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微信公众号
本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aiweixiao/p/8107871.html
一、环游杏山坡
每个人对自己的故乡都有特殊的情感。今天跟大家聊的这小村庄就是酱紫的,对我而言。杏山坡村,是豫中的一个小村庄。
说是杏山坡,早年间是有一些杏树的,后来由于某些原因,杏树被砍伐了,现在已经没有了,但是名字留了下来。从南边的山峦北麓就是杏山坡村最初的三个小组了。就是一二三组。他们那里散落在山峦之中。每次去外婆家这算是必经之路了。小时候,我经常步行??穿越这一地区,算是翻山越岭去外婆家??。不过深入这一地区只是在小学二三年级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反正是一大群小伙伴各种走南闯北的时候去过。但见干枯玉杆牤牛眼,傍山土洞门前溪。总是不甚清楚。但是他们离我们的小学近。我的数学恩师,小学的几个校长也都是这三个组的。
这个小学也算是母校了,早年间的时候,还是栅栏型的铁大门,门外就是拉着架子车的卖小吃的,左右各一个,那时候觉得买的都是好吃的美味。左侧就是一排就房子了,有三间屋子,最开始都是用来上课的教室。后来最外头的那个成为了新的小卖部,再后来终于没有了,新建小区变成了高楼了。
校园内,那时候四周都是平房的教室,我几乎转着圈的都上过课。现在都是一律的高楼了,有三层,这足够了,学生又不多。后来,像我姨家的孩子,包括我的小外甥也都在这里上过学。校门外是一个三岔路口,向南就是去的刚才说的三组,就是进了山里,翻过山就到鸠山镇。东北方向就是去的四组五组的祖师洞的路上。西北方向则是去郡王沟的方向。祖师洞比较有意思,分为上祖师洞和下祖师洞,主要是四五六七组,他们村落更加地狭长。这几个组,我去的多,其中就有我的音乐恩师魏老师住的地方,我有几次过年去拜访过,令人悲伤的是他的因病去世。祖师洞的一部分已经延续到三八厂一带了。有一部分就到杏山坡水库了,傍水而居。上初中的时候,我就就日夜这条路走到头。现在从外地回家也是必经之路啊。
其实,过了七组,就是我们常说的“后地”,就是郡王沟的八组领地。郡王沟有八九十三个组了。后地那边有我一个姨姥娘,小时候经常去,现在偶尔过年也去,现在姨姥娘和姨姥爷的身体都不好,只是放牛为生了。八组就很熟悉了,离我家近,我在那里玩的也不叫多,早年间,来这边压面条,和小伙伴们玩耍啊,都是可以的。过了小桥就是我们九组了。这里就更熟悉了,一草一木都是了然于胸。小桥的河水基本都干涸了。污染也是比较严重,看了令人心痛。这里还有一个李河湾,感觉跟郡王沟的小台湾似的,有点偏安一隅的赶脚。我去这里看过电影,下棋过,第一次来似乎是半夜三更喝豆腐脑。也是第一次喝上豆腐脑,幼小的我觉得真是美味和不可思议。
九组上去就是十组,感觉十组的人还是有点商业头脑的,相对而言较为富裕,可能是离石灰矿比较近,成为矿长的比较多。主要是我的一个死党发小就在十组,我俩那算是“臭味相投”,爱好相同,结婚前,我们少在他那里“过夜”,常常是秉烛夜谈,或者楚河汉界间一决雌雄,现在想想也是怀念。
然后从九组的上面走就是通往杏山坡小学的路了,小学时上学走的就是这条道路,就是临山的一段路,走起来也比较有意思,右手边是青色的山峦,烟雾缭绕;右手边就是青青麦苗地,道路本身是柏油。我那时小学体育课来回跑??,就得真的是挺远的,雷人。现在觉得一抬腿就到了,可能是心大了吧。
二、 相对其他村
南街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国文明,那里的出产的方便面??真是美味。
中关村是中国的“硅谷”,拥有的GDP远远超出一个村的体量,甚至与有的地级市相当,令人咂舌。
他们的村都比较牛气,我们村就比较朴素了,既有深深的传统痕迹,但也在在日新月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早年间,大家都是在村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现在为生活计,不仅是年轻一代,甚至是中年人老年人都想着外出打工挣钱,他们远离了故乡故土,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大家彼此相见也难了。但是大家还是不能忘记自己的家乡—杏山坡村。
三、写在最后
不管走到哪里,我还是忘不了杏山坡村的,村里的黄橙橙的杏儿和淳朴的乡亲们~