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摩尼佛最想让人们懂得的道理就是缘起性空。缘起性空,讲的是因缘,因果,空性,是关于世界观的知识。佛目的只有一个,解决人们内心感受到的苦的问题,解脱生死,注意佛只解决心理上感觉到的苦,身体上的苦是医学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佛要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佛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没有心理上的苦,也不需要了解佛所说的道理。
每个人的境遇都不同,所以必须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佛的十二缘起轮回说,之前被解释为灵魂轮回,只是为了方便说法而已。佛必须按照社会能够接受的形式来说法,因为人们只接受他们想接受的事物,人就是这么无明,这是人的本性,人出生什么都不懂,就是无明。一切说法形式,只是辅助,社会在进步,我们也不要执着于过去的方便说法,认为有灵魂,有灵魂的轮回,而要与时俱进。一切说法形式的目的有且只有一个,解决苦的问题,解脱生死。跟古代人用灵魂的方式解释轮回,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苦的问题,解脱生死,这就是好方法。现在人不信有灵魂了,还古为今用,就过于迂腐了。我试着用现代人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解释轮回。解释依赖的上下文是我写的缘起性空一文,请先去读这篇文章。缘起性空一文中解释了人与人没有本质差别,只有境遇的不同,看懂那篇文章,懂得我为空性的道理,才能真正懂得轮回。十二支缘起,每一支都以前一支为原因,每一支都为前一支的果,因存果存,因灭果灭,起始于无明,结束于老死。
父母不懂得缘起性空的道理,无明,所以屈服于人的本性,做出各种行,比如父母各自成长的各种行,比如父母相识后会去讨好对方的各种行。
行会带来各种识,比如父给母一朵花,母才会有眼识,母闻闻花,才有嗅识,父母身体接触才会带来触识,诸如此类。
这些心理上的识带来的愉悦感,会让两个人彼此贪爱对方的身体和思想。对方的身体和思想从另一方角度看就是各种名色。
父母执着于彼此的名色,彼此相爱,接着母亲会怀孕,就产生了小孩的六处。
六处和六尘就会自然接触。
接触产生了人的各种感受。
人自身不苦不乐,但世事无常,人总会处于苦境,嗔恨苦,从而产生苦感,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从而追求贪爱乐境,世事无常,乐境总会失去,又产生苦。
这种爱憎心就会让人去做出各种行动去取,通过行动去贪爱美好的人和物,去嗔恨不好的人和物。
这种取的行动就会让业力一直在时间上伴随自身,叫做有。比如贪爱,给女生送花,女生如果也喜欢你,之后就会也送给你东西,比如嗔恨,你打了别人,之后别人也会打你。
不断的取,则会不断的有,有会一直伴随着你,推着你去和另一个ta相识相知相爱,之后你从一个孩子变成了父母,生下自己的孩子。
孩子既然出生了,则也必然会有快乐,有痛苦,有老死。
整个过程就是,你的父母从孩子长大变成父母,生下你,重复的是他们父母的人生。你从一个孩子长大变成父母,然后生下你的孩子,重复的是你的父母的人生。你的孩子又将长大,生下他的孩子,重复的是他的父母的人生。地球上现在这么多人都是这样来的。如此一直轮回下去。
佛想去掉这种轮回,是因为轮回之中虽然有快乐,但随之也会产生苦,而佛是要解决苦的问题的,是要解决生死问题的。
因为这种轮回是开始于无明,所以要想彻底解决这种轮回,必须去除一切人的无明,让他们懂得缘起性空的道理,光懂得缘起性空的道理还不够,还需要实践,做到知行合一,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
一味追求虚无是错误的,因为世界总会自然进化出具有自我意识的生物,如果教育程度达不到,一直无明,则根据十二缘起,轮回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