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软件工程的阶段... 1
好的单元测试标准:... 1
代码复审... 2
结对编程... 2
软件开发流程... 3
敏捷流程 Scrum.. 3
MSF. 5
需求分析... 5
典型用户和场景... 6
规格说明书(Spec)--包括 功能说明书和技术说明书(设计文档) 8
用户体验... 9
软件测试... 10
质量保证... 11
关于IT行业的创新... 11
软件工程的阶段
1、 需求分析;
2、 设计阶段;
3、 实现阶段;
4、 稳定阶段;
5、 发布阶段;
6、 维护阶段。
好的单元测试标准:
1、 在最低的功能/参数上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2、 单元测试由最熟悉该程序代码的人来写;
3、 单元测试过后,机器状态保持不变;
4、 测试效率要高;
5、 单元测试应产生可重复、一致的结果;
6、 若程序引用的其它模块比较耗时,可以人为构造数据;
7、 应覆盖所有代码路径;
代码复审
1、 定义:看代码是否在“代码规范”的框架内正确地解决了问题;
2、 方式:自己复审、他人复审;
3、 复审目的:找出错误、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互相学习;
4、 其它复审:设计复审、测试计划复审和文档复审;
结对编程
说明:
一对程序员面对同一个显示器,使用同一个键盘同一个鼠标一起工作,他们一起分析,一起设计,一起写测试用例,一起编码,一起做单元测试,一起做集成测试,一起写文档等;
好处:
- 两个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
- 给开发人员带来更多的信心;
- 更有效地交流,相互学习和传递经验;
软件开发流程
5、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适用范围:
·产品定义稳定,产品正确性非常重要,需要每一步的验证;
- ·产品模块之间的接口、输入和输出能很好地用形式化的方法定义和验证;
- ·使用的技术非常成熟,团队成员都很熟悉这些技术;
- ·负责各个步骤的子团队不能做到频繁交流;
敏捷流程 Scrum
6、 敏捷开发原则:
- ·尽早并持续地交付有价值的软件以满足顾客需求;
- ·欢迎需求变化,并利用这种变化来提高用户的竞争优势;
- ·经常发布可用的软件,发布时间能短则短;
- ·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每天共同工作;
- ·以有进取心的人为项目核心;
- ·面对面交流时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 ·可用的软件是衡量项目进展的主要目标;
- ·敏捷流程应保持可持续的发展;
- ·保持简明——尽可能简化工作量的技艺;
- ·时时总结如何提高团队效率,并付诸行动;
7、 敏捷开发的步骤:
第一步:找出完成产品需要做的事情(Product Backlog),每一项工作的时间估计为天;
第二步:决定当前冲刺(Sprint)需要解决的事情——Sprint Backlog,将整个产品的实现划分为几个互相联系的冲刺;产品订单上的任务进一步细化,以小时为单位(16小时以内),团队成员根据自身领取任务;
第三步:冲刺(Sprint),冲刺阶段不受外部影响,有任何需求变动都留待冲刺结束后再讨论;
冲刺期间每天开一个‘每日例会’,各成员汇报工作进度,报告下一步计划,以及遇到的问题;
第四步:得到软件的一个增量版本,发布;然后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划增量的新功能和改进;
8、 敏捷开发过程中的问题:
(1) 各个需求和任务之间是有依赖关系的,除了优先级外,怎么在计划中体现依赖关系?
