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二

Posted wangsong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界近代史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国独立革命

自欧洲探险者发现了美洲之后,从16世纪开始,西班牙,法国,荷兰,英国相继在北美大陆进行探险与殖民

西班牙在北美建立了新的西班牙殖民地,到17世纪末,法国也宣称占有了现加拿大东部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广大地区,称为新法兰西殖民地 到17世纪上半叶,荷兰人也建立了新尼德兰

英国人的探险殖民较西班牙和法国要晚一些, 1607-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佛吉尼亚等13个殖民地 技术分享图片

英属北美殖民地是隶属于英王的海外领地,对于这些殖民地的占领和殖民在原则上都必须得到英王的特许,而且都是以个案的方式处理。 这一历史背景就赋予殖民地两大重要特点:

  • 其一 殖民地的政治权利是直接来自英王特许,其权力关系在英帝国内呈垂直走向
  • 其二 各殖民地之间呈孤立状态而互不相属

与欧洲和西班牙的拉美殖民地相比,英属北美殖民地在社会政治结构中逐渐成长起了较多的民主因素

比如各殖民地都设有比较民主化的议会,并且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地方自治权力,经济生活中也有一定程度的民主,不存在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盛行地方自治,特别是在新英格兰地区的村镇自治,体现了北美的基层民主,这些民主因素削弱了英国在北美的统治的基础,为北美的独立铺平了道路

英属殖民地的人民多是来自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白人移民,他们大多数是下层的劳动群众,多为新教徒 由于早起的移民多数来自英国,他们不仅带来了英国的新进生产技术,而且具有民主意识,为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8世纪中叶,北美各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 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赛等殖民地土地与气候条件都不太适合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他们主要发展了造船和船舶用品制造业
  • 而中部纽约,宾夕法尼亚等殖民地,平原广阔,土地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产,有面包殖民地之称

  • 南部的5个殖民地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盛行种植园奴隶制,在18世纪大量使用从非洲输入的廉价黑人劳动力,主要作物是烟草和靛蓝

英属殖民地的经济各有特点,其共同之处是它们的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都有较高程度的发展,这就为正在形成的美利坚民族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奠定了物质基础

技术分享图片

北美殖民地从一开始就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上与母国英国有很大的不同

在新英格兰实行民选长官,土地分配和平民教育 这和英国的专制制度,经济制度和教育制度可以说是背道而驰

虽然殖民地的移民来自于欧洲各国,但是由于长时期在同一地域内生活,缩小了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异,英语逐渐成为他们的共同语言,他们一般都不固守原来民族的习俗,彼此之间自由通婚和融洽聚居 逐渐融为一体,培养出许多共同的心态与常识 并且为了共同的利益,他们在与总督为代表的宗主国势力斗争中产生了共同的心理素质

1756-1763年的英法 七年战争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殖民政策

七年战争之后,英国从法国人手里夺得了北美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地区 英国为了解决战争期间急剧增加的国债问题,和维持在北美殖民地的民政和军事开支,英国议会批准对北美殖民地征税以缓解自身的财政困难

  • 1764年 英国通过了《食糖法》
  • 1765年 有宣布在北美实施《印花税法》

征税问题涉及到殖民地人民的根本利益,即他们的自由和权利问题,他们认为殖民地的权利来自英王的特许,而不是来自英国的议会

根据英国的惯例 无代表权不得纳税的原则,各殖民地在英国议会中没有代表,因而英国议会无权对殖民地征税,只有殖民地议会才有权对此做出决定 于是殖民地人民纷纷进行反英集会,提出“要自由,不要印花税”的口号

  • 1765年10月 9个殖民地代表在纽约召开了反印花税大会,通过了《权利与自由宣言》,宣布英国国会无权对殖民地征税

  • 1766年3月 在北美人民的一致抗议下,英国为了缓和矛盾,被迫做出了暂时的让步,宣布废除印花税法,但同时声明英国议会有权对殖民地制定法律

  • 1773年 英国议会为了挽救濒临破产的东印度公司,允许东印度公司直接向北美殖民地倾销积压的茶叶 虽然茶叶的价格低廉,但殖民地人民认为自由比喝茶叶重要,所以他们反对东印度公司的茶船靠岸

