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人是一名7岁男孩的父亲,作为10几年互联网领域的从业者,前些年转变成玩具领域的创业者,做玩具电商5年;大概在13年底开发有自己研发智能玩具的想法,不过一直忙于各种项目,没有真正落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真正启动智能玩具的研发项目。今天突然心血来潮想针对这个问题说点什么,也许等过些日子我们自己研发的产品真正上市后再来回顾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和感觉。
【玩具的本质】
智能玩具的智能只是一个形容词,它的本质是玩具,玩具能流行能畅销的本质是他好玩有趣的属性。我自己总结过一个能长盛不衰的玩具一般具备3个属性:
1、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在探索中获得乐趣 2、满足孩子的成就感,在正反馈中获得乐趣 3、满足孩子的社交需求,在一起玩中获得乐趣
这3个属性也是一个进阶的过程,是孩子玩玩具的3个阶段:探索期,精通期,社交期。(其实家长们玩网络游戏也都是经历这3个阶段)探索期一般1-3天,精通期一般会有1周到几个月的时间,社交期会长达数年。举个栗子:
探索期·好奇心:孩子因为好奇乐高的玩法然后吵着你买一套乐高,买回来后自己根据图纸搭建探索发现乐趣。 精通期·成就感:孩子搭建出好各种造型的乐高,自己获得成就感,同时得到家长的认可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社交期·社交需求:孩子会开始和同学朋友小伙伴一起搭建乐高场景,互相竞争,一起配合用乐高的场景和人仔过家家。
乐高,芭比,风火轮小跑车,战斗陀螺,悠悠球,基本能成为经典的玩具都是如此。
为加深体会,再以家长自己玩网络游戏(魔兽)来举个栗子:
探索期·好奇心:听说魔兽很好玩,好奇想去玩玩,然后在魔兽世界里面探索各种玩法得到乐趣。 精通期·成就感:升级打怪成就感,获得好装备的成就感,到处炫耀等级和装备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社交期·社交需求:和公会的朋友一起打Boss,一起聊天,一起PK
【行业点评】
好了,扯了好多玩具的玩的本质,现在回到智能玩具这个话题,目前智能玩具在我看来分为5类:
1、故事机类:铁皮人科技的小鸡叫叫等类似的带wifi或者蓝牙的和手机APP配合可以和家长对讲的高级故事机。 点评:满足探索期需求,成就感方面缺失,更没有社交体验(和爸爸妈妈发信息这种称不上社交体验)。但是,故事机本身满足孩子另外一个方面的需求,就是故事和歌曲,这个也是刚需。所以故事机目前来说是最容易让家长接受的智能玩具。
2、动作类机器人类:我这里说的机器人主要是指动作类,比如在央视春晚跳舞的阿尔法机器人。 点评:我去国内外各大玩具展都有咨询过这类产品的价格,由于好的关节舵机的成本太高,基本这类玩具的价格都是3000以上,大部分家庭无法接受。而且这个产品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对儿童来说只能满足第一个阶段,成就感可以实现,但是需要编程,门槛很高。
3、STEM类(不懂STEM的请自己百度):乐高头脑风暴是这个行业的鼻祖,国内有makeblock等很多模仿者。 点评:这个类似前面一个类型的机器人,开发者往往都是IT男或者工程师,对于一般家庭来说编程还是有门槛的,孩子买回去不懂得怎么玩,所以这个一般流行在兴趣班和培训机构。
4、iPad周边类:菲比精灵,葡萄科技的一系列产品,小熊尼奥的AR卡片。 点评:除了已经成功的菲比精灵。对于大部分的ipad周边类来说有时候我会觉得既然是用ipad了,干嘛非得拿其他物品去触摸屏上点,或者用摄像头照, IPAD上什么游戏什么内容都有人做成APP了。这个类型最大的问题在于家长对孩子玩ipad的认可程度,还有孩子拿了ipad后还会顾得上周边玩具吗?不过小熊尼奥因为他的新奇,去年初也曾经红遍朋友圈。
5、陪伴型对话机器人:小优机器人,乐橙机器人,keeko。 点评:这类"玩具"一般来说价格都在3000以上,一般家庭接受度偏低,而且其实一般就是一个安卓平板加两个轮子或者一个可以转向的脑袋,本质还是一台平板。而且这类机器人视频宣传都往往夸大了功能误导用户,明明是科幻电影的情节硬要说产品已经具备这个功能,结果实际体验还是很不完善。
上面这5类玩具有的是成功了(比如乐高头脑风暴,孩子宝的菲比精灵),有的产品媒体软文遍布网络,去看销量寥寥,应该说大部分都还不成功。
【未来:以后再补充】
我个人认为智能玩具的前景还是有的,如果能针对玩具本质去设计,加上合适的商业模式,而不是针对技术的可实现性和堆叠各种酷炫功能来设计,未来还是会出现不少经典的智能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