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分布式锁”的实现方式

Posted 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浅析“分布式锁”的实现方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前言

我们在开发应用时,如果需要对一个共享变量进行多线程同步访问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Java多线程的各个技能点来处理,保证完美运行无BUG。
但是这里的都只是单机应用,即在同一个JVM中;然后随着业务发展、微服务化,一个应用需要部署到多台服务器上然后做负载均衡,大概的架构图如下:


浅析“分布式锁”的实现方式_分布式


在上图可以看到,变量A在JVM1、JVM2、JVM3三个JVM内存中(这个变量A主要体现是在一个类中的一个成员变量,是一个有状态的对象),如果我们不加任何控制的话,变量A同进都会在JVM分配一块内存,三个请求发过来同时对这个变量进行操作,显然结果不是我们想要的。

如果我们业务中存在这样的场景的话,就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解决。

为了保证一个方法或属性在高并发的情况下同一时间只能被同一个线程执行,在传统单机部署的情况下,可以使用Java并发处理相关的API(如​​ReentrantLock​​​或​​Synchronized​​​)进行互斥控制。但是,随之业务发展的需要,原单机部署的系统演化成分布式集群系统后,由于分布式系统多线程、多进程并且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上,这将原来的单机部署情况下的并发控制锁策略失效,单纯的Java API并不能提供分布式锁的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一种跨JVM的互斥机制来控制共享资源的访问,这就是分布式锁要解决的问题!

分布式锁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 在分布式系统环境下,一个方法在同一时间只能被一个机器的一个线程执行;
  • 高可用、高性能的获取锁与释放锁;
  • 具备可重入特性;
  • 具备锁失效机制、防止死锁;
  • 具备非阻塞锁特性,即没有获取到锁直接返回获取锁失败;

分布式锁的实现方式

目前几乎所有大型网站及应用都是分布式部署,分布式场景中的数据一致性问题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分布式的CAP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分布式系统都无法同时满足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项​​​。
一般情况下,都需要牺牲强一致性来换取系统的高可用性,系统往往只需要保证​​​最终一致性​​​,只要这个最终时间是在用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即可。
在很多时候,为了保证数据的最终一致性,需要很多的技术方案来支持,比如分布式事务、分布式锁等。有的时候,我们需要保证一信方法在同一时间内只能被同一个线程执行。
而分布式锁的具体实现方案有如下三种:

基于数据库实现;
基于缓存(Redis等)实现;
基于Zookeeper实现;

以上尽管有三种方案,但是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业务进行选型。

基于数据库的实现方式

基于数据库的实现方式的思想核心为:

在数据库中创建一个表,表中包含方法名等字段,并在方法名字段上创建唯一索引,想要执行某个方法,就使用这个方法名向表中插入数据,成功插入则获取锁,执行完成后删除对应的行数据释放锁。

一、创建一个表

DROP TABLE IF EXISTS `method_lock`;
CREATE TABLE `method_lock` (
`id` INT(11)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method_name` VARCHAR(64) NOT NULL
COMMENT 锁定的方法名,
`desc` VARCHAR(255) NOT NULL
COMMENT 备注信息,
`update_time` TIMESTAMP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ON UPDATE CURRENT_TIMESTAMP,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uidx_method_name` (`method_name`) USING BTREE
)
ENGINE = InnoDB
AUTO_INCREMENT = 3
DEFAULT CHARSET = utf8
COMMENT = 锁定中的方法;

二、想要执行某个方法,就使用这个方法名向表中插入数据

INSERT INTO method_lock (method_name, desc) VALUES (methodName, 测试的methodName);

由于我们对​​method_name​​做了唯一性约束,如果有多个请求同时提交插入操作时,数据库能确保只有一个操作可以成功,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操作成功的那个线程获得了该方法的锁,可以执行方法体中的内容。

三、执行完成后,删除对应的行数据释放锁

delete from method_lock where method_name =methodName;

这里只是基于数据库实现的一种方法(比较粗的一种)。但是对于分布式锁应该具备的条件来说,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及优化

