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Linux文件系统与日志分析
Posted 正在迷途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深入理解Linux文件系统与日志分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inode和block概述
文件数据包括元信息与实际数据 (元信息:包含属性的相关信息,实际数据:文件内容)
文件是存储在硬盘上的,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存储512字节。
一般连续八个扇区组成一个"块"(block),一个块是4K大小,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个块一个块的读取的。
block(块)
●连续的八个扇区组成一个block(4K)
●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
inode(索引节点)
●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也叫i节点
●用于存储文件元信息
文件数据包括实际数据与元信息(类似文件属性)。文件数据存储在"块"中,存储文件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创建者、创建日期、文件大小、文件权限等)的区域就叫做inode。因此,一个文件必须占用一个inode,并且至少占用一个 block。
inode不包含文件名。文件名是存放在目录当中的。Linux系统中一切皆文件,因此目录也是一种文件。
每个inode都有一个号码,操作系统用inode号码来识别不同的文件。Linux系统内部不使用文件名,而使用inode号码来识别文件。对于系统来说,文件名只是inode号码便于识别的别称,文件名和inode号码是一一对应关系,每个inode号码对应一个文件名。
所以,当用户在Linux系统中试图访问一个文件时,系统会先根据文件名去查找它对应的inode号码,通过inode号码,获取inode信息﹔根据inode信息,看该用户是否具有访问这个文件的权限;如果有,就指向相对应的数据block,并读取数据。
元信息 | inode |
数据 | block |
1.inoded内容
inode包含文件的元信息:文件的字节数,文件拥有者的User lD,文件的Group ID,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文件的时间戳等
stat命令可以查看某文件的inode信息:ls -i aa.txt 或 stat aa.txt(这个更详细)
Linux系统文件三个主要的时间属性
atime (accesstime) :当使用这个文件的时候就会更新这个时间。
mtime (modification time) :当修改文件的内容数据的时候,就会更新这个时间,而更改权限或者属性,mtime不会改变这就是和ctime的区别。
ctime (status time) :当修改文件的权限或者属性的时候,就会更新这个时间,ctime并不是create time,更像是change time,只有当更新文件的属性或者权限的时候才会更新这个时间,
但是更改内容的话是不会更新这个时间。
find ./ -m +30 -exec rm -f {} \\; 查找文件超过30天的删除
- 目录也是一种文件,
- 目录文件的结构
文件名1 | inode号码1 |
文件名2 | inode号码2 |
每一行称为一个目录项
- 每个inode都有一个号码,操作系统用inode号码来识别不同的文件
- Linux系统内部不使用文件名,而使用inode号码来识别文件
- 对于用户,文件名只是inode号码便于识别的别称
访问文件的流程:用户使用文件名访问文件,系统查找文件对应的inode,判断用户是否具备访问权限,有权限指向对应数据block,无权限则返回Permission denied
2.inode的大小
inode也会消耗硬盘空间,所以格式化的时候,操作系统自动将硬盘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数据区,存放文件数据:另一个是 inode区,存放 inode 所包含的信息。每个 inode 的大小,一般是128字节或256字节。
通常情况下不需要关注单个inode 的大小,而是需要重点关注inode总数。inode的总数在格式化时就给定了,执行“df -i"命令即可查看每个硬盘分区对应的的inode总数和已经使用的inode数量。
3.inode的特殊作用
由于inode号码与文件名分离,导致Linux系统具备以下几种特有的现象:
1.文件名包含特殊字符,可能无法正常删除。这时直接删除 inode,能够起到删除文件的作用;
格式
普通文件 find ./ -inum 52305140 -exec rm -i {} \\; find ./ -inum 52345140 -exec rm -rf {} \\ 目录
find ./ -inum 50464299 -delete
find ./ -inum 5482545 | xargs rm -rf
2.移动文件或重命名文件,只是改变文件名,不影响inode号码;
3.打开一个文件以后,系统就以inode号码来识别这个文件,不再考虑文件名。
4.使用vi编辑器修改文件数据保存后,会生成一个新的inode号码。使用echo导入数据给文件,inode号不变
4.实验
1.inode节点耗尽故障处理
使用fdisk创建分区/dev/sdb1,分区大小30M即可(建议使用ext4,这个更准确些)
fdisk /dev/sdb
mkfs.ext4 /dev/sdb1
mkdir /qqq
mount /dev/sdb1 /qqq
df -i
模拟inode节点耗尽故障
for ((i=1; i<=7680; i++))
>do
>touch /qqq/file$i;
>done
或 touch {1..7680}.txt
df -i
df -hT
删除文件恢复
rm -rf /qqq/*
df -i
df -hT
ls -ld /qqq 查看目录qqq 空间大小
ls /qqq/ | wc -l 查看目录qqq文件数量
2.恢复EXT类型的文件
extundelete是一个开源的Linux数据恢复工具,支持ext3、ext4文件系统。(ext4只能在centos6版本恢复)
使用fdisk创建分区/dev/sdc1,格式化ext3文件系统
fdisk /dev/sdc
partprobe /dev/sdc
mkfs.ext3 /dev/sdc1
mkdir /test
mount /dev/sdc1/test
df -hT
安装依赖包
yum -y install e2fsprogs-devel e2fsprogs-libs
编译安装 extundelete
cd /test
wget http://nchc.dl.sourceforge.net/project/extundelete/extundelete/0.2.4/extundelete-0.2.4.tar.bz2
tar jxvf extundelete-0.2.4.tar.bz2
cd extundelete-0.2.4/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extundelete && make && make install
ln -s /usr/ local/extundelete/bin/*/usr/bin/
模拟删除并执行恢复操作
cd /test
echo a>a
echo a>b
echo a>c
echo a>d
ls
extundelete /dev/sdcl --inode 2 查看文件系统/dev/sdc1下存在哪些文件,i节点是从2开始的,
2代表该文件系统最开始的目录。
rm -rf a b
extundelete /dev/sdc1 --inode 2
cd ~
umount /test
extundelete /dev/sdc1 --restore-allt恢复/dev/sdc1 文件系统下的所有内容
在当前目录下会出现一个RECOVERED_FILES/日录,里面保存了己经恢复的文件
ls RECOVERED_FILES/
3.xfs 类型文件备份和恢复
Centos 7系统默认采用xfs类型的文件,xfs类型的文件可使用xfsdump 与 xfsrestore 工具进行备份恢复。
xfsdump的备份级别有两种:0表示完全备份:1-9表示增量备份。xfsdump 的备份级别默认为0。
xfsdump 的命令格式为:
xfsdump -f 备份存放位置 要备份的路径或设备文件
xfsdump命令常用选项 | |
-f | 指定备份文件目录 |
-L | 指定标签session label |
-M | 指定设备标签media label |
-s | 备份单个文件,-s后面不能直接跟路径 |
xfsdump使用限制:
1.只能备份己挂载的文件系统
2.必须使用root的权限才能操作
3.只能备份XFS文件系统
4.备份后的数据只能让xfsrestore解析
5.不能备份两个具有相同UUID的文件系统(可用blkid命令查看)
使用fdisk创建分区/dev/sdb1,格式化xfs文件系统
fdisk /dev/sdb
partprobe /dev/以上是关于深入理解Linux文件系统与日志分析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