  • 1773年12月16日晚上,波士顿居民化妆成印第安人把价值15000多英镑的茶叶全部倒入海中,此后纽约,新泽西等地也相继发生了倾茶事件

    • 波士顿倾茶事件激怒了英国的统治者,为了报复和压制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运动,从1774年3月开始,英国征服连续颁布了5项高压法令

  • 1774年9月5日 12个殖民地的55位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会议通过了权利宣言,宣布殖民地人民有生存,自由和财产权利。

    • 会议在给英王的请愿书中提出,要求英王取消各种对殖民地的经济限制和5项高压法令,并以大陆联盟的名义,中断与英国的贸易往来,但是大陆会议表示将继续效忠于英国,尚未提出北美殖民地的独立问题。

    • 而英国没有接受大陆会议的要求,而是准备用武力弹压殖民地的反抗,于是英国与殖民地的矛盾愈演愈烈,一触即发

  • 1775年4月19日凌晨 马萨诸塞殖民地总督派遣700名士兵去波士顿附近搜索民兵的弹药库,在列克星敦附近同民兵组织发生武装冲突,打响了北美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此后殖民地人民纷纷加入反英武装斗争中

  • 1775年5月10日在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13个殖民地代表都参加了会议,决定募集志愿兵,组建大陆军,由乔治.华盛顿(1732-1799)担任总司令

  • 1775年7月8日,大陆会议通过了致英王的《最后请愿书》,急切的希望恢复英国与殖民地之间旧有的和谐

  • 1776年年初 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日渐高涨。1月,托马斯.潘恩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常识》他把美洲人民的独立与争取全人类自由的事业相提并论

  • 1776年6月,在舆论的推动下,大陆会议任命了一个由托马斯·杰斐逊等5人组成的委员会,起草独立宣言

    • 7月2日大陆会议投票决定独立,只有纽约代表团弃权,其他一致通过
  • 1776年7月4日 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

    • 《独立宣言》是第一次在国家的立场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也是第一个人权宣言

    • 美利坚合纵国由此建立,7月4日成为美国的独立日

  • 1777年10月17日大陆军取得了萨拉托加战役的胜利,鼓舞了美国人民,同时也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威望 为争取国际盟友奠定了基础,这次战役也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一个转折点

  • 根据1777年的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的《邦联条列》,美国最高行政机构是一院制的邦联国会

  • 法国青年贵族拉法耶特侯爵在1777年自愿赴美国参加反英独立战争

  • 1778年2月 法国正式同美国缔结同盟条约,承认美国独立,公开支持美国

  • 1780年 拉法耶特再次赴美,率领6000援军参战,后来他被称为新世界的英雄,也成为法国和美国友谊的象征性人物

  • 1781年6月英国的康华里将军退守佛吉尼亚的约克顿,被美法联军包围,最后到10月19日康华里投降,从此北美战事基本结束,双方进入和谈阶段

  • 1783年9月3日 美英代表经过一年多的谈判,最终在巴黎签订和约。 根据《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确定美国的疆域,其疆域比宣布独立时大了一倍


美国独立革命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它点燃了法国大革命的火焰,推动了英国的议会改革运动。影响了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鼓舞了拉丁美洲西属殖民地人民反抗西班牙专制的斗争

美国的独立战争阐述了天赋人权的思想,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确立人权原则。对于还处于封建专制下的欧洲各国具有重大的影响,法国大革命于1789年成立的制宪会议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把自由平等的人权严则肯定下来,发展了美国《独立宣言》中所具有的人权思想.

美国联邦制的确立

邦联制的美国 (1777) 有宣战、缔约、举债(筹集社会资金)、招募军队等权力, 但无征税权

各州保留了很大的独立性,有征税、 征兵和发行纸币的权力

邦联制的美国是一个由13州组成的松散联盟

邦联制面临的问题

  • 邦联没有财政税收的权力,国家无力偿还战争留下的巨额内外债务
  • 政府不能有效地促进国内外贸易
  • 政府无权维持强大的常备军,也难以保障局势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

1786年北部诸州发生多起破产农民和工人起义,起义加速了美国从邦联向联邦制的转变

1787年5月25日-9月15日 各州的55名代表在费城独立厅召开了制宪会议

会议奠定了《联邦宪法》作为国家基本法的地位

《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联邦政府为各州的中央政府,但各州在行政上仍然保持很大的独立性