  • 因为是基于数据库实现的,数据库的可用性和性能将直接影响分布式锁的可用性及性能。所以,数据库需要双机部署、数据同步、主备切换;
  • 它不具备可重入的特性,因为同一个线程在释放锁之前,行数据一直存在,无法再次成功插入数据。所以,需要在表中新增一列,用于记录当前获取到锁的机器和线程信息,在再次获取锁的时候,先查询表中机器和线程信息是否和当前机器线程相同,若相同则直接获取锁。
  • 没有锁失效机制,因为有可能出现成功插入数据后,服务器宕机了,对应的数据没有被删除,当服务恢复后一直获取不到锁,所以,需要在表中新增一列,用于记录失效时间,并且需要有定时任务清除这些失效的数据;
  • 不具备阻塞锁特性,获取不到锁直接返回失败,所以需要优化获取逻辑,循环多次去获取;
  • 依赖数据库需要一定的资源开销,性能问题需要考虑;

基于缓存(Redis)的实现方式

使用Redis实现分布式锁的理由:

  1. Redis具有很高的性能;
  2. Redis的命令对此支持较好,实现起来很方便;

Redis命令介绍:

SETNX

// 当且仅当key不存在时,set一个key为val的字符串,返回1;
// 若key存在,则什么都不做,返回0。
SETNX key val;

expire

// 为key设置一个超时时间,单位为second,超过这个时间锁会自动释放,避免死锁。
expire key timeout;

delete

// 删除key
delete key;

我们通过Redis实现分布式锁时,主要通过上面的这三个命令。

通过Redis实现分布式的核心思想为:

  1. 获取锁的时候,使用setnx加锁,并使用expire命令为锁添加一个超时时间,超过该时间自动释放锁,锁的value值为一个随机生成的UUID,通过这个value值,在释放锁的时候进行判断。
  2. 获取锁的时候还设置一个获取的超时时间,若超过这个时间则放弃获取锁。
    3.释放锁的时候,通过UUID判断是不是当前持有的锁,若时该锁,则执行delete进行锁释放。


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DistributedLock 

private final JedisPool jedisPool;
private final static String KEY_PREF = "lock:"; // 锁的前缀

public DistributedLock(JedisPool jedisPool)
this.jedisPool = jedisPool;


/**
* 加锁
*
* @param lockName String 锁的名称(key)
* @param acquireTimeout long 获取超时时间
* @param timeout long 锁的超时时间
* @return 锁标识
*/
public String lockWithTimeout(String lockName, long acquireTimeout, long timeout)
Jedis conn = null;

try
// 获取连接
conn = jedisPool.getResource();
// 随机生成一个value
String identifier = UUID.randomUUID().toString();
// 锁名,即 key值
String lockKey = KEY_PREF + lockName;
// 超时时间, 上锁后超过此时间则自动释放锁
int lockExpire = (int) (timeout / 1000);

// 获取锁的超时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则放弃获取锁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acquireTimeout;
while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end)
if (conn.setnx(lockKey, identifier) == 1)
conn.expire(lockKey, lockExpire);
// 返回value值,用于释放锁时间确认
return identifier;


// 返回-1代表key没有设置超时时间,为key设置一个超时时间
if (conn.ttl(lockKey) == -1)
conn.expire(lockKey, lockExpire);


try
Thread.sleep(10);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ie)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


catch (Jedis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if (conn != null)
conn.close();


return null;


/**
* 释放锁
*
* @param lockName String 锁key
* @param identifier String 释放锁的标识
* @return boolean
*/
public boolean releaseLock(String lockName, String identifier)
Jedis conn = null;
String lockKey = KEY_PREF + lockName;
boolean retFlag = false;
try
conn = jedisPool.getResource();
while (true)
// 监视lock, 准备开始事务
conn.watch(lockKey);
// 通过前面返回的value值判断是不是该锁,若时该锁,则删除释放锁
if (identifier.equals(conn.get(lockKey)))
Transaction transaction = conn.multi();
transaction.del(lockKey);
List<Object> results = transaction.exec();
if (results == null) continue;

retFlag = true;


conn.unwatch();
break;

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if (conn != null)
conn.close();


return retFlag;

基于 Zookeeper 实现分布式锁

基于Zookeeper临时有序节点同样可以实现分布式锁。Zookeeper分布式锁应用了临时顺序节点(在创建节点时,Zookeeper根据创建的时间顺序给该节点名称进行编号)。