(2) 有些任务需要很长时间做,后面的任务又基于这个耗时任务;
有任务很困难无人认领;
(3) 例会流于形式(改进:定义好任务究竟是什么,记载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多少时间);
(4) 代码完成->集成测试->Alpha发布->设计上的BUG修复->代码完成->再测试->检验是否够好了->发布;
9、 适用范围
方式 客观因素 |
敏捷(Agile) |
计划驱动(Plan-driven) |
形式化开发方法(Formal Method) |
产品可靠性要求 |
容忍经常出错 |
较高 |
极高 |
需求变化 |
经常变化 |
不经常 |
固定 |
团队人员数量 |
不多 |
较多 |
不多 |
人员经验 |
资深人员带队 |
中层技术人员为主 |
资深专家 |
公司文化 |
鼓励变化 |
崇尚秩序,按时交付 |
精益求精 |
例子 |
微博网站 |
办公软件,商业用户用的软件 |
复杂系统的核心组件,科学计算 |
MSF
10、 基本原则
(1) 推动信息共享与沟通;
(2) 为共同的远景而工作;
(3) 充分授权和信任;
(4) 各司其职,对项目共同负责;
(5) 交付增量的价值;
(6) 保持敏捷,预期和适应变化;
(7) 投资质量;
(8) 学习所有的经验;
(9) 和顾客合作;
需求分析
11、 找准需求的步骤
(1) 获取和引导需求(需求捕捉);
(2) 分析和定义需求;(定义需求的内涵,需求的量化);
(3) 验证需求;(验证是否分析准确);
(4) 在软件生命周期管理需求;(需求会变化,技术会发展);
12、 获取用户需求:
(1) 焦点小组;(用户代表和项目的利益相关者一起讨论)
(2) 深入面谈;(招募目标用户做试验)
(3) 对需求卡片分类;(讨论->明晰定义->归类->排序)
(4) 用户调查问卷;
(5) 用户日志研究;
(6) 人类学调查;(融入到目标用户当中去)
(7) 快速原型法;(做一个简单的例子或模型给用户,得到反馈)
(8) A/B测试;(用两个不同风格的界面给用户使用,得到反馈)
13、 竞争性需求分析的框架:
(1) Need 需求
(2) Approach 做法
(3) Benefit 好处
(4) Competitors 竞争
(5) Delivery 推广
典型用户和场景
14、 典型用户的模板:
(1) 名字(越自然越好)
(2) 年龄
(3) 收入
(4) 该典型用户的比例和重要性
(5) 使用这个软件的典型场景
(6) 使用本软件/服务的环境
(7) 生活/工作情况
(8) 知识层次和能力
(9) 用户的动机、目的和困难(困难即需要解决的问题)
(10) 用户偏好;
15、 场景
(1) 背景
- ·典型用户;
- ·用户的需求/需要解决的问题;
- ·假设;
(2) 场景
- ·关于这个场景的文字描述。
- ·列出这个故事出彩的地方,软件哪些功能让用户特别满意逻辑和界面设计要注意哪些因素,第一次使用和多次使用的用户在体验上有何区别对待;
- ·其它资料;
规格说明书(Spec)--包括 功能说明书和技术说明书(设计文档)
16、 功能说明书(Functional Spec)模板:
(1) Spec目标是什么,Spec的目标不包括什么;(定义好相关概念);
(2) Spec的用户和典型场景;
(3) Spec用到了哪些术语,它们的定义是什么?
(4) 用户是如何使用软件的功能的?
(5) 边界条件(比如输入内容的上限和下限,数量变化….)
(6) 功能有什么副作用,对于其它功能有无依赖关系;
17、 功能驱动的设计步骤:
(1) 构造总体模型;
(2) 构造功能列表;
(3) 制定开发计划;
(4) 功能设计阶段;
(5) 实现具体功能;
二、 从Spec到实现步骤:
1、 估计开发任务所需的时间;
2、 写快速原型代码看一下效果;
3、 看到初始效果和了解了实现的细节后,写设计文档;
4、 根据设计文档写代码;
5、 复审、重构、单元测试;
6、 得到一个可以测试的版本;
7、 修复BUG;
8、 签入;
用户体验
1、 要素:
(1) 用户的第一印象
(2) 从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
(3) 记住用户的选择
(4) 短期刺激和长期影响
(5) 不让用户犯简单的错误
(6) 用户体验和质量;
2、 评价用户体验的标准:
(1) 尽快提供可感触的反馈;
(2) 系统界面符合用户的现实惯例;
(3) 用户有自用控制权;
(4) 一致性和标准化;
(5) 适合各种类型的用户;
(6) 帮助用户识别、诊断并修复错误;
(7) 有必要的提示和帮助文档;
软件测试
1、 测试工作中的文档:
(1) 测试计划;
(2) 测试设计说明书;
(3) 测试用例;
(4) 错误报告;
(5) 测试报告;
2、 不同阶段中的测试:
(1) 远景和计划阶段:讨论测试计划和测试设计说明书;
(2) 开发阶段:
开发人员要写单元测试,测试人员写BVT(构建验证测试);
对每一个成功的构建运行功能测试/场景测试;
功能逐渐完善,进行集成测试,进行非功能性测试(压力、效能、可用性、安全性….);
(3) 稳定阶段:根据验收标准进行验收测试;Alpha/Beta测试;回归测试;
(4) 发布阶段:把尽可能多的测试用例自动化,为下一个版本测试工作做好准备;
质量保证
1、 软件工程的质量体现:
(1) 软件开发过程的可见性;
(2) 软件开发过程的风险控制;
(3) 软件内部模块,项目中间阶段的交付质量;
(4) 开发成本的控制;
(5) 内部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
关于IT行业的创新
1、 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
(1) 灵光一闪,伟大的创新就紧随其后;
(2) 大家都喜欢创新;
(3) 好的想法会赢;
(4) 创新者都是一马当先;
(5) 要成为领域的专家,才能创新;
(6) 技术的创新是关键;
(7) 成功的团队更能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