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内容

  • 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
  • “三权分立”原则:
    1. 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选举2人,任期6年, 每两年改选总数的1/3;众议员根据各州的人口比例选出,任期2年。
    2. 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由选举产生,任期4年,有权缔约,有权任命大使、最高法院法官和政府其他官员的权利,但需国会同意;总统对宪法负责,不对国会负责,对国会的立法有否决权,但国会在复议之后仍以2/3以上的多数再次通过此法,即有效。
    3. 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最高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有解释宪法的权力。

《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它确定了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开创了世界的先例,有利于美国的独立和统一,这部宪法最大的缺陷是承认奴隶制合法

  • 1789年1月 美国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总统选举,乔治.华盛顿当选为美国首位总统

    • 同年三月选出了第一届国会,4月30日 联邦政府正式成立。 华盛顿宣誓就任第一届总统

美国在历史上创造出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使得美国成为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治权利的联邦制国家

美国的革命对其他国家有广泛的影响,直接影响了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欧洲也将美国的建立视为明证,认为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行的,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原则,主权在民的思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等

法国援助美国独立革命使得法国债台高筑,国库衰竭,财政危机正是引发法国大革命的直接原因。

法国大革命

在路易十五当政时期(1715年-1774年),由于人民极度不满国王的统治,不断遭到各种抨击。这形成了启蒙运动,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一大批思想开明的人物,天赋人权、君主立宪、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等思想应运而生,并且日益深入人心。

在革命前,法国的居民被分成三个等级:

  • 第一等级:天主教高级教士和国王。
  • 第二等级:贵族。
  • 第三等级:包括资产者、农民、无产者在内的市民、下层人民,除第一第二等级外其他阶层。

攻占巴士底狱

  • 路易十六在1774年登上王座时,代表法国3个等级的三级会议已经有175年没有召开。

  • 1789年5月5日,由于财政问题,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国王希望在会议中讨论增税、限制新闻出版和民事刑法问题,并且下令不许讨论其他议题。而第三等级代表不同意增税,并且宣布增税非法。

  • 1789年6月17日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国民议会,国王无权否决国民议会的决议。于是路易十六关闭了国民议会,宣布它是非法的,其一切决议无效,命令三个等级的代表分别开会。

  • 1789年7月9日国民议会宣布改称制宪议会,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路易十六意识到这危及了自己的统治,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

    • 7月14日群众攻克了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释放七名犯人(四名造假贩子,两名精神病人和一位性行为不检的伯爵)取得初步胜利。这一天后来成为了法国国庆日。
  • 1792年8月10日,巴黎市民攻下王宫

君主立宪派的统治

代表在起义中夺取巴黎市府政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国王不得不表示屈服,承认了制宪议会的合法地位。此时制宪议会实际上成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在议会中君主立宪派起主要作用。制宪议会通过法令,宣布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规定以赎买方式废除贡赋。

  • 1789年8月26日通过《人权宣言》,宣布“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10月份国王再次筹划利用雇佣军推翻制宪议会失败后,王室被迫从凡尔赛宫迁到巴黎,制宪议会也随之迁来。巴黎出现一批革命团体,其中雅各宾俱乐部、科德利埃俱乐部在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

技术分享图片

  • 1790年6月,制宪议会废除了亲王、世袭贵族、封爵头衔,并且重新划分政区。成立大理院、最高法院、建立陪审制度。制宪议会还没收教会财产,宣布法国教会脱离罗马教皇统治而归国家管理,实现政教分离。

  •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失败,部分激进领袖和民众要求废除王政,实行共和,但君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状,保留王政。7月16日君主立宪派从雅各宾派中分裂出去,另组斐扬俱乐部。

  • 9月制宪议会制定了一部以“一切政权由全民产生”、三权分立的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国王、立法权属于立法会议,司法权属各级法院。 技术分享图片

  • 1791年9月30日制宪议会解散。

  • 1791年10月1日立法议会召开。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法国大革命引起周边国家不安,普鲁士、奥地利成立联军攻打法国。由于路易十六的王后、奥地利皇帝的妹妹玛丽·安东尼特泄露军事机密给联军,使法国军队被打败,联军攻入法国。

  • 1792年7月11日立法议会宣布祖国处于危急中。以无套裤汉(平民)为主体的巴黎人民再次掀起共和运动的高潮。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比尔、马拉、丹敦领导反君主制运动,于8月10日攻占国王住宅杜伊勒里宫,拘禁了国王、王后,打倒波旁王朝,推翻立宪派的统治。

