第一只可商业化、可量产白炽灯泡。20世纪初匈牙利发明家约斯特和哈那曼发现比起碳灯丝,使用钨制作的灯丝能够使灯泡更亮并且寿命更长,随着技术的进步,低价制造钨丝的方法解决后,钨丝白炽灯一直被延用至今。在历史的那段进程里,除了上文提到的知名的爱迪生、斯旺外,世界各地有着很多发明家在研究试验着更好的灯丝、保护灯丝使其寿命更长的惰性气体,很多发明更像是一个集体成就 ,所以说历史的推动和创造者不是独立的英雄个人,而是千千万万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人民群众。

​ 2)白炽灯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 白炽灯属于电发光灯,其工作原理简单的讲就是电流通过碳、钨等材料的灯丝时会使材料温度升高,但在真空中灯丝的热量不会流失,灯丝的温度不断升高达到白炽状态,通过热辐射发出可见光,温度越高发光越亮。如下图所示,普通白炽灯主要由玻壳、灯丝、导丝、芯柱、灯头等组成,对于不同用途和要求的白炽灯,其结构和部件也有所差异。玻壳一般用耐热性能好的钠钙玻璃做成,大功率的白炽灯需要使用耐热性能更好的硼硅酸盐玻璃,有特殊用途的则会采用彩色玻璃。看似普普通通的玻壳,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玻壳不仅起到透光和防止使用者烫伤的作用,还可以将灯丝与外界的空气隔离,可以减少灯丝在高温情况下的氧化,延长灯丝的使用寿命。

​ 灯丝是白炽灯的发光体,一个好的白炽灯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灯丝的发光效果。金属钨具有熔点高、高温下蒸发率低的优点,是迄今为止制作灯丝最合适的材料。但是随着白炽灯使用的时间越长,灯丝钨在高温下会逐渐蒸发,附着在灯泡玻璃壳的内壁,会吸收部分光通量,影响灯泡的照明效果。而且灯丝的蒸发率是不均匀的,灯丝越细的地方,灯丝阻值越大,该点的温度越高,蒸发率也越大,这是个恶行循环,灯丝变细后强度降低,最后灯丝断裂,导致白炽灯的使用寿命有限,也为日后白炽灯被淘汰埋下了伏笔。

​ 排气管的作用是先将灯泡内的空气通过芯柱内的排气管抽出,再往里充进需要的惰性气体,如氮(N)、氩(Ar)或氪气(Kr)。排气管在完成它的使命后会被密封,这样灯就不会漏气了。灯头主要有螺口和插口两种结构,家用的一般用螺口比较多。灯泡内部的两条导线由内导线、杜美丝和外导线三部分组成。内导线用来导电和固定灯丝,用铜丝或镀镍铁丝制做。中间一段很短的红色金属丝叫杜美丝,要求它同玻璃密切结合而不漏气。外导线是铜丝与灯头相连接。

3)白炽灯的优缺点及现状

​ 白炽灯的优点是光线柔和均匀,它是光色是最接近太阳光色的,色温通常在2700K至4000K之间,人眼比较容易接收。显色性好,可以比较好的还原物体的本色。缺点是使用寿命短,约为1000小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转化效率约为3-10%,大部分都被转化为了热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白炽灯在各个国家均已逐步在被禁止销售和使用,转而去使用更加绿色节能的照明产品。虽然白炽灯在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但是它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电灯,依旧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以上是关于照明基础知识---白炽灯(热辐射光源)发展史&工作原理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照明基础知识——荧光灯(气体放电光源)发展史&工作原理

跪求各位英语高手帮我翻译一下这篇文章

全局照明算法基础——从辐射亮度到渲染方程

LED灯的点亮电流一般是多少~~

日光照明系统——节能照明新能源

照明硬件基础知识—— LED灯(半导体光源)工作原理及关键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