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eption系列

Posted yif25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Inception系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GoogLeNet的Inceptionv1开始,发展了众多inception,如inception v2、v3、v4与Inception-ResNet-V2。

故事还是要从inception v1开始说起。

Inception v1

相比于GoogLeNet之前的众多卷积神经网络而言,inception v1采用在同一层中提取不同的特征(使用不同尺寸的卷积核),并提出了卷积核的并行合并(也称为Bottleneck layer),如下图

技术分享图片

这样的结构主要有以下改进:

  1. 一层block就包含1x1卷积,3x3卷积,5x5卷积,3x3池化(使用这样的尺寸不是必需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这样,网络中每一层都能学习到“稀疏”(3x3、5x5)或“不稀疏”(1x1)的特征,既增加了网络的宽度,也增加了网络对尺度的适应性;
  2. 通过deep concat在每个block后合成特征,获得非线性属性。

虽然这样提高了性能,但是网络的计算量实在是太大了,因此GoogLeNet借鉴了Network-in-Network的思想,使用1x1的卷积核实现降维操作,以此来减小网络的参数量(这里就不对两种结构的参数量进行定量比较了),如图所示。

技术分享图片

最后实现的inception v1网络是上图结构的顺序连接,其中不同inception模块之间使用2x2的最大池化进行下采样,如表所示。

技术分享图片

如表所示,实现的网络仍有一层全连接层,该层的设置是为了迁移学习的实现(下同)。

在之前的网络中,最后都有全连接层,经实验证明,全连接层并不是很必要的,因为可能会带来以下三点不便:

  • 网络的输入需要固定
  • 参数量多
  • 易发生过拟合

实验证明,将其替换为平均池化层(或者1x1卷积层)不仅不影响精度,还可以减少。

Inception v2

在V1的基础之上主要做了以下改进:

(1) 使用BN层,将每一层的输出都规范化到一个N(0,1)的正态分布,这将有助于训练,因为下一层不必学习输入数据中的偏移,并且可以专注与如何更好地组合特征(也因为在v2里有较好的效果,BN层几乎是成了深度网络的必备);

(在Batch-normalized论文中只增加了BN层,而之后的Inception V3的论文提及到的inception v2还做了下面的优化)

(2)使用2个3x3的卷积代替梯度(特征图,下同)为35x35中的5x5的卷积,这样既可以获得相同的视野(经过2个3x3卷积得到的特征图大小等于1个5x5卷积得到的特征图),还具有更少的参数,还间接增加了网络的深度,如下图。(基于原则3

技术分享图片figure5技术分享图片


(3)3x3的卷积核表现的不错,那更小的卷积核是不是会更好呢?比如2x2。对此,v2在17x17的梯度中使用1*n和n*1这种非对称的卷积来代替n*n的对称卷积,既降低网络的参数,又增加了网络的深度(实验证明,该结构放于网络中部,取n=7,准确率更高),如下。(基于原则3

技术分享图片figure6技术分享图片用2个3×1代替3×3

(4)在梯度为8x8时使用可以增加滤波器输出的模块(如下图),以此来产生高维的稀疏特征。(基于原则2


技术分享图片figure7

⑸ 输入从224x224变为229x229。

最后实现的Inception v2的结构如下表。

技术分享图片

经过网络的改进,inception v2得到更低的识别误差率,与其他网络识别误差率对比如表所示。

技术分享图片

如表,inception v2相比inception v1在imagenet的数据集上,识别误差率由29%降为23.4%


Inception v3

inception模块之间特征图的缩小,主要有下面两种方式:

技术分享图片

右图是先进行inception操作,再进行池化来下采样,但是这样参数量明显多于左图(比较方式同前文的降维后inception模块),因此v2采用的是左图的方式,即在不同的inception之间(35/17/8的梯度)采用池化来进行下采样。

但是,左图这种操作会造成表达瓶颈问题,也就是说特征图的大小不应该出现急剧的衰减(只经过一层就骤降)。如果出现急剧缩减,将会丢失大量的信息,对模型的训练造成困难。(上文提到的原则1

因此,在2015年12月提出的Inception V3结构借鉴inception的结构设计了采用一种并行的降维结构,如下图:

技术分享图片

具体来说,就是在35/17/8之间分别采用下面这两种方式来实现特征图尺寸的缩小,如下图:

技术分享图片figure 5‘   35/17之间的特征图尺寸减小

技术分享图片figure 6‘ 17/8之间的特征图尺寸缩小

这样就得到Inception v3的网络结构,如表所示。

技术分享图片

经过优化后的inception v3网络与其他网络识别误差率对比如表所示。

技术分享图片

如表所示,在144x144的输入上,inception v3的识别错误率由v1的7.89%降为了4.2%。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中间辅助层,即在网络中部再增加一个输出层。实验发现,中间辅助层在训练前期影响不大,而在训练后期却可以提高精度,相当于正则项。

Inception V4

其实,做到现在,inception模块感觉已经做的差不多了,再做下去准确率应该也不会有大的改变。但是谷歌这帮人还是不放弃,非要把一个东西做到极致,改变不了inception模块,就改变其他的。

因此,作者Christian Szegedy设计了inception v4的网络,将原来卷积、池化的顺次连接(网络的前几层)替换为stem模块,来获得更深的网络结构。stem模块结构如下

技术分享图片stem模块

stem之后的,同v3,是inception模块和reduction模块,如下图

技术分享图片

inception v4 中的inception模块(分别为inception A inception B inception C)技术分享图片

inception v4中的reduction模块(分别为reduction A reduction B)

最终得到的inception v4结构如下图。

技术分享图片

Inception-ResNet-v2

ResNet(该网络介绍见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简述(三)残差系列网络)的结构既可以加速训练,还可以提升性能(防止梯度弥散);Inception模块可以在同一层上获得稀疏或非稀疏的特征。有没有可能将两者进行优势互补呢?

Christian Szegedy等人将两个模块的优势进行了结合,设计出了Inception-ResNet网络。

(inception-resnet有v1和v2两个版本,v2表现更好且更复杂,这里只介绍了v2)

inception-resnet的成功,主要是它的inception-resnet模块。

inception-resnet v2中的Inception-resnet模块如下图

技术分享图片

Inception-resnet模块(分别为inception-resnet-A inception-resnet-B inception-resnet-C)

Inception-resnet模块之间特征图尺寸的减小如下图。(类似于inception v4)

技术分享图片

inception-resnet-v2中的reduction模块(分别为reduction A reduction B)

最终得到的Inception-ResNet-v2网络结构如图(stem模块同inception v4)。

技术分享图片

经过这两种网络的改进,使得模型对图像识别的错误率进一步得到了降低。Inception、resnet网络结果对比如表所示。

技术分享图片

如表,Inception V4与Inception-ResNet-v2网络较之前的网络,误差率均有所下降。




以上是关于Inception系列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inception系列第三篇~执行结果解析

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简述Inception系列网络

经典分类CNN模型系列其三:Inception v1

tensorflow系列:如何使用inception resnet v2网络

深度学习系列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从LeNet-5到Inception V4)

论文笔记GoogLeNet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