具体实现步骤:

获取锁


浅析“分布式锁”的实现方式_mysql_02


首先,在Zookeeper当中创建一个持久节点ParentLock。当第一个客户端想要获得锁时,需要在ParentLock这个节点下面创建一个临时顺序节点 Lock1。


浅析“分布式锁”的实现方式_数据库_03


之后,Client1查找ParentLock下面所有的临时顺序节点并排序,判断自己所创建的节点Lock1是不是顺序最靠前的一个。如果是第一个节点,则成功获得锁。


浅析“分布式锁”的实现方式_数据库_04


这时候,如果再有一个客户端 Client2 前来获取锁,则在ParentLock下载再创建一个临时顺序节点Lock2。Client2查找ParentLock下面所有的临时顺序节点并排序,判断自己所创建的节点Lock2是不是顺序最靠前的一个,结果发现节点Lock2并不是最小的。


浅析“分布式锁”的实现方式_多线程_05


于是,Client2向排序仅比它靠前的节点Lock1注册Watcher,用于监听Lock1节点是否存在。这意味着Client2抢锁失败,进入了等待状态。


浅析“分布式锁”的实现方式_mysql_06


这时候,如果又有一个客户端Client3前来获取锁,则在ParentLock下载再创建一个临时顺序节点Lock3。

Client3查找ParentLock下面所有的临时顺序节点并排序,判断自己所创建的节点Lock3是不是顺序最靠前的一个,结果同样发现节点Lock3并不是最小的。


浅析“分布式锁”的实现方式_数据库_07


于是,Client3向排序仅比它靠前的节点Lock2注册Watcher,用于监听Lock2节点是否存在。这意味着Client3同样抢锁失败,进入了等待状态。

这样一来,Client1得到了锁,Client2监听了Lock1,Client3监听了Lock2。这恰恰形成了一个等待队列,很像是Java当中ReentrantLock所依赖的 AQS 。

释放锁

释放锁分为两种情况:

1.任务完成,客户端显示释放

当任务完成时,Client1会显示调用删除节点Lock1的指令。


浅析“分布式锁”的实现方式_多线程_08


2.任务执行过程中,客户端崩溃

获得锁的Client1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如果Duang的一声崩溃,则会断开与Zookeeper服务端的链接。根据临时节点的特性,相关联的节点Lock1会随之自动删除。


浅析“分布式锁”的实现方式_mysql_09


由于Client2一直监听着Lock1的存在状态,当Lock1节点被删除,Client2会立刻收到通知。这时候Client2会再次查询ParentLock下面的所有节点,确认自己创建的节点Lock2是不是目前最小的节点。如果是最小,则Client2顺理成章获得了锁。


浅析“分布式锁”的实现方式_数据库_10


同理,如果Client2也因为任务完成或者节点崩溃而删除了节点Lock2,那么Client3就会接到通知。


浅析“分布式锁”的实现方式_mysql_11


最终,Client3成功得到了锁。

基于 Zookeeper 实现分布式锁优缺点:

优点
具备高可用、可重入、阻塞锁特性、可解决失效死锁问题。缺点
因为需要频繁的创建和删除节点,性能上不如Redis方式。因为每次在创建锁和释放锁的过程中,都要动态创建、销毁瞬时节点来实现锁功能。ZK中创建和删除节点只能通过Leader服务器来执行,然后将数据同不到所有的Follower机器上。

PS: 可以直接使用zookeeper第三方库Curator客户端,这个客户端中封装了一个可重入的锁服务。Curator提供的InterProcessMutex是分布式锁的实现。acquire方法用户获取锁,release方法用于释放锁。

​https://github.com/apache/curator/​

参考链接:

​https://www.jianshu.com/p/9055ca856aaf​​​​​

以上是关于浅析“分布式锁”的实现方式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分布式锁----浅析redis实现

分布式锁----浅析redis实现

带你学会线程锁,进程锁和分布式锁

分布式锁

分布式锁浅析

连载redis库存操作,分布式锁的四种实现方式[三]--基于Redis watch机制实现分布式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