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t 内存管理
Rust 与其他编程语言相比,最大的亮点就是引入了一套在编译期间,通过静态分析的方式,确定所有对象的作用域与生命周期,从而可以精确的在某个对象不再被使用时,将其销毁,并且不引入任何运行时复杂度。
现代编程语言,对于堆上分配的内存(可以理解为 malloc
出来的内存)进行管理,不外乎两种方式:使用者在代码中显示调用函数,回收这部分内存;或者引入自动的垃圾回收机制,在运行时由程序自动管理。
前者的问题是给代码编写者引入了额外的工作,并且很难避免出 bug。后者的问题是会降低程序性能,尤其是对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程序。
值类型与引用类型
现代编程语言,大部分都会把类型分成两种:值类型与引用类型。
值类型一般类似 Java 中的 int
/ byte
/ bool
这种大小固定,分配在栈上的数据类型。在 Rust 中,这类类型都会实现 Copy
这个 trait,来标记它是一个值类型。
另外一种是大小不固定/可变的引用类型,比如 Java 中的 String
,这种数据类型在内存中实际上是两部分:一部分在堆上,内容是其实际数据,另外一部分分配在栈上,内容实际上是个内存地址,指向栈上的实际数据。
对于值类型,因为它们保存在函数调用栈上,在函数调用结束,这个栈会被整体销毁,因此不存在「内存管理」这个问题。真正需要管理的,是引用类型的变量,因为在函数调用结束时,即使销毁了栈上保存的数据的地址,堆上的数据依然存在,这时不再做处理的话,就会发生内存泄漏。
RAII
RAII 全称为 Resource Acquisition Is Initialization,是 C++ 中的一种常见编程范式。RAII 也可以用作内存管理,参考如下代码:
class C {
public:
int *value;
C() {
value = new int();
}
~C() {
delete value;
}
};
void f() {
auto c = C();
}
int main() {
c();
return 0;
}
在上述代码中,C 这个类的构造函数进行内存分配,析构函数进行内存回收,这样这个类对应的堆上的内存(这里是 value
)就和某个变量的生命周期绑定在了一起。在变量的作用域结束时,堆上的内存也被回收,因此我们就不需要在代码中来手动回收 C
中 value
字段的内存了。在例子中,只要出了函数 f
,c.value
就会自动被回收。
这种方式代码编写者不需要手动回收内存,并且代码运行时也没有额外的负担。
Rust 的引用类型,都相当于已经应用了上面提到的 RAII 技术,在离开变量的生命周期作用域时,会自动将本身对应堆上的内存清空。
不过 RAII 也有一些缺陷,比如将 c
赋值给另外一个变量上,会导致类的析构函数被调用两次,以及多线程等复杂的情况下的正确性。
move 语义
Rust 的赋值(=
语句)、函数传参、返回结果这三个操作,如果针对的目标是一个值类型的话,相当于把这个值的内容复制到目标上,原来的值上的修改不会应用到新的值上。这一点和其他常见编程语言相同。举个例子:
fn main() {
let a = 1;
let mut b = a;
b += 1;
println("a: {}, b: {}", a, b); // 输出为 "a: 1, b: 2",并且此时两个变量都可以被使用。
}
那在一个引用类型上,执行上述操作会如何呢?我们以 String
为例:
fn main() {
let a = String::from("hello");
let b = a;
println!("{}", a);
}
此时我们会遇到一个编译错误:
error[E0382]: use of moved value: `a`
--> a.rs:4:20
|
3 | let b = a;
| - value moved here
4 | println!("{}", a);
| ^ value used here after move
|
= note: move occurs because `a` has type `std::string::String`, which does not implement the `Copy` trait
原因是,这类引用类型,在进行赋值、函数传参、返回结果操作时,并不是把内存内容复制一份过去,而是将数据「移动」到了新的变量上,原来的变量会不能使用。
这样就能确保堆上分配的一段内存,都只有唯一的拥有者。这样就解决了上面提到的 RAII 将一个引用类型变量赋值给另外一个类型,内存被回收两次的问题了。
引用
不过在 Rust 中,move 语义虽然保证了每个引用类型数据都有唯一的拥有者,但是这样也给编写代码造成了不便。比如我们想写一个计算 String
长度的函数:
fn get_string_length(the_s: String) -> usize {
return the_s.len();
}
fn main() {
let s = String::from("Hello!");
get_string_length(s);
println!("{}‘s length is {}", s, length);
}
编译时会得到一个错误:
error[E0382]: use of moved value: `s`
--> a.rs:8:35
|
7 | let length = get_string_length(s);
| - value moved here
8 | println!("{}‘s length is {}", s, length);
| ^ value used here after move
|
= note: move occurs because `s` has type `std::string::String`, which does not implement the `Copy` trait
error: aborting due to previous error
原因就是在调用 get_string_length
