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助教同学交流问答记录分享

Posted 王超_nenu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助教同学交流问答记录分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约两周之前,主讲老师刘志勇老师和我约定,让我上周四到课堂上和同学们认识、交流一下。一开始我不太明了去和大家见面要说些什么,也不太理解这么做的必要性是什么。但随着日子临近,我请教了周筠老师,周筠老师和我谈到福州大学的两个助教都是来自深圳的工程师,他们分别被老师请到学校里和同学们交流,然后周老师提示我,可以思考如下问题:

  “这些同学的作业你已经看了一部分了,他们的困惑有哪些?”

  “哪些困惑是你也曾经有的,甚至现在也还有。”

  “对他们来说,你是‘过来人’,‘过来人’有哪些心得可以分享给他们呢?你希望他们这学期对助教工作给予哪些配合呢?”

  经过一番交流,我意识到应该珍惜刘老师给我的机会,和同学们好好认识一下,用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励学弟学妹们。既然有价值,那么做这件事就和做别的任何事一样,需要好好准备。

  于是,我提前写了稿子,主要是讲述我和杨贵福老师及“软件工程”《构建之法》课程的缘起,以及自己的一些体会。然后再和同学们分享当初学长给我的学习建议。后来刘老师联系我,希望我和同学们见面时,能具体讲讲如何学好这门课程如何可以通过努力拿到好成绩。我认真考虑了刘老师的建议,当晚做了一番思考决定个PPT,帮自己理清思路

 

  周四交流当天,我提前10分钟到老师办公室,和老师交流了不一会儿就到了上课时间。刘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我之后,我开始做自我介绍,讲述自己的故事和体会。然后我打开PPT,开始分享主题——“如何学好软件工程?”

 

  PPT内容如下,准备比较仓促,个人也喜欢简洁的风格,就没有找模板和做动画(不太清楚,请放大看):

 

 

 

 

  上述这些内容大部分围绕着杨贵福老师在软工课程中曾经教过我的来讲,很可惜我的表达和复述不及杨老师一二。讲过这些内容之后刘老师安排让我单独答疑交流的环节,他自己则选择回避以给我和同学们更自由宽松的空间,这让我感到非常自在,感谢老师的良苦用心!

 

  (下面记录一下课堂的问答情况,我是大三学姐、助教的身份,面对大二的学弟学妹们演讲和回答问题。大部分是按照事实笔录的,括号处和加下划线处是笔者在整理的时候想到补充的,希望课堂在场的同学们可以再看一下并体会。)

 

  刚开始我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没有人提问,大家笑笑,气氛有点冷,甚至还有同学开玩笑说下课吧。然后我脑袋里面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给大家简讲解了PSP个人例行报告,包括PSP、进度条、代码折线图、饼状图,顺便“推销”广告了我们上学期做的软件“PSP Daily”。

 

  后来课代表同学终于为我“破冰”提出第一个问题:

  coding.net的git怎么用,上传没成功。

  我对此的答复是:

  这个问题太具体了,作业链接里面有教程。希望同学们仔细阅读作业要求,是没有废话的。这样的问题可以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截图到群里问同学和老师。现在我说了,你也不知道对错,没法验证和解决你的问题。

 

  然后场面又有点沉寂,我又开始自说自话,跟大家讲:如果觉得任务很大,可以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逐个逐一完成,编程也是类似可以分模块完成和整合。在做每个小任务的时候提前预估时间并记录时间,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完成度。这也是之前有同学私聊我问到的所以我课堂再公开说一下。

 

  同学们提问的第二个问题是:

  如果代码能力特别差,是不是不适合学这门课。我觉得软件工程导论是一门高屋建瓴的课,现在在做项目的时候还得去学语言。

  我的回答是:

  上学期和其他学长学姐一起学习,他们当中也有编程基础不好的,但是那个学期每个人都认真地完成了,没有不及格的。比如我们前两次作业,不涉及编程,类似作文,这总是可以认真做好的吧。关于编程方面,我刚刚也有提到一个方法,就是“请教”,请教其他比较厉害的同学,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问问他们平时投入多少时间来写代码。而且你们都是有C语言、JAVA语言基础的,还上过JavaEE这门课程。推荐JAVA语言一是考虑大家学过,二也主要是为了便于我们助教做自动测试。不然助教的工作量会更大、耗时更多。Java也是很流行的语言,公司用得也特别多。如果大家想要从事软件工程、计算机相关行业,学写代码是必须的呀,不然去公司想做什么呢?虽然说学习这门课程最好是有前期的语言基础,但是你如果现学习是来得及的。因为在上学期,我用的语言是C#,也是我现学的,虽然我有同时在修C#语言的一门选修课,就是我一边修C#一边自学了一些,然后去完成的刚刚给大家展示的软件。所以我觉得(没有编码基础)是完全可以的,但是这是要投入时间的,一周至少投入10小时的时间。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博客作业中的个人例行报告。我觉得这是个体力活吧,你可以一次比一次多一点时间地来做这个事情。就像健身教练员和学员的关系(不断锻炼,体能在不断提高,教练给与专业的指导和鼓励,训练需要学员自己做)。我们只是在你遇到问题时候帮你解决一点,给你加油,在必要的时候提醒你一点。我当时的同学中,付出的时间从六七个小时到十三四个小时的都有。

  (后来邹欣老师的分享和这个话题不谋而合,推荐阅读邹欣老师的专栏老师说:“软件开发不是闭卷考试,不是写代码比赛, 而是要和团队内部/外部的各种人员交流。 所以适合各种类型的学生, 而不只是喜欢写代码的。”

  当时我在做一个项目,遇到一个涉及数据库的问题,我查了很久才解决掉,就发了个博客记录一下。我只是发布了博客,并没有发在班级群里。但是这篇博客被刷新到班级博客里面之后杨老师看到了,老师主动提示我去看看关于数据库“第三范式”的知识。我觉得这样也很好啊,平时大家在学习的时候都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就像刘乾学长有给大家的博客评论让大家把自己的规划、学习写成博客记录一下。如果大家愿意分享,把自己平时遇到的问题写到博客上面,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可以记录一下,别人看到你的问题,如果他们会,我觉得是比较容易得到回应和解答的。如果不主动去交流,可能就只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而我们是这么多人一起在战斗,尤其是这门课的内容我们都是要一起完成的,有什么问题不清楚不明白可以在群里问或者单独问我都行。如果这个问题是共性的我可能会问你是否允许我发到班级群里面,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下一个问题来了:

  学姐,我有问题。你写的技术笔记,遇到的问题,我也有自己前端的博客写在别的地方,但是像开会的博客,我觉得像是日记一样记录一下就行了。我以后都不会看这个博客,这个会议,我还要记录时间、地点、开会说了什么事儿,我觉得这个没有意义呀?!博客里面内容就很乱。我不是很明白。

  我思考之后回答说:

  谢谢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我刚刚也有提到“表演”的人,什么是“表演者”,他们是没有真的开会面谈,都是提前拍好了照片按时发上去,这是“表演者”的做法。我当时和同组的学长学姐,也会有特殊事情不能或者不想来参加例会的,我们也有这样的情况,坦白说,我们也有让别人帮忙拍照当作是缺席的同学拍的这样的做法,算作大家都齐了,这个老师也没法查的。怎么说,虽然我是不太认可这种做法,但是也不太好说什么。而且我自己也出现过这种情况。