吉伦特派的统治(太温柔)

  • 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后,吉伦特派取得政权。9月20日法国军队在瓦尔密战役中打败外国干涉军。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于9月21日开幕,9月22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贵族。

  • 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

  • 吉伦特派当政以后,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对雅各宾派和巴黎无套裤汉。从1792年秋季起,人们不满他们的温和政策,要求打击投机商人和限制物价。以忿激派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严惩投机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价格。而吉伦特派却颁布法令镇压运动。

  • 与此同时,法国军队在1792年10月后已经打到了国外。欧洲各国非常害怕,在1793年2月,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荷兰、萨丁尼亚、汉诺威、英国成立了反法同盟,对法国进行武装干涉。然而吉伦特派无力抵抗外国军队,巴黎人民于5月31日 - 6月2日发动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起雅各宾专政。

雅各宾派专政(太专制)

雅各宾派专政后,平定了被推翻的吉伦特派在许多地区煽起的武装叛乱。

1793年6月3日~7月17日颁布3个土地法令,使大批农民得到土地。6月24日公布1793年宪法,这是法国第一部共和制的民主宪法,但是由于战争未能实施。7月,改组并加强作为临时政府机关的救国委员会,并把投机商人处决。10月底,他们把吉伦特派及其支持者斩首,包括布里索、罗兰夫人、科黛,美国革命家托马斯·潘恩也被捕入狱。

1793年底-1794年初将外国干涉军全部被赶出国土,国内的叛乱也基本平息。 1794年3-4月雅各宾内部开始了激烈的斗争。使雅各宾派趋于孤立,人民也开始反对恐怖政策。 7月,国民公会中反罗伯斯庇尔独裁的力量组成热月党,于1794年7月27日(法国新历共和二年热月9日)发动热月政变推翻罗伯斯比尔并将他斩首。

对雅各宾恐怖统治的分析
  • 实质: 一种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的“非资产阶级”方式即“平民方式”,也就是一种特殊的战时体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措施。
  • 效果: 经济状况好转; 平定了国内的叛乱; 击退了外国入侵者。
  • 过激行为: 杀人过多,破坏了法制; “非基督教化”运动, 创立共和国历法
  • 12个月的名称: 葡月、雾月、霜月(秋季);雪月、雨月、风月(冬季) ;芽月、花月、牧月(春季); 获月、热月、果月(夏季)

热月党人的统治 (1795- 1799)

  • 1795年10月镇压保王党战役后,根据新宪法,热月党人于10月26日解散国民公会,成立新的政府机构督政府。恐怖时期结束,但政局仍然不稳。

  • 1796年-1797年,督政府派拿破仑·波拿巴远征意大利取得重大胜利,军人势力开始抬头。

  • 1797年立法机构选举时,许多王党分子当选。督政府为打击王党势力,宣布选举无效。

  • 1798年立法机构选举时雅各宾派的残余势力大批当选,督政府再次宣布选举无效。这种政策历史上称为“秋千政策”。

  • 1799年英国又组成第二次反法联盟,以西哀士为首的右翼势力要求借助军人力量控制局面。11月9日(共和八年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发动雾月政变,结束了督政府的统治,建立起临时执政府,自任执政。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

热月党客观任务,是巩固资产阶级的既得成果,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统治秩序,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结束恐怖。
  • 政治: 取消恐怖政策;
  • 经济: 废除限价政策, 恢复经济自由;
  • 宗教: 在坚持不发还教会地产和教会必须服从政府法令的条件下,允许天主教重新活动。
督政府的统治(1795-1799)
  • 重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系,进行币制改革和财政改革,统一了税收制度,鼓励发展经济
  • 对外战争,击败第一次反法联盟,拿破仑军功显赫
  • 政局不稳,急需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建立稳固的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1804年12月2日罗马教皇庇护七世在巴黎圣母院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一世(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加冕。并废止共和历,恢复格里历(即公历)。

法国对外的一连串战争被称为拿破仑战争,把法国的影响力扩至整个西欧及波兰。

在侵俄战役惨败后,第六次反法联军于1814年3月31日攻入巴黎,4月6日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意大利西部),波旁王朝复辟。

