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网络(network)由若干节点(node)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link)组成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因特网将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internet(互联网):通用名词,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联而成的网络,通信协议不限
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指一个特定的计算机网络,采用TCP/IP协议作为通信规则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简称ISP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WAN(广域网),MAN(城域网),LAN(局域网),PAN(个人区域网)
按网络使用者分类:公用网,专用网
网络的性能指标
比特率(速率):单位时间传输比特量
单位:b/s(有时也写作bps,即bit per second),kb/s(k=103),Mb/s(M=106),Gb/s(G=109),Tb/s(T=1012)
带宽:原本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 Hz;网络中指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
单位:bps,kb/s,Mb/s,Gb/s,Tb/s
吞吐量: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传送数据速率,单位bps
即时吞吐量:给定时刻的速率
平均吞吐量:一段时间的平均速率
端到端的吞吐量取决于小的
取决于Rc
时延:数据从网络的一端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发送时延(transmission delay):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从第一bit开始,到最后一bit结束)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发送速率(b/s)
传播时延(propagation delay):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大约是2*108m/s)
处理时延(processing delay):主机或者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处理
排队时延(queueing delay):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要先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候
当网络通信量很大时,队列溢出,分组丢失,排队时延趋于无穷大
时延带宽积: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往返时间RTT:表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确认的时间
利用率:包括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
信道或网络利用率过高会产生很大的时延(一般不超过50%)
Internet的组成
因特网包括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是用户直接使用的
主机A的某个进程和主机B上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可简称为"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程序之间的通信分为2种:C/S(客户端服务器),P2P(对等方式) B/S是C/S的一种特例
C/S最主要特征: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P2P最主要特征:不区分客户和服务器,可以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器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
数据交换的类型: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1.建立连接 2.通信 3.释放连接
电路交换的特点:独占资源
电路交换适用于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
电路交换网络采用多路复用技术共享中继线
多路复用方法: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波分多路复用(WDM),码分多路复用(CDM)
报文交换特点:整个报文全部发送到一个节点后,才会向另一个节点发送
报文:要发送的整块数据
分组交换特点:分组1发送到一个节点A后,分组1继续发送到下一个节点B,同时分组2向节点A发送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都采用存储-转发的交换方式,区别是报文交换发送整个报文,分组交换发送一个分组
分组交换适用于突发数据传输网络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协议三要素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三种体系结构
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