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第二次博客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OO第二次博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电梯多线程
设计策略:
由于此次的电梯要求完全模拟现实中的情况,所以主要对电梯的运动方式做了变动,以前是接到请求以后立即转变状态并判断捎带请求,而且由于只有一部电梯,电梯的等待列表是确定的。这次由于有三部电梯,电梯的等待列表也是即时输入的,所以电梯的等待列表需要即时更新,等待列表中哪条请求可以被捎带也是需要即时判定的。
设计的结构是这样的:输入请求的线程每次将输入的请求“检验”后插入三部电梯各自的等待列表中,此时,同质请求应被忽略,之后捎带请求也在这个阶段进行判断,并考虑加到哪个电梯的等待列表中(这个步骤只针对楼层请求)。主体的电梯运行机制相比于第二次电梯并没有太多改变,电梯在接收请求时,区分接收主请求和捎带请求,对于捎带请求应该考虑后进先出的问题。每运动一个楼层,电梯需sleep3000ms,每开关门一次,sleep6000ms。电梯的运动完全由目标楼层和当前楼层决定,每次主请求运动一个楼层,都会从等待列表中遍历搜寻可捎带请求,之后才开始运动,重复此操作直至抵达目标楼层。
对于本次特有的时间系统,设计为请求时间就是请求产生时的系统时间,并把第一个请求产生的时间设定为t0,此后抵达各楼层时,输出的时间为当前系统时间t-t0。
同步互斥问题主要出现在总列表和各自的等待列表中。对三部电梯的等待列表的插入和取出操作不应同时进行。
代码分析:
度量:
问题所在:(其实红色那部分主要内容是第四次作业没删掉的部分,,,,虽然这次的复杂度以及嵌套深度还是存在一定问题)
类图:
IFTTT(文件监控系统)
设计策略:
本次作业无论是思路还是实际设计上,难度都要比电梯和出租车要简单一些。由于指导书对测试者做出的种种限制,我们在设计程序的时候,省却了许多考虑复杂情形的时间(惭愧惭愧,应该考虑到这些要求以外的问题才对,奈何实在是熬夜熬不动了)。
这次的设计上,主体类是监视器线程,每当触发了触发器,便创建一个监视器线程,对指定文件的指定变化进行监视并予以相应操作。
监视: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snapshot,判断是否是第一次,如果是,将其存为newshot。如果不是,将当前newshot存为oldshot,之后删除newshot,将当前文件状况存为new
shot,之后应当进行前后对比。
同步互斥问题体现在snapshot和对文件的修改和记录信息上,前者和后者不能同时进行。此外,对文件的修改也不能同时进行,应分批处理。
代码分析:
度量:
问题所在:SpyWorker和Spyer的复杂度问题,SafeFile和SpyWorker的参数过多,SpyWorker的嵌套过深。主要问题出在SpyWorker上,而其确实存在臃肿问题,需要优化以及功能拆分。
类图:
出租车调度1
设计策略:
看似这次需要建立100个出租车线程,实际上100辆车可以看做一个拥有100个元素的总体,只需建立一个这个整体的线程即可。
首先读入Map,这将是各个类的共享final属性,不会被改变。之后,初始化出租车系统(包含100辆车),随机安排每辆出租车的位置。在出租车系统中,包含singleTaxi类,内含出租车的运动方法。再之后,读入乘客请求,每个请求建立一个monitor线程,在乘客地点的指定范围内反复遍历,在3秒内寻到最佳接客的车,并通过改变其运动路径使其执行请求(将请求传给改编号出租车,并通过BFS计算出路径)。singleTaxi在没有确定路径时会随机运动,而一旦确定,便会沿着指定路径运动。singleTaxi的运动模式通过有限状态机实现。
同步互斥问题主要是GUI中BFS的标记问题,不同monitor对taxi整体的操作不能同时进行(同时同刻应随机判断主次)。
代码分析:
度量:
问题所在:复杂度偏高
类图:
总结
BUG分析:
电梯多线程:①输入END以后依然无法结束程序②时间不是3.0整倍数
IFTTT:①wide测试②输出时没有忽略掉recover执行记录
出租车调度1:①没有满足允许300条以上请求的要求②有时会少输出一条信息
寻BUG方法:
①老办法:看对方有没有出现自己遇到的问题
②新现象:对方会主动自爆
③新手段:由于这3次均为实时程序,而且出租车甚至采取了随机位置,所以同一个测试数据,可以多次输入,花样输入,根据输出的请求时间和结果比对,寻找到存在矛盾的地方,进而发现BUG所在
心得体会:
这三次作业相比于前三次作业而言,最大的不同在于使用了多线程,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从临界问题转化成了临界区&临界资源的问题。
由于对同步机制的运作了解不够完善,导致我这三次作业之中并没有构建足够效率的结构。正如电梯多线程的PPT中所言,synchronized块越多,越贴近单线程。
但是,经历了这三次作业的磨练,我初步学会了使用多线程解决问题的手段。看着自己的程序随着输入,经过一定“延迟”之后,慢吞吞地吐出处理后的结果,实在是有种成就感。
以上是关于OO第二次博客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