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返回巴黎复位,史称百日王朝。6月18日,拿破仑一世在滑铁卢战役战败。6月22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非洲西部靠海),第一帝国正式告终。

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失利后,路易十八在外国军队保护下复辟了波旁王朝,恢复了国王的权利,并且大肆血洗革命者。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经过3天战斗,攻下王宫,国王查理十世逃往英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国大革命彻底结束。

维也纳体系

1814年10月1日至1815年6月9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即维也纳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和领地。

拿破仑的治国方略
  • 建立高效集权的国家机器
  • 重视军队建设
  • 平息叛乱,反对封建复辟
  • 发展经济
  • 实行开明的宗教政策
  • 进行教育改革

技术分享图片

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所以工业革命的开始的标志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工业革命传播到英格兰再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

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前提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18世纪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在这种趋势下,工业革命就首先在英国发展起来了。

  • ⑴ 主要原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日益加强;
  • ⑵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产生并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也扩大了英国国内市场;
  • ⑶ 多年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为英国积累了原始资本,提供了广阔的原料地和海外市场;
  • ⑷ 工厂手工劳动时积累的经验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这是后来的法国,德国等国都无法相比的)
  • ⑸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工场手工生产已无法满足需求。

重要发明

  • 1712年 英国人汤姆斯·纽科门(Newcomen,Thomas)获得了稍加改进的蒸汽机的专利权
  • 1733年 凯伊·约翰发明了飞梭
  • 1765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 1768年 阿克莱特水力纺机
  • 1769年 詹姆斯·瓦特改良钮可门的蒸汽机为“单动式蒸汽机”
  • 1778年 约瑟夫·勃拉姆 抽水马桶
  • 1779年 克伦普敦 走锤纺骡(骡机)
  • 1782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为“联动式蒸汽机”,1785年投入使用
  • 1785年 卡特莱特 动力织机
  • 1796年 塞纳菲尔德 平板印刷术
  • 1797年 亨利·莫兹莱 螺丝切削机床
  • 1807年 美国人富尔顿 造出用蒸汽机做动力的轮船
  • 1812年 特列维雪克 科尔尼锅炉
  •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 1815年 汉弗莱·戴维矿工灯
  • 1825年 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粤教版:史帝芬逊,史蒂芬孙,由于是音译,所以各个版本会有些不同)
  • 1844年 威廉·费阿柏恩发明兰开夏锅炉

三大工人运动

  • 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1831-1834年)
  • 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1844年)
  • 英国宪章运动 (1838-1848)

英国自由主义改革

  • 第一次议会改革(1832年)
    • 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各选区议员名额
    • 5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
    • 31个选区减少1个议员席位
    • 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新的席位
    • 选民财产资格限制

《1832年改革法案》(英文:Reform Act 1832)是英国在1832年通过的关于扩大英国下议院选民基础的法案。该议案改变了下议院由托利党独占的状态,加入了中产阶级的势力,是英国议会史的一次重大改革。

  • 第二次议会改革(1867年)
    • 取消46个衰败选区在下院的席位,将其转给工业城市;
    • 降低选民财产资格
    • 选民从136万人(1866)扩大到246万人 (1868)

在1867年改革法案后,保守党政府原希望以此取得民众支持,但1868年的议会选举上保守党却被自由党击败,由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出任首相,他通过了票选法由秘密投票法取代公开投票法,令选民可以保持其投票意向的隐私,免受他人所影响,而能遵照其本身的意向。开启了格莱斯顿首相在1884年进一步将议会开放予乡郊农民的改革措施。

  • 第三次改革(1884年)
    • 格莱斯顿划一了郡区和市镇的选民资格,在郡乡中,年付十镑以上租金的租户,所有拥有自资物业者皆取得投票权。大约二百万农民取得选举权,总选民数增加百分之四十,令以后约四分之三的年满二十一岁的男子皆有选举权,翌年,议会通过议席分配法案,重新划分选区,令下议院每一议席大致代表五万人。令议会日趋公平。不过,二十一岁以上全体成男及三十岁以上女性普选要在《1918年改革法案》中才行实现。
文官制度改革
  • 1853年《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 50-7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基本依据
  • 1870年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以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建立了公开竞争考试的原则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 1815年拿破仑失败被流放,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发生七月革命,诞生七月王朝。1848年2月26日推翻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1851年12月,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建立军事独裁后,第二共和国名存实亡;1852年,第二共和国被拿破仑三世的法兰西第二帝国所代替。虽然专制,但为工业革命完成了稳定的政治环境。
  • 1870年普法战争时,法国九月革命推翻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宣告成立,但直到1875年才通过共和制宪法(期间曾一度出现全球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这一次共和体制一直持续到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占领。
名字时间
法兰西王国 843—1792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2--1804
法兰西第一帝国 1804--1814
波旁王朝复辟 1815--1830
七月王朝 1830--1848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1852
法兰西第二帝国 1852--1870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0--1940