  到你们组队之后需要开会,这也涉及有这个开会要求之后你的组长是如何要求你的,因为从团队项目开始你们没有个人成绩了,成绩是分给组的,然后组长在事先制定好分数分配规则,没有人有一样的分数。这个就有点涉及利益问题了。其实组长是特别锻炼人的,组长如何管理团队的问题。还有就是组长更容易被针对、被怼,组长会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被老师和助教指点的机会更多。因为小组出现问题了我们首先找到的是组长,不会是组员个人。如果你们希望得到更多的锻炼,可以主动地来做组长。组长需要管理好组员,组内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不想开会或者不想干活等等。当时有学长推荐我来做组长但是我有些不好意思就婉拒了。我觉得也是挺可惜的(不过当时我感觉自己确实不太适合来当组长)。我们每次开会时间一般在半小时以内,10分钟、15分钟、20分钟的都有。除了有一次我们讨论选题、项目功能这些讨论了50分钟左右,那次开会内容比较细致,我们讨论了选题和PSPDaily的设计。有一次我们没有面谈,在群里讨论,结果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我们都发现还是站立会议面谈更高效,后来大家都选择了面谈。可能你还没有经历到这种,就是我提前说了这种情况,也不知道对你好不好,我已经说了(有的事情可能不自己亲身经历别人说再多也无法认同和体会)

  还有团队开发总是要开会的吧,你一个人做项目可以有自己的进度,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但是涉及到团队合作来做一个项目,因为你不是一个人,沟通确实是一个很大成本的事情,还有你们在分工上的问题,谁多做一点谁少做一点,还有分数分配的问题,这都是你们可能会产生矛盾或者不愉快的地方。当然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模拟嘛,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和同学结下很好的友谊,成为战友。我们那时候在开始和结束的时候会去聚餐。有一个组是每次发布之后都去聚餐,他们的分数是最高的,视频得分、展示得分这些都是最高的,软件运行得也很好。(其实虽然我们组间有竞争,但是后来和其他学长学姐关系也都还不错的。)何况大家都是同学,可以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更加深入地了解身边同学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是有闪光点的,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希望大家不要一开始就从心里抗拒这个事情(这门课、作业、这个转变),而是摆正自己的一个态度,你可以更积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而且我们是第一次来尝试这个转变,肯定是有难度的。而且总是要尝试转变,不是说不喜欢原来死板的教学模式嘛,现在就是在做一种探索和转变,就像改革总是容易受到阻力的,大家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也会有收获的。还有我们上杨老师课程的时候,是很随意的,不是那种随意,就是说,你是可以反驳老师的,老师是允许你表达自己意见的,你可以怼他,但是需要有理有据,你要给出事实依据我们当时在群里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找老师发的错别字。因为杨老师是那种要求回复别人的话也要逗号、句号清楚,“的”“得”“地”分别清楚的那种。还有学长会故意去挑老师的错、讨论一些问题,我觉得这都是很好的。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挖掘老师的潜力。

  大家坐在这里上课,我觉得大家以后肯定要成为比你们老师更优秀的人,这个是时代的问题,也必须是这样发展才可以,必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现在的条件、环境是确定的,大家可以有自己的规划,将来想去什么学校深造、什么公司工作,现在就可以开始有自己的规划和努力了。你不一定把它分享到博客上让大家知道,但是如果你愿意发布到博客上的话,肯定会有更多的人认识你。就像我现在通过“构建之法”的课程,也认识了很多老师,包括周筠老师。她推荐我来当助教,她会给我很多指导和评价,这对我的思想和能力也有很多提升。我觉得这也都很好啊,谁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还会遇到什么机遇呢?还是希望大家努力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吧。

 

  新的问题问道:

  你刚刚说大学老师不能带给我们三十万的高薪怎么样的,我觉得不一定说,就像高晓松说的,大学又不是一个职业加工厂,我不是要你管我以后挣多少钱,而是你教给我一种理念,不一定要教给我一个技能,技能都是私下学的,可能老师给你传输的是一种观念一种想法我觉得这很好,比如说刘志勇老师会传授一些人生经验……(此处有笑声刘老师这时候回来了,同学们鼓掌声音有点大,老师又走了)

  我回答说:

  “感谢这位同学提出这个问题,这个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提到了价值观问题。其实我在上课的时候也会涉及到价值观问题,尤其是其他学长。因为我个人可能就是比较崇拜杨老师吧,我会更容易地去听从他,但是老师上课的时候会注意到,他给我们讲他的故事他的经历,不会特别融入他的价值观(而是讲故事讲事实,让我们自己去领悟),因为他不想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影响我们,但是我觉得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现在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辩证的来看待这些问题,大家有自己的思考这很好,至于怎么做是自己的想法,我希望大家能看到更积极更正面的事情,不要去盯着一点小瑕疵去不放过,每个人都是有优缺点的,是吧,所以说学会如何挖掘别人的优点,去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将一些不好的、小瑕疵的地方来放大,影响自己的心情或者是学习。我就想说这些。对于价值观问题,每个人肯定都是有不同的态度和看法的,是吧。谢谢提问。”

 

  下一个同学提问:

  我对这个课的这个模式是非常赞同的,上课老师讲的东西我也都有在认真的听,可是有时候感觉一带而过,仔细回想了一下课上的时候,再想一下课下的作业,感觉课下的作业又有那么点多,对我来讲哈(此处笑声)。我也是在认真地写作业、看书完成、写博客。还有每个周的时间分配好像大部分都投入到这里,其实我们还有很多课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布置这样的作业我可以接受、确实能促进我的学习,但是这个作业量的问题是不是老师应该可以衔接协商一下和沟通,还有作业题的难度是不是应该和我们有一个协商让我们更好的完成。

  这位同学说完之后,又有一个同学想要补充问题:在你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再问一下,正好刘志勇老师也在这里,这门课其实创新挺好的,我也喜欢这种创新的形式,但是,你毕竟只有三学分,你如果有六学分你让我投入这么多时间我非常愿意干,但是你只有三学分你就让我投入这么多时间的话,我觉得就是如果要改革的话,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是吧,我就问这么多。

  我说:

  其实作业量的问题每届学生都会抱怨的,每个老师也都有心理准备、应对大家这个问题,当然肯定是不能够妥协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一点我之前没有和老师交流过。我自己的想法是,学过这门课程之后你对自己的时间会有更好地把握,你会更加在意自己的时间花费在什么地方上。就像我做这个PSP管理,我会发现,我经常玩手机、中断任务的时间特别长。或者去吃一顿饭又玩好久的手机,然后才回到图书馆这类的,去做自己的正事。

  如果你有真正地去统计过你一天的时间,你可以看到自己学习的时间是多少。除去你上课的时间,而且你上课的时间还不能保证你百分之百地在听,你可能在这一堂课上做了好多的事情:玩手机、学英语、背单词或者赶某一科的作业之类的。所以我希望大家通过这门课程学会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因为这个课程的强度肯定没有高中时候大,大家如果合理分配时间是都可以完成的。而且如果你有心想学好,就像那些写博客很精心的同学,你可以去问一下他们花费了多少时间,他们没有公开但是我在想肯定是熬夜在做?肯定有这样的人吧?就像你想做成一件事情如果不付出努力肯定是做不到的,我有咨询考研的学长学姐,有的人从六点开始学习到晚上两点才休息的,这样的人也是都存在的。你们想要得到什么样的进步和发展,都是你们自己决定的。你们想要及格这门课,我刚刚也说了,只要按时提交不出大问题,没有抄袭违规等,及格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想要做到再进一步,就要好好考虑要为这门课做出什么努力,其他的课程也是如此。我想肯定有同学的目标要更高一些,不只是要求每门课及格,他们想要争取更好的绩点、保研的资格?或者说是尽管不看重这些,就是想要学好,应该是有这样的同学吧。我希望对这门课有其他意见的同学也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想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

  (杨贵福老师后来在微信群里和我们交流,对作业量的观点是:不多。并解释说:“我也很珍惜现在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花费的时间越久,说明我对自己很渣的判断越正确,越有进步的可能。如果任务对我很简单,一定可以花费非常短的时间就能完成。如果需要较长时间,说明我终于有了进步的机会。”

 

  同学继续提问:

  我们对很多技术知识点了解的不是很好,希望可以在上课的时候给更多的指引,比如说我们不会做单元测试,上课的时候给我们演示一下如何做单元测试,与其说是思想上的指引不如更多地在做法上给我们方向,告诉我们大概的内容,不是形式上的,是做法上的,讲述一些具体的东西。因为我们书上的一些单词术语看不懂,查也查不清楚,就希望老师可以给我们讲一讲,解释一下,具体是干嘛用的,我想这对我们的工作也会有很大帮助。

  我回答说:

  这个问题也很好,不过这个对讲课的老师要求也更高。刘老师也在这里,请老师解释一下吧。

 

  刘老师回答道

  刚才同学们提这个问题,负担重是吧,觉得好累啊,又想拿高分,我觉得是你们现在具备的能力还不够。不是单纯地量大。你们提到的编码最多的课程,居然是我讲的JavaEE。你们之前有C、java、一体化工程实践,绝对不是我课程的一个期末作业可以比拟的,是因为大家coding的能力还是差一点。

  我希望大家理解软件工程这门课是什么课,他会让你用单元测试、用学过的java、数据结构,但是存在的问题需要我去解决吗?那不可能的。我们有测试的实践课理论课,数据库的课程等等。课程总要有先后顺序。限于时间和师资,有没学但是要用到的这样情况。为什么叫工程,不是程序设计、测试的课,测试有纯理论、纯实践的课,现在遇到问题没关系。不要指望去系统地学完一门课才能去解决问题。你们面对这么多作业的时候有没有拿出你们曾经努力的那种程度呢?我也想说你们考研的时候你要付出的努力比高考还要多一点。付出和得到是成正比的。王超这样回答的说不会妥协,但是我会有考虑的,因为她的老师没有妥协,甚至在很多同学在博客下面评论作业太多的时候也没有妥协。就是对老师而言,做与不做、多做少做是一样的,就是为什么选择多做呢,而且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去做呢,出发点一定是为了大家的。就像你的长辈对你毫无保留的责备或者程度有点过的责骂,可能你10岁的时候不太理解诶,可能你初中高中不太理解,但是你大学的时候会有一点理解,我觉得现在我们面临的情况也很相似。我相信到你们毕业的时候会说,其实在软件工程这门课里面,才真正地体会到企业开发是什么样的,作为软件工程人、行业人来讲,我付出的努力和体会也是最多的。

  作业量大,肯定的,因为为了学习。有困难,大部分的,尤其是技术上的,大家要自己解决。大家不要想着老师把东西一点点做出来演示一遍给大家看,这个事情完全能做到,但是往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完全可以down下来给大家演示一遍。我也告诉你们了网上都有,为什么需要我演示一遍呢?而且这也不是我们这门课的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家还是要再努力一点,我们群里有8个人,在为大家努力。我们讨论说java忘没了,凭什么忘没了呀?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大家交了钱付出了时间。你们如果觉得老师上的不好,你们去上慕课,所以你没有任何理由说自己java学得不好,自己不会。希望大家付出努力,转变想法,如果你觉得自己被拽着跑,那就对了,如果你觉得自己过得很舒适,那就不对了。舒适的年龄应该留在四十岁以后。或者舒服是留给死人的。说的有点严肃哈。

 

  这时候我忍不住插话说:

