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中的博弈论
Posted tianweiying1225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拍卖中的博弈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张1美元钞票,竟然能够拍卖出66美元,谁会相信呢?但事实却不止一次出现了。而且,这张1美元钞票,既不具有由于错版丽导致的意外收藏价值,又不具有特殊的历史纪念意义。这里讲述的是由著名博弈论专家,耶鲁大学教授马丁·舒比克设计经典的“1美元拍卖”案例。
在某个大型场合,一位拍卖人拿出1张1美元钞票,请大家给这张钞票开价,每次叫价的增幅以5美分为单位,出价最高者得到这张1美元,但出价最高和次高者都要向拍卖人支付出价数目的费用。这样别开生面的美元拍卖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10美分”,人群中有人出价。“15美分”,“20美分”,“30美分”……叫价之声此起彼伏。当叫价喊出“50美分”时,节奏逐渐慢了下来,只有几个人继续叫价。最后,全场只剩下彼得和马可还在叫价。“95美分”,彼得叫出了最新出价。“100美分”,马可立刻做出回应。拍卖人看了看彼得,只见彼得毫不犹豫地喊出了“105美分”。这时,马可咬咬牙,叫出了“205美分”,然后默默地盯着彼得,眼神里流露出希望彼得退出的神情。彼得迟疑半晌,无可奈何地退出了竞价。
拍卖的结果是马可以205美分获得那张100美分大钞,净损失105美分;彼得付出了105美分,但什么也没得到。拍卖人从马可和彼得那里得到支付总和310美分,除去1美元作为成本,净赚值得思考和分析的是,在这番博弈当中,当马可叫出100美分时,为什么彼得还要叫出105美分呢?这是因为如果彼得不叫出105美分,那么钞票归马可,彼得什么都得不到却要付出95美分的代价,而叫出105美分如果能获得100美分钞票,则净损失只有5美分。那么,马可为什么又叫出了205美分,而不是叫出110美分呢?这是因为马可已经明白滑入了陷阱,被迫决定付出一个沉重代价来结束这场拍卖,从而避免更大的损失。为什么叫出205美分可以终止拍卖呢?这是因为,在这个价格上,如果彼得继续喊价,则至少需要喊210美分,这样彼得以210美分获得那1美元钞票,也相当于净亏损110美分;而彼得如果不继续喊价而退出,则他虽然得不到l美元,却只需要付出105美分。
因此,理性的彼得将不会继续叫价,从而马可通过一个沉重的代价即净损失105美分来结束了拍卖,避免更大的损失。但是,为什么在彼得喊出95美分时,马可怎么不退出啊?这是因为此时马可仍然存在侥幸心理,希望自己喊出100美分时令彼得退出,这样自己的亏损就是0美分而不是90美分。但是,彼得这时也无法停下来,因为他停下来就会亏损95美分,不如叫出105美分获得1美元,这样就只会亏损5美分。
结果,两人都可能持续抬高价格,希望通过抬高价格迫使对手退出,从而减少自己的损失。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越是抬高价格就越是让双方付出沉重代价,而最终必须要由获胜的一方付出一个沉重代价来结束这场博弈。在这里,马可还算比较明智,他发现自己越陷越深,就果断地在205美分的价格上停止r继续竞价。
实际上,在这场拍卖中,最好的策略就是不参加。冈为一旦参加就意味着必然付出成本了,这时人们就很想通过击退对手来减少自己损失甚至获得好处。但是,其实对方也会这样想,于是价格就持续抬高而难以控制。这如同一个沼泽陷阱,滑落其中越是挣扎就陷得越深,结果是不能自拔、不能自己。
在1美元拍卖的多次实验中,研究者发现:最初人们的出价也许只是觉得有趣,但是随着价格的攀升,人们逐渐意识到掉入了一个陷阱,但已经难以全身而退;这时候就试图通过继续加价来迫使对手退出,但每个人都这么想,结果价格不断攀升;最后,当价格非常高时,竞争者变得焦虑不安,并且深深后悔,觉得自己很荒唐,但是已经难以自拔。这种心理正是人类在很多现实状态下心理的一个折射。例如,有的人只是觉得想尝试一点儿趣味而参加赌博,结果不幸输了一些钱,于是又继续加注希望在下一局赢回来,但结果是越赌越输,越输就越想从赌博中捞回,进入恶性循环状态,直至最后输得精光。
1美元拍卖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高校进行了多次实验,最终的报价在20美元到66美元之间。以远远大于1美元的代价去竞买1美元似乎不是明智之举,但假设这些名校的学生是傻瓜,恐怕也不具有说服力。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1美元拍卖”的事例。或许现在就有不少人正在为“1美元拍卖”在认真地报价,为的可能就是博取区区“1美元”的胜利。学生为了获得硕士、博士的人学资格,历经多次名落孙山,可能为此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一些人为了追逐区区名利,往往花费数倍代价而乐此不疲,当其实现了孜孜以求的目标时,却失去了更为重要的机会。
以上是关于拍卖中的博弈论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