德国的统一

拿破仑一世战败后,被迫于1814年4月6日宣布退位,同年5月 30日,反法联盟国家同法国签订了《法、奥、俄、英和普和平条约》,即《第一次巴黎和约》。根据和约第32条的规定,参战各方于1814年10月1日至1815年6月9 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即维也纳会议)。

在这一体系中,首次就势力范围作了划分,领土已扩张的普鲁士和1803年诞生的38个其它附属邦国,一起被并入奥地利帝国的势力范围。各方商议后决定建立起一个松散的邦联体,称为德意志邦联(1815-1866),由奥地利担任首领,并在法兰克福设立“邦联议会”(各邦首脑参加的议会)。自神圣罗马帝国中期开始,奥地利大公(皇帝)兼任帝国皇帝,故推举奥地利皇帝兼任邦联元首。

技术分享图片

1818年普鲁士发起的德意志关税同盟(Zollverein),逐步扩展至德意志邦联中的其他各邦国,消除了邦间贸易的繁琐、矛盾和恶性竞争。

“铁血宰相”俾斯麦(1815-1898年),他所奉行的政策,被称为“铁血政策”,后来发展为“专制和战争”的代名词。

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宰相。俾斯麦坚持推行军事改革,主张依靠普鲁士的经济、军事实力,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他运用出色的外交手段,先后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进行三次“王朝战争”,均取得胜利。

统一的经过(三次王朝战争)
  • 1864年的丹麦战争

  • 1866年的普奥战争

  • 1870年的普法战争

    • 统一完成(1871)拥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皇帝
影响
  • 消极:奠定了德国军国主义传统。
  • 积极: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跃为世界强国。

意大利的统一

技术分享图片

意大利统一运动是随着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及拿破仑政权的结束而开始,亦随着1871年的普法战争而结束,分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自1815 年拿破仑一世入侵、烧炭党形成开始,至1831 年青年意大利党提出“政治改革”的口号。

  • 第二阶段为1848-1849年意大利独立战争时期,反对封建分裂和奥地利帝国统治。

  • 第三阶段以撒丁王国为中心,依靠加里波第的红衫军,解放西西里和那不勒斯,把政权移交给撒丁王国,于1861 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利用普奥、普法战争之机赶走奥法势力,1866年:收回威尼斯,1870年:收回罗马周围地区,最后完成了意大利统一。

最后却由一个国王维托里奥·埃曼努埃莱二世及其首相加富尔掌握了统一意大利为君主政体的权力。

技术分享图片

技术分享图片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14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了拿破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 “解放者”的身份骑着白马进入巴黎。而四十年后,俄国却在1855年的克里木战争中战败,向英、法和土耳其俯首。

亚历山大二世(1855年—1881年)

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将引领俄国去向何处

农奴制

  • 确立:17世纪中期俄国《法律大全》的颁布,农奴制正式确立
  • 发展:18世纪中后期,农奴制扩展到新吞并的乌克兰、波兰等地
    • 19世纪中叶,俄国45%以上的人口是农奴

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1825年12月(俄历),俄国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发动了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起义。起义者因此被称为 “ 12月党人 ” 。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

沙俄对中国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沙俄更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1858年和1860年,沙俄先后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4年至80年代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等,割占我国西北50多万平方公里。


  •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攻打土耳其,土耳其有英法撑腰,俄国战败。双方签订《巴黎和约》

    • 这是一场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战争
  • 亚历山大二世(1855年—1881年)酝酿改革

    • 《1861年2月19日宣言》是宣布农奴制改革的第一号文件。 这次改革并没有使农奴获得真正的解放。虽然农民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农民支付土地的赎金总数超过了改革时地价的几倍,

“解放”法令是妥协的产物,改革后,俄国仍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改革对农民具有残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农民负担仍旧沉重。地主土地占有制依旧存在。