  刘老师我能打断一下吗?(刘老师答应了,虽然他好像没说完)我想再补充一下。刚刚刘老师说的第一点我有点不同看法,刘老师说大家能力不行,我是不认同的。就像我当时虽然是大三吧,也就比大家多一个学期吧,其实我上学期做的时候,要比至少一半以上的研究生要好(其实只是积极认真而已)。我关键觉得主要是付出的时间问题,如果你真的有按照PSP记录自己的时间,你会发现做的好的同学和不那么好的同学差距的原因就是付出的时间,付出的努力不够,还有就是方法的问题、搜索的方法效率。刚刚这位同学提出希望老师讲解一下技术点,老师也回答了老师不可能每一个知识点都教给你。而且老师说得很对,软件工程,我们是用这些技术的人,工程师是解决问题的人,我们是用各种工具去解决问题。每一个人、每一个工程师解决一个相同的问题,每个人的方法和方案都是不同的,这也要根据成本、环境、用户啊等等这些条件来决定,这也体现了一个工程师的水平,我希望大家能都在这个工程中知道自己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人,可以自己解决问题的人,刚刚我也有提到说,可以主动寻求帮助,包括在群里,包括私聊那些你觉得做得好的或者你身边的大神那些人,去问他们。我想大部分人都是愿意帮助你的,或者说指点你一下,或者让你知道一下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这样也可以多少激励你一点。但是他们不可能付出相同的时间来告诉你,就像刚刚说的,老师如果花费和你们做作业相同的时间来告诉你们单元测试效能测试该怎么做,大家学到的都是一样的,这样的意义是什么呢?你没有自己探索的这样一个过程,老师教了你这样一个技术,那么其他的技术呢?(请思考,让大家自己探索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当时我们上这个课的不同点是,很多人的语言基础不一样,做一个单词统计,有的人是用C、有的用python,还有的人用C#,不同的语言来做,每个人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不同。因为这个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所以我们限制了大家的语言,也希望大家学习和努力。还有一点是希望大家能够体谅我们的老师。首先老师选择做这种转变来为大家上这个课,肯定是他良苦用心的。而且这门课对任课老师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就每个周要付出比以往任课三四倍的时间和精力来投入到这个课上,我希望大家能够体谅,老师还有其他同学的时间都是宝贵的,那既然愿意分享这些时间给你们,大家应该抱有一种感激的心态认真地对待它,是吧,这既是对自己时间的一种负责也是对其他人的一种尊重吧,我觉得。我想说的就这么多。

  (后来,我又和刘志勇老师单独交流了一会儿,我发现我对老师也有误解,可见交流的重要性。刘老师像一个大家长一样,作为父辈的人,希望同学们少走弯路、学会人际交往,所以跟大家分享他的经历和经验,用心都是很好的。所以我的思考和收获是,听别人讲话,要学会思考,思考对方的目的和用意是什么。这也许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真正做到这一点,还是需要刻意练习的。

  还有一点我想声明的是,也如杨老师教给我和我认可的那样:我作为助教,和同学们算是师生,那么我们在这门课堂上、这门课堂涉及到的所有问题之中就只有师生关系,我对你们也没有任何期待,你们做得好与不好其实于我而言并没关系,即使不做作业我也不会生气,这是我的理性和素养。虽然可能做到这一点很难,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会如我们所愿的那么简单。而刘老师则可能更多地出于感性和“爱”,所以他会用自己的价值观来教导你们。其实我想,杨老师所期待的师生关系,并不是真的如他说的不“爱”,这只是对同学们的一种刺激和提示,让同学们明白,我们的优劣是我们为自己选择的,不是为了老师或者其他人来学习的,希望我们更多地关注于“做事”。即使是糟烂的学校、糟烂的老师也有优秀的学生,何况好老师和好学校?

 

  下一个问题是:

  关于分数量化的问题,我们写博客助教们给打分,就会出现助教老师们和我们的思想不同,给低分。比如,对大学的吐槽,一般的人就是,我看了那些高分的人,在这个问题上都会答很多很多,我对这里不满对那里不满,我有什么期待的,和现实有什么不符。但是我没有,我理想的大学就是现在这个样子,然后我就说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大学,我没什么要吐槽的地方,那你能说我的思想是错误的吗或者不正确的吗?但是我那么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敷衍或者不认同。我看了那个评分标准,评分标准5分,他最多给了我1分。

 

  刘老师回答:

  当面对一个群体的时候,就一定要去量化,这件事情是没毛病的,就像你们高考一样。现在我们说高考,合理吗?可能很多人说不合理,就通过三年考一张卷子,就把我给定性了,好像不合理。但是说不合理你有理想的替代方法吗?好像又没有。我们暂时真的找不到一种更好的办法,因此我们就一定要制定标准。

  这个标准是怎么来的呢?那就只能我们几个老师一起商量,那我们商量的就一定是理想化的吗?好像又不能,又不能那只能持续地改进。那同学们来讲该如何地去应对呢?那就要求同学们仔细地阅读,按照要求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承认这个事情一定有它不公平的地方,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只要定规矩,它就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昨天我们在开会的时候也在讲类似的事情,我们最后讨论说规矩该定就定吧,然后不断完善呗。就像画一幅画一样,让所有的人来评论优点和缺点,都是一大堆,最后的结论到底这个画是好还是不好呢?

