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要透彻,边界要清晰--记一次做产品的感受

Posted 沧海一滴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需求要透彻,边界要清晰--记一次做产品的感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hackathon活动复盘:

  1. hackathon中的产品方向,可以简单的分为 技术创新型、理念创新型

    • 技术创新型的,只需要展示技术的牛逼就行,相关的业务直接来用就ok;

    • 理念创新型的,需要展示理念的牛逼,用户接入的动机剖析、系统对相关问题的解析;

  2. 评委的一个评估点:在公司怎么落地的问题

  3. 5分钟的demonstration,5分钟很快的。需要演练

  4. 表达方式:common language,让人能听懂。需要演练

  5. 怎么在短时间内,用最简单,最少的话来描述是什么,做了什么,但又不失逼格

  6. 动机:怎么确定是否是用户真实的需求呢?

 

产品的设计思路:

  1. 理念和Slogan: Better me,Better You,Better US

  2. 产品的整个链条:以用户接入为起点--》使用--》理念落地--》输出物--》进一步强化用户的接

  3. 解决的问题:组织战略落地和个人绽放之间的关系

 

Demonstration底稿:

5分钟Demonstration,内容太长,铺垫太多?

我们是Mirror战队,产品的名字也叫Mirror
透过名字,也许你已经看出来了,
我们做了一款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的产品
300年(1665年)前,按照折射率的同,牛顿通过三棱镜这个产品,将太阳的白光分成七色色带
?
借助深度学习技术的赋能,透过我们这款产品,也可以帮助组织在战略落地的同时,同时保持个人绽放,提升创新力度,促进组织的进化
?
在组织中,战略落地和个人绽放应是动态平衡的。
罗胖去年讲过,动车车厢增加速度不会变慢,是因为每节车厢都自带动力,这个动力我的理解是个人绽放和组织的进化
产品的核心价值:
连接,流动,变化,成长
连接--》信息流动-》信息流动会导致信息密度发生变化--》在高信息密度下,人的认知更容易发生变化--》 这又会触发新一轮更深度的连接
在这个过程伴随着成长
?
这和我们的产品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每个人都有求变的的需要,这个求变我的理解是成长,成长有多个方面,我们这个产品解决的是团队的进化和个人的成长
?
根据用户在沉淀下来的点点滴滴,基于nowhere的创新能力模型的8个维度和丹尼森成长组织文化模型的4个维度进行评估,提取出观点tag,这些tag会映射到能力和健康 纬度,系统会按照这些维度,给用户展示更客观的评价,给组织也就是圈子提供一个有价值的评价。
系统还会主动对平台上的用户行为进行持续学习,进而提供更准确的support,这个support主要来专业人员,譬如HR、OD、Coach、Mentor来提供支持,这是一个闭环,我们提供的是一条龙服务。
产品的核心功能:
让连接更简单、让成长更容易
人都有连接的需求的。我们产品目前通过内容可见性【只有指定圈子可见】、匿名、连接的趣味性来消除或弱化小伙伴接入的心理门槛,通过交互来解决操作类门槛
还需要有一个将冲突转化为更深一层连接的机制,即support,有HR、OD、Coach、Mentor在守护这个环境的健康发展。
创新点:
将机器学习和创新能力模型、丹尼森组织能力模型 结合起来,并提供价值。是一个闭环的,是一条龙的服务
?
工作会占用生命中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我们希望每个人在生命中有美好的记录,在这段记忆中,不止有努力工作,深夜加班的场景,还有每天的小激动,午后的阳光,和同事间的开怀大笑。
?
希望这样一款产品,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
Beter You,Better Me,Better US.