改革的评价

俄国的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资本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司法体系,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从此,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在改革后逐渐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农奴生活仍没有本质提高,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使命。

  1. 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 俄国历史近代发展的重大转折点。
  3. 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4. 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5.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6. 改革的不彻底最终导致了1917年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爆发。

美国内战(1861-1865)和南方重建

技术分享图片

技术分享图片

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

  • 1860年11月,林肯当选总统

  • 1861年,南方脱离联邦,发动叛乱

  •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1862年6月,林肯颁布《宅地法》。规定凡支持、拥护共和国的成年公民,从1863年6月起,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从西部国有土地中领取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5年后,即可成为私有财产。宅地法极大地鼓舞了联邦军队中广大士兵的战斗热情。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1月1日起,解放叛乱诸州的奴隶,并允许他们作为自由人参加联邦的军队。
美国内战的历史意义
  • 经过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 南北战争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到了经济发展落后的南部地区

1865年4月14日晚,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遭南方派遣的杀手——演员蒲斯刺杀身亡。

美国重建时期(英语:Reconstruction)

指的是美国历史上1863到1877年,当南方邦联与奴隶制度一并被摧毁时,试图解决南北战争遗留问题的尝试。“重建”提出了南方分离各州如何重返联邦,南方邦联领导人的公民地位,以及黑人自由民的法律地位等课题的解决方式。

重建可分为三个阶段。

  • 总统重建期——1863到66年,是由亚伯拉罕·林肯和安德鲁·强森两位总统主导,以迅速团结国家为目标。可说开始于解放宣言。他们的温和方案受到的激进共和党人抵制,此共和党派系在1866年大选后赢得权力并开启
  • 国会重建期——1866到73年,他们以自由黑人的公民权利和投票权为重点进行改革,一个由自由黑人、提包客和南方共和党白人组成的共和党同盟掌握了南方大部分的州。在
  • 救赎期——1873到77年,南方民主党白人(自称救赎者)击败了共和党并控制了南方的每一个州,标志着重建时期的结束。
美国共和党(英:Republican Party United States)

是美国轮流执政的两大政党之一,又称为“老大党”(Grand Old Party,简写GOP),前身为1792年成立的民主共和党。1825年,民主共和党发生分裂,其中一派组成国家共和党,1834年改称辉格党。1854年7月,辉格党与北部民主党和其他反对奴隶制的派别联合组建共和党,并且将党的价值奠基于“个人自由”、“国家团结”。而在当代政治中,共和党则被视为是社会保守主义(包括维护“家庭价值观”)、经济古典自由主义(包括支持“保守财政政策”)以及在外交、国防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的右派政党。

1860年11月,共和党领导人林肯当选为总统,该党首次执政。南北战争中,共和党领导北部军民粉碎了南部奴隶主的叛乱,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联邦的统一。战后,该党连续执政20年,先后由约翰逊、格兰特、海斯、加菲尔德、阿瑟出任总统。1884年,共和党在总统选举中失利。1889年,共和党的哈里森出任总统。在此后40多年的时间里,共和党人麦金莱、塔夫脱、哈定、柯立芝和胡佛曾先后出任总统,执政达28年之久。胡佛之后,该党连续在野20年。1953年至1961年,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连续担任两届总统。1969年至1977年,共和党人尼克松和福特先后出任总统。1981年,共和党人里根上台执政,1985年连任总统。1989年,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入主白宫,共和党继续执政。2001年,乔治·沃克·布什出任总统,共和党再次执政。2016年该党唐纳德·特朗普当选总统。

美国民主党

美国民主党(英语:Democratic Party US)是美国当代的两大主要政党之一,另一个是共和党。虽然“民主党”这个名称是在安德鲁·杰克逊(1829-1837)总统任期间所采用的,但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托马斯·杰斐逊于1792年创立的民主-共和党。自从威廉·詹宁斯·布莱安在1896年掌控民主党以来,民主党在经济议题上的立场开始比共和党更为左倾。自从1932年以来,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将他所提出的新政称为“自由主义”,成为了之后民主党的主要政策走向。

民主党以新政结合的政策主导了美国政府一直到1964年左右,民主党也支持了1960年代的民权运动。1960年代的越战则在民主党内部引发了对国外军事干预的立场分歧,这种分歧并且一直持续至21世纪。自从1990年代以来,总统克林顿转变了民主党的政策走向,民主党的意识形态色彩逐渐淡化、并在美国政治光谱上倾向中间派立场,试图以此吸引更多理念倾向共和党的选民。

