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弦距离作为 k 均值的向量距离函数
Posted
技术标签:
【中文标题】余弦距离作为 k 均值的向量距离函数【英文标题】:Cosine distance as vector distance function for k-means 【发布时间】:2014-09-30 14:40:38 【问题描述】:我有一个包含 N 个顶点的图,其中每个顶点代表一个地方。我也有向量,每个用户一个,N 个系数中的每一个,其中系数的值是在相应地点花费的持续时间(以秒为单位),如果该地点未被访问,则为 0。
例如对于图表:
向量:
v1 = 100, 50, 0 30, 0
表示我们花费了:
100secs at vertex 1
50secs at vertex 2 and
30secs at vertex 4
(未访问的顶点 3 和 5,因此为 0)。
我想运行 k-means 聚类,我选择 cosine_distance = 1 - cosine_similarity
作为距离度量,其中 cosine_similarity
的公式是:
如here 所述。
但我注意到以下内容。假设k=2
,其中一个向量是:
v1 = 90,0,0,0,0
在求解最小化与候选质心总距离的优化问题的过程中,假设在某一点,2个候选质心为:
c1 = 90,90,90,90,90
c2 =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对 (v1, c1) 和 (v1, c2) 运行 cosine_distance
公式,我们得到完全相同的 0.5527864045
距离。
我会假设 v1 与 c1 比 c2 更相似(更接近)。显然情况并非如此。
第一季度。为什么这个假设是错误的?
第二季度。对于这种情况,余弦距离是正确的距离函数吗?
第三季度。考虑到问题的性质,什么会更好?
【问题讨论】:
【参考方案1】:Q1. Why is this assumption wrong?
正如我们从定义中看到的,余弦相似度衡量的是 2 个向量之间的角度。
在您的情况下,向量 v1
平放在第一维上,而 c1
和 c2
都与轴对齐,因此余弦相似度必须相同.
请注意,问题在于c1
和c2
指向同一方向。 任何 v1
将与它们具有相同的余弦相似度。举例说明:
Q2. Is the cosine distance a correct distance function for this case?
正如我们从手头的例子中看到的那样,可能不是。
Q3. What would be a better one given the nature of the problem?
考虑Euclidean Distance。
【讨论】:
鉴于问题的性质,我更倾向于使用非对称函数。我的意思是两个访问顶点的用户,即使他们停留的时间可能不完全相同,也应该被认为比两个根本没有访问顶点的用户更接近,即具有匹配的 0。据我了解,欧几里得距离是对称的。对吗? 问题不在于向量有很多零。问题在于每个质心的所有系数都相等。我只是将用户向量的所有系数都归零,以更清楚地表明它应该比另一个中心更接近一个中心。您可以将用户向量的 0 替换为非零值,并且您仍然会从两个中心获得相同的距离。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是 100% 相信余弦距离不适合这个问题。【参考方案2】:余弦相似度适用于您不想考虑长度,而只考虑角度的情况。 如果您还想包括长度,请选择不同的距离函数。
余弦距离与平方欧几里得距离(唯一真正定义k-means的距离)密切相关;这就是球形 k 均值有效的原因。
关系很简单:
平方欧几里得距离sum_i (x_i-y_i)^2
可以分解为sum_i x_i^2 + sum_i y_i^2 - 2 * sum_i x_i*y_i
。如果两个向量都被归一化,即长度无关紧要,那么前两项为 1。在这种情况下,平方欧几里得距离为 2 - 2 * cos(x,y)
!
换句话说:余弦距离是欧几里得距离的平方,数据归一化为单位长度。
如果您不想标准化数据,请不要使用余弦。
【讨论】:
【参考方案3】:让我们将余弦相似度分成几部分,看看 如何 和 为什么 它起作用。
两个向量之间的余弦 - a
和 b
- 定义为:
cos(a, b) = sum(a .* b) / (length(a) * length(b))
其中.*
是逐元素乘法。分母在这里只是为了规范化,所以我们简单地称它为L
。有了它,我们的功能变成了:
cos(a, b) = sum(a .* b) / L
这又可以改写为:
cos(a, b) = (a[1]*b[1] + a[2]*b[2] + ... + a[k]*b[k]) / L =
= a[1]*b[1]/L + a[2]*b[2]/L + ... + a[k]*b[k]/L
让我们更抽象一点,将x * y / L
替换为函数g(x, y)
(L
是常量,所以我们不把它作为函数参数)。因此,我们的余弦函数变为:
cos(a, b) = g(a[1], b[1]) + g(a[2], b[2]) + ... + g(a[n], b[n])
也就是说,每对元素(a[i], b[i])
被单独处理,结果只是所有处理的总和。这对您的情况有好处,因为您不希望不同的对(不同的顶点)相互混淆:如果 user1 仅访问了 vertex2 和 user2 - 仅访问了 vertex1,那么它们没有任何共同点,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应该是零。您实际上不喜欢的是如何计算单个对之间的相似性 - 即函数 g()
-。
单个对之间的余弦函数相似性如下所示:
g(x, y) = x * y / L
其中x
和y
表示用户在顶点上花费的时间。这里的主要问题是:乘法是否能很好地表示个体对之间的相似性?我不这么认为。在某个顶点上花费 90 秒的用户应该与在那里花费 70 或 110 秒的用户接近,但与在那里花费 1000 或 0 秒的用户更远。乘法(甚至被L
标准化)在这里完全是误导性的。乘以 2 个时间段甚至意味着什么?
好消息是,这是你设计相似函数的人。我们已经决定对对(顶点)的独立处理感到满意,并且我们只希望个体相似度函数g(x, y)
使其参数合理。什么是比较时间段的合理功能?我想说减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g(x, y) = abs(x - y)
这不是相似度函数,而是距离函数——值越接近,g()
的结果越小——但最终想法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在需要时互换它们。
我们可能还想通过平方差来增加大不匹配的影响:
g(x, y) = (x - y)^2
嘿!我们刚刚重新发明了(mean) squared error!我们现在可以坚持 MSE 来计算距离,或者我们可以继续寻找好的g()
函数。
有时我们可能不想增加,而是平滑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log
:
g(x, y) = log(abs(x - y))
我们可以像这样对零进行特殊处理:
g(x, y) = sign(x)*sign(y)*abs(x - y) # sign(0) will turn whole expression to 0
或者我们可以通过反转差异从距离回到相似性:
g(x, y) = 1 / abs(x - y)
请注意,在最近的选项中,我们没有使用归一化因子。事实上,您可以为每种情况提出一些好的规范化,或者只是省略它 - 规范化并不总是需要或好的。例如,在余弦相似度公式中,如果将归一化常数L=length(a) * length(b)
更改为L=1
,您将得到不同但仍然合理的结果。例如。
cos([90, 90, 90]) == cos(1000, 1000, 1000) # measuring angle only
cos_no_norm([90, 90, 90]) < cos_no_norm([1000, 1000, 1000]) # measuring both - angle and magnitude
总结这个冗长而无聊的故事,我建议重写余弦相似度/距离,以在两个向量中使用某种变量之间的差异。
【讨论】:
以上是关于余弦距离作为 k 均值的向量距离函数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