  所以我想希望大家理解,好不好,我们也希望尽量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就比是说你刚吐槽的地方,那下次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分数比例、分值讲得低一点,比如到3分,2分,这样可以照顾大多数同学的利益。再一个为什么要定规矩,因为我们大家100多号人,三个助教在评作业,就需要量化、定采分点,没有就是没分。

  关于作业的问题我也准备了一些东西要跟大家讲,就是想让大家清楚地知道,以后做事就是要按照规矩做事。你可能会觉得做那件事毫无意义,但是规矩定在那了你就需要那样做。但是我们会逐渐地完善这件事情。昨天我为什么特意看了前十名和后十名的作业,因为我想知道那个分数和标准的吻合度到底有多高。后十名的同学并不一定是所有的方面都做的不好,我还摘抄了他写的一部分内容,其实写得非常好,是经过深入地思考了的,我还想和大家分享,就是他有闪光点,但是没按规矩来。所以大家还是要遵守吧,评判的规则就是这样的。还要再改进那只能下一轮了。所以上节课我问你们了,好几个同学说不公平,说我的分数为什么那么低呀?

 

  这时候我插嘴说:

  那你们为什么没有在群里说呀?

  我再说一下吧,其实上一次成绩公布出来我们有一点点小小的疏漏。我们每次成绩出来都是有申诉时间的,因为我们有公开的评分标准。就是上一次我们助教疏漏了没有写申诉的事情,我也发现和提醒得比较晚,所以就从下一次作业开始吧。大家可以私聊或者是直接在群里问,我们就会再复查,有理有据地。需要你展示出你的证据来维护你的立场和利益,我们会来判断。到时候其他老师看到了也会帮忙一起,是不是应该再多给几分这样的情况。就是讲下这个申诉的事情,到时候请大家注意申诉时间。

 

  刘老师说:

  我们有很多博客作业,这两个博客也不是占比最大的,所以到最后你会发现,如果80%以上的你的作业都是在非常努力地去做的话,你的分数一定会高的,不会因为一个或两个影响你最后的分数。你看起来是十分,可能最后我想也就只占1分或者0.5分。

 

  我接着说:

  是,而且团队项目特别重要。刚开始的时候我的成绩是排名第一的,但是后来,也不能说是被我们团队拉了后腿吧,就是因为在成绩分配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些小的规则。然后再就是有其他团队得分特别高,视频得分、课堂展示得分都是最高分,他们整个团队人的分数都特别高,都排在前面去了。这个也是在变化的,就是希望大家坚持。有问题就提,提给我们就行了。刚刚还有说到标准,其实就是度量方法,这种方法不一定是最优的,但是度量也是工程师的一种素养之。这个度量肯定是有误差的,但是我们也是在探寻更好的方法,但是目前这是我们大家都认可的相对较为公平的,但是在评判的过程当中,大家的思想也不一样,助教的思想也不一样,所以说希望大家有问题就在群里提,活跃一下气氛,当然解决问题是最主要的。

 

  刘志勇老师建议大家去看一看同学们的博客,互相学习一下。前十名的同学可能在各个方面都做的很好。还是和后十名的同学有很大的不同。

 

  又有一个同学提问:

  我对作业审核的方式,不是说测试难度比较大吗,因为大家用不同的语言,挨个测试肯定是浪费时间。但你看助教的群众这么庞大,有四个助教,是吧。我们现在涉及到的语言C++、C还有java或者python,这总共才四个语言,一个助教负责一个语言,你说你写这个语言的交给这个助教,写那个语言的交给这个助教,这样也会节省很多时间,不会像你想的那样收作业的时候负担很重,评作业的时候耽误老师的时间。其实老师的时间也是挺宝贵的,能用简单的方法就用简单的方法。就是我觉得比如我以前没有接触过C语言我是写java的,我就会觉得如果让我突然写C语言我就会很难受,但是你要是让一个一直写C语言的突然写java,同样也是感觉到很难受,所以咱们收作业的方式如果能采用这种相对来说节省时间或者提高效率的方法,我希望老师们能采取一下我们的意见。

 

  刘老师说:

  那样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标准是什么?