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60-90年代日本的改革运动

历史起因

  • 19世纪中期的日本正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德川幕府掌控了大权,天皇只是名义上的元首,以将军为首的江户幕府是实际的行政机关
  • 十八世纪起,日本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社会关系也出现变化,到了十九世纪中叶,日本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
  • 商人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但在政治上无权。他们对幕藩体制十分不满,幕府和各番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每况愈下,武士阶级亦是如此
  • 经济地位的变化改变了武士的传统的道德和社会观念,他们逐渐向着新型的资产阶级靠拢,在思想上也产生了 反幕府 求改革的意识,同时日本下层和农民生活困苦,反抗斗争时时发生
  • 一系列改革均以失败告终。而长州、萨摩、土佐等西南诸藩向着资本主义的方向改革顺利,经济军事实力增强,成为了后来倒幕运动的大本营
  • 荷兰人带来了西方的产品以及先进的思想和著作,被统称为“兰学”,兰学”新知识分子集团,他们成为倒幕运动的领导者
  • 另一方面,日本长期实行锁国政策,落后于西方各国,19世纪中叶,西方各国纷纷侵入亚洲各国,日本也不能幸免

黑船来航

  •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 率领舰队进入江户(今东京)
  • 1854年软硬兼施,迫使日本打开国门
  • 美日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神奈川条约》
  • 日本开放下田,函馆两港,允许美国船只在日本停泊,开设领事馆,以及享有最惠国待遇等这一条约,反映了日本锁国政策的结束
  • 接着荷兰、英国、俄国、法国也强迫日本签订类似条约,史称《安政五国条约》
  • 日本被迫再开四个港口,和江户、大阪两个城市
  • 不平等条约使得日本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屈从于欧美列强的幕府成了众矢之的

倒幕运动

武装倒幕的根据地又称为西南四强藩:长州,萨摩,土佐,肥前。

  • 西南诸藩首先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和新兴地主结盟,形成了倒幕派,西南四番成了倒幕运动的大本营

  • 1867年十月,倒幕派在京都秘密筹划,取得睦仁天皇支持,以天皇的名义发布“讨幕密诏”

    • 末代德川幕府将军庆喜(1838-1913)为了保存实力,假意辞去将军职务,还政天皇,倒幕派随即占领了京都皇宫
  • 1868年1月3日以天皇名义宣布王政复古,废除幕府,成立天皇新政权

    • 德川庆喜拒绝交出权利和领地,率领一万五千人从大阪向京都进军,挑起内战,史称“戊辰战争”
    • 在京都西南 鸟羽、伏见两地发生大战,幕府大败,四月,庆喜在江户宣布投降,统治日本256年的德川幕府被彻底推翻
    • 1868年七月,江户改称东京,九月,日本改年号为明治

维新经过

日本明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措施,废除封建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史称“明治维新”

  • 1868年4月到6月,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了纲领性文件——五条誓文和维新政体书。前者是施政纲领,后者是关于国家制度和机构的法令,进行了一系列资产性质的改革
  • 为了明确具体改革措施,明治天皇还派遣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人赴欧美进行考察
明治政府的改革措施
  1. 废除幕藩封建体制,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中央集权制
    • 废藩设县;
    • 废除封建等级身分制;
    • 取消武士特权
  2. 改革土地和地税制度,建立了新的土地制度
    • 明治政府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3. “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 、“富国强兵”三大政策
    • 明治政府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 90年代初,日本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纺织业等轻工业部门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 文明开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
    • 富国强兵,建立现代军队和警察制度
      • 1878年发布军人训诫,要求军队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强调军人奉行,忠君,绝对服从,不怕死的不死道精神。

  • 1868年3月颁布的五条誓文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要求和近代化意向

  • 1871-1873派遣使节团继续访问欧美,一边修改政策

  • 1889年。帝国宪法的颁布,使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得以确立

意义

  •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 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以上是关于世界近代史二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天津读书圣地推荐

第六章 自然的数学化和分析化

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二、坐标:2、本地坐标和世界坐标

漫步最优化二十八——三次插值法

Zygote——Android系统中java世界的受精卵(二Welcome To 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