的时候,实际字符串的拥有权,已经从变量 s
转移到了 get_string_length
函数的参数 the_s
上,后续再使用 s
当然会失败。
当然我们可以修改一下函数,让它在最后不仅返回字符串的长度,同时也返回作为参数的字符串,这样所有权又可以转移回调用者上。不过显然这种做法会很啰嗦并且不优雅。
为此 Rust 又引入了 引用
这个概念。引用有些类似 C++ 中的引用,并且都是只需要在变量以及类型的前面加上 &
前缀即可。我们用引用来对上面的代码进行改写:
fn get_string_length(s: &String) -> usize {
return s.len();
}
fn main() {
let s = String::from("Hello!");
let length = get_string_length(&s);
println!("{}‘s length is {}", s, length);
}
这样代码就可以正确编译和运行了。
在 Rust 中,通过引用,之前需要进行 move 语义的操作,就会变成 borrow 语义的操作,对象的生命周期并不会转移,只是暂时「借出」到了新的地方。
引用的可变性
如果学过 Rust,都应该知道在声明一个变量的时候,可以加上 mut
前缀,来表明这个变量是可以改变的。
在声明一个引用的类型时,也可以加上 mut
前缀。它的意思是,借出的这个引用,是可以被借用者修改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变量只能借出一个可变引用,此时不能再借出任何引用(包括非可变引用)。这个限制是为了防止多线程情况下,数据的一致性出现问题。
生命周期
除了上述概念之外,关于 Rust 内存管理,还有一个生命周期(lifetime)的概念。
生命周期指的是一个变量的作用域范围。理论上来说,不光 Rust,其他大部分常见编程语言都有生命周期这一概念,只不过只有在 Rust 中,生命周期才可以显示的声明。
现有如下代码:
fn lifetime_showcase() {
let a = 1;
let b = 2;
{
let c = 3;
}
// Other codes here ...
}
这段代码中,变量 a
就拥有一个生命周期,是从声明开始到这个函数体结束。b
的生命周期类似,也是从声明开始到函数体结束,不过 b
比 a
晚一些声明,因此它的生命周期开始的也就晚一些。c
是在一个单独的变量作用域范围内的变量,因此它的生命周期更短,只能在这个作用域范围内。
然后假设我们有这么一个函数,接受两个 &str
作为参数,然后比价其长度,然后返回长度最大的那一个:
fn longest(x: &str, y: &str) -> &str {
if x.len() > y.len() {
return x;
}
return y;
}
看上去没什么问题,然而我们实际运行的时候, Rust 编译器会给出如下错误:
error[E0106]: missing lifetime specifier
--> a.rs:1:33
|
1 | fn longest(x: &str, y: &str) -> &str {
| ^ expected lifetime parameter
|
= help: this function‘s return type contains a borrowed value, but the signature does not say whether it is borrowed from `x` or `y`
error: aborting due to previous error
这个错误是告诉我们,函数返回了一个引用类型的结果,然而我们不知道这个引用类型是参数 x
还是 y
,因此就不能确定返回结果的生命周期。
根本原因是,Rust 独特的「引用借出」概念,编译器要明确知道每个引用的所被使用的位置。然而这个函数中,我们接受了两个引用类型作为参数,然后在运行时决定将其中的一个引用类型返回,因此编译器在编译(这个函数)时并不能得知哪个引用被返回了。这样如果调用函数的两个参数拥有不同的生命周期,那么返回结果的生命周期也就不能确定了。
我们设想如下调用 longest
函数的场景:
fn main() {
let s1 = String::from("foo");
let result;
{
let s2 = String::from("barbaz");
result = longest(s1.as_str(), s2.as_str());
}
println!("result is: {}", result);
}
这种情况下,result
这个函数返回结果显然比 s2
这个函数传入参数要长,因此这个函数调用完成后,除了函数体中的那个作用域范围,到达 println!
语句的时候,result
是否还指向一个还存在的内存地址,完全取决于 s1
和 s2
对应的长度了。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是写死的字符串,但真实世界中,这两个字符串可能来自于用户输入,所以只能在运行时才能确定是哪个比较长。这就是上面说的生命周期二意性。
在这个例子中,显然 longest
的函数需要一个隐含前提:「返回结果的生命周期,需要是输入参数的两个生命周期中,最大的那个」。这样就可以保证不管返回哪个参数,结果的生命周期条件都是可以满足的。
然而遗憾的是,Rust 编译器不能根据上下文推断出这个隐含前提,所以就需要我们手动进行指定了。只要把 longest
的函数签名改为:
fn longest<‘a>(x: &‘a str, y: &‘a str) -> &‘a str { ... }
代码就可以正确编译通过。这里引入了一个新的引用生命周期标记 ‘a
,其实只要是有 ‘
前缀的标记,都可以作为引用生命周期标记,后面的 a
是一种惯用法。
这里指的注意的是,函数的两个输入参数,以及返回结果都有相同的引用生命周期标记(‘a
),但这里并不是需要这三个引用的生命周期都完全相同,而是只需标记相同的情况下,输入的生命周期要大于等于输出的生命周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