  我插嘴接着说:

  还有一个问题是,这对助教的要求也是较高的,因为标准不一样,本来是我们三个人一起准备的,现在每个人要负责自己的一摊……

 

  然后突然提到抄袭问题……(我的脑子其实开始有点懵的了)

 

  我就突然说:有抄袭的你可以举报啊(大家大笑),对于抄袭的问题,我们是不允许的,同学有发现的话,好像是可以举报的。这么多人如果有抄袭的我们可能会发现不了,但是还是希望大家自己好好做,不要对付自己。(相比于举报,善意地提醒对方的错误也是一种方法,更加温和地让对方知错和改正。其实就算是举报,也只是我们课程内部的事情,最多作业没有分数被倒扣分数,也不会有更严重的惩罚。但是如果你在社会的环境里面作弊,那将来会面对什么?法院的传票或者是更严重的事情,我也不得而知。把眼光放大一点、长远一点,其实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都不是什么大事和了不起的事情。)还有也希望大家体谅我们,比如刘乾博士每天在实验室工作很忙,我们一共是三位助教,还有一位也是北航大三的学姐也很忙,作为大三的话肯定也都有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安排,所以说希望大家能够体谅我们的这样的一个安排,(不知道说什么了)希望大家好好学习~

 

  刘老师问道:安排三个助教这么多,我们是首家了吧?

  我回答说:对,一般最多是两个。我见到的。咱们人太多了。(其实可能是因为我们第一次当助教经验不足所以分派了三个助教)

  刘老师说:不对还有一个,后来又进来一个人,是学生。

  我说:奥!是冉华学长,冉华学长在上学期担任了黑龙江大学一个课程的助教,他只是进来看看大家作业啊,有时候会点评,他也是杨老师的学,也是比较忙的,还负责其他的一些工作,所以他不是大家正式的助教,只是义务进来点评。本来周筠老师是想安排他、我还有一个同学来做助教的,但是因为他比较忙,所以没能过来做大家的助教,但是他也愿意在抽空的时候随手点评一下大家的作业。能够帮助到大家,这个是完全义务性的。

  很感谢刘老师今天给我这么多时间,也耽误了大家的下课时间。

  刘老师:

  我们还是先感谢王超老师吧,挺难得的。我中间有些东西没听到,但是我知道有同学批评我的,这个很正常,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大家的需求也不一样,另一方面,个人能力有限哈哈。课后我再和王超老师交流一下,针对大家的问题我们一定想出来一个能够照顾大多数人需求的一个方案,好吧。最后再次感谢我们的王超老师!

 

  后记:

  这次的交流给我很大的体会,我认为沟通和交流是很重要的,刘老师也表示还希望我和同学们到课堂上多交流,我也非常乐意。

  在课堂上交流的内容现在思考想来是很主观,对于同学们是否接受和理解我也是未知的。其实内心是期待同学们的欢迎、认可、配合或者认真反馈的。

  感谢杨贵福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引领,感谢周筠老师、刘志勇老师给我的机会、指导和包容。感谢《构建之法》、“构建”精神。感谢他们让我遇到我的助教同事们,遇见更大的世界。

  最后希望为此课程付出努力的老师们、助教们的努力可以被认可,希望同学们可以收获一二,也希望此文可以给其他学校的老师、助教们以借鉴参考。

 

以上是关于第一次助教同学交流问答记录分享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智慧树课程问答怎么得分

java助教

助教体会

小组第一次讨论

福州大学软工1816 K 班助教总结

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