 

Demonstration缩减成下面这几句:

一个公司团队内和团队间交流,团队小伙伴share状态、心情、tension、show一些自己觉得有逼格的东西【成果、作品、成功的心情】,根据这些沉淀的数据和行为,为有成长需求的小伙伴,提供一个专业的评测

 

评委提出的疑问:

问题:已经有同类产品了,为什么相信大家会用你这个。
分析1:这个问题其它是在否定产品解决问题的独有性,即没有看到这个产品的价值。 没有看到这个产品针对的用户群
回答1:没有同类产品。
这款产品是针对透明、开放的团队提供的一个让联接更简单的,让成长更轻松的抓手。
系统主要做了以下的努力:通过消息的可见性、是否匿名 来消除或弱化心理门槛,通过简洁、有趣味的交互设计来降低操作门槛。
任何一个产品,不可能让所有人使用,三体的作者刘慈欣就不使用微信。
?
分析2:想知道开发这个产品的动机
回答2:一个公司团队内和团队间交流,团队小伙伴share状态、心情、tension、show一些自己觉得有逼格的东西【成果、作品、成功的心情】,根据这些沉淀的数据和行为,为有成长需求的小伙伴,提供一个专业的评测
?
tips:
没有很好诠释的题:用户为什么需要这个评测,即用户没思考过。
淘宝能做这个评测,是因为交易是要保存证据,方便调解。使用这个理由来沉淀数据,用户没有办法拒绝。
?
问题:如何防止作弊问题
分析:作弊是一种消极的抵抗。首先是明白这个产品是帮助用户的,还是用来管理用户
回答: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首先我们的这款产品不是用来压迫或管理用户的,而是用来帮助用户成长和团队进化的。如果这个团队有作弊的想法时,完全可以不使用我们这个产品。
并且,这个问题在技术上也是可以解决的,参与的圈子多了,作弊的圈子的数据会比较特殊,是能被识别出来的。淘宝对刷信用的问题,不是也可以很好的解决

 

和评委的进一步交流:

Answer:
第一个问题在于,动机,为什么用户要使用一个新工具,而不是微信。
?
第二个问题在乎,当用户知道自己的数据会被采集后,如何让这个事实不影响用户的真实表达。
?
Ask:
第一个问题在于,为什么用户要使用一个新工具,而不是微信
=====================================
没有办法沉淀。没有办法使用自己认可的模型分析
?
Answer:
这两个答案不是从用户角度出发的。而是从你的角度。不一样。
不一样。
你思考过数据沉淀的价值,用户没思考过
这是认知上的差异
?
Ask:
首先,有一点,用户总是有沟通,连接的需求吧;
为什么不在公司内容的Mis或cctalk上沟通,总是有原因的吧。为什么我们这个不能算是一个尝试给出的solution呢
?
Answer:
很简单,如果你们的系统上线,有两种情况:1 没人用;2 有人用,但是都不是真实的情感表达。
这两个结果都不是你期望的
?
Ask:
为什么呢?
就像让连接更简单啊。有情绪要表达吧
?
Answer:
逻辑我刚才已经说过了
不过我很鼓励你继续探索,比如说在沪江更大范围上线该服务
看看大家如何使用它
你可以证明我错了
?
Ask:
刚才的逻辑,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弥补,或看清楚这个逻辑呢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啊。 需要一个path
?
Answer:
问题在于你的产品建立在你所在团队的需求之上,而不是更广泛的普通公司员工需求的基础之上。
你所在的团队,在各方面比公司内其他团队都有更高级的组织形态,也对组织形态有明确的认知,你的产品在你的团队里是可以运作的。
但是离开了你的团队,这样的产品在沪江集团里是无法运作的。
从根本上看,是需求上出了问题
你们的需求,与更广泛的用户的需求不一样。
?
Ask:
还需要有一个将冲突转化为更深一层连接的机制,即support,有HR、OD、Coach、Mentor在守护这个环境的健康发展。
=====================================
如果提供上面的补充机制,能否满足公司大部分人的需求呢。
首先有一点,这个产品不是用来管理用户的,而是为有需求的用户,提供相关support的
就像微信上所有的功能,不可能所有人都用吧
选自己需要的就Ok了
?
Answer:
用户很多时候不如你所设想的那么理想。
?
Ask:
公司员工也是人,都有沟通的需求吧。这是最基本的一致性
?
Answer:
你陷入到自己的圈子里去了。
我需要说明的是用户认知和你们认知的差异,并不是用户不存在需求。
*差异*
?
「 公司员工也是人,都有沟通的需求吧。这是最基本的一致性 」
- - - - - - - - - - - - - - -
我们都有吃饭的需求,但是我们有吃什么食物的需求,什么时候吃的需求;我们也有差异,我喜欢日料你可能不喜欢,我要吃草保持健康,你可能不需要。需求不能用一句话概览。
认知的差异还表现在这次产品展示。
比如说你们的项目,Mirror,我非常理解你和你们团队要做的事情,也认为这是一个 build a better tomorrow 的一种方式。但是现场的评委大部分不知道你们要做什么。
?
在 presentation 和 demonstration 的过程中,你们使用的表述方式、用词、措辞对评委来说过于生疏,让大家难以理解产品本身。
对了,这部分可以量化...
如果把 14 个参赛队伍的产品描述分词,然后用 word vector 表达出来,我猜测你们的用词,与别的队伍的用词距离相比,应该比较远。
?
Ask:
嗯嗯。用词这方面,已经体会到了,还想聊聊产品上缺哪些了。
这个也同意。为什么微博也就一个普通的输入框, 微信 也就是一个 普通的聊天对话框。
?
我们的这款产品,就为什么就不能通过解决用户的心理门槛和交互,来让用户来参与进来呢
?
?
是不是公司内容就是没有一个通过系统,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有沟通文化的东西了么?
并且为有意愿成长的小伙伴,提供一个比较专业的评测
?
Answer:
这就需要你们去探索了
?
Ask:
我们已经觉得已经完整的一个流程。好像和现实之间有很大的gap。但一下子找不到缩减这个gap的path
从你的角度给一个缩减这个gap的方法呗。我们需要怎么做
?
Answer:
我不擅长组织成长。所以我不知道该如何弥合这个gap
?
?
Ask:
其它重要的是团队的沟通 和 情绪的释放。  
?
组织成长,是水涨船高的事情。不是刻意为之
?
?
Answer:
我的意思是我不了解如何去做
?
好吧 我有一个建议
在沟通的时候 先跟别的人有 common language
现在没有。从作品描述上看,太多概念和不熟悉的表述方式,对别人理解你们造成了障碍
?
Ask:
不熟悉的表达方式,具体是那个内容需要改进呢
知道表达的不好,但不确定是那个地方
?
Answer:
用词,表达方式等
?
Ask:
嗯嗯。
?
用词这个的确是误判,想当然以为大佬都懂的
?
表达方式有没有比较好的给推荐下,
或者
具体表达的那个环节,还是整体的表达流程
?
?
Answer:
最简单的目标是把你老板跟你们说的概念名词忘了
用大家能懂的语言去表述
?
Ask:
懂了。以前我就是这样介绍的。这次大佬比较多,像庄重的点。结果不仅有些瞌巴,还失去了效果
?
Ask:
这方面再了解了解。但觉得这个需求还是有的:
"一个公司团队内和团队间交流的一个产品,并且为有成长需求的小伙伴,提供一个专业的评测"
微博这种陌生人社交,为什么不能有公司内部的陌生人社会,来带动信息流动呢
成熟的团队内,自然没有人使用陌生人的社交方式了
但至少情绪表达了。hr或Leader至少知道团队内的状况
不然,只能在莫名其妙的离职时,或者一直都相互不理解,不了解

end

以上是关于需求要透彻,边界要清晰--记一次做产品的感受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实验总结

记一次返工之后记

项目负责人的职责

Android记一次后台保活设计心得2018

[SPM_hw1]记一次项目经历

记一次遇